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4 15:3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在默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积累好词佳句。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以及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整体感知
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2、初读课文后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建议用 “这是一篇( )的课文,( )的百草园,( )的三味书屋”的句式说一句话。

赏玩百草园
1、百草园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那儿有什么 它究竟有什么魅力,竟让作者几十年后仍然念念不忘,并写下这篇文章来回忆呢
请同学们分组做阅读批注分享~~
2、用了哪些修辞?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景物?

走近三味书屋
1、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里有名的私塾。鲁迅长大了,家里把他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了。“三味书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童年的“我”走近三味书屋去探访一番。请认真阅读写“三味书屋”的部分,圈点批注,并写下你对三味书屋的认识。
分组做批注分享,分享角度提示:
三味书屋的乐趣... ...
三味书屋的先生......
三味书屋的教材... ...
三味书屋的规矩......
三味书屋的戒尺... ...
三味书屋的学生......
三味书屋的课堂... ...
三味书屋的后园......
2、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吗 有没有趣事呢
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做戏画画
3、与百草园相比,“我”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有点受约束。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认识鲁迅·理解主题
1、通过学习本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依据是什么
我看到了一个爱玩好动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天真幼稚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聪明好学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热爱自然的童年鲁迅......
2、现在的成年的“我”回忆童年时期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时有些什么感慨 找到文中写成年的“我”的心理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关于这篇课文的主题,有多种说法,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三种说法可供参考。你的观点是怎样的
衬托: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对比: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统一: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链接背景·课堂小结
《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是鲁迅在生活中辗转奔波,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他是为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寿怀鉴(1849~1930年),字镜吾,晚号菊叟,绍兴城内都昌坊人,清同治八年(1869)中秀才。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家中三味书屋设馆收徒,厘定规约,年收学生不过8人。为启发学生思路,提高文学修养,选授课文注重文采,因其异于传统,被人讥为"离经叛道"。他教学认真,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的优长。在教学内容方面,除了《诗经》等经典之外,他还经常给学生讲荆轲、聂政等人除暴安良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鲁迅先生用他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思想解剖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民精神,为唤醒麻木的国民而呐喊,给广大读者留下了冷峻、严肃的深刻印象。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看,鲁迅先生的童年也曾天真幼稚,顽皮淘气。因此,伟人也有平凡的一面,鲁迅先生的文章并不都那么难。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朝花夕拾》,你会更加全面地了解先生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

作业设计
作业:仿写训练。
要求:
回忆自己熟悉的某一处景物,可以是校园一角、房前屋后等,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和“单是……就……”的句式写一段话。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为使语句生动形象,最好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反思
本文设计意图是把生字词和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对鲁迅的了解放到课前预习,小组内互通解决,并通过快速默读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使自身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对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块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把自己有感触的地方课前适当做些批注,上课进行分享。但是就上课的实际效果来看,既要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分享自己阅读的感悟和乐趣,又要深挖文章的重点段落和主题思想,面广量大,一堂40分钟的课显然不能达到课堂学习的目标。
教后感觉,本课的设计还是要从课文题目入手,按照“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成两个板块:第一课时学习“百草园”,让学生从中找“我”在百草园的乐趣、找写景的特点、找动词的用法、找插叙的妙处,学生既能在分享乐趣中找到课堂的乐趣,也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顺理成章的进行仿写训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当堂完成;第二课时学习“三味书屋”,了解当时私塾学习的状况,从重点字词中了解童年的“我”在私塾中学习的乐趣,了解“我”的老师寿镜吾。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的童年也曾天真幼稚,顽皮淘气。然后引导学生感悟主题思想,让学生明白鲁迅先生的文章并不都那么难。引导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朝花夕拾》,更加全面地了解先生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