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猜字谜(四字句)
躬身千言表寸心:
言传身教分寸明,
嗜教如今非年少,
一生帅众留英名。
(身+言+寸=谢;言+身+寸=谢;非年少=老,老在嗜中;一+ 帅=师。众指学生。)
谢 谢 老 师
说说你对“老师”这一职业特征的理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
“传授知识和技艺的人。”——《现代汉语词典》
“教书育人”
音乐赏析:《长大以后我就成了你》
韩愈
师 说
教学目标
一、掌握有关“古文运动”的文学常识及“说”的文体知识。
二、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三、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四、掌握积累:“传、师、从”3个文言实词的用法,学习“也、则、于、乎”4个文言虚词,复习“之”“其”的用法。熟记“授(受)、不(否)两个通假字。
五、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作者介绍
(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传颂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韩愈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的华而不实的文风。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风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说”
写作背景
唐代仍沿袭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听看课文朗读:
读准字音 分清句读
辨音析字
句读 相师 或不
近谀 欤 郯子
苌弘 老聃 子蟠 经传 贻
(dòu)
(xiāng)
(fǒu)
(yú)
(yú)
(tán)
(cháng)
(dān)
(pán)
(zhuàn)
(yí)
学会断句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断句口诀
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
“曰”后冒号(:)“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是停顿。
或句(。)或逗(,)看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用斜线给下面两段文言文断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课文结构
师道之
不传久矣
赠李蟠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于其子 于其身
巫医乐 士大夫
师百工
圣人无
常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孔子言:三人行(引用)
孔子行:师郯子、苌弘…(举例)
“耻学于师”
“其志乃反
不及”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劝学
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理 解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读懂课文。
(教师巡视答疑)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古 今
1、学者 求学的人 有专门学问的人
2、句读 句子停顿的地方 看字发出声音
3、小学 小的方面学习 与大学、中学相对
4、众人 一般人 很多人
5、不必 不一定 不需要
6、从而 跟从、而且,是
两个词 连词,表结果
7、所以 用来……的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一、古今异义
二、一词多义
(一)道
1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 吾师道也
3 道相似也
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 余嘉其能行古道
道理
道理
道德学问
风尚
风尚
(二)无
1 无贵无贱
2 圣人无常师
(三)
1 吾从而师之
2 而耻学于师
3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无论
没有
以------为师,意动
以------为耻,意动
低于, 动词
圣人 ;愚人 。名词
(四)之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4)句读之不知
(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6)君将哀而生之乎
(7)蚓无爪牙之利
(8)吾欲之南海
1 代词,他
2 代词,这些
3 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4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 代词,代“六艺经传”
6 代词,我
7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8 动词,到、往
(五)其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代词,他
代词,那些
代词,指圣人
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副词,大概
前指“士大夫”,后指“这”
分析课文
一、齐读课文(默)体会语言特色。
二、找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三、概括每一段的大意。
段意 论点
(一)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择师标准
(二 )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 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
从师的风气 久矣~~也难矣!
(三)说明谁可为师 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四)说明写作原因 分论点:不拘于时行古道
四、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
中心论点的?
1、第一段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分层:(1)总论点
(2)教师职能(正)
(3)从师必要性(反)
(4)择师原则和标准
2、第二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
分论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论据(三组对比)
1、古之圣人 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 耻学于师
2、对其子 择师而教
对其身 耻学于师
3、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士大夫 群聚而笑之
分论点与总论点关系:分论点从反面进
一步阐明总论点。
对比论证
纵比
自比
横比
3、课文第三段所用论证方法
引证:孔子的言和行
结论: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举例论证
五、课文结构
师道之
不传久矣
赠李蟠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于其子 于其身
巫医乐 士大夫
师百工
圣人无
常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孔子言:三人行(引用)
孔子行:师郯子、苌弘…(举例)
“耻学于师”
“其志乃反
不及”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劝学
修辞探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顶 真
作用
前后紧凑,气势通畅,前后事理有机联系,
充分阐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
六、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本文的
语言特色。
2、完成《创新设计》
1、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古之学者必有师。”
教师的职责是 。
从师的标准和原则是
老师与弟子的关系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能力测试:
2、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圣人之所以为圣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风乎舞雩
D、于其身也,则耻师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
3、选出加点“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其皆出于此乎
B.其出人也远矣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吾未见其明也
A
4、选出加点字与“吾从而师之”中的“师”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 )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而耻学于师
C.孔子师郯子之徒
D.鱼肉百姓
B
5、选出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不同的一项( )
A.忌不自信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B
6、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B
7.翻译: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 不理解句读,不能解释疑惑,有的人从师学习,有的人不从师学习。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译: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低于圣人也很多,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