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配套课件 第三单元 第13课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配套课件 第三单元 第13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28 11:1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 第13课 苏 州 园 林   1.作者名片  2.背景介绍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
3.知识链接
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1.正音辨形
丘壑(  )   池沼(  )   斟酌(  )
嶙峋(  ) 叠嶂(  ) 庸俗(  )
lòu(  )空 轩xiè(  ) 蔷wēi(  )
答案:hè zhǎo zhēn lín zhànɡ yōnɡ 镂 榭 薇······2.据义填词
(1)    :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2)    :重重叠叠的山峰。
(3)    :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4)    :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5)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答案:(1)鉴赏 (2)重峦叠嶂 (3)别具匠心 (4)俯仰生姿 (5)因地制宜近义词辨析
鉴赏、鉴别
【同】都是动词,都有“分辨、审察”的意思。
【异】“鉴赏”是鉴定和欣赏。如:鉴赏名人字画;“鉴别”是辨别(真假好坏)。如:鉴别真善美。3.走进文本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作者对其地位的评价是????
 。
答案: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答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1.说明顺序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的?
答案:文章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
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
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
说明这个特点的。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答案: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
序。【知识链接】
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阅读一篇说明文,只有理清说明的顺序,才能更好地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弄清说明的内容。说明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怎样具体理清它的说明顺序呢? 1.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介绍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明,写生物以繁殖生长过程为序,写事物以形成演变过程为序,说明某种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常以时间为顺序。 2.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说明形状和构造的实物说明文,常常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进行说明。
3.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2.说明方法
文章为了准确、生动地说明事物,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阅读全文,找出本文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结合参考示例分析它们的作用。
参考示例: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点拨:赏析:这里运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苏州园林在亭台轩榭的布局上不讲究对称的特征。
一试身手:
(1)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答案: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图画来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原因,使被说明的对象具体可感。(2)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答案: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园林的图画美,增加了池沼的诗情画意。
(3)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的特点。令人回味无穷,得到美的享受。(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摹状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非常形象具体。3.说明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试结合以下语句体会说明文的
语言特点。
(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
画”一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不能删去。“务必”的意思是必须,一定要。表明设计者
和匠师们坚定的追求,若删去,就不符合实际,“务必”一词体
现了语言的准确性。(2)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答案:“往往”表示“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的意思,符合
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②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答案:“可绝不”表意非常肯定,一点都不含糊,合乎实际,用词
准确,突出表现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的“艺
术”和“技术”可不可互换?
答案:不能互换。因为艺术是不可复制的个性化的独创活动,给
人以审美愉悦。技术是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可以复制。如果对
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说
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 学习本文过程中,海阔天空(网名)同学在班级QQ群中发出了下面的帖子,请你跟帖。
海阔天空:从内容看,本文明显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我认为介绍建筑物的文章用空间顺序更恰当。但作者为什么不用空间顺序来写呢?对此,大家有何看法?畅所欲言吧!
追风一族:我认为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中某个具体园林的情况,而是整个苏州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作者没有运用空间顺序。蓝色季风:本文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介绍,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所以不用空间顺序来写。 依据图示,完成下题,归纳反思。 《苏州园林》按    顺序,采用       式的
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点,再从____________
和       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苏州园林的_______
     美。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
者和建筑者超人的艺术创造能力。
答案:逻辑 先总后分 大处讲究 细部注意 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