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生物的性状遗传
一、单选题
1.(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生物性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每个生物体都会有许多不同的性状
B.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C.羊的卷毛和狗的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D.性状表现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不受环境影响
2.(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阳光下培养的大蒜幼苗叶片是绿色的,暗室中培养的大蒜幼苗叶片是黄白色的,对于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叶片的颜色完全由环境决定 B.黄白色和绿色是叶片发育的不同阶段
C.它们的遗传物质不同 D.叶片的颜色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3.(2022·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科研人员将开蓝色花的风信子中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类黄酮酶合成基因,导入红色蝴蝶兰植株中,培育出了开蓝色花的蝴蝶兰。以上事实说明
A.基因控制性状 B.性状控制基因 C.基因就是性状 D.基因与性状无关
4.(2022·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蜥蜴的体温会随环境变化,沙漠蜥蜴在体温28℃时体色为灰绿色,随着体温的升高而逐渐变蓝,体温超过35℃时则呈现黄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蜥蜴的体色变化与体温无关
B.蜥蜴的体温能改变体内的基因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C.蜥蜴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D.蜥蜴表现出来的性状只与环境变化有关
5.(2022·北京密云·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环境对性状没有影响
B.基因通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
C.生物的性状可以表现在形态结构上,也可以表现在生理特征上
D.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6.(2022·北京平谷·八年级期末)东北虎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研究东北虎的遗传特性对其物种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图示为某东北虎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判断该东北虎的性别为雄性
B.东北虎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18对
C.这些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本,一半来自于母本
D.该东北虎精子内性染色体为X或Y
7.(2022·北京昌平·八年级期末)喜马拉雅白色家兔的毛色在30℃以上的条件下,全身长出白毛。在25℃条件下,四肢、尾巴、耳朵、鼻尖等体温较低的部位长出黑毛;其余部位长出白毛。这说明( )
A.不同温度条件下决定兔毛色的基因不同
B.兔的身体不同部位决定毛色的基因不同
C.兔的毛色只受环境影响与遗传基因无关
D.兔的毛色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8.(2022·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大熊猫平时活动“懒散”,爱睡觉,代谢水平较低。研究者发现,可能是由于它的DUOX2基因异常导致了甲状腺激素合成相对较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该基因影响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C.甲状腺激素影响代谢和神经系统兴奋性 D.该基因不能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9.(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卵细胞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有染色体的数目是( )
A.30对、30对 B.30对、30条 C.30条、30条 D.30条、30对
10.(2022·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学习了“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后,小路同学找来了一条纸带,在上面用不同图案标出了长短不一的区段,之后把纸带螺旋成短棒状。如图所示,纸带、各标记区段、短棒分别代表的是( )
A.DNA、染色体、基因 B.DNA、基因、染色体
C.基因、DNA、染色体 D.染色体、DNA、基因
11.(2022·北京密云·八年级期末)如图是①染色体、②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数目与基因的数目相同
B.②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C.①在人的肝脏细胞中成单存在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②的片段
12.(2022·北京平谷·八年级期末)马蛔虫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其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组成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③和④
13.(2022·北京昌平·八年级期末)关于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B.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
C.一个DNA分子上只含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携带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
14.(2022·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下列物质或结构的层次关系由大到小的是
A.染色体→DNA→基因 B.基因→DNA→染色体
C.染色体→基因→DNA D.基因→染色体→DNA
15.(2022·北京平谷·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B.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
D.基因通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
16.(2022·北京密云·八年级期末)下图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豌豆开花后,将纯种高茎豌豆花的雄蕊摘除进行人工授粉
B.F1代都是矮茎豌豆
C.矮茎豌豆是显性性状
D.F1代自交,F2代发生性状分离
17.(2022·北京平谷·八年级期末)黑色和黄色是拉布拉多犬的两种常见毛色。研究者选用不同毛色的拉布拉多犬进行杂交,据表推测亲代甲与丙的毛色基因组成分别为(用B,b表示)( )
组别 亲代 子代
Ⅰ 黑色(甲)×黑色(乙) 3/4黑色,1/4黄色
Ⅱ 黑色(丙)×黄色(丁) 全部黑色
A.BB Bb B.BB BB C.Bb BB D.Bb Bb
18.(2022·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性状与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所控制的
C.隐性性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所以它不能遗传
D.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是高茎豌豆
19.(2022·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白化病的致病基因用a表示。有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则该夫妇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
A.AA AA B.AA Aa C.Aa AA D.Aa Aa
20.(2022·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辣椒果皮的红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研究者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据此推测亲代的基因组成(用R、r表示)分别为
亲代 子一代
红色×红色 红色549株,黄色167株
A.RR×RR B.Rr×Rr C.RR×Rr D.Rr×rr
21.(2022·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人的能卷舌是由显性基因(D)决定的,不能卷舌是由隐性基因(d)决定的,如果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下了一个不能卷舌的男孩,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DD和DD B.DD和Dd
C.Dd和Dd D.Dd和dd
二、综合题
22.(2022·北京昌平·八年级期末)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容易破裂。
(1)研究发现该病的形成与β-珠蛋白基因突变有关。β-珠蛋白基因是携带了遗传信息的_______片段,位于细胞的________中。
(2)某夫妇表现正常,但育有一患此病的女儿,现该夫妇欲通过“胚胎移植前遗传学诊断”技术育一健康孩子,以救治患病女儿。该技术应用流程如下:
①采集的生殖细胞分别由妻子的卵巢和丈夫的_______产生。
②受精卵经早期胚胎培养后进行遗传学诊断,从中筛选_______(含/不含)异常珠蛋白基因的胚胎植入到妻子的体内,胚胎在_______中完成发育过程。
③健康婴儿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患病女儿后,在其体内进行分裂和________,形成正常红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3)优生优育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婚姻法》中规定________,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23.(2022·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了培育玉米新品种,科研人员将某品种玉米进行自交,其果穗上出现了两种状态的籽粒,统计结果如图1.
(1)玉米籽粒形成前需经历______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玉米籽粒是由______发育而来。
(2)玉米籽粒饱满与干瘪是一对相对性状,据图1分析,______为隐性性状。若用E、e表示控制籽粒状态的基因,推测亲代玉米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3)研究发现,图2中①______这一结构发育障碍是造成玉米籽粒干瘪、不能萌发的原因之一,正常玉米籽粒萌发后能发育成幼苗叶的结构是______(填序号)。
24.(2022·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甘蓝别称花菜、包菜、大头菜等,它是我国重要的栽培蔬菜之一,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左图是我们常吃的结球甘蓝,右图是枝芽的结构图。
(1)图中甘蓝的食用部分是叶,由右图中______(填序号)发育而来。A是甘蓝的茎由右图的③发育来的。
(2)在日常管理中多施氮肥,可以促进甘蓝包球的速度,提高产量,说明甘蓝的性状由基因控制的同时,也受______因素的影响。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由蛋白质和______组成。
(3)甜菜夜蛾是甘蓝等蔬菜作物的主要害虫,该虫抗药性强,严重损害甘蓝等蔬菜的生长。下图是甜菜夜蛾发育过程不同时期的形态图。
请判断甜菜夜蛾的发育方式______(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理由是______。甜菜夜蛾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______。
25.(2022·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人体必须从外界摄入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挥多种重要作用。
(1)维生素C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不需要经过______,可直接被吸收。
(2)正常人体的血液在______和______构成的封闭的管腔中流动。当人体严重缺乏维生素C时,身体会出现出血症状。由图可知,血管壁中______减少,血管的强度、弹性下降,导致血液渗出。
(3)维生素C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增殖、提高吞噬细胞的迁移速度和吞噬能力,从而提高机体的______能力。
(4)研究发现,人类不能合成维生素C。这是源于大约6300万年前,人类祖先8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但是,这一突变未被淘汰,是由于人类能够从______类食物中获得足量的维生素C。可见,是否患坏血病是由______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6.(2022·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人的眼皮类型分为双眼皮和单眼皮,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 B、b)控制。
(1)控制眼皮类型的基因存在于常染色体的两种主要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上。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该基因会通过女性卵巢产生的________与男性睾丸产生的精子传递到子代,受精卵是子代的第一个体细胞,图是受精卵内的染色体组成,形成此受精卵的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以及性染色体的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
(2)胎儿在母体的_________内发育时,眼皮类型已经逐渐形成,出生后随着生长逐渐可辨认。
(3)科学家发现控制双眼皮的基因为显性基因,下图为阳阳家的家庭成员的眼皮类型情况。阳阳爷爷的双眼皮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此对基因可以控制眼睑肌肉的形成,但是缺乏营养供给或受到外部冲击等也会影响肌肉发育,出现单眼皮。由此可见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的同时也受_______影响。
三、资料分析题
27.(2022·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禾下乘凉梦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高产的一个理想追求。下表是水稻栽培实验的统计数据,若用D、d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请根据表中水稻亲本的杂交试验数据分析回答:
杂交组合 亲代 子一代植株表现
长穗 短穗
甲 短穗×短穗 226株 667株
乙 长穗×长穗 858株 0株
丙 短穗×长穗 423株 429株
(1)水稻的长穗和短穗是一对______,通过______组杂交组合,可判断出水稻长穗与短穗的显隐关系,其中______是显性性状。
(2)试写出丙组亲代水稻最可能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3)有相关研究显示高温会使水稻减产,研究小组以两个不同品种的水稻A和水稻B来研究高温下对水稻开花受精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说明: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水稻______品种的受精率明显下降,高温的延长对水稻______品种影响则相对较小。因此,为了提高产量,在试验中对于不同品种的水稻高温模式的设置至关重要。
28.(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无籽西瓜是我们非常喜爱吃的水果。普通西瓜体细胞内有22条染色体。用秋水仙素(一种植物碱)处理其幼苗,可以让普通西瓜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成为44条(作为母本),与普通西瓜(22条染色体)植株(作为父本)杂交,从而得到种子,用这些种子种下去就会结出无籽西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母本卵细胞有______条染色体,杂交后得到的种子有______条染色体。
(2)西瓜果肉有不同颜色,这些果肉的颜色是由______控制的。
(3)据图乙分析,亲代都为红色果肉而子代出现黄色果肉,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并且这种黄色果肉性状______(是否)可遗传给后代。若用R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则黄色果肉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参考答案:
1.A
【分析】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详解】A.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A正确。
B.生物的性状有的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如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有的肉眼看不到,如生理特征人的ABO血型等,B错误。
C.羊和狗是两种生物,因此羊的卷毛和狗的直毛,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2.D
【分析】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分析作答。
【详解】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幼苗的叶片见光后,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暗室培养的幼苗叶子,由于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绿色,因而是黄白色的。
故选D。
3.A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详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决定性状的表达,基因能通过生殖过程遗传下去,性状不能遗传,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故选A。
4.C
【分析】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同时也会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蜥蜴的体色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表明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A.根据题干可知,蜥蜴在不同体温下,会呈现出不同体色,A错误。
B.蜥蜴体温的变化,改变了其体内色素的颜色,没有改变其体内的基因,B错误。
C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性状的表达,同时,性状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沙漠蜥蜴在体温28℃时体色灰绿,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决定的色素合成。随着体温的升高而逐渐变蓝,体温超过35℃时则呈现黄色,这是环境对性状影响的结果,因此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D错误。
故选C。
5.A
【分析】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遗传学中把生物个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
【详解】A.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型,A错误。
B.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即基因通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C正确。
D.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所以,对于整个生物界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A。
6.B
【分析】染色体作为重要的遗传物质,它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且成单存在。
【详解】A.图示东北虎的性染色体是XY,表示雄性,A正确。
B.东北虎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18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即19对,B错误。
C.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成对的染色体一个来自于父方,一个来自于母方,C正确。
D.雄性东北虎的性染色体是XY,精子内性染色体为X或Y,D正确。
故选B。
7.D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型。
【详解】A.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同一个体决定其性状的基因相同,A错误。
B.兔的身体不同部位决定毛色的基因相同,表现型不同是因为表现型受环境的影响,B错误。
C.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C错误。
D.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型,因此兔的毛色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8.D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位于DNA上,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A不符合题意。
B.大熊猫的DUOX2基因异常导致了甲状腺激素合成相对较少,则说明该基因影响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B不符合题意。
C.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于身体几乎全部细胞,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则DUOX2基因能由亲代传递给子代,D符合题意。
故选D。
9.D
【分析】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染色体数目变化可总结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2n:n:2n。
【详解】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卵细胞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染色体数是30条、30对。
故选D。
【点睛】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10.B
【分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详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题图中纸带、各标记区段、短棒分别代表的是DNA、基因、染色体。
故选B。
11.D
【分析】图中:①是染色体,它是由②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
【详解】A.①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A错误。
B.②DNA分子是长长的链状结构,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基因),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不是蛋白质,B错误。
C.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人的肝脏细胞是体细胞,因此①染色体在肝脏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C错误。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②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正确。
故选D。
12.C
【分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存在,基因随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详解】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马蛔虫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②和③都含有两条染色体,并且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不成对,属于生殖细胞,是亲子代之间基因传递的“桥梁”。
故选C。
13.C
【分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1)DNA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3)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三者的包含关系,如图:
【详解】A.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携带大量的遗传信息,B正确。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是基因,它们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所以是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C错误。
D.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给子代,由分析可知,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携带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D正确。
故选C。
14.A
【分析】此题考查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详解】染色体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存在的特定形式,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所以它们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染色体→DNA→基因。
故选A。
15.B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详解】A.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A正确。
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B错误。
C.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
D.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即基因通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B。
16.D
【分析】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进行杂交实验需要对母本豌豆进行去雄,去雄的时期开花前,目的是防止自花传粉。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雄蕊,且去雄要彻底)→套上纸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详解】A.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进行杂交实验需要对母本豌豆进行去雄,去雄的时期开花前,目的是防止自花传粉,A错误。
B.结合题图可知:F1代都是高茎豌豆,B错误。
C.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二种性状,而子代只有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所以,根据豌豆高矮茎的遗传规律(亲代:高茎×矮茎→子一代:全部是高茎),可推知豌豆的高茎是显性性状,C错误。
D.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所以,结合题图可知:F1代自交,F2代发生了性状分离,D正确。
故选D。
17.C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组别Ⅰ:亲代两个都是黑色,子代有黄色,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所以甲的毛色基因组成是Bb 。组别Ⅱ:亲代是黑色、黄色,子代全部是黑色,黄色消失了,可知黄色是隐性性状,黑色是显性性状,而黄色的基因组成是bb,而子代全部为黑色,必有一定基因是b,基因组成是Bb,所以丙毛色是黑色,基因组成为BB。
故选C。
18.C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A.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在二倍体生物中,杂合状态下能在表型中得到表现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不符合题意。
B.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不符合题意。
C.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得不到表现,但它还会遗传下去,故符合题意。
D.“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高茎豌豆的高茎性状是由一对显性基因的控制的(假如为A控制),矮茎豌豆的矮茎性状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假如为a控制),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的控制茎高矮的基因组成是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隐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不出来,因此子一代的性状都是高茎。遗传图解如图:
。
从遗传图解看出,子一代(基因为Aa)全是高茎豌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D
【分析】 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显性性状时控制的基因有两种:两个显性或一个显性一个隐性,表现出隐性性状时控制的基因只有一种:两个都是隐性基因。
【详解】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患儿,说明这对夫妇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基因外,都含有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即夫妇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Aa。白化病患者的基因组成是aa,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又由于此夫妇正常,因此必有显性基因A,故此夫妇的基因组成都是Aa。
故选D。
20.B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详解】根据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即黄色果皮为隐性性状,红色果皮是显性性状。亲代都是红色果皮(R_)后代却出现黄色果皮(rr),且红色比黄色为3:1,所以亲代红色果皮基因型可以表示为Rr×Rr,B符合题意。
故选B。
21.C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若用D表示显性基因,则d表示隐性基因。因此,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下了一个不能卷舌的男孩,表明能卷舌是显性,亲代的组成是Dd,不能卷舌是隐性,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图:。
【点睛】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22.(1) DNA 细胞核
(2) 睾丸 不含 子宫 分化
(3)禁止近亲结婚
【分析】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病,其危害十分显著。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
(1)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β-珠蛋白基因是携带了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位于细胞的细胞核中。
(2)
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呈葡萄状,位于腹腔内,左右各一个,能产生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采集的生殖细胞分别由妻子的卵巢和丈夫的睾丸产生。
②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因此受精卵经早期胚胎培养后进行遗传学诊断后,需要从中筛选不含异常珠蛋白基因的胚胎。子宫是人体胚胎发育的场所。因此,胚胎需要再次植入到妻子的子宫中,完成发育过程。
③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所以,健康婴儿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患病女儿后,在其体内进行分裂和分化,形成正常红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3)
结合分析可知:我国《婚姻法》中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23.(1) 传粉 子房
(2) 干瘪 Ee
(3) 胚乳 ③
【分析】(1)图2中:①是胚乳、②是子叶、③是胚芽、④是胚轴、⑤是胚根。
(2)花和果实的对应关系:
(3)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种子的形状有圆粒和皱粒、人的眼皮有双眼皮和单眼皮等。
(4)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5)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1)
花形成果实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两个过程是传粉和受精。一个玉米籽粒是一个果实,由花和果实的对应关系可知,玉米籽粒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2)
某品种玉米进行自交,其果穗上出现了两种状态的籽粒,由图1可知籽粒饱满:籽粒干瘪=3:1,若用E、e表示控制籽粒状态的基因,符合遗传图解:
所以,籽粒干瘪为隐性性状,籽粒饱满为显性性状。可以推测亲代玉米的基因组成为Ee。
(3)
图2中①是胚乳,这一结构发育障碍是造成玉米籽粒干瘪、不能萌发的原因之一,根据种子与植株的对应关系,正常玉米籽粒萌发后能发育成幼苗叶的结构是是胚芽,是图中结构③。
24.(1)②
(2) 环境 DNA
(3) 完全变态发育 有蛹期 幼虫
【分析】右图枝芽可以发育成茎和叶,①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②幼叶将来发育成叶;③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
(1)
图中甘蓝的食用部分是叶,由右图中②幼叶发育而来。A是甘蓝的茎由右图的③芽轴发育来的。
(2)
在日常管理中多施氮肥,可以促进甘蓝包球的速度,提高产量,说明甘蓝的性状表现是基因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由基因控制的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3)
昆虫的发育有两种: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的生活史,叫做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发育。甜菜夜蛾的发育方式完全变态发育,因为发育过程出现蛹期。甜菜夜蛾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幼虫,甜菜夜蛾的生活史中幼虫期最长、大量取食植物叶片,使蔬菜失去食用价值。
25.(1)消化
(2) 心脏##血管 血管##心脏 胶原蛋白
(3)免疫
(4) 蔬菜、水果 基因
【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1)
水、无机盐、维生素都属于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以不经消化,直接被人体吸收。所以,维生素C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不需经过消化后就能直接被人体吸收。
(2)
人的血液始终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内循环流动,这就是血液循环。据图可知,当人体严重缺乏维生素C时,会使血管壁中的胶原蛋白减少。血管的强度,弹性下降,导致血液渗出。
(3)
吞噬细胞能够将病菌包围、吞噬,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维生素C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增殖,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4)
水果和蔬菜当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所以人类能够从果蔬中获得足量的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可能导致人患有坏血病。在人类的祖先8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人类不能合成维生素C,可以发现是否患坏血病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6.(1) DNA 卵细胞 23条,X
(2)子宫
(3)BB或Bb##Bb或BB
(4)环境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常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两种成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控制眼皮类型的基因就存在于DNA上。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该基因会通过女性卵巢产生的卵细胞与男性产生的精子传递到子代,受精卵是子代的第一个体细胞。如图是受精卵内的染色体组成,其染色体组成为22对+XX,形成此受精卵的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23条,精子中的性染色体是X。
(2)
胎儿在受精卵时期就决定了眼皮类型,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时,眼皮类型已经逐渐形成,出生后随着生长逐渐可辨认。
(3)
科学家发现控制双眼皮的基因为显性基因,阳阳家庭中母亲是单眼皮,则其基因组成为bb,阳阳是单眼皮,由于母亲只能提供b基因,则其父亲(双眼皮)基因组成一定为Bb,而阳阳奶奶也是单眼皮,其基因组成为bb,阳阳父亲基因组成中B肯定来自爷爷,因此推断阳阳爷爷的双眼皮基因组成是BB或Bb。
(4)
研究发现,此对基因可以控制眼睑肌肉的形成,但是缺乏营养供给或受到外部冲击等也会影响肌肉发育,出现单眼皮。由此可见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的同时也受环境影响。
27.(1) 相对性状 甲 短穗
(2)Dd、dd
(3) A B
【分析】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的各个体间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
水稻的长穗和短穗是一对相对性状。表格中,甲亲本都是短穗×短穗,子代出现了长穗,表明短穗是显性性状,长穗是隐性性状。因此通过甲杂交组合,可判断出短穗是显性性状。
(2)
若用D、d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短穗的基因型是DD或Dd,长穗的基因型是dd。丙组子代中,亲本遗传给子代长穗(dd)的基因一定是d。又因为短穗和长穗之比基本是1:1,所以亲本短穗的基因组成是Dd。因此丙组亲本的基因型Dd、dd。
(3)
由图可知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水稻A品种的受精率明显下降,高温的延长对水稻B品种影响则相对较小。
28.(1) 22 33
(2)基因
(3) 变异 是 rr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隐性性状。
(1)
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母本的体细胞有44条染色体,则母本的卵细胞中有22条染色体。普通西瓜体细胞中的有22条染色体数,则父本的精子中有11条染色体,杂交后得到的种子有33条染色体。
(2)
西瓜果肉颜色这一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红色果肉和黄色果肉是一对相对性状。
(3)
亲代性状相同,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现有两株红色果肉西瓜的植株,它们杂交后得到的子代中部分植株结黄色果肉西瓜,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红色果肉是显性性状,黄色果肉是隐性性状,并且这种黄色果肉性状可遗传给后代。亲代红色果肉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Rr,黄色果肉基因组成是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