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复习学习要求:
1、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纲要:一、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1、方向: 。
2、轨道:近似正圆的 ,太阳位于一个 上。
近日点(时间是 )
远日点(时间是 )
3、速度:近日点较 。
远日点较 。
4、周期: ,称为1个 年。近日点至远日点: 。自西向东椭圆焦点7月初1月初慢快变慢恒星365日6时9分10秒1、 公转的方向
2 、公转的轨道
3 、公转的速度
4 、公转的周期二、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1、概念:地球 平面和 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大小为 。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移动范围:南北纬 之间
(作图)
移动周期: ,称为1个 年。
位置
移动方向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 次
南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 次
南北回归线之外 太阳直射 直射赤道: 。
直射北回归线: 。
直射南回归线: 。从3月21日至9月23日:
在 半球
从9月23日至3月21日:
在 半球从12月22日至6月22日:向 移动
从6月22日至12月22日:向 移动23°26′23°26′回归365日5时48分46秒两一无春秋分夏至冬至黄道赤道北南北南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 与 之间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概念:是指地方时为 的太阳高度,是一天内太阳高度
的 值。变化原因: 和 。变化规律随纬度变化规律随季节变化规律一般规律:同一时刻,从 向
两侧递减。
春、秋分日:从 向两侧递减。
夏 至 日: 从 向两侧递减。
冬 至 日: 从 向两侧递减。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
内最大值, 则达一年内最小值。
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
内最大值, 则达一年内最小值。太阳光线地平面12:00最大地球公转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南北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南半球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变化规律随纬度变化规律随季节变化规律变化原因: 和 。地球公转黄赤交角昼夜长短判断昼弧和夜弧 是纬线圈位于昼半球的部分
是纬线圈位于夜半球的部分与昼夜长短的关系昼弧长于夜弧,则 ;
昼弧短于夜弧,则 ;
昼弧等于夜弧,则 。昼弧占纬线圈总长度的比例越大,则昼越长(以北半球为例)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各地 ;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各地 ;
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各地 ;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 ;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 。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随纬度的增加昼渐 ,北极点附近有 现象,夏至极昼范围达 。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随纬度的增加昼渐 ,北极点附近有 现象,冬至极夜范围达 。昼弧夜弧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等长昼夜平分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最长夜最短昼最短夜最长长短极昼极夜赤道北极圈北极圈四季更替一年中地球上各地 和 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 的多少不同产生原因:不同纬度的季节更替:赤道两侧的 地区,全年皆 ,季节变化不明显
极地附近的 地区,全年皆 ,季节变化不明显
地区,季节变化最明显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辐射低纬度高纬度中纬度夏冬重难点突破:1、黄赤交角的影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23°26′s~ 23°26′N南、北回归线之间在图上标出二分二至及日期365日5时48分46秒(1个回归年)秋分春分夏至冬至6月22日3月21日9月23日12月22日夏至6月22日冬至12月22日在图上标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说出一年中分别有两次、一次、无直射的纬度范围1、黄赤交角的影响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 纬度差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针对性练习:
1.在下列各纬度处,一年之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
A.南纬67° B.北纬21° C.南纬37° D.北纬80°
某同学将太阳能热水器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据此完成第2题。
2、将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主要依据的地理原理是
A.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
B.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C.昼夜长短的日变化规律
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3、6月22日,北京、重庆、广州、海口四地学生在当地正午时刻(即地方时12点)观察同一高度物体的日影,按观察记载的日影由长到短次序应该是( )
A.海口、广州、重庆、北京 B.北京、重庆、海口、广州
C.北京、重庆、广州、海口 D.重庆、北京、广州、海口
4.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主要与 ( )
A.地球自转有关 B.黄赤交角的影响
C.月球绕地球公转有关 D.地球不透明、不发可见光有关
5.当北京的昼弧与夜弧相等时,这一天 ( )
A.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B.地球公转至近日点
C.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D.南半球昼短夜长 √√√⑴在左图中标明地球公转方向。
⑵黄赤交角目前的角度为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纬 之间来回移动。
⑶图中四点所示的日期为:A ,B ,C ,D 。
⑷请在上右图中标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⑸当地球由A向B运动时,太阳直射点向 (南、北)移动。
⑹图中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点。
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 。6、下左图为“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3°26′23°26′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3月21日南C365日5时48分46秒7.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图上画出太阳照射光线。
(2) 图中EF线的名称叫 。(晨线、昏线)
(3) 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于 (纬度)。
(4)此时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
(5)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 ,最大的是 。
(6)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____小时。晨线冬至北极圈及以北地区极夜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C12:00823°26′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