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练习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练习卷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4 14:0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课后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拙劣________的哲学所束缚而失去平衡。
②“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_____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
③我国将开展选拔女宇航员的工作,虽然有外国的选拔条件作参照,但还要符合中国国情,具体做法还要进一步_______。
A.肤浅 反映 摸索 B.浮浅 反映 探索 C.浮浅 反应 摸索 D.肤浅 反应 探索
2.下列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
①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______者、宣传者和组织者。
②拿了______革命,则害了革命。
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______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④错误常常是正确的______。
⑤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______。
⑥为此目的,就要______同志们的眼光向着这种实际事物的调查和研究。
A.向导 引导 指导 向导 先导 倡导
B.倡导 指导 指导 先导 向导 引导
C.倡导 引导 倡导 先导 倡导 引导
D.指导 指导 引导 引导 引导 倡导
3.下列句子中引号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他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权威”自居,实践证明他们是反马列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政治骗子。
A.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
B.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
C.所有这些,都曾经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所谓“理论”,谁反对,就会被扣上反对马列主义、反对毛泽东思想的大帽子。
D.可见,说“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并不确切。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量子互联网利用量子纠缠作为资源和经典通信的辅助,不用移动承载量子信息的物质实体(比如说光子),就能实现相距遥远的两点之间的量子信息的传递。
B.果戈理作《按察使》,使演员直接对着客人道:“你们笑自己!”(奇怪的是有的译本,却将这极要紧的一句删去了。)
C.她先是寄希望于X女士的丈夫(那个美男子!),后又寄希望于Q男士(那个大块头!)。
D.出版社在第一季度社科新书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想到西班牙去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堂吉词德》作者(塞万提斯)的家乡是什么样的?
B.对于小朋友来说,人工鸟集本身就像巨大的问号在吸引着他们:小鸟会住进去吗?都有什么样的鸟,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住起来舒服吗?
C.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
D.我们要怎样贯彻新《标点符号用法》?通知各校自行学习?组织骨干教师来培训?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宪法的框架下为工人争取具体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
②恩格斯并不绝对追求暴力革命
③强调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德国国会选举中获得成功对整个国际工人运动有很大的意义
④恩格斯具体指导德国社会民主党进行合法斗争
⑤相对于马克思而言,恩格斯更倾向于务实地为工人阶级实现权益
⑥而是在民主国家里组织无产阶级合法政党社会民主党
A.⑤⑥③②①④ B.⑤②⑥①④③
C.④②①③⑥⑤ D.④⑤②⑥③①
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近日,本人拜读了辛德勇的新作,作品思想深刻,文风清新,颇有乃师之风。(发言稿)
B.虽至耄耋,犹不揣浅陋,钩沉拾遗而敝帚自珍,以不负愚公之志。(作者自序)
C.本人成绩优秀,身体无恙,表达能力强,现惠寄相关资料,敬请笑纳。(求职信)
D.这几首诗歌构思精巧,是新诗之极品,值得忝列“中国新诗十二首”。(诗评)
8.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肤(fū)浅 浸(jīn)透 前仆后继
B.谬(miù)种 钦(qīn)差 滥调文章
C.歪曲(qú) 琢(zhuó)磨 无的放失
D.校(xiào)勘 为(wèi)之一新 哗众取宠
9.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本次座谈会上,大部分专家认为,对现代诗歌的欣赏不要过分地字斟句酌,否则就破坏了诗歌的意境美,而使文学欣赏变得像动物解剖。
B.他们挖空心思,想用漂亮的言辞掩盖罪恶的行径,然而,却总是欲盖弥彰,弄巧成拙。
C.从以往考古文博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来看,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考古工作的可谓凤毛麟角。
D.在国内外市场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走低的背景下,继续实施国家收储政策是曲突徙薪,反而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
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读书多,见识广,讲起道理来滔滔不绝,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个大能人,但是也有人认为他如果为人、做事能够踏实点就更好了。
②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但相关史书并没有留下有关他的详细记载,人们只能从前人的闲言碎语中了解他。
③这个人学术研究的能力差,攀龙附凤的本领却很大,一天到晚只想着如何升官而不努力工作。这样的人,能得到重用吗?
④尽管谈判非常顺利,但我们还得小心谨慎,避免节外生枝,因为和我们谈判的那个人是非常难缠的,信用似乎并不好。
⑤一个夹在数个大国之间的弹丸小国,却能够左支右绌,如鱼得水,这得益于该国领导集团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智慧。
⑥随着国学热的渐趋升温,各种国学读物大量涌现,令人自顾不暇。这股热潮如果能够持续下去,必将提升人们的国学素养。
A.②③⑤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①③④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业经济,应当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B.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已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收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C.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D.我们党的每一个基层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把党的宗旨诵读在口头上,落实在行动上,融化在血液中。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上的短板,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B.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自从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团结拼搏,经历严峻考验,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C.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思路,各地广泛开展的网络扶贫活动,让扶贫工作受益范围更广,使更多的群众有了存在感。
D.汽车影院以停车空间为电影放映场地,通常设置超大银幕,观众坐在私家车内就可以看到大银幕上清晰稳定的图像和车内收音机上接收的电影原声。
二、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把王维与李白、杜甫一比,就马上可以看出其间的差距。
李白、杜甫是“大”的,王维显然是“小”的。大小之差的原因在于① ,承担越大,境界当然也就越大。李、杜是以自己的心灵去承受这个世界的苦难与折磨的,他们甚至主动地把世界的荒谬与民生的不幸承担到自己身上,直至使自己的心灵不堪重负。此时他们发出的,就是震撼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而王维则一直在推卸,他连自己个人的一些生活挫折都难以承受,都要想方设法地躲避,直至最后躲到空门。当然,他也没有力量承受真正的空门的清苦,他只是一个在家的居士。正如他无法真正过一个清苦隐士的生活,而要亦官亦隐——家也要,官也要,禅也要,隐也要,在追求精神的同时,物质的一切也不愿放弃。
李白一生求“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是躁动的,一刻不闲的,永远生活在别处。杜甫②___,他“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就是要进入圈子,得入魏阙,从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永远生活在此地。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乃是他对自己终能入台阁的信心。李、杜二人,无论“出”“入”,都显示出对生命、对人生的热爱与执着,以及为了追求而付出的精神历练与承担。
而王维则追求一个“归”字,这在盛唐,实在是较为罕见:“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牛羊归栏,③ ,雉雊蚕眠,田夫荷锄……句句写“归”,写自己受到感染,而欲归隐。实际上,王维的心中,总有一种回归平衡、恬静、安适的冲动。他要找到一个地方来安顿自己。
13.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14.请各以两个四字句来分别概括上文第二、三、四段的主要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辞立其诚”,虽是两千年以前讲的, ① ,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立其诚”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 ② 。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 ③ 。“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摘编自《修辞立其诚》)
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也明确地显示了事物现象的本质,才能使文学感动人心
B.但事物现象的本质也能够在文学中显示,使文学能感动人心
C.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D.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文学也应有所显示,以至能感动人心
1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三、小阅读-课内
17.林冲性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下列叙述不能证明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课文开篇写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可以佐证:他明知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称高俅为“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B.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
C.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祐”。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安稳度过刑期,回家团聚。
D.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过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这说明林冲不光自己安分守己,还要李小二安分守己,好好做买卖。
18.根据《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作中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做系统的周密检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工作,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B.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
C.毛泽东用“有的放矢”这一成语,生动形象地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应该用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的实践,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性。
D.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国共产党人应从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出发,去研究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和辨析词语的能力。
①句:“肤浅”主要用于认识、理解等,局限于表面,常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刻;“浮浅”主要用于作风、学识等,着重于浮在表面,指认识浅薄,不扎实。①用来修饰“哲学”,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刻,用“肤浅”。
②句:“反应”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引申为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指物体的形象反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等。②写“低碳生活”表现出的事物的实质,所以用“反映”。
③句:“摸索”着重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多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对象常是经验、方向、门径、技术等;“探索”着重指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面寻求答案,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对象常是奥秘、原因、根源、知识、实质、本质等。③指中国“选拔女宇航员”经验不足,所以用“摸索”。
故选A。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
首先明确选项中的每一词语的意思。
“倡导”:指率先提议。“指导”:为指示教导之意。“先导”:名词,泛指引领、指导。类似于先锋。“向导”:名词,为领跑人之意。“引导”:为带领、启发之意。
然后结合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第句,说的是中国共产党率先提议拿起武器斗争,所以,应选用“倡导”。排除A、D项。
第句,该句要在“指导”和“引导”中选择一个。“指导”注重结果,“引导”注重过程。此处该句“则害了革命”可知是强调结果,故选用“指导”。排除C项。
第句,根据“引出正确的结论”可知,该句是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具有“指导”意义。
第句,该句是说错误常常会正确的引领者,故选用“引导”。
第句,该句是说用规律作为行动的“领跑人”,故选用“向导”。
第句,根据“向着这种实际事物的调查和研究”,该句强调过程,故选用“引导”。
故选B。
3.C
【详解】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句和C项中的引号都表示反语讽刺。
A项,表示强调;
B项,表示特定称谓;
D项,表示引用。
故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D项,括号里的内容是整个句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是注释说明性文字,不用括号。将括号删去,在“地址”后加逗号。
故选D。
5.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A项,本句是陈述句,不能用问号,两个问号都改为句号;
B项,连续不同内容的问题,各成一句,末尾都要用问号,后两个逗号都改为问号;
C项,句末问号改为句号,有疑问词但不是疑问句。
故选D。
6.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衔接排序的能力。
做这种题的关键是整体把握语句围绕的话题,梳理语句之间的内在逻辑。可以借助选项的特点进行排除。话题是恩格斯如何领导德国人进行工人运动。仔细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⑤为领起句,应在句首,由此可排除C、D两项;
再者,从⑥句的“而是”一词看,前句应有“不是”和它对应,有相应词语的只有②句的“并不”,因此②必须在⑥之前,而且二者应在一起,据此排除A项。
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7.B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四点: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另外,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
A项,“乃师”是“你的老师”的意思,用于发言稿,面对大家,不合语境。
B项,“不揣浅陋”,谦辞,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句中用于谦称自己不慎重,使用正确。“钩沉拾遗”,指探索深奥的道理或散失的内容;句中用于表达自己的心愿,使用正确。
C项,“惠寄”错,“惠寄”是敬辞,用于指对方给自己寄来,应改为“寄送”;“笑纳”错,指收下别人的礼物。
D项,“忝列”是谦词,只能用在自己身上。
故选B。
8.B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项,浸(jìn);
C项,曲(qū),“无的放失”应写作“无的放矢”;
D项,校(jiào)。
故选B。
9.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A.“字斟句酌”侧重形容推敲字词,常用来称赞人慎重。此处应用“咬文嚼字”,指过分地斟酌字句,侧重形容挑剔,含讽刺意味。
B.“欲盖弥彰”指想要掩盖事实的真相(指坏事),结果反而更加显露出来,贬义,符合语境。
C.“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句意是说从事考古的人数少,不合语境。
D.“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句中说的是这种措施没有效用,反而有不好的结果,此处应改为“抱薪救火”。
故选B。
10.B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滔滔不绝”,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没完没了。多形容话多,说起来没完没了。使用正确。
②“闲言碎语”,与正事无关的话;没有根据的话,闲话。语境是说史书上没有记载,人们只能从稗笔野史中了解他的情况,不合语境。
③“攀龙附凤”,原指依附帝王或皇亲国戚以求提高地位、成就功业,后泛指依附或投靠有权势的人。使用正确。
④“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使用正确。
⑤“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语境理解为能够支撑,望文生义。
⑥“自顾不暇”,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顾到别人)。不能用于别人,用错对象。
故②⑤⑥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发展和重视农业产业经济”语序不当。按照认识的过程,应该先重视再发展,将“发展和重视”应改为“重视和发展”。
B项,“群体、社会、他人”语序不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正确语序应该是“他人、群体、社会”。
C项,“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语序不当。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比赛的正常程序应该是“从命题、海选、决赛到颁奖”。
D项,表述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A项,“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一句谓语残缺,应在该句前面加上“凸显”。
B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自从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主语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此句没有说完,后面又说“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团结拼搏”。可将“自从”调整到句子最前面,让“自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做状语。
D项,“就可以看到大银幕上清晰稳定的图像和车内收音机上接收的电影原声”一句中,“看到……电影原声”搭配不当,可在“和”字后面加“收听到”。
故选C。
13.①能不能承担
②一生求“入”
③野老候门 14.第二段:李杜承担,王维躲避(或李杜“境”大,王维“境”小)。
第三段:李“出”杜“入”,皆有追求。
第四段:王维尚“归”,安顿心灵。
【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由下文“承担越大,境界当然也就越大”可知,大小之差的原因在于承担的责任大小,故此处可填写“能不能承担”之类的句子。
第②处,由下文“就是要进入圈子,得入魏阙”可知,杜甫追求的是“入”,故此处可填写“一生求‘入’”之类的句子。
第③处,由前文看,此处所填写的内容要从前文对应的诗句中提炼,且以主谓的结构呈现,此处对应的诗句是“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故此处可填写“野老候门”之类的句子。
1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文段主要意思的能力。
第二段核心句为“大小之差的原因在于……承担越大,境界当然也就越大”,全段都是围绕这句话,讲述“承担”与“境界”在李白、杜甫和王维三人身上的不同表现,故可概括为:李杜承担,王维躲避(或李杜“境”大,王维“境”小)。
第三段核心句为“李、杜二人,无论‘出’‘入’,都显示出对生命、对人生的热爱与执着,以及为了追求而付出的精神历练与承担”,肯定他们虽然“出”“入”不同,但人生都精彩可赞,故可概括为:李“出”杜“入”,皆有追求。
第四段围绕“归”字讲王维,核心句为“他要找到一个地方来安顿自己”,故可概括为:王维尚“归”,安顿心灵。
15.C 16.(1)现在仍应加以肯定(2)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3)是最明显的不诚
【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前句是“文学不是……”,后面应该用转折复句衔接,而且要保持“文学”作主语,排除BD;
作为条件复句,C项“必须”语意强调更准确,A项“才能使文学感动人心”偷换了主语,排除A。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前面有“虽”,形成转折语意,“两千年以前讲的”强调时间久远,后句有“仍应承认”,可见此处是强调现在对“修辞立其诚”观点的肯定,应填“现在仍应加以肯定”;
第二空,“浅言之”是对前一句“言行一致”的解说,强调表述要浅显,据此应填“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
第三空,前句“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强调“不诚”,此处是对这一看法的强化,应填“是最明显的不诚”。
17.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直接写人的的事情和侧面烘托的内容来分析。分析时要客观,不能主观臆断,人为拔高,胡乱用词。
D.“这说明林冲不光自己安分守己,还要李小二安分守己,好好做买卖”说法不对。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过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这些都表明林冲同情并帮助穷苦人,他心地善良,济弱扶困,跟他性格中安分守己的一面无关。
故选D。
18.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中国共产党人应该用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的实践, 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性”错。根据原文,“有的放矢”是指,中国共产党人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
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