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1、2022两年物理中考真题、模拟题选编——物态变化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2021、2022两年物理中考真题、模拟题选编——物态变化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2-04 21:2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2021、2022两年物理中考真题、模拟题选编——物态变化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北京·中考真题)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 霜降时节枝头上的霜 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2.(2021·北京·中考真题)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
3.(2020·北京·中考真题)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升华
4.(2022·北京西城·一模)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5.(2022·北京东城·一模)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6.(2022·北京·101中学二模)某同学在松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A.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的消融
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
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生成
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淞的出现
7.(2022·北京密云·二模)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
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
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
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8.(2022·北京·清华附中三模)在下列四个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窗玻璃上形成冰花
B.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
C.草叶上形成的露水
D.冰棍周围冒“白气”
9.(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
A.风雨送春归 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崖百丈冰 D.犹有花枝俏
10.(2022·北京朝阳·一模)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下列唐诗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加点字),属于液化形成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C.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喧
D.孤舟装笠翁,独钓寒江雪
11.(2022·北京东城·二模)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
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12.(2021·北京海淀·二模)图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湖中冰化成的水 B.草叶上的露珠
C.树叶上的霜 D.落在地上的雪
13.(2021·北京海淀·一模)下列措施中,目的是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用吹风机吹干头发 B.冬天将湿衣服晾在暖气上方
C.将湿衣服展开晾晒 D.将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
14.(2021·北京朝阳·二模)小阳烧水时看到壶嘴往外冒“热气”的现象,联想到了夏天雪糕周围冒“冷气”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冷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冷气是液化形成的,热气是汽化形成的
15.(2021·北京东城·一模)污水净化在缺水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图示的是小东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可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关于在塑料外罩上“凝结”形成的水滴,其物态变化名称描述正确的是(  )
A.升华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二、填空题
16.(2022·北京·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C。
17.(2021·北京·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18.(2020·北京·中考真题)做研究水沸腾的实验时,当水温为89℃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利用记录的数据绘制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从图像可知,从计时开始,水被加热 ______ min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______ 。
19.(2020·北京·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体温计示数为______℃。
20.(2022·北京西城·一模)如左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如右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21.(2022·北京门头沟·一模)某同学在研究某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1)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_℃;
(2)该晶体加热到第30min时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22.(2021·北京海淀·一模)小丽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时,绘制出了加热该物质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
(2)从计时开始加热5min时,该物质的状态是______态。
(3)图中从A到B对应该物质内能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23.(2021·北京顺义·二模)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2)该物质在1min~4min过程中,_______(选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4.(2021·北京门头沟·一模)小芳在探究A、B两种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物质A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物质B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3 55 58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A和B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 ;
(2)当该晶体的温度达到53℃时,它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三、实验题
25.(2022·北京·中考真题)小京为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随吸收热量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当水温为90°C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从计时开始,经5min水沸腾。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并记录水的温度。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1) 在此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是通过___________来反映的;
(2) 由图像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水在沸腾前,____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___________。
26.(2021·北京·中考真题)在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时,小宇应通过观察___________判断水是否沸腾。待水沸腾后,小宇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
加热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温度/℃ 99 99 99 99 99 99 99
27.(2022·北京·清华附中模拟预测)小翁同学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1)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是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在10min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________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从AB段和CD段的比较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冰吸收的热比水吸收的热_______ (选填“多”、“一样”或“少”);
(2)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且保持不变,则水的沸点是_________ ℃。
28.(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玲玲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她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
(2)温度为60℃时,该物质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3)这种物质在第25min末的内能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第20min末的内能。
29.(2022·北京大兴·一模)对某种物质持续加热使它熔化,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1)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
(2)某时刻该物质的温度如图中温度计所示,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
(3)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_min;
(4)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
30.(2022·北京通州·一模)为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是否有关,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用两个同样的滴管在同一烧杯中取水,并同时在甲、乙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滴上一滴水和两滴水,如图甲、乙所示,小明准备将甲、乙两玻璃板,平放到空气流速及温度相同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观察。请回答如下问题:
(1)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是否有关的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
(2)小明设计的实验在控制变量上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四、综合题
31.(2022·北京石景山·二模)请阅读《制冷与生活》。
制冷与生活
制冷是通过某种方法或技术使空间内的温度在一定时间内低于环境温度的过程。从日常生活到科学领域,都离不开制冷技术。古代,人们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制冷。如在家里放置冰块,可以达到降暑的目的。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青铜冰鉴,是我国战国时代就已发明的“原始冰箱”。冰鉴是一件双层的器皿,鉴内有一缶,如图所示。夏季,鉴击之间装冰块,缶内装食物,就可起到降温的作用;冬季,鉴缶之间装热水,还可起到保温作用。当代制冷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制冷方法,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液氮制冷,已成为一种非常便捷实用的制冷技术。这项技术是利用了液氮无毒、低温、呈化学惰性等特性,直接接触发生热交换达到制冷效果。液氮的温度能低到-196℃左右,所以制冷非常快,可以直接和生物组织接触,就算立即冰冻也不会破坏生物活性。液氮制冷可应用于食品速冻、病变冷冻医疗、低温实验研究等。二氧化碳制冷被应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制冰上。在国家速滑馆的热力学循环系统内,冰面下的液态二氧化碳吸热实现制冷,使水变成冰,而气态的二氧化碳再经过压缩、冷凝、膨胀等过程,又回到液态状态循环到冰面下。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可以实现冰表面温差不超过0.5℃,温差越小,冰面的硬度就越均匀,冰面便越平整。生活中的冰箱制冷、空调制冷,也应用了类似的原理。磁制冷,是利用磁性材料来实现制冷的新技术。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发生变化时,会表现出吸热、放热的特性,磁制冷就是利用这个特性来实现制冷的。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低温及超低温领域。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制冷技术将出现日新月异的变革,最终推动生产技术、科学研究的长足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022年我国冬奥会利用冰面下的液态二氧化碳吸热实现制冷,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
A.汽化 B.凝华 C.升华 D.凝固
(2)结合上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利用液氮速冻食品时,液氮需要放热
B.往饮料中加冰块和冰鉴制冷的原理不同
C.液氮温度非常低,可以直接接触迅速制冷
D.磁制冷是利用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吸、放热的特性而实现的
(3)利用液态二氧化碳吸热制冷,使水变成冰,而气态二氧化碳变回液态时又会放出热量。如果你是冬奥场馆制冷系统的设计人员,请简单写出可以实现能量回收再利用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冰化成的水,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的是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体,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体,故C不符合题意;
D.冰挂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降低温度可以使蒸发变慢,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减小蔬菜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可以使蒸发变慢,故B不符合题意;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减小农田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可以使蒸发变慢,故C不符合题意;
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提高温度可以使蒸发变快,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滴水成冰的过程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故选B。
4.A
【详解】A.湖面上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符合题意;
B.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枫叶上形成霜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树枝上形成雾凇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详解】A.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的流通,又提高了温度,故它可以加快液体的蒸发.A符合题意;
BCD.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都是减慢表面空气流速,是减慢蒸发的例子.故BCD不符合题意.
6.A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详解】A、冰雪的消融是冰的熔化过程,是吸热的,符合题意;
B、雾是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
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生成,是水的凝固,属于放热过程,不符合题意;
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凇的出现,是江水汽化的水蒸气的凝华过程,属于放热过程,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体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通过物态变化前后物体状态的变化来判断.
【详解】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是冰化成水属于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结冰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过程,故D符合题意,故选D.
8.B
【详解】A.冰花的形成是在天气寒冷时,室内水蒸气遇冰冷的窗玻璃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的内壁上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樟脑丸升华吸热,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然后分布在衣柜中,故B符合题意;
C.露是小水珠,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冰棒从冰箱内刚拿出来,冰棒周围冒“白气”是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A、风雨送春归,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飞雪迎春到,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已是悬崖万丈冰,冰是水变成的,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该选项符合题意;
D、犹有花枝俏,花开香飘万里,属于分子运动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符合题意;
B.“霜”是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诗词中的冰又释指冰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雪”是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A
【详解】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
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详解】A.冰化成的水,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雪是水蒸气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D
【详解】A.用电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了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湿衣服晾到暖气上方,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将湿衣服展开晾晒,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将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控制了表面积和空气的流动,可以减慢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详解】“热气”和“冷气”都是液体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都是液化现象;不同的是“热气”是由壶内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而“冷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雪糕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5.B
【详解】净水器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塑料外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
故选B。
16.34
【详解】由图可知,0℃在液柱的下方,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所在位置的示数为34℃。
17.36.5
【详解】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体温计的示数,36.5。
18. 5 99
【详解】[1][2]由图可知,从第5min开始,水的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从第5min水开始沸腾,并且沸点是99℃。
19.36.3
【详解】由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示数是36.3℃。
20. 3.50 36.3
【详解】[1]刻度尺的读数用最右端的数据减去最左端数据,同时注意最小刻度和估读,读数结果为
3.50cm-0=3.50cm
[2]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读出的结果为36.3℃。
21. 80 液态
【详解】(1)[1]由图中可知,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不变,故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80℃。
(2)[2]由图中可知,该晶体加热到30min时,熔化过程已经结束,此时该物体的温度高于熔点,故可知该晶体加热到第30min时处于液态。
22. 80 固 变大
【详解】(1)[1]由图像可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有一定的熔点,因此该物质是晶体,水平段所对应的纵轴的温度为80℃,这就是这种物质的熔点。
(2)[2]由图像可知,从计时开始加热5min时,此时温度为70℃,没有达到熔点,还没开始熔化,该物质的状态是固态。
(3)[3]图中从A到B,物质的温度虽然不变,但还要加热,持续吸收热量,内能变大。
23. 晶体 加热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 吸收
【详解】(1)[1][2]这种物质是晶体,判断的依据是加热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这段时间就是这种物体的熔化过程,即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2)[3]该物质在1min~4min过程中,处于熔化过程,所以这一过程中,它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4. A 液体
【详解】(1)[1]由表格数据知道,A和B两种物质都在不断吸收热量,物质A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物质A是晶体;物质B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物质B是非晶体。
(2)[2] A晶体的熔点是48℃,A晶体的温度达到53℃时,晶体高于熔点,所以它处于液态。
25. 加热时间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详解】(1)[1]酒精燃烧时向水传递热量,相同的时间产生的热量是相同的,水吸收热量的多少,由加热时间决定。
(2)[2][3]由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水在沸腾前,一直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水在沸腾过程中,仍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6. 水面是否有大量气泡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详解】[1]水沸腾前,气泡从杯底由大变小在到达水面时消失;沸腾后,气泡从杯底由小变大最后在水面破裂,形成沸腾景象。所以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水面是否有大量气泡来判断水是否沸腾。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得出结论: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7. 晶体 固液混合态 少 98
【详解】(1)[1]根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知,5~15min温度保持不变,故冰是晶体。
[2]5~15min为冰的熔化过程,故在10min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固液混合态。
[3]同一酒精灯加热,AB段(为固态)加热5min,CD段(为液态)加热10min,故AB段吸热少,即升高相同的温度,冰吸收的热比水吸收的热少。
(2)[4]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温度计分度值为1℃,则水的沸点是98℃。
28. 80 固 大于
【详解】(1)[1]熔点是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由图像可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80℃。
(2)[2]由图像可知,温度为60℃时物质处在0~10min,该时间段内物质还没开始熔化,为固态。
(3)[3]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加,相同的加热器,吸的多少与加热时间有关,所以物质在第25min末的内能大于在第20min末的内能。
29. 晶体 80 74 15 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详解】(1)[1]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故该晶体的熔点为80℃。
(2)[3]根据温度计可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所以此时的温度为74℃。
(3)[4]由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5min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为
25min-10min=15min
(4)[5]由图线可知,该物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因此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30. 水的质量 没有控制液滴的表面积相同
【详解】[1]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的的关系时,是探究水的质量影响蒸发的快慢,故自变量是水的质量。
[2]影响等质量的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空气流速、表面积大小,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蒸发快慢与质量是否有关时应保证实验中水的表面积、温度、表面空气流速均相同。
31. A CD 见详解
【详解】(1)[1]冰面下的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使得水凝固成冰,故A符合题意。
(2)[2] A.利用液氮速冻食品时,液氮汽化吸热,故A错误。
B.往饮料中加冰块和冰鉴制冷都是熔化吸热,原理相同,故B错误。
C.液氮的温度能低到-196℃左右,可以直接接触迅速制冷,故C正确。
D.磁制冷,是利用磁性材料来实现制冷的新技术。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发生变化时,会表现出吸热、放热的特性,磁制冷就是利用这个特性来实现制冷的,故D正确。
故选CD。
(3)[3]气态二氧化碳变回液态时会放出热量,这样热量可以回收再利用,满足观众席供暖、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等能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