2021-2022学年北京市各地京改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2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 期末试题选编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北京市各地京改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2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 期末试题选编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04 12:4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常用工具
一、单选题
1.(2022·北京怀柔·七年级期末)下图中①和②为物镜,③和④为目镜,⑤和⑥表示物像清晰时物镜与标本间的距离。在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想观察到细胞的数量最多,其正确组合是( )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2.(2022·北京平谷·七年级期末)小明直接把手掌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观察,发现视野一片漆黑。分析原因是( )
A.手掌太脏 B.手掌不透光 C.手掌太大 D.没有对好光
3.(2022·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如图是显微镜操作中镜筒逐渐接近玻片的步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玻片中的观察材料正对通光孔 B.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此时眼睛应该注视物镜 D.旋转粗准焦螺旋使物镜接近玻片
4.(2022·北京石景山·七年级期末)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这个污点不可能存在于( )
A.盖玻片上 B.光源上 C.物镜上 D.目镜上
5.(2022·北京延庆·七年级期末)下图为菠菜叶表皮细胞,将图1视野换成图2视野时,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调节粗准焦螺旋 B.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调节光源使视野变亮
6.(2022·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用显微镜观察叶片横切结构时,材料要薄而透明,主要原因是( )
A.便于盖上盖玻片 B.不易污染物镜
C.利于用碘液染色 D.能让光线通过
7.(2022·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移动玻片污点也随之移动,说明污点在()
A.反光镜上 B.物镜上 C.目镜上 D.玻片上
8.(2022·北京顺义·七年级期末)在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目镜与物镜的组合是( )
A.5×、40× B.10×、40× C.10×、4× D.12.5×、10х
9.(2022·北京昌平·七年级期末)欲将显微镜视野中物像放大500倍,已选用下图中左侧的目镜,则物镜应选用( )
A.甲 B.乙 C.丙 D.丁
10.(2022·北京大兴·七年级期末)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以下四种镜头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目镜,物镜 B.目镜,物镜
C.目镜,物镜 D.目镜,物镜
11.(2022·北京昌平·七年级期末)若将视野中箭头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载玻片应向( )
A.①的方向移动 B.②的方向移动
C.③的方向移动 D.④的方向移动
12.(2022·北京石景山·七年级期末)用低倍镜观察玻片上的“↗”符号,在视野里所见的图像是( )
A.↘ B.↖ C.↙ D.→
13.(2022·北京房山·七年级期末)将字母“d”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视野中看到的像是( )
A.d B.q C.P D.b
二、综合题
14.(2022·北京·七年级期末)显微镜是观察微观世界的重要设备,规范使用显微镜可以达到最佳观察效果,请回答:
(1)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被观察的材料要______,这就需要对被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作成玻片标本。
(2)下图是练习使用显微镜时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若玻片上写的是“b”,则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为______;若物镜放大倍数是4×,目镜放大倍数是10×,则你看到的物像放大了______倍。
(3)制作临时装片时需要向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或其他液体,放好材料后盖上盖玻片,加盖玻片的正确操作方法为______。
A. B. C. D.
(4)观察血细胞时,想把①移到视野正中央进行观察,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为______;在视野中发现了污点②,为了判断污点的位置,某同学移动玻片,污点②没有移动;转动目镜,污点②也没动,污点最有可能在______上。
参考答案:
1.B
【分析】目镜:上端扁平,没有螺纹,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上端有螺纹,一般有3~4个物镜,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详解】图中①、②表示物镜,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而③、④表示目镜,目镜与物镜相反,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其中低倍镜与载玻片的距离长。所以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细胞最多的正确组合是①④⑤。
故选B。
2.B
【分析】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使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光线不能透过生物材料,视野会一片漆黑,看不清物像。
【详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这是因为被光线透过的材料,才能被观察到。所以,小明直接把手掌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观察,发现视野一片漆黑,原因是:手掌不透光。
故选B。
3.B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③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详解】A.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A正确。
B.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B错误。
C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CD正确。
故选B。
4.B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里出现了污点,污点可能在物镜、目镜和玻片标本(装片)上。
【详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标本,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标本,污点移动就在玻片标本,不动就不在玻片标本;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目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只能是在物镜上了。污点不可能出现在光源上,因为如果光源上有污点,只会影响视野的明亮程度,显微镜视野中不会出现污点。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
5.A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和回放。
【详解】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分析可知,图1是低倍镜下的表皮细胞,图2是高倍镜下的表皮细胞,由图1转换到图2需要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调节光源使视野变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从而看到清晰的物像。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
6.D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时观察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厚薄均匀的。
【详解】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必须使光线能够依次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观察材料、物镜、镜筒、目镜,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目的是让光线能够通过,只有光线透过观察材料进入人的眼睛,才能看到观察材料的结构。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对观察材料的要求。
7.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视野中污点的位置有几种情况。
【详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可先转动目镜,看看在视野原处的污点是否跟着移动,若跟着移动,则该污点就在目镜上;污点若在物镜上,则移动玻片时,污点不动;移动玻片污点也随之移动,说明污点在玻片上。故B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污物的位置:目镜,物镜和玻片。
8.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小,但细胞数目越多。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5x40=20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0x40=400(倍) 。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0x4=4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2.5x10=125(倍) 。
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C40倍,所以在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目镜与物镜的组合是B10×、4×。
故选C。
9.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欲将显微镜视野中物像放大500倍,已选用12.5X目镜,物镜=500÷12.5=40.
故选C。
10.C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10×10=10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5×4═2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10×40═40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5×10═50(倍)。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放大倍数最大的是C400倍。
故选C。
【点睛】掌握显微镜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是解题的关键。
11.A
【分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
【详解】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在视野中央的右侧,如需将其移动到中央,则物象在视野中是向左移动,而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需要向右(①的方向)移动装片。
故选A。
12.C
【分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
【详解】显微镜下的“倒像”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带有“↗”的玻片标本,旋转180度后,视野中他看到的是“↙”。
故选C。
13.C
【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
【详解】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要在显微镜下看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因此,将字母“d”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视野中看到的像是p。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显微镜成像的特点。
14.(1)薄而透明薄
(2) ③①②④ q 40
(3)A
(4) 右上 物镜
【分析】使用显微镜的步骤:1.取镜与安放.2.对光:选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看目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得明亮。3.放置玻片标本:玻璃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4.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次时要从侧面看着物镜)。左眼看向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直至看清物像, 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5.观察。
(1)使用显微镜观察的生物材料需薄而透明,需将生物材料进行处理,制作成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取镜与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调焦、观察。此练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对光、①放置玻片、②下降镜筒调焦、④上升镜筒调焦。因显微镜成倒像,若玻片上写的是“b”,则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为q。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物镜倍数乘以目镜倍数,若物镜放大倍数是4×,目镜放大倍数是10×,则你看到的物像放大了40倍。
(3)为了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它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地放平,A正确。
(4)因显微镜成倒像,故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若物像①从右上移到视野正中央进行观察,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为右上。若移动玻片,污点②没有移动;转动目镜,污点②也没动,则污点不在玻片和目镜上,最有可能在物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