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生物的变异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北京市各地京改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4 生物的变异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北京市各地京改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04 16:1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4 生物的变异
一、单选题
1.(2022·北京密云·八年级期末)2020年12月17日,水稻等种子与嫦娥五号一起顺利结束太空之旅返回地球。在科研人员的精心培育下水稻种子已经发芽。下列与该水稻育种方式相同的是( )
A.选择育种高产奶牛 B.杂交培育高产抗倒伏小麦
C.太空甜椒的培育 D.用模具套在果实上培育心形西瓜
2.(2022·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蜡梅花黄似蜡,浓香扑鼻。蜡梅开花时雌蕊先成熟,接受花粉,之后同一朵花上的雄蕊成熟,散播花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蜡梅的花属于两性花 B.主要进行自花传粉
C.花粉携带父本遗传信息 D.后代易发生变异
3.(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变异都可遗传
B.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C.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D.变异都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4.(2022·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下列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A.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 B.经杂交产生的高产抗倒伏小麦
C.经人工选择繁育出的高产奶牛 D.小品种的花生在水肥充足的土壤中结出的大花生
5.(2022·北京昌平·八年级期末)下列不属于遗传信息改变而引起的变异现象是( )
A.杂交育种获得的抗病水稻 B.种皮颜色突变为白色的菜豆
C.染色体数量增加的马铃薯 D.从事野外考察的人皮肤变黑
6.(2022·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根据遗传变异的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把果实大的花生品种种在贫瘠的土壤中,出现果实小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B.兄妹携带有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
C.射线导致小白鼠细胞的基因改变,此改变的基因会遗传给后代
D.白化病人的皮肤不会和正常人一样被晒黑,但其基因与正常人相同
7.(2022·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下图的这个南瓜是经过太空育种培育成的,这种南瓜品质好,一般重量在150~200 kg,是名副其实的“巨人”南瓜。下面关于太空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产生的变异都是对生物自身有利的
C.培育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生物 D.产生的变异都是对人类有益的
8.(2022·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下列哪一个生物变异现象是可遗传的变异
A.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下色盲的儿子
B.皮肤较白的人常在阳光下曝晒皮肤变得黝黑
C.黑发染成金黄色
D.暗处培养的韭菜呈黄色
9.(2022·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某同学将一粒大花生的种子种下去,结果收获的花生种子中有大也有小。对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一些观点,其中没有科学道理的是(  )
A.可能是决定花生种子大小性状的基因受到了环境的影响
B.可能是该花生种子决定大小性状的基因中有隐性基因
C.花生种子的大小既受基因的控制,也可受环境的影响
D.花生的大小是一种数量性状,没有规律性,是随机的
10.(2022·北京·人大附中八年级期末)太空育种形成的西红柿体积大、品质优良。下列关于太空育种方式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直接改变了西红柿的性状
B.一定能得到品质优良的新品种
C.发生的是不遗传的变异
D.直接改变了西红柿的遗传物质
11.(2022·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下列遗传育种过程中,没有改变遗传物质的是( )
A.将本地黄牛与引进的荷斯坦-弗里生奶牛杂交,选育出高产奶牛
B.载人航天飞船携带的植物种子接受宇宙射线,用于诱变育种
C.用无刺的花椒枝条作为接穗进行嫁接,培育出便于采摘的无刺品种
D.用高产易倒伏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获得高产抗倒伏小麦
12.(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手段搭载普通椒的种子,培育出果实大、肉厚、产量高的太空椒。该技术采取的育种原理是(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转基因育种 D.克隆技术
13.(2022·北京平谷·八年级期末)育种专家们常用射线对普通棉花种子进行处理,射线处理的目的主要是(  )
A.破坏种皮,利于萌发 B.获得不可遗传的变异
C.提高种子的生命力 D.使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14.(2022·北京密云·八年级期末)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凯旋归来。育种工作者将利用上面搭载的作物种子在宇宙射线、高真空和微重力诱导下产生的变异,培育出作物新品种。该育种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作物的
A.生活环境 B.生活习性 C.遗传物质 D.性状
二、实验探究题
15.(2022·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月季花(学名:RosachinensisJacq。)被称为花中皇后,亦称月季,我国是月季的原产地之一。其四时常开,花荣秀美,姿色多样,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深受人们的喜爱。某生物学习小组为探究月季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月季植株,平均分为6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组别 温度(℃)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开始时的CO2浓度(%) 12小时后CO2浓度(%)
1 25 0 0.035 0.0368
2 25 20 0.035 0.0306
3 25 40 0.035 0.0289
4 25 60 0.035 0.0282
5 25 80 0.035 0.0280
6 25 95 0.035 0.0279
(1)月季姿色多样,有红色、粉色、白色、黄色等多种,出现这种颜色差异的现象,在生物学中被称为______。
(2)生物学习小组所做的实验中,单一变量是______。
(3)实验数据表明,除第1组外,12小时后CO2浓度大多呈现______(上升/下降)趋势。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以说明:______;第1组CO2浓度呈现此变化的原因______。
(4)据此结果,尚不能确定月季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实验的设计方向______。
三、综合题
16.(2022·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新疆长绒棉,世界顶级。天然种植的棉花大多是白色的,偶尔在田间也会出现一两株棕色的棉花。现将亲代均为白色的棉花进行杂交,结果它们的子代中有的结白色棉花,有的结棕色棉花。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棉花的白色和棕色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棉花的颜色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________片段。
(2)棉花的亲代都是白色,而后代中出现了棕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3)在上述棉花的遗传中,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____________。如果用A和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那么亲代白色棉花的基因组成是______,子代白色棉花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子代棕色棉花属于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
(4)上述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培育棉花新品种(答出一种即可)。
17.(2022·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长牡蛎是一种经济贝类,野生环境中,外壳多为白色。近年来研究人员筛选到了金壳品系,该品系具有美观的金黄色外壳和外套膜,非常稀有。
(1)在遗传学中,白色和金色的壳色称为一对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为了研究壳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亲代 子代
金色个体数量(个) 白色个体数量(个)
Ⅰ 白色×白色 0 53
Ⅱ 金色①×金色② 62 22
Ⅲ 金色①×白色 48 ?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断长牡蛎的______________色壳色为显性性状。
②已知金色和白色的壳色由一对基因控制(用字母A和a表示),组别Ⅱ中子代金色个体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③将组别Ⅱ中金色个体①与白色个体杂交,如组别Ⅲ所示,下列______________组数据最接近“?”处实验结果。
A.20B.50C.100D.200
(3)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一些贝类的壳色会逐渐变深,这说明______________也会影响壳色这一性状。
18.(2022·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不同品种的水稻丰富了百姓的餐桌。
(1)我们日常吃的精米是水稻籽粒经过去皮、去胚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因此当外部条件适宜时,精米是________(能/不能)萌发的。
(2)普通水稻籽粒的果皮是白色的。在稻田中偶然发现了一株果皮为黑色的特殊水稻。这一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
(3)利用黑色果皮水稻与普通水稻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据图分析,黑色果皮为________性状。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中黑色果皮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
(4)利用特殊技术,科研人员发现水稻细胞中12号染色体上的部分DNA片段可以控制水稻籽粒果皮的颜色,这说明染色体是________的载体。
(5)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黑色水稻的硒、铁、锌等矿质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白米。但同种黑米在不同地区种植后,果实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这说明________也可以影响生物的性状。
19.(2022·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新疆长绒棉,世界顶级。天然种植的棉花大多是白色的,偶尔在田间也会出现两株棕色的棉花。现将亲代均为白色的棉花进行杂交,结果它们的子代中有的结白色花,有的结棕色棉花。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棉花的白色和棕色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______。棉花的颜色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______片段。
(2)棉花的亲代都是白色,而后代中出现了棕色,这种亲子代之间的差异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3)在上述棉花的花色遗传中,显性性状是______。如果用A和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那么亲代白色棉花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子代棕色棉花属于______(可遗传/不可遗传)变异。
(4)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上述棉花新品种后,再通过______(种子繁殖/组织培养)对其进行扩大繁殖,可有效保留其亲本性状。
四、资料分析题
20.(2022·北京昌平·八年级期末)大白菜的花色在育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科研人员对其花色进行了系列研究。
(1)大白菜的花具有黄色、白色和桔色之分,从遗传学角度,这反映了生物的_______现象。
(2)将不同花色的大白菜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结果如表1。
组别 亲本 子一代
第1组 桔色×黄色 黄色
第2组 桔色×桔色 桔色
第3组 黄色×黄色 桔色、黄色
①白菜花的桔色和黄色是一对________性状,受一对基因(A、a)控制。
②分析可知,桔色是________(显性/隐性)性状。第3组亲本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
(3)为探究不同花色的成因,科研人员做了进一步研究。
①形成花色的色素位于花瓣表皮细胞的_______(填字母)中。
色素含量(μg/g)花色 叶黄素 紫黄素 β-胡萝卜素
黄色 40 160 0
桔色 380 10 14
表2
②据表2可知,花色的形成与色素的种类和_______有关。
21.(2022·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获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大卫·朱利叶斯利用辣椒素(一种来自辣椒的刺激性化合物,可引起灼热感)发现了辣椒素受体的通道,为慢性疼痛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辣椒果实的颜色多种多样,科研人员用红色辣椒与黄色辣椒进行果实颜色遗传规律的研究,杂交过程及结果如下图。
(1)辣椒素在辣椒果肉细胞中积累和储存的部位是______(选填字母);决定辣椒果实颜色的物质主要储存在于______(选填字母)中。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2)辣椒果实的红色和黄色是一对______。科研人员推断红色为显性性状,其依据是______。
(3)若用A、a表示控制果实颜色的基因,则亲本黄色辣椒的基因组成为______,F2中红色辣椒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4)有的红辣椒在成熟时,遇缺磷和低温会呈现出紫红色,而不是原来的鲜红色。说明生物的性状在受基因控制的同时,也受______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分析】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
【详解】A.选择育种高产奶牛,利用基因重组产生可遗传变异的过程,属于杂交育种,A不符合题意。
B.高产抗倒伏小麦利用基因重组产生可遗传变异的过程,属于杂交育种,B不符合题意。
C.太空椒属于用射线诱导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可遗传变异的过程,属诱变育种,C符合题意。
D.用模具套在果实上培育心形西瓜,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分析】在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两性花。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异花传粉的花又分虫媒花和风媒花。
【详解】A.腊梅花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属于两性花,A正确。
B.根据题干描述,腊梅的雌蕊先于雄蕊成熟,那么也就是说一朵花的雌蕊成熟时,雄蕊未成熟,不能产生花粉,需要接受来自其他花的花粉,也就是异花传粉,B错误。
C.花粉携带父本遗传信息,花粉来自雄蕊,内有精子,携带父本遗传信息,C正确。
D.由于腊梅进行异花传粉,容易接受来自不同花朵的遗传物质,容易产生变异,D正确。
故选B。
3.B
【分析】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D.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A错误,D错误。
B.动物、植物、微生物都可以发生变异,故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B正确。
C.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C错误。
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变异的特点和类型。
4.D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CD.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经杂交产生的高产抗倒伏小麦、经人工选择繁育出的高产奶牛,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BC不符合题意。
C.小品种的花生在水肥充足的土壤中结出的大花生,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符合题意。
故选D。
5.D
【分析】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ABC.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的抗病水稻、种皮颜色突变为白色的菜豆,染色体数量增加的马铃薯,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都属于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可遗传变异,ABC不符合题意。
D.从事野外考察的人皮肤变黑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不属于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D符合题意。
故选D。
6.D
【分析】(1)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如果将大花生品种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种小花生的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因此这种小花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A正确。
B.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兄妹携带有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B正确。
C.射线导致小白鼠细胞的基因改变,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C正确。
D.白化病人的皮肤不会和正常人一样被晒黑,是因为白化病人的基因发生变异引起的,故白化病人的基因与正常人不同,D错误。
故选D。
7.A
【详解】A.太空培育南瓜是利用太空射线诱导普通南瓜种子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属于诱导基因改变的诱变育种,A正确。
BD.产生的变异不一定对生物自身是有利的,也不一定对人类都是有益的,BD错误。
C.太空育种只能产生生物的新品种,而不能培育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生物,C错误。
故选A。
8.A
【分析】(1)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下色盲的儿子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因为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能够遗传给后代,故A符合题意。
BCD.皮肤较白的人常在阳光下曝晒皮肤变得黝黑,黑发染成金黄色,暗处培养的韭菜呈黄色,均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外界环境引起的,不能遗传给后代,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分析】(1)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2)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一粒大花生的种子种下去,结果收获的花生种子中有大也有小,可能是决定花生种子大小性状的基因受到了环境的影响,A正确;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收获的花生种子中有大也有小,可能是该花生种子决定大小性状的基因中有隐性基因,B正确;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但有些生物的性状又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水肥、阳光等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收获的花生种子中有大也有小,这说明生物的性状除了由遗传决定的,还与物质环境有关,C正确;花生的大小不仅是一种数量性状,而且与遗传因素和环境都有关系,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变异的原因和变异的生物学意义。
10.D
【分析】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详解】A.太空育种是使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并不是直接改变了西红柿的性状,A错误。
B.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是没有特定方向的。因此,不一定能得到品质优良的新品种,B错误。
CD.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因此,太空育种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会直接改变西红柿的遗传物质,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C
【分析】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①高产奶牛——人工选择培育;②抗倒状高产小麦——杂交(基因重组);③太空椒——诱导基因突变;④高糖甜菜——染色体变异。
【详解】A.将本地黄牛与引进的荷斯坦-弗里生奶牛杂交,选育出高产奶牛,原理是基因重组,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A不符合题意。
B.载人航天飞船携带的植物种子接受宇宙射线,用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B不符合题意。
C.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所以,用无刺的花椒枝条作为接穗进行嫁接,培育出便于采摘的无刺品种,没有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C符合题意。
D.用高产易倒伏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获得高产抗倒伏小麦,原理是基因重组,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分析】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现象。自然界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各种相对性状,都是通过变异产生的。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有利,有的变异对自身生存和发展不利。人们通常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详解】诱变育种是指通过采用射线照射和药物处理等手段,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如太空椒、无籽西瓜等。
故选B。
13.D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遗传育种在农业实践上的应用,思考解答。
【详解】通过高能量、大剂量的y射线照射处理,使得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DNA分子中,氢键等最容易被y光量子撞击离开原来的位置,虽然生物有自动修复的本领,但是,在大剂量高强度持续累积照射的情况下,修补速度慢于破坏速度,当停止照射或刺激后,生物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试图重新变回原本的样子,但是,由于先前的照射或刺激的时间太长,DNA的双螺旋结构被打乱,要变回原来的样子的几率变得无限小起来,这就导致了遗传变异,这样的变异有好也有坏。所以我们需要把种子种出来,研究它们的成长性状,记录,并通过两到三代的持续优化,从而筛选出优良的品种,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14.C
【分析】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太空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其特点是: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详解】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高洁净)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具有有益的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育种工作者将利用上面搭载的作物种子在宇宙射线、高真空和微重力诱导下产生的变异,培育出作物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作物的遗传物质。
故选C。
15.(1)变异
(2)光照强度
(3) 下降 植物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第一组实验原因是植物没有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导致浓度升高
(4)增加若干实验组,减小光照强度变化差值,依次增加(或减小)光照强度,直到测定出12小时后CO2浓度减少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意思表达对即可得分)
【分析】生物学上把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某些性状上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和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和能量,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和氧气。
(1)
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某些性状上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月季有红色、粉色、白色、黄色等多种,出现这种颜色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
(2)
生物学习小组为探究月季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实验,因此本实验的变量为光照强度。
(3)
由表分析可知除第1组外,12小时后CO2浓度大多呈下降趋势。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以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第1组实验原因是植物没有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导致浓度升高。
(4)
由表分析可知除第1组外,12小时后CO2浓度大多呈下降趋势,说明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所以实验设计探究最佳光照强度,需要增加若干实验组,减小光照强度变化差值,依次增大(或减小)光照强度,直到测定12小时后CO2浓度减小不再随光照强度发生变化。
16.(1) 相对性状 DNA
(2)变异
(3) 棉花的白色##白色 Aa AA、Aa 可遗传
(4)转基因技术(或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或太空育种)
【分析】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任何生物体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有的是生理特性(如人的ABO血型),有的是行为方式(如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吸、惯用右手等行为),等等。可见,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3.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4.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5.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1)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所以,棉花的白色和棕色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所以,棉花的颜色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2)
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而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所以,棉花的亲代都是白色,而后代中出现了棕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3)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所以,根据“亲代均为白色的棉花进行杂交,结果它们的子代中有的结白色棉花,有的结棕色棉花”可知,显性性状是白色(基因组成是AA或Aa),隐性性状是棕色(基因组成是aa)。因此,子代白色的基因组成是aa,a遗传自亲代,说明亲代的基因组成是Aa、Aa,遗传图解如下:
由上图可知:子代白色棉花的基因组成是AA、Aa。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故子代棕色棉花属于可遗传变异。
(4)
上述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还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或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或太空育种)的方法培育棉花新品种。转基因育种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具有特殊经济价值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细胞内,并使得被转入细胞表现出新基因的特性,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诱变育种通过采用射线照射和药物处理等手段,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如太空椒。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17.(1)相对性状
(2) 金 AA或Aa aa B
(3)环境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1)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中,长牡蛎的白色和金色的壳色称为一对相对性状。
(2)
在以上实验中,通过第Ⅱ组亲代个体都是金色,而子代中出现了白色,说明金色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白色是隐性性状,根据“无中生有、有为隐,父母都是杂合子”可知第Ⅱ组亲代都是Aa,他们的后代基因型为AA、Aa、Aa、aa,因此组别Ⅱ中子代金色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组别Ⅱ中金色个体①的基因为Aa,白色个体基因为aa,他们进行交配后代基因为Aa:aa=1:1,因此B50数据比较接近48,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3)
随着温度的降低,一些贝类的壳色会逐渐变深,这说明环境也会影响壳色这一性状。
18.(1)不能
(2)变异
(3) 显性 AA或Aa
(4)遗传物质
(5)环境
【分析】1.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
我们日常吃的精米是水稻籽粒经过去皮、去胚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因此,精米在加工过程中破坏了胚,胚不完整,即使外部条件适宜,精米也是不能萌发的。
(2)
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所以,普通水稻籽粒的果皮是白色的,在稻田中偶然发现了一株果皮为黑色的特殊水稻,这一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3)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根据题图的遗传规律(F1:黑色果皮×黑色果皮→F2:白色果皮),可推知黑色果皮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白色果皮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F2代白色果皮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F1黑色果皮亲代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据图分析,黑色果皮为显性性状,F2中黑色果皮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4)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所以,科研人员发现水稻细胞中12号染色体上的部分DNA片段可以控制水稻籽粒果皮的颜色,这说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5)
基因控制性状,环境影响性状。同一植株的不同体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组成,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可能会导致该植物的表现型不同。所以,同种黑米在不同地区种植后,果实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这说明环境也可以影响生物的性状。
19.(1) 相对性状 DNA
(2)变异
(3) 白色 Aa和Aa 可遗传
(4)组织培养
【分析】(1)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2)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3)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4)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嫁接、扦插、压条、组织培养、克隆,孢子生殖,分裂、出芽等。
(1)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所以,棉花的白色和棕色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所以,棉花的颜色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2)
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而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所以,棉花的亲代都是白色,而后代中出现了棕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3)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所以,根据“亲代均为白色的棉花进行杂交,结果它们的子代中有的结白色棉花,有的结棕色棉花”可知,显性性状是白色(基因组成是AA或Aa),隐性性状是棕色(基因组成是aa)。因此,子代棕色的基因组成是aa,a遗传自亲代,说明亲代的基因组成是Aa和Aa。生物的变异的原因有遗传物质改变和环境改变,而子代棕色棉花的基因组成为aa,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故子代棕色棉花属于可遗传变异。
(4)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取植物茎尖、芽尖等(含分生组织),使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优点: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容易诱导变异、有效的脱去病毒。
20.(1)变异
(2) 相对 隐性 Aa、Aa
(3) c 含量
【分析】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基因控制性状,基因有显隐之分,性状也有显隐之分。图中a细胞膜、b细胞核、c液泡。
(1)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大白菜的花具有黄色、白色和桔色之分,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2)
相对性状是指不同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白菜花有桔色和黄色,因此白菜花的桔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第三组黄色和黄色杂交后代出现了桔色可以判断,桔色是隐性性状,第三组的亲本基因为杂合,因此第3组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Aa。
(3)
液泡中的细胞液中溶解许多色素,因此形成花色的色素位于花瓣表皮细胞的c液泡中,由表2 可知不同颜色的花重色素的含量和种类不同,因此花色的形成与色素的种类和含量有关。
21.(1) D C
(2) 相对性状 F1表现出的性状为红色##F2红色与黄色比例为3:1##F2中出现了黄色
(3) aa AA或Aa
(4)环境
【分析】亲本为红色和黄色个体,杂交后F1均为红色,红色个体自交,子代出现黄色,且红色:黄色≈3:1,说明该性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且黄色为隐性性状。
(1)
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辣椒素存在于液泡内的细胞液中,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决定辣椒果实颜色的物质主要储存在于细胞核中。
(2)
同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辣椒同一种生物红色和黄色是同一种性状不同的表现性,因此是相对性状。本为红色和黄色个体,杂交后F1均为红色,红色个体自交,子代出现黄色,且红色:黄色≈3:1,因此可以推断红色为显性性状。
(3)
黄色为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决定,若用A、a表示控制果实颜色的基因,则黄色辣椒的基因组成为aa,F2是红色个体自交产生的,且出现了黄色,则亲本基因型为Aa,F2中红色辣椒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4)
环境和基因都会影响生物性状,基因改变导致性状改变的是可遗传变异,有环境引起的性状的改变是不可遗传的,红辣椒在成熟时,遇缺磷和低温会呈现出紫红色,说明生物的性状在受基因控制的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