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B版(2019)
必修 第三册
本册综合
人教B版(2019)数学必修第三册综合复习:任意角、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达标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B版(2019)数学必修第三册综合复习:任意角、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达标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B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2-04 15:49:56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文档简介
任意角、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一、选择题
1.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是第二象限角;②是第三象限角;③-400°是第四象限角;④-315°是第一象限角.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2020届湖南高三月考)若扇形的面积为、半径为1,则扇形的圆心角为( )
A. B. C. D.
3.已知角θ的终边经过点P(4,m),且sin θ=,则m等于( )
A.-3 B.3 C. D.±3
4.点P从(1,0)出发,沿单位圆逆时针方向运动弧长到达点Q,则点Q的坐标为( )
A.(-,) B.(-,-)
C.(-,-) D.(-,)
5.(2020届湖北荆州中学高三月考)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a-9,a+2),且cos α≤0,sin α>0,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2,3] B.(-2,3)
C.[-2,3) D.[-2,3]
6.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P的坐标为(sin,cos),则角α的最小正值为( )
A. B. C. D.
7.若角α与β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则有( )
A.α+β=90°
B.α+β=90°+k·360°,k∈Z
C.α+β=2k·180°,k∈Z
D.α+β=180°+k·360°,k∈Z
8.已知点P(sin x-cos x,-3)在第三象限,则x的可能区间是( )
A.(,π) B.(-,)
C.(-,) D.(-,)
9.(2020届山东济宁一中高三月考)若α是第三象限角,则y=+的值为( )
A.0 B.2 C.-2 D.2或-2
二、填空题
10.某时钟的秒针端点A到中心点O的距离为5 cm,秒针均匀地绕点O旋转,当时间t=0时,点A与钟面上标12的点B重合,将A,B两点的距离d(cm)表示成t(s)的函数,则d=________(其中t∈[0,60]),d的最大值为________cm.
11.若角α的终边与直线y=3x重合,且sin α<0,若P(m,n)是角α的终边上一点,且|OP|=,则m-n=________.
12.《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杰出代表作,其中“方田”章给出了计算弧田面积时所用的经验公式,即弧田面积=×(弦×矢+矢2).弧田(如图1)由圆弧和其所对弦围成,公式中“弦”指圆弧所对弦长,“矢”等于半径长与圆心到弦的距离之差,现有圆心角为,半径为3米的弧田,如图2所示.按照上述经验公式计算所得弧田面积大约是________平方米(结果保留整数,≈1.73).
图1 图2
三、解答题
13.若角θ的终边过点P(-4a,3a)(a≠0).
(1)求sin θ+cos θ的值;
(2)试判断cos(sin θ)·sin(cos θ)的符号.
14.如图所示,动点P,Q从点A(4,0)出发沿圆周运动,点P按逆时针方向每秒钟转,点Q按顺时针方向每秒钟转,求点P,Q第一次相遇时所用的时间、相遇点的坐标及点P,Q各自走过的弧长.
参考答案
1.C
解析:-是第三象限角,故①错误.=π+,从而是第三象限角,②正确.-400°=-360°-40°,从而③正确.-315°=-360°+45°,从而④正确.
2.B
解析:设扇形的圆心角为α,则由扇形的面积为,半径为1,知=αl2,解得α= .故选B.
3.B
解析:sin θ==,且m>0,解得m=3.故选B.
4.A
解析:由三角函数定义可知点Q的坐标(x,y)满足x=cos=-,y=sin=.故选A.
5.A
解析:∵cos α≤0,sin α>0,∴角α的终边落在第二象限或y轴的正半轴上.∴解得-2
6.D
解析:由题意知点P在第四象限,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cos α=sin=,故α=2kπ-(k∈Z),所以α的最小正值为.故选D.
7.C
解析:因为α与β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所以β=2k·180°-α,k∈Z.所以α+β=2k·180°,k∈Z.故选C.
8.D
解析:由点P(sin x-cos x,-3)在第三象限,可得sin x-cos x<0,即sin x<cos x,所以-+2kπ<x<+2kπ,k∈Z.当k=0时,x所在的一个区间是.故选D.
9.A
解析:因为α是第三象限角,所以2kπ+π<α<2kπ+(k∈Z),所以kπ+<<kπ+(k∈Z),所以是第二象限角或第四象限角.当是第二象限角时,y=-=0;当是第四象限角时,y=-+=0.故选A.
10.10sin 10
解析:根据题意,得∠AOB=×2π=,故d=2×5sin=10sin(t∈[0,60]).∵t∈[0,60],∴∈[0,π],当t=30时,d最大为10 cm.
11.2
解析:由已知得tan α=3,∴n=3m.又m2+n2=10,∴m2=1.又sin α<0,∴m=-1,n=-3.故m-n=2.
12.5
解析:如题图2,由题意可得∠AOB=,OA=3,所以在Rt△AOD中,∠AOD=,∠DAO=,OD=AO=×3=,可得CD=3-=.由AD=AO·sin=3×=,可得AB=2AD==3.所以弧田面积S=(弦×矢+矢2)=×=+≈5(平方米).
13.解:(1)因为角θ的终边过点P(-4a,3a)(a≠0),
所以x=-4a,y=3a,r=5|a|.
当a>0时,r=5a,sin θ+cos θ=-=-;
当a<0时,r=-5a,sin θ+cos θ=-+=.
(2)当a>0时,sin θ=∈,
cos θ=-∈,
则cos(sin θ)·sin(cos θ)=cos·sin<0;
当a<0时,sin θ=-∈,
cos θ=∈,
则cos(sin θ)·sin(cos θ)=cos·sin>0.
综上,当a>0时,cos(sin θ)·sin(cos θ)的符号为负;
当a<0时,cos(sin θ)·sin(cos θ)的符号为正.
14.解:设P,Q第一次相遇时所用的时间是t秒钟,
则t·+t·=2π.
所以t=4,即第一次相遇时所用的时间为4秒钟.
设第一次相遇时,相遇点为C,
则∠COx=×4=,
则点P走过的弧长为×4=,
点Q走过的弧长为×4=.
xC=-cos×4=-2,
yC=-sin×4=-2.
所以点C的坐标为(-2,-2).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七章 三角函数
7.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
7.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7.3 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7.4 数学建模活动:周期现象的描述
第八章 向量的数量积与三角恒等变换
8.1 向量的数量积
8.2 三角恒等变换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