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晨读素材篇
名言警句
1、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
2、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
3、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
4、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5、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
6、读书要四到:一是眼到,二是口到,三是心到,四是手到。
7、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8、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9、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路,如征新土壤。
10、别忘记,读书是取得多方面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
11、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的人。
12、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13、读书就像吃饭,善于吃饭的人长精神,不善于吃饭的人就会生病。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5、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考。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17、读书不仅是教师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源头活水"!--- 朱永新
18、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19、不读书则愚,不思考则浅;不多练则生,不巧用则钝。
20、夫读书将以何为哉 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21、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22、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
23、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24、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25、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人不贪学。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
26、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仍然要学习。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27、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28、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29、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名人不见得好。
3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1、不去读书就会没有教养,同时也没有什么鉴别力,他的生活就是灰暗的,没有光亮和色彩。
32、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33、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人都向往知识,一旦知识的渴望在他身上熄灭,他就不再成为人。
34、读书使人生活充实,使人思维敏捷,使人计算精确。使人明智,使人巧慧;总之,可以使人更加的充满智慧。
写作指导篇
作文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材解读之友善篇(八)
经典名言阐释(五)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宋·陈刚中《阳关词》
【大意】
四海之内的人都与我情同兄弟,我走到哪里遇见哪个人,不都是老朋友吗?
【解读】
陈刚中是南宋建炎间人,他为人刚正不阿。当时胡铨因为弹劾奸臣秦桧而被贬广州,在朝中做官的陈刚中主动与胡铨交好,这让秦桧恼怒不已,于是将他贬为知县。唐代诗人王维写过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情真意切,被广为传诵。但是王诗过于伤感,所以后人常有翻案之作,陈刚中这首即为其一例。此诗化悲愁为放达,把友情推广到普天之下,态度更加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了信心。
现实中,我们对家人、朋友、同事和陌生人的态度和情感可能是逐级递减的,而陈刚中将天下看作一个大家庭,提出了“四海皆兄弟”,这种人生境界值得我们体悟和深思。这句话常用于强调人与人之间应当主动建立情谊。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
——宋·李邦献《省心杂言》
【大意】
与众人相处要和睦,对待下级要宽厚,对待他人的过错要宽容。
【解读】
《省心杂言》是一部格言体文集,它全面周详地阐述了立身处世、处理家庭关系及人际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内容涉及为官、治国、治学、修身、养性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士大夫所倡导的道德理想。其中这一条是围绕人际关系提出的,体现了与人为善、待人宽和的思想,这也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素质和处世之道。
友善宽和是一个人融入社会的前提。在人际交往中和睦相处、宽以待人是一种人生智慧,它不仅可以让我们结识更多的朋友,还能使人时刻保持理性和冷静,避免与人发生冲突,从而减少相互之间的暴戾之气和言语伤害。这句话强调对待他人要保持和睦宽厚的态度。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
——宋·杨万里《庸言》
【大意】
人们做好事,即使做上一百件也还是不算多。
【解读】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一个人即使做了很多很多好事,也还是没有理由骄傲,不应感到满足而裹足不前;但是,倘或一时糊涂做了一件坏事,就已经足够多了,决不可觉得少或危害小而再去做坏事。
涓涓细流汇聚,形成波涛汹涌的汪洋大海;滴滴春雨滋润,唤回茫茫大地春意盎然。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这句名言对于人们弘扬友善精神,一心向善,坚持永远为人民多做好事,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
【大意】
人类初生,本性向善。
【解读】
《三字经》是我国传统启蒙教材,据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后经元明清历代增补,广为流传。该书内容丰富广泛,囊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等各方面知识。书的首句“人之初,性本善”已成为耳熟能详的古训。该句源自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认为人生来本性向善,人的善心就像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一样自然而然,之所以会有非善行的存在,完全是因为后天环境的侵蚀和影响所致。认识到人性本善这一特点,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人的自身价值,能够激发人们对理想道德的重视与追求。
朝廷大奸,不可不攻;朋友小过,不可不容。
——明·曹荩之《舌华录·名语》
【大意】
面对朝廷的大奸大恶,必须勇敢地揭露;面对朋友的小过错,一定要理解宽容。
【解读】
晚明曹荩之所著的《舌华录》在汇集春秋至明末士人隽语名言、逸闻趣事的基础上,通过截取人物言语或行为片段,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这段话是宋代理学家罗从彦的名言。对朝堂上的奸邪势力视而不见,或出于畏惧而不敢参劾,将导致奸佞乱国的严重后果;在生活中对友人吹毛求疵,则完全没有必要。古语有云:“人至察则无徒。”在这个层面的人际交往中,糊涂善忘反而是一种美德。
今人无论身份为何,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树立鲜明的是非观。对于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人和事要坚决揭发和抵制,而对于家人、朋友、同事的小过错,则要做到理解和容忍,不必太过计较。这句话生动地诠释了坚守底线与宽容待人的关系。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明·吕坤《呻吟语·内篇·修身》
【大意】
放宽心胸,容纳普天之下的一切事物;谦虚谨慎,接受普天之下的仁爱和友善。
【解读】
《呻吟语》是明代晚期学者吕坤积三十年心血写成的一部语录体小品文集。该书立足儒学,内容涉及治国修身、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反映出作者对社会、政治、世情的体验,和对真理的不懈探求。有人称这部作品:“推堪人情物理,研辨内外公私,痛切之至,令人当下猛省。”这句话在一“大”一“虚”之间,体现出了做人的道理。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友善,是要每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对整个自然界都要有一种仁爱之心。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主要表现在互相尊重、相互包容、谦虚而不矫揉造作上,这也是形成全社会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和谐局面的前提。这句话常用来强调谦虚和包容是人们友好相处的前提。
腹中要有泾渭,然亦须气量含宏,不可太生拣择。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泾渭:泾水和渭水一清一浊,汇而不混。此处喻指人品的优劣高下、事物的是非真伪。
含宏:包容博厚。
【大意】
要有坚定的原则性,是非清楚,爱憎分明,也要有善于容人的恢弘气量,对人不能过分苛责求全。
【解读】
坚守正义,是非分明,具有坚定的原则性,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但是凡事都不可走极端,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大事小事一概绝对“坚定、分明”,事无巨细都锱铢必较,睚眦必报,那就没有不失败的。
英国谚语说“世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阿拉伯谚语说“美丽的月亮也长着满脸的雀斑”,中国古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人不可过分苛责,否则,必有脱离群众甚或成为“孤家寡人”之虞。今天,人们可以用这句话抒发包容万物的博大胸怀。
开卷有益篇
微时评:“窗帘约定”为邻里守望增添几多温情
空巢老人一旦发病,若无人发现并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后果不堪设想。除了社区关怀、子女常问候、上门探视外,邻里守望不失为一条出路。在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邻里就通过“窗帘约定”这一“暗号”,确认空巢老人平安。
所谓的“窗帘约定”,其实很好理解,就是被帮扶的老人每天都以拉窗帘作为“暗号”,向结对帮扶的志愿者报平安。一旦窗帘没有拉开,志愿者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施救,同时联系街道、社区和被帮扶者家属。可以说,“窗帘约定”就像是一根无形的纽带,一头连着志愿者们的爱心,另一头系着空巢老人的安危。
当下,我国已经步入老年化社会,空巢老人数量日渐庞大,他们的健康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关注。虽然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在老年工作方面不断加强,针对老年群体所提供的人性化服务也日益完善,但是如何让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安全,光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社会力量持续发力。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窗帘约定”无疑为有效解决当下普遍存在的“空巢问题”提供了参考样本。
如今,居家养老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不少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自己身边,这些空巢老人的健康安全问题让人牵挂。而通过“窗帘约定”实施结对帮扶之后,志愿者可以通过是否拉窗帘来判断老人是否平安,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下一步行动,这样就能够及时掌握老人的基本状况,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窗帘约定”是一种低成本、易操作的助老方式。
为了方便志愿者及时发现被帮扶老人发出的“窗帘信号”,结成“窗帘约定”对子的双方,一般都是住在同一个小区的邻里。从表面上看,邻里之间相互照应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把关心他人当成一项事业,持之以恒地天天去做,需要的不只是毅力和恒心,还有甘愿默默付出的奉献精神。从表面上看,志愿者通过“窗帘约定”只是做了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但是这种行为背后所弘扬的却是伟大的志愿者精神。
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古往今来,和睦友善的邻里关系,在促进人际交往、方便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除了积极的作用。如今,构建新型邻里关系更应该成为助力和谐宜居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当前,很多地方都举办了形式多样的邻里节,积极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邻里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助老方式,“窗帘约定”不仅让空巢老人受益,也为邻里守望增添了几多温情。
拓展训练篇
老周
尚书华
①家中洗漱间的水管突然漏了,水“哗哗”地淌了一地。情况严重,必须马上找人修理。
②来到零工市场,没待我张口,手持维修项目牌子的师傅们立刻拥上推介自己。倒是有一个人,坐在那一直没起身,看上去六十岁左右,面无表情地瞅着我。那神情给我的感觉是:自信,用不着跟别人争抢。我冲他一招手,师傅点下头跟我走了。
③到家后,师傅看了看漏水的地方说:“有点麻烦,管子折在墙里了。”
④我说:“可不是嘛,若不是折在墙里我自己就修了。没工具。”
⑤师傅蹲在地上,仰脸瞅我一眼:“怎么,这活儿你会干?”
⑥“我哪会?就是瞎鼓捣。过日子总不能事事都求人吧。”
⑦“哎,这话我爱听。不管哪一行,能学就学点,手艺多了不压人,学在身上谁也抢不走。”
⑧师傅边聊边从工具兜里翻出工具,凿墙、掐管没用多长时间,就修理好了。
⑨我问:“多少钱?”师傅张开巴掌:“五十。”
⑩我一愣,是不是要得少了点?去年下水道堵了,找人来疏通,收了两百元。
师傅见我没吭声,以为要多了。问我:“那你想给多少?”
我说:“八十。”
这回轮到师傅发愣了,瞪大眼睛反问一句:“多少?八十?”
我点点头,掏出一张百元钞票递给他。他疑惑地打量我一眼,把钱接过去,不声不响又给我找回一张五十元,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只收五十。我是个手艺人,靠手艺吃饭。今天这点活儿就值五十,不能多收你的钱。”临出门时送我一张名片,告诉我他姓周,让我以后有事直接打电话找他,用不着再跑市场。
我家楼房住得久了,设施难免老化。没过多久,厨房棚顶粘的树脂板开始一块块掉落。我自己鼓捣半天,修不了,只好打电话找老周。
不多时,老周来了,气喘吁吁。进屋水也没喝一口,操起家什就开始干活。我夸他真行,啥活儿都会干。他嘿嘿笑着说:“这都是后来学的一些小手艺。我的老本行是打水桶、炉筒、洗衣盆什么的,那才是我的拿手活儿。退回三四十年,我那手艺很吃香呐!”我笑着答道:“那是真的,当年有你这手艺可不得了,吃香的喝辣的。”他听这话很受用,感叹一句说:“现在老百姓生活好了,没人再用这些老物件,我那手艺用不上喽,淘汰喽。”听他的语气有点感伤,我赶紧说:“你这不挺好嘛,这个年纪身体棒棒的,还能靠劳动、凭手艺赚钱,服务于民,效力社会,多好啊!”
忙完手上的,他扭头跟我说:“手艺被淘汰了,那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这人要是被淘汰了,那是不求进取的结果。按理说,我自己有社保,够吃够喝,可以享清福了。可我就是闲不住,愿干活儿,看见活儿手就痒痒。所以,这些年我不断学些新手艺,就是不想被这个时代淘汰,我这个人没念几年书,可脑子不笨,手也算巧,修修补补的小活儿,我看两遍就会。”我听得连连点头。
他哈哈一笑,摆手说:“不唠了,干活。”操起钉枪,啪啪啪,一阵有节奏的声响,很快活儿干利索了。再看那棚顶,树脂板重新粘过,又添上钢钉加固,结实程度自不必说,就连那细密的钉眼都呈现出好看的图案。到底是手艺人!我心中暗自佩服。
活干完后,我又想多给些。他连连摆手“不用。我挣的都是功夫钱,多要心里不踏实。”这时他电话响了,接完电话,冲我一努嘴:“瞧,又来活儿了,我得赶紧走。”说完,拎上工具兜,推开门走人了。
我望着他匆匆下楼的身影,蓦然觉得老周这个人生活得很有幸福感……(2021年5月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品析段划线句子。(4分)
这回轮到师傅发愣了,瞪大眼睛反问一句:“多少?八十?”
2、选文结尾段写到“蓦然觉得老周这个人生活得很有幸福感”,试分析老周的“幸福感”源自什么。(4分)
3、简析选文中老周的形象特点。(6分)
答案与解析篇
1、这一句运用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老周听到“我”要给他八十元钱时震惊、疑惑的心情,表现出老周朴实的性格特点。
2、老周的“幸福感”源自:①对自己手艺的自信;②正直、朴实的品质;③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健康,劳动不辍,服务于民;④赶上好时代,有社保,衣食无忧;⑤有学习、进取精神,聪明,手艺好;⑥生意好,生活充实。
3、①自尊自信,由老周不像别的维修师傅急着推介自己,说自己“修修补补的小活儿,我看两遍就会”等内容可见;②正直朴实,由维修水管后只收五十元,“不用。我挣的都是功夫钱,多要心里不踏实”等内容可见;③热心体贴,由老周送“我”名片,让“我”不必再跑市场可见;④热爱劳动,积极进取,由“可我就是闲不住,愿干活儿,看见活儿手就痒痒。所以,这些年我不断学些新手艺,就是不想被这个时代淘汰”可见;⑤聪明,手巧,由“脑子不笨,手也算巧,修修补补的小活儿,我看两遍就会”“再看那棚顶,树脂板重新粘过,又添上钢钉加固,结实程度自不必说,就连那细密的钉眼都呈现出好看的图案”等内容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