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效提优• 2022华师大版九上科学第1-5章综合测试卷( 原卷+解析卷+答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全效提优• 2022华师大版九上科学第1-5章综合测试卷( 原卷+解析卷+答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04 21:44:3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2华师大版九上科学第1-5章综合测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H-1 O-16 S-32 Cl-35.5 Na-23 Ca-40 Zn-65
Fe-56 Ag-108 Cu-64 K-39 Mg-24 Al-27
一、单选题(共15题,1-10题每小题4分,11-15题每小题3分;共55分)
1、下列实验室操作及安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嗅闻气体的气味时,应将鼻子和容器保持一定距离,并且不可用手挥引其气体
B. 当强碱溶液溅出时,可先用大量的水稀释后再处理
C. 温度计破碎流出的汞,宜洒上盐酸使反应为氯化汞后再弃之
D. 实验后所取用剩余的药品应小心倒回原容器,以免浪费
[解析] A. 嗅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挥引以扇气入鼻,故A不正确;B. 当强碱溶液溅出时,可先用大量的水稀释后再处理,B正确;C. 温度计破碎流出的汞,洒上盐酸瓶不能与汞反应,故C不正确;D. 实验后所取用剩余的药品应放在指定容器中,不能倒回原容器,D不正确。
[答案]B
2、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M四种物质,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M
反应前质量/g 60 5 10 2
反应后质量/g a 5 32 20
A. a等于20
B. Y可能是催化剂
C. 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还会有9g物质M生成
D. 反应消耗或生成的X、Z、M质量比为20:16:9
[解析] 60+5+10+2=a+5+32+20,a=20;Y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参加反应的X为60g-20g=40g,生成的Z为32g-10g=22g,M为20g-2g=18g,反应X=Z+M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40:22:18=20:11:9;据此可知:继续加热使20gX分解,还会生成9gM。
[答案]D
3、下列关于盐酸的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氢气 B. 实验室用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C. 金属铁表面除锈 D. 中和碱溶液
[解析] 酸的通性有: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氧化铁除铁锈、氧化铜等),遇碱会发生中和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要用石灰石与稀盐酸,而不能用硫酸,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答案]B
4、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B.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要制取等质量的氧气,选择氯酸钾为反应物较为节省原料
[解析] A、通过观察图示可知,氯酸钾用时较长,故错误;B、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故错误;C、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与生成氧气的多少无关,故错误;D、因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好,故正确。
[答案]D
5、图中AB、AC、AD为三个光滑斜面,其中AD为曲面,小球M从A点分别沿三个面自由滑下,撞击放在B、C、D三点完全相同的物块上,物块在撞击力的作用下移动相同的距离停下,则( )
A. 小球M对三物块做功一样多 B. 小球M对B点物块做功多
C. 小球M对C点物块做功多 D. 小球M对D点物块做功多
[解析] 因为在B、C、D三点上的物体完全相同,因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又因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则三种情况的摩擦力相同,并且物块移动了相同的距离,由W=FS可知,小球M对三物块做功一样多。
[答案]A
6、在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铁粉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反应完毕后,铁粉还有剩余,冷却、过滤,滤液中一定含有( )
A. CuSO4FeSO4 B. CuSO4Fe2(SO4)3 C. FeSO4 D. CuSO4
[解析] 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生成的硫酸铜进一步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铜活动性位于H之后不能继续和硫酸发生反应;铁同时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由于反应完毕后铁粉有剩余,所以溶液中不会含有硫酸和硫酸铜。
[答案]C
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解析] A、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应该借助指示剂,故A错误;B、氧化铜是否为催化剂,还应该探究氧化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故B错误;C、将两根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两根铁丝上均有固体附着只能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铁大于铜、铁大于银,但是不知道铜和银的金属的活动性,故C错误;D、都和氧气接触的情况下,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
[答案]D
8、如图所示,重300N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10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 B.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8N
C.拉力F的功率为4W D.有用功为120J
[解析] A. 由图知,n=3,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故A错误;B. 根据可知,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故B正确;C. 拉力做功为:
拉力做功的功率,,故C错误;D. 有用功W有=fs物=fvt=48N×0.2M/S×10S=96J;
故D错误。
[答案]B
9、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除去NaCl中混有少量Na2SO4: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除去CaCl2溶液中的混有的少量稀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
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加入适量稀硫酸,过滤
[解析] A、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H2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Na2SO4能与过量的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硝酸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铁粉能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粉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答案]B
10、用下列装置进行试验(提示:浓硫酸有吸水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干燥CO2 B.收集O2 C.验证CO2 D.监控气体流速
[解析]A干燥二氧化碳时将二氧化碳通入浓硫酸中,充分吸收水分,可达目的,A正确;B收集氧气时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故会存在于水面上,所以水应该从管口位置低的导管处排出才合理,B不正确;C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将其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出现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碳酸,C正确;D难溶于水的氧气进入水中会出现气泡,根据气泡可判断气流的大小,所以D可行。
[答案]B
11、大型起重机“龙门吊”主要由主梁和支架构成,可以提升和平移重物(如图)。在重物由主梁右端缓慢移到左端的过程中,右支架对主梁的支持力 F与重物移动距离 s的关系图象是( )
[解析] 在重物由主梁右端缓慢移到左端的过程中,以左侧的支柱为支点,右支架对主梁的支持力F为动力,重物对杠杆的拉力为重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G,动力臂为整个主梁的长度,设为L,阻力臂为Ls,根据的平衡条件:FL=G(Ls)得,拉力F为:F=G,由关系式知:右支架对主梁的支持力F与重物移动距离s成一次函数关系,且拉力F随s的增大而减小,A.本图像表示距离s增加时,支持力F不变,A不符合题意;B.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与s的乘积不是定值,故F与s不成反比例,B不符合题意。C.本图像表示距离s增加时,支持力F增大,C不符合题意;D.本图像表示距离s增加时,支持力F减小,D符合题意。
[答案]D
12、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解析] 如图并不能反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强弱,A不正确;B不正确,a点金属锌烧杯中酸有余,C不正确;b点时金属锌产生氢气少;D正确,两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则酸反应完,产生氢气一样多。
[答案]D
13、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该物质可能是(  )
A. H2O B. AgNO3固体 C. 浓盐酸 D. KOH固体
[解析] A、向稀盐酸中加入水,酸性逐渐变弱,pH越小,酸性越强,则pH应逐渐变大,故选项错误;B、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前后酸性强弱程度不变,pH不变,故选项正确;C、向稀盐酸中加入浓盐酸,酸性增强,pH越小,酸性越强,则pH应逐渐变小,故选项错误;D、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生成氯化钠和水,完全反应时显中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显碱性,pH逐渐变大,故选项错误。
[答案]B
14、若要除去粗盐中可溶性的杂质(MgCl2、CaCl2、Na2SO4),常用下面的流程来进一步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试剂a的顺序可以是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加入盐酸时,若滤液中不再产生气泡,证明加入的盐酸适量
C.加入试剂a后将溶液 I过滤可得3种沉淀
D.操作b的名称为过滤
[解析] A、首先要把粗盐溶于水形成溶液,然后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经蒸发操作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所以正确的顺序为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故错;B、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故加入盐酸时,若滤液中不再产生气泡,证明加入的盐酸适量,故对;C、加入试剂a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镁能够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氯化钡和硫酸钠可以产生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产生碳酸钙沉淀,碳酸钠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将溶液 I过滤可得4种沉淀,故错;D、溶液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精盐,不是过滤,故错。
[答案]B
15、如图甲所示,用由一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吊篮C及其中的货物A和电动机B. 启动电动机,它所提供的拉力F 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吊篮上升的速度v和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若一切摩擦和绳重均可忽略不计,在1s 2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 1s内,电动机提供的拉力所做的功为825J
B.在1s 2s内,电动机提供的拉力的功率为1500W
C. 在0 3s内,电动机提供的拉力的功率为1275W
D. 动滑轮重为200N
[解析] (1)由丁图知这段时间物体升高的高度h=0.5m,由图甲知,滑轮组由4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s1=4h=4×0.5m=2m,则拉力F做的功W1=Fs1=550N×2m=1100J,故A错误;
(2)由图知,在1 2s内对应的拉力F=500N,由丁图知这段时间物体升高的高度h=1.5 0.5m=1m,则s2=4h=4×1m=4m 则拉力F做的功W2=Fs2=500N×4m=2000J,P=Wt=2000J1s=2000W;故B错误;
(3)由(1)(2)知,由图知,在2 3s内对应的拉力F=500N,由丁图知这段时间物体升高的高度h=2.0 1.5m=0.4m,则s=4h=4×0.5m=2m 则拉力F做的功W3=Fs3=500N×2m=1000J,在0 3s内拉力做的总功为W=1100J+2000J+1000J=4100J;P=Wt=4100J3s≈1366W;故C错误;
(4)由题意知,GhGh+G动h×100%=90% ① 1 2s内,拉动物体匀速上升,所以F=14(G+G动) ②
F=500N ③ 联立①②③得,解G动=200N,G=1800N,D正确。
[答案]D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16、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丝与空气中的________和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2)为了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择Al、Cu和下列试剂中的 来达到实验目的。(选填字母序号)
A.Al2(SO4)3溶液 B.FeSO4溶液 C.CuSO4溶液
(3)可“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 (1)铁生锈的过程,其实就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根据“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选择;当选择最活泼和最不活泼的金属单质时,另一种试剂只能是盐溶液,所以B比较合适; (3)三氧化二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答案] (1)氧气 (2)B (3)Fe2O3+6HCl=2FeCl3+3H2O
17、现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溶液,分别是氯化铁、氯化钙、稀盐酸、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出它们,进行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1)通过观察,溶液呈黄色的是 。
(2)将剩余溶液分别取样,加入 溶液,可以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
[解析](1)含Fe3+的溶液都呈黄色;(2)找出氯化铁溶液后,余下的有氯化钙、盐酸和氯化钠溶液,若滴加试剂后出现不同的现象,可加入含碳酸根离子的盐溶液,遇盐酸会出现气泡,遇钙离子会产生白色沉淀,遇氯化钠不反应而无现象。
[答案] (1)氯化铁溶液 (2)碳酸钠溶液(或碳酸钾溶液)
18、如图所示的是张明设计并制作的一只喷气船,将船浮在室内游泳池的水面上,打开漏斗的活塞,流下的液体B与放置在塑料罐内的物质A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塑料罐内气压迅速增大,气体从罐底小孔喷出,使船前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要实现上述设计要求,A、B两种物质的组合可能是  ;
A. 铁和硫酸铜溶液 B. 碳酸钠和稀盐酸 C. 铜和稀盐酸 D. 锌和稀硫酸
(2)开始静止在水面上的小船,在气体喷出后能前进,这一现象说明   。
[解析] (1)理论上要实现上述设计要求,A、B两种物质会反应产生大量气体,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碳酸钠和稀盐酸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铜和稀盐酸不反应,锌和稀硫酸会产生氢气;(2)静止在水面的喷气船,在气体喷出后能前进,这一现象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 (1)BD;(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9、如图所示,轻杆OA可绕O点自由转动.现在杆A端用细线悬挂15N的重物,在B处用竖直向上的拉力使杆处于水平平衡,OB与BA长度之比为3:5。
(1)作用在B处的拉力大小为   N;
(2)若将重物改挂在C处,杆平衡时作用在B处竖直向上的拉力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OB与BC的长度之比为   ;
(3)保持轻杆平衡,当拉力方向变为如图中虚线所示,拉力大小将变   。
[解析] 由图可知,O点为支点,在B点的拉力F为动力,OB为动力臂,阻力大小等于所挂物体的重力,OA为阻力臂;(1)已知OB和BA长度之比为3:5,则OB:OA=3:8,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 OB=G OA,所以,F=×G=×15N=40N;(2)若将重物改挂在C处,杆平衡时作用在B处竖直向上的拉力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此时的拉力F1=F=×40N=20N;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1 OB=G OC,即:20N×OB=15N×OC,所以,==,故===3:1;(3)若拉力方向变为图中虚线所示方向,阻力及阻力臂不变,拉力的力臂变小,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拉力将变大。
[答案] (1)40;(2)3:1;(3)大。
20、如图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做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s-t图象分别是图乙中的图线①、②.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l、P2,两次木块的动能分别为El、E2,则Pl P2,El E2.(均选填“<”、“=”或“>”)
[解析] (1)木块两次都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相等,拉力F相等,即F1=F2; 从图象中可以判断出,第②次的运动速度v较小,根据公式P=Fv,当拉力相等时,速度越大,拉力的功率越大,即P1>P2;(2)因为第①的速度大,因此El>E2。
[答案] >; >
21、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解析] 碳酸钠溶液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质量的增加速度较慢,即AB段;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质量的增加速度更慢,即BD段;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既没有沉淀生成,又没有气体产生,所以溶液质量增加最快。图中AB段为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反应现象为:生成气泡。C点在B和D之间,此时为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溶液中肯定有前面反应的产物氯化钠和尚未反应的氯化钙。
[答案] 产生气泡; 氯化钠和氯化钙
22、小明同学在做重力势能相关实验时,发现自由下落的弹性小球碰撞地面后反弹上升的最大高度总小于原来下落的高度,这说明弹性小球在碰撞地面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为了探究自由下落的弹性小球在碰撞地面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的大小△E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分别让同一弹性小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碰撞地面,通过测量该弹性小球下落高度与反弹上升的最大高度的差值△h,来比较损失的机械能的大小△E,实验过程如图(a)、(b)和(c)所示(△h3<△h1<△h2)。请仔细观察图中的现象和测量结果,并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中的(a)和(b)可知,自由下落的同一弹性小球碰撞同种材料的地面,损失的机械能△E的大小:   
(2)分析比较图中的(b)和(c)可知,同一弹性小球从相同高度自由下落,碰撞不同材料的地面时,
   。
(3)损失的机械能去哪了?小科做实验时,发现多次碰撞后,地面碰撞处的温度略有升高,经过思考,他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是   。
[解析] (1)a、b两个实验中,b小球下落的高度大,反弹后的高度差也大,因此得到结论:下落高度较大时,损失的机械能△E也较大。(2)b、c两个小球从相同高度下落,碰撞不同材料时,高度差也不相等,即损失的机械能的大小△E不同。(3)损失的机械能去哪了?小科做实验时,发现多次碰撞后,地面碰撞处的温度略有升高,经过思考,他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是:损失的机械能通过做功转化为地面的内能。
[答案] (1)下落高度较大时,损失的机械能△E也较大(合理给分,下同)
(2)损失的机械能的大小△E不同
(3)损失的机械能通过做功转化为地面的内能(答出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地面的内能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23、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将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和CaCl2;猜想三 :NaCl、Ca(OH)2和HCl;猜想四: 。
(2)【讨论与交流】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 。
(3)验证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 无现象 猜想四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解析](1)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的物质,先考虑生成物有哪些,再考虑没反应的或反应过量而剩余的有哪些,所以猜想四应该是NaCl和Na2CO3 (2)猜想三中氢氧化钙和盐酸会反应,是不可能共存的;(3)猜想四中的氯化钠是生成物,肯定存在,不用证明,若猜想四成立,只要证明存在碳酸钠而没有氯化钙和盐酸即可,所以加入碳酸钠无现象,说明没有盐酸和氯化钙,而加入适量盐酸,出现气泡,可证明碳酸钠存在。
[答案] (1)NaCl和Na2CO3 (2)氢氧化钙和盐酸不能共存 (3)有气泡冒出
24、如图甲、乙所示为某校同学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以杠杆中点为支点)
(1)如图甲所示杠杆静止,此时杠杆处于 (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了便于读出力臂大小,小科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小科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一种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F1;第二种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F2。在左侧物体的位置及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两次测力计读数F1 F2。(填“<”、“=”或“>”)
(3)小思同学用图丙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其原因可能是 。
[解析](1)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都属于杠杆平衡状态,所以甲也是平衡的;(2)第一种时拉力的力臂大于第二种时的力臂,所以第一种更省力一些,所以F1小于F2;(3)丙中,因为支点不在杠杆中间,所以杠杆平衡时拉力与其力臂的积应该等于钩码拉力与其力臂积加上杠杆重力及其力臂积,所以无法根据拉力与钩码得出平衡条件。
[答案] (1)平衡 (2)<  (3)未考虑到杠杆自身的重力
2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 。(选填字母)
(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 。
(3)丙同学在选用B装置探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老师要求他补充“在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的实验,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
[解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温就可以,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得到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选择BD符合题意。(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的,因为高锰酸钾 中不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不可以生成含氢的物质;(3)增补的目的是:排除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时,二氧化锰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答案] (1)BD (2)氢元素 (3)排除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也会产生氧气
26、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科设计了如图实验。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上某个高度由静止沿斜面滚下,在底部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碰撞,木块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直至停止。
(1)实验中小科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钢球的动能大小。
(2)在图甲、丙中,m2>m1,小球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1=v2,若s3>s1,则表明物体
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是:   。
(3)小思利用丁图来研究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图中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凸形,一个为凹形,A、B两个相同的钢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A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B小球通过凹形槽的时间t2,则时间较短的是   。
[解析] (1)实验中小科是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钢球的动能大小。(2)在图甲、丙中,m2>m1,小球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1=v2,若s3>s1,说明丙图中的小球动能大,则表明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是:速度相等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3)A为凸形,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先转换为重力势能,再转换为动能,因此速度先变小后变大,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1小于v;B为凹形,在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先转换为动能,再转换为重力势能,因此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2大于v;根据公式t=s/v可知,运动时间较短的是t2。
[答案] (1)木块移动的距离 (2)速度相等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3)t2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7、28小题各4分,第29、30、31小题各6分,第32小题10分,第33小题9分,共45分)
27、大米、番茄和牛奶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
(1)大米中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 (填“糖类”、“脂肪”、“蛋白质”)。
(2)番茄中富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相对分子质量为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向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 (填“酸性”或“碱性”)。
[解析](1)淀粉属于糖类;(2)C6H8O6相对分子质量:12×6+1×8+16×6=176;C、H、O 质量比12×6:1×8:16×6=9:1:12 ;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酸性溶液。
[答案] (1)糖类 (2)176 9:1:12 酸性
28、某粗盐样品仅含NaCl和MgCl2,为探究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某研究性小组取了10g样品,加适量水使其完全溶解后,加入20g5%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相关数据如图。
(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ag时,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2)请列式计算该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
[解析] (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ag时,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g﹣0.95g+1.17g=10.22g。
(2)设原粗盐样品中含MgCl2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58 117
x 0.58g y
==, x=0.95g,y=1.17g,
该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90.5%,
[答案](1)10.22g (2)90.5%
29、如下图,摆球从A点向下摆动,可以在A到B之间自由摆动,如果将摆球换成盛沙的漏斗下边放一木板,让漏斗摆动起来,同时其中细沙匀速流出且不计阻力,如下右图所示经历一段时间后,观察木板上沙子的堆积情况。请回答:
(1)则沙堆的剖面应是上右图中的   ;
(2)请将你的选择做合理的解释。
[解析] (1) 沙堆的剖面应是上右图中的乙图;(2)漏斗从A到B再到C的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它的高度先减小后增大,那么它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而它的动能则先变大后减小,即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动能再转化为重力势能;速度越大的位置,运动时间越短,沙子露出的就越少,因此沙子应该是先变少后变多,故选乙。
[答案] (1)乙 (2)能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描述即可(参考答案见解析)。
30、如图甲所示,是测动滑轮机械效率的示意图.它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将质量为200g的钩码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位置匀速竖直上升到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该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钩码上升的距离是______cm;
(2)拉力F做的功是______J;
(3)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解析]由图可知,物重G=mg=0.2kg×10N/kg=2N;测力计示数为1.6N ;(1)钩码上升距离为10cm;(2)拉力做功W=Fs=1.6N×0.1m×2=0.32J ;(3)有用功W=Gh=2N×0.1m=0.2J,所以机械效率:
η=W有/W总×00%=0.2J/0.32J×00%=62.5%。
[答案] (1) 10 (2)0.32J (3) 62.5%
31、如图所示,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合金块,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点处,在B点施加力F1=30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合金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恰好为0。撤去F1,在B点施加力F2时,合金块对地面的压强为1.2×103Pa。(OB=3OA,g取10N/kg)
(1)画出F2的力臂。
(2)求合金块的质量。
(3)求F2的大小。
[解析] (1)延长力F2的作用线,然后过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段OC,即为其力臂L2,如图所示:
(2)在B点施加力F1=30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合金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恰好为0;对合金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此时合金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细绳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并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G OA=F1OB,即G OA=30N 3OA,解得G=90N,合金块的质量:m=G/g=90N/10N/kg =9kg;(3)从图中可以看出,△OCB为直角三角形,而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故拉力F2的力臂L2=OB/2,撤去F1,在B点施加F2时,合金块对地面的压强为1.2×103Pa,对合金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此时合金块受重力、绳子向上的拉力及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如图所示:
则FA+FN=G;合金块对地面的压力:F=pS=1.2×103Pa×0.1m×0.1m=12N;压力与地面对合金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则FN=F=12N;所以,FA=G-FN=90N-12N=78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2L2=FAOA,即F2 OB/2=78N OB/3,解得F2=52N。
[答案](1)见解答图 (2)合金块的质量为9kg (3)F2的大小为52N
32、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0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6次 第16次 第21次 第26次
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0 5 15 20 25
溶液总质量/g 50 55 m 69.78 74.78
溶液pH 12.4 12.1 7.0 2.2 2.1
请分析计算:
(1)第___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中m=___。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1.0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解析](1)根据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6次时pH=7此时碳酸钠、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后;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2)因为第16次时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此后加入的盐酸都剩余下来,故溶液中增加的量便是盐酸的量,所以m=69.78g-15g
=64.78g ; (3)设碳酸钠质量为x,HCl质量为y。二氧化碳质量:m=50g+15g-64.78g=0.22g;根据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中 Na2CO3与HCl质量关系有:106/44=x/0.22g ,73/y=44/0.22g 得x=0.53g , y=0.365g 所以()碳酸钠质量分数:0.53g/1.5g×1000%=53%; (4)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与氢氧化钠反应的HCl质量:15g×7.3%-0.365g=0.73g
设氢氧化钠质量z,根据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中NaOH与HCl质量关系有:40/z=36.5/0.73g得z= 0.8g
[答案](1)16 (2)59.78 (3)53% (4)0.8g
33、小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货箱,已知货箱的质量为60kg,在F=50N的拉力作用下,货箱以0.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地面对货箱的滑动摩擦力f为货箱重的0.2倍。求:
(1)货箱的重力是多少
(2)拉力F的功率是多少
(3)货箱运动了1min,克服摩擦所做的功是多少
(4)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析] (1)G=mg=60kg×10N/kg=600N ; (2)v绳=3v物=3×0.1m/s=0.3m/s ; P=Fv绳=50N×0.3m/s=15W
(3)1min=60s s物=v物t=0.1m/s×60s=6m W=fs=120N×6m=720J
(4)W有=fs=120N×6m=720J s绳=v绳t=0.3m/s×60s=18m
W总=Fs绳=50N×18m=900J η=W有/W总=720J/900J=80%
[答案](1)600N (2)15W (3)720J (4)8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2华师大版九上科学第1-5章综合测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H-1 O-16 S-32 Cl-35.5 Na-23 Ca-40 Zn-65
Fe-56 Ag-108 Cu-64 K-39 Mg-24 Al-27
一、单选题(共15题,1-10题每小题4分,11-15题每小题3分;共55分)
1、下列实验室操作及安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嗅闻气体的气味时,应将鼻子和容器保持一定距离,并且不可用手挥引其气体
B. 当强碱溶液溅出时,可先用大量的水稀释后再处理
C. 温度计破碎流出的汞,宜洒上盐酸使反应为氯化汞后再弃之
D. 实验后所取用剩余的药品应小心倒回原容器,以免浪费
2、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M四种物质,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M
反应前质量/g 60 5 10 2
反应后质量/g a 5 32 20
A. a等于20
B. Y可能是催化剂
C. 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还会有9g物质M生成
D. 反应消耗或生成的X、Z、M质量比为20:16:9
3、下列关于盐酸的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氢气 B. 实验室用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C. 金属铁表面除锈 D. 中和碱溶液
4、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B.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要制取等质量的氧气,选择氯酸钾为反应物较为节省原料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图中AB、AC、AD为三个光滑斜面,其中AD为曲面,小球M从A点分别沿三个面自由滑下,撞击放在B、C、D三点完全相同的物块上,物块在撞击力的作用下移动相同的距离停下,则( )
A. 小球M对三物块做功一样多 B. 小球M对B点物块做功多
C. 小球M对C点物块做功多 D. 小球M对D点物块做功多
6、在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铁粉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反应完毕后,铁粉还有剩余,冷却、过滤,滤液中一定含有( )
A. CuSO4FeSO4 B. CuSO4Fe2(SO4)3 C. FeSO4 D. CuSO4
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8、如图所示,重300N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10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 B.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8N
C.拉力F的功率为4W D.有用功为120J
9、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除去NaCl中混有少量Na2SO4: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除去CaCl2溶液中的混有的少量稀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
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加入适量稀硫酸,过滤
10、用下列装置进行试验(提示:浓硫酸有吸水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干燥CO2 B.收集O2 C.验证CO2 D.监控气体流速
11、大型起重机“龙门吊”主要由主梁和支架构成,可以提升和平移重物(如图)。在重物由主梁右端缓慢移到左端的过程中,右支架对主梁的支持力 F与重物移动距离 s的关系图象是( )
12、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该物质可能是(  )
A. H2O B. AgNO3固体 C. 浓盐酸 D. KOH固体
14、若要除去粗盐中可溶性的杂质(MgCl2、CaCl2、Na2SO4),常用下面的流程来进一步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试剂a的顺序可以是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加入盐酸时,若滤液中不再产生气泡,证明加入的盐酸适量
C.加入试剂a后将溶液 I过滤可得3种沉淀
D.操作b的名称为过滤
15、如图甲所示,用由一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吊篮C及其中的货物A和电动机B. 启动电动机,它所提供的拉力F 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吊篮上升的速度v和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若一切摩擦和绳重均可忽略不计,在1s 2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 1s内,电动机提供的拉力所做的功为825J
B.在1s 2s内,电动机提供的拉力的功率为1500W
C. 在0 3s内,电动机提供的拉力的功率为1275W
D. 动滑轮重为200N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16、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丝与空气中的________和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2)为了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择Al、Cu和下列试剂中的 来达到实验目的。(选填字母序号)
A.Al2(SO4)3溶液 B.FeSO4溶液 C.CuSO4溶液
(3)可“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7、现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溶液,分别是氯化铁、氯化钙、稀盐酸、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出它们,进行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1)通过观察,溶液呈黄色的是 。
(2)将剩余溶液分别取样,加入 溶液,可以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
18、如图所示的是张明设计并制作的一只喷气船,将船浮在室内游泳池的水面上,打开漏斗的活塞,流下的液体B与放置在塑料罐内的物质A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塑料罐内气压迅速增大,气体从罐底小孔喷出,使船前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要实现上述设计要求,A、B两种物质的组合可能是  ;
A. 铁和硫酸铜溶液 B. 碳酸钠和稀盐酸 C. 铜和稀盐酸 D. 锌和稀硫酸
(2)开始静止在水面上的小船,在气体喷出后能前进,这一现象说明   。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如图所示,轻杆OA可绕O点自由转动.现在杆A端用细线悬挂15N的重物,在B处用竖直向上的拉力使杆处于水平平衡,OB与BA长度之比为3:5。
(1)作用在B处的拉力大小为   N;
(2)若将重物改挂在C处,杆平衡时作用在B处竖直向上的拉力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OB与BC的长度之比为   ;
(3)保持轻杆平衡,当拉力方向变为如图中虚线所示,拉力大小将变   。
20、如图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做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s-t图象分别是图乙中的图线①、②.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l、P2,两次木块的动能分别为El、E2,则Pl P2,El E2.(均选填“<”、“=”或“>”)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21、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22、小明同学在做重力势能相关实验时,发现自由下落的弹性小球碰撞地面后反弹上升的最大高度总小于原来下落的高度,这说明弹性小球在碰撞地面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为了探究自由下落的弹性小球在碰撞地面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的大小△E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分别让同一弹性小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碰撞地面,通过测量该弹性小球下落高度与反弹上升的最大高度的差值△h,来比较损失的机械能的大小△E,实验过程如图(a)、(b)和(c)所示(△h3<△h1<△h2)。请仔细观察图中的现象和测量结果,并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中的(a)和(b)可知,自由下落的同一弹性小球碰撞同种材料的地面,损失的机械能△E的大小:   
(2)分析比较图中的(b)和(c)可知,同一弹性小球从相同高度自由下落,碰撞不同材料的地面时,   。
(3)损失的机械能去哪了?小科做实验时,发现多次碰撞后,地面碰撞处的温度略有升高,经过思考,他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23、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将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和CaCl2;猜想三 :NaCl、Ca(OH)2和HCl;猜想四: 。
(2)【讨论与交流】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 。
(3)验证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 无现象 猜想四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24、如图甲、乙所示为某校同学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以杠杆中点为支点)
(1)如图甲所示杠杆静止,此时杠杆处于 (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了便于读出力臂大小,小科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小科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一种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F1;第二种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F2。在左侧物体的位置及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两次测力计读数F1 F2。(填“<”、“=”或“>”)
(3)小思同学用图丙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其原因可能是 。
2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 。(选填字母)
(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 。
(3)丙同学在选用B装置探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老师要求他补充“在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的实验,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
26、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科设计了如图实验。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上某个高度由静止沿斜面滚下,在底部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碰撞,木块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直至停止。
(1)实验中小科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钢球的动能大小。
(2)在图甲、丙中,m2>m1,小球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1=v2,若s3>s1,则表明物体
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是:   。
(3)小思利用丁图来研究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图中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凸形,一个为凹形,A、B两个相同的钢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A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B小球通过凹形槽的时间t2,则时间较短的是   。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7、28小题各4分,第29、30、31小题各6分,第32小题10分,第33小题9分,共45分)
27、大米、番茄和牛奶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
(1)大米中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 (填“糖类”、“脂肪”、“蛋白质”)。
(2)番茄中富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相对分子质量为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向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 (填“酸性”或“碱性”)。
28、某粗盐样品仅含NaCl和MgCl2,为探究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某研究性小组取了10g样品,加适量水使其完全溶解后,加入20g5%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相关数据如图。
(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ag时,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2)请列式计算该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
29、如下图,摆球从A点向下摆动,可以在A到B之间自由摆动,如果将摆球换成盛沙的漏斗下边放一木板,让漏斗摆动起来,同时其中细沙匀速流出且不计阻力,如下右图所示经历一段时间后,观察木板上沙子的堆积情况。请回答:
(1)则沙堆的剖面应是图中的   ;
(2)请将你的选择做合理的解释。
30、如图甲所示,是测动滑轮机械效率的示意图.它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将质量为200g的钩码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位置匀速竖直上升到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该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钩码上升的距离是______cm;
(2)求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
(3)求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1、如图所示,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合金块,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点处,在B点施加力F1=30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合金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恰好为0。撤去F1,在B点施加力F2时,合金块对地面的压强为1.2×103Pa。(OB=3OA,g取10N/kg)
(1)画出F2的力臂。
(2)求合金块的质量。
(3)求F2的大小。
32、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0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6次 第16次 第21次 第26次
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0 5 15 20 25
溶液总质量/g 50 55 m 69.78 74.78
溶液pH 12.4 12.1 7.0 2.2 2.1
请分析计算:
(1)第___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中m=___。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1.0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33、小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货箱,已知货箱的质量为60kg,在F=50N的拉力作用下,货箱以0.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地面对货箱的滑动摩擦力f为货箱重的0.2倍。求:
(1)货箱的重力是多少
(2)拉力F的功率是多少
(3)货箱运动了1min,克服摩擦所做的功是多少
(4)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全效提优 2022华师大版九上科学《第 章 》单元测试
答 题 卷
一、单选题(共15题,1-10题每小题4分,11-15题每小题3分;共5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16、(1) ;(2) ;
(3) ;
17、(1) ;(2) ;
18、(1) ;(2) ;
19、(1) ;(2) ;(3) ;
20、(1) ;(2) ;
21、(1) ;(2) ;
22、(1) ;
(2) ;
(3)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23、(1) ;(2) ;
(3) ;
24、(1) ;(2) ;
(3) ;
25、(1) ;(2) ;
(3) ;
26、(1) ;
(2) ;
(3) 。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7、28小题各4分,第29、30、32小题各6分,第31小题10分,第33小题9分,共45分)
27、(1) ;
(2) ; ; ;
28、(1) ;
(2)解:
29、(1) ;
(2)

30、(1) ;(2) ; (3) ;
31、(1)
(2)解:
(3)解:
32、(1) ;(2) ;
(3)解:
(4)解:
33、(1)解:
(2)解:
(3)解:
(4)解: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