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和风筝》(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1.通过借助图画、借助字形特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等方法猜读和识记生字“筝、鼠、折、漂、扎、抓”6个生字。运用“三看法”观察“折、抓、扎”这三个字,并能够正确规范书写。(重点)
2.学习1~6自然段。通过想象画面,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图片和字形识字
1.同学们合上书听老师讲故事,边讲故事边贴板书。
师:今天我们一起品读这个童话故事(板书课题),你是怎么猜出“筝”的读音的?(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2.借助图片和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筝”,师:题目中“筝”是这节课的认读字,看图最古老的风筝是用纸和什么材料做的?(竹子)这个字是形声字,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引导学生说一说“筝”的音和义。
3.师:松鼠和小熊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一起学习课文1~6自然段。
二、初读1~6自然段,多种方法识字,“三看”写字
1.出示第1段
师:打开书,同学们你发现今天课文和以前课文比有什么不同吗?
2.默读1~6段,出示要求:(1)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猜一猜它的读音和意思。(2)思考小熊和松鼠怎么成为好朋友的?
生字从课文浮出,交流猜字方法。
(1)鼠
出示“鼠”字汉字演变过程图,引导学生在楷体“鼠”中找到鼠的“利齿、爪子和长尾”,师:像这样的“字”叫“象形字”。
(2)扎 折
“扎”这个字是平舌音,读zā,怎样记住它呢?(学生先说自己的方法)老师也有一个记字方法想和大家分享:左边是小手,右边是长线,左右相配合,风筝飞上天。
“折”猜一猜它的读音,交流识字方法。
(3)抓
形声字,引导学生结合形声字特点猜读音,做动作理解字义。
(4)漂
形声字,引导学生结合形声字特点猜读音。
(一生读)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一生读)纸船漂哇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两个“漂”“飘”变色:你们有什么发现? 哪儿不一样?
(“漂”是在水上漂;“飘“是在空中飘)
再读原句,在具体语境中体会。
认读6个生字再次变大,凸显“折、扎、抓”3个字。
3.“三看法”观察生字
指导写字,对比三个字,一结构相同,二位置“折、抓”左窄右宽,“扎”左右宽窄相当。
(1)折:第五笔竖撇在竖中线 第六笔横起笔在横中线
(2)扎:左长右短,竖弯钩沿竖中线右侧书写
(3)抓:扌略高,“爪”竖撇在竖中线左,竖在竖中线右侧。“爪”不要写成“瓜”。
同是“扌”,放在一起指导书写(缩短时间),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过渡:写好生字还要读好课文。
三、想象画面,朗读课文
1.想象画面,朗读第2自然段
(1)师范读第2段。
师:猜一猜老师读好长句子的秘诀可能是什么?(生汇报)揭晓答案:老师读到“漂哇漂”时,眼前有一幅画。猜一猜老师一边读一边可能看到什么?(生汇报,随机指名读)
师引导:纸船随着溪流慢悠悠漂流着。(齐读)
(2)出示课后题第一组:对比句子,少了什么?句子更简洁了,好不好?师:“漂哇漂”写出漂流过程,有画面感。再次引导读。
(3)方法小结:想象画面读课文,会让我们读得更有味道。(再次引读第2段)
2.想象画面,朗读第3自然段
(1)师:想象画面,说说小熊乐坏了的样子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小熊的表情、动作和声音,读出小熊的快乐。
(指名读第1句)师询问:小熊,小熊,你笑眯了眼,为什么那么快乐啊?学生自由说高兴理由。
(2)引出第2句,想象画面读出高兴心情。
3.回顾第2~3自然段,合作读文
(1)同桌合作读文。
(2)男女生合作读课文。
过渡:他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松鼠是怎么做的?
四、方法迁移,学习4~5自然段
1.默读4~5自然段,思考:4、5自然段和2、3自然段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相似处?
2.师:刚刚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把课文读得有味道的?(想象画面)
(1)重点指导::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师:怎么读好这句话?
(2)引导:松鼠也乐坏了,想象松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读出松鼠的快乐。
3.想象画面,同桌合作读4、5自然段,男女生合作读4、5段。
过渡:就这样,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故事会怎样继续发展下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布置
1.运用这节课猜字法,猜一猜7~11自然段不认识字的读音和意思。
2.运用这节课习得想象画面读好课文方法,练习朗读7~11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