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4.司马光 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24.司马光 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6 14:5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能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语言应用:借助注释读文言文,能把文言文读通顺,注意字词间的停顿。
思维能力: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审美创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准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难点:通过学法迁移,让学生能初步感悟小古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学习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语言应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
思维能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审美创造: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一、导入,先听音频中的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故事,再将生字填入下面的空格中,读一读,想一想,司马光小时候是个什么样的人。
登 庭 跌 众 持 弃
群儿戏于( ),一儿( )瓮,足( )没水中。( )皆( )去,光(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二、大声朗读课文,说一说: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1.面对落水小孩
众小孩:众皆弃去 吓跑
司马光: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沉着冷静) 救人
形成鲜明对比
2.想一想:平时有人掉水里,人们怎么去救?司马光是怎么又救小伙伴的?
人们拉落水者 司马光砸瓮
3.司马光为什么这么做呢?
瓮口小肚子大,小朋友掉进去爬不上来,情况紧急,很危险。
瓮比司马光高很多,司马光够不着。
4.结合生活,想想其他小朋友吓跑后会做些什么,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
小朋友们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
(吓哭了、回家叫父母帮忙、跑去求救路人)
5.在最紧急的时刻,司马光能想出最简单的方法救小朋友,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司马光是一个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孩子。
6.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提示:1)可以借助注释来讲述古诗。
2)还可以观察插图中人物的表情,想象当时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把故事说得更精彩。
一天,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有个小朋友爬到瓮沿上玩,一不小心掉进了瓮里。瓮水太深,眼看那个小朋友就要被水淹没了。别的孩子吓得连哭带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很镇定,他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尽全身力气向水瓮砸去,“砰!”水瓮破了,瓮里的水“哗”的一下子流了出来,掉进瓮里的小孩得救了。
三、总结提升
1.认真跟着老师多读几遍
2.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
3.给一些字组成词来理解
学完本课后,你总结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总结提升
四、《司马光》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说说你有什么背诵文言文的好方法。总结提升
1.记住故事,回忆故事中出现的人物
2.记住人物,回忆人物内容
五、板书设计
六、拓展延伸
司马光(节选)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②讲《左氏春秋》,爱之,退③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④。自是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闻:听,听到。
③退:回去。
④大指:同“旨”,主要意思。
⑤自是:从那以后。
译文: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人一样稳重。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家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他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和寒暑。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冷静机智
光持石击瓮破之
儿得活
司马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