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
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人教版必修3第14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题目要求。
1.正常情况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的一组物质是
A.葡萄糖和脂肪
B.血红蛋白和呼吸酶
C.二氧化碳和钙离子
D.肾上腺素和氨基酸
2.下列关于健康人体血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两者之间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C.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
D.血浆渗透压与质量分数为0.9%的NaCI溶液渗透压相当
3.下图是人体组织切片模式图,①一④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X表示肝细胞、Y表示红细胞。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X①D
●3
B.①③之间能相互进行物质交换
C.X中的O浓度小于①中的O2浓度
D.①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4.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蛋白质不足,组织液含量下降
B.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以进人组织液中
C.大量乳酸进人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酸性
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一定与外界环境变化有关
5.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抗利尿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后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C.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分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D.吃的食物过咸,渴觉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会产生兴奋
6.下图表示神经细胞电位转变过程中离子运输途径,④过程是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细胞膜
细胞内
①细胞外
ATPS
包
▲·表示不同离子
ADP+Pi
+、,表示不同类型的运输途径
④
A.静息时,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
B.受刺激时,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
C.③过程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D.①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②③过程需要
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表面积相同
D.神经递质的释放必然会引起另一个神经元兴奋
8.有甲、乙两位外伤病人,甲站立时不能维持身体平衡;乙不能写字,但能听懂别人说话、能说
话、能看懂文字。甲、乙发生障碍的部位分别为
A.小脑、大脑皮层言语区的W区
B.小脑、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
C.脊髓、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
D.脊髓、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
9.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分泌的调节均为分级调节
B.激素通过体液只运送至靶细胞
C,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
D.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持续发挥作用
10.右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其中甲、乙代表结构,①~③
D
代表激素。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刺激-
甲
乙
A.甲代表下丘脑、乙代表垂体
②
③
B.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红织细胞
甲状腺
C,图中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D.图中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机制
11.关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反应速度不同,体液调节较缓慢
B.二者作用时间不同,体液调节比较长
C.二者作用范固不同,神经调节较广泛
D.二者作用途径不同,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起作用
12.下列属于人体抵御病原体攻击的第一道防线的是
A.皮肤阻挡病原体
B.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C.血浆中溶菌酶分解病原体
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B符合题意。
2.B淋巴中的物质能直接进人血浆,血浆中的物质不能直接进入淋巴,B错误。
3.D细胞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D错误。
4.B摄入蛋白质不足,组织液含量升高,A错误: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乳酸进人血浆与缓冲物质发生反应,不
会使血浆呈酸性,C错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环不一定与外界环境变化有关,D错误。
5.C肾小管通过被动运输吸水,C错误。
6.B“▲”为K+,静息时,细胞外K+的浓度低于细胞内,A错误;①过程是产生和雏特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C
错误;①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错误。
7,A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先发生,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后发生,B错误;突触后膜的功能是接受神经递质,与
此功能相适应的是突触后膜向内凹陷,以扩大与突触前膜的接触面积,C错误: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不会
引起另一个神经元兴奋,D错误。
8.A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大脑皮层言语区的W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A符合题意。
9,C人体内不是所有的激素都存在分级调节,A错误;激素通过体液运至全身,但只作用于靶细胞,B错误:激
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D错误。
10.B②是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
11.C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不同,体液调节较广泛,神经调节淮确、比较局限,C错误。
12.A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属于第三道防线,B、D错误;血浆中溶菌
砖分解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C错误。
13.C该种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增殖,A错误;细胞免疫只能使被病毒侵染的靶细胞裂解,不能彻底杀死该种病
毒,B错误;浆细胞不能增殖,D错误。
14.Db是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D错误。
15.B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AIDS属于免疫缺陷病,C错误;免疫系统
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影响,D错误。
16.C光照会影响胚芽鞘中生长素的分布,使其移动到背光侧,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C正确。
17.C图甲中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A的值最小,C错误。
18.D实验中,不需要补水,D错误。
19.B萌发早期的植物种子中赤霉素含量逐渐增多,B错误。
20.D该实验只能体现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不能体现生长素抑制生长的作用,A错误:生长素和赤霉素具
有协同作用,B错误:应在0.1~10mg·L1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探究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
度,C错误。
21.A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特征,A错误。
22.C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N:25=
50:10,N=125只。调查范围为5hm(公顷),因此该种野免的种群密度大约为25只/hm,C正确。
23.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
24.C位于不同垂直结构上的两种生物可能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
25.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会发生变化,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