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八 阿福的新衣—— (厘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八 阿福的新衣—— (厘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2-04 17: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福的新衣》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87-90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刻度尺和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估计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同意物体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会估计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尺子,测量用的小纸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开课,激发兴趣
1、课前热身,介绍1拃。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张开你的拇指和你的中指,使劲儿在桌子上按一按。
我们这半截距离叫做一拃。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个关于一拃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
2、讲故事开课
师:从前,有一位叫阿福的少年,有一天,他去裁缝店
做衣裳,老师傅给他量身高,小徒弟记尺寸,师傅说:“身长3拃,袖长2拃,肩长1拃。”小徒弟记下来后照着这个尺寸做了一件衣服。过了几天,阿福来店里拿衣服,穿上之后,发现衣服小了,师傅拿手一量,生气地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小徒弟也很纳闷,我就是按3拃做的呀,怎么小了呢?
聪明的你,听完故事,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因为徒弟的一拃小,师傅的一拃长。
师:你能给故事中的师傅和徒弟想个办法,帮他忙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我们有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呀?
引导学生说出用尺子量。
教师对言之有理的说法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课前小活动,介绍一拃,让学生既理解了一拃的含义,又对接下来的课程内容产生兴趣。讲故事开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故事中明白,统一测量工具的重要性。
3、认识生活中的尺子。
师:其实很久以前,人们就发明了尺子,这是尺子家族常见的几位小伙伴,你们认识吗?
学生可能对于卷尺、三角尺、皮尺比较熟,卡尺可以简单说一下他的名字。
4、引出直尺。
师:认识了这些小伙伴,还有一位我们最熟悉的好朋友没有来,你们知道是谁吗?
生:直尺。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
师:那我们把他请出来吧。(师展示直尺图片,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观察你们手中的尺子,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发现?(倒计时两分钟)
讨论完请小组派代表说一说。
学生1:尺子上有0—20的数字。
师:我们把这些数字叫做刻度数字是几就叫做几刻度,如果数字是3就叫做3刻度,数字是5就叫做5刻度。
强调:如果数字是0呢?
生齐说:0刻度。
师:尺子山还有什么?
学生2:尺子上有黑色的线。
师引导学生说尺子上有长的、短的、排列整齐的线。我们把这些线叫做刻度线。
一般把较长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叫做1大格。
师:刚刚有同学说尺子上有0-20的数字,谁的尺子上的数字和他不一样,说一说。
生3:我的尺子上有0-15的数字。
生4:老师尺子上有0-11的数字。
师:我们发现,这些数字都是从0-开始的。所以我们就说0刻度表示起点。
尺子上还有什么?
生5:我的尺子上有字母cm
师:有的同学尺子上有字母cm,cm 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叫做厘米,我们通常用它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吧。
(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2、认识厘米。
师: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尺子上有刻度、刻度线,还认识了0刻度,现在同学注意看,老师在0刻度画了一个小红点,结果它跑到了1刻度,还拖出来了一条小尾巴,同学们
看,从0-1它跑了几大格?
生:1大格
我们就把0刻度到1刻度这一大格的距离就叫做1厘米。
板书:1大格就是1厘米
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
生说,师用手在中的尺子上比划1厘米。
师总结: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
请你拿起你的小棒,捏在手中,仔细观察。
(师生一起做)这就是一厘米的长度。同学们记下了吗?
师:所有的1厘米都一样长吗?
让学生把他的1厘米小棒和同桌的比一比。
得出结论:所有的一厘米都这么长。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一厘米,你们知道吗?
图片展示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橡皮的高度、书的高度。
4、学习几厘米。
师:刚刚有个小红点从0刻度跑到1刻度,跑了一大格,我们知道它跑了1厘米,现在又有一个小红点从0刻度跑到2刻度,跑了两大格,同学们知道它跑了几厘米吗?
生:2厘米。
师:如果是从0跑到3呢?
生:跑了3大格,3厘米。
师:那我们就知道,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5、随堂小练习
师:知道了几大格就是几厘米,这个个小练习,我看你们会吗?
师生一起做。
设计意图:第一把尺子比较简单,第二把尺子可能会有学生读成9厘米,师要进行引导,并强调几大格就是几厘米。为后面断尺测量做好铺垫。
6、学习测量方法
师:现在老师要测量这个黄色纸条的长度,你们看,这样老师能测量出来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那你认为正确的测量方法应该是什么?
生可能会说:纸条一端要对准0度线;纸条要和尺子一起放平……
老师对于学生有理的答案要给与肯定。
学生边说老师边移动纸条,进行正确测量。测量结束给出测量儿歌。
齐读测量儿歌。
三、深化内容,巩固提高
1、活动一 量一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尺子测一测你的学习卡片上的三条线段,我看你们会测量吗?
学生测,老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2、铅笔大约是几厘米?
师:这里大约是什么意思?
学生不知道大约的意思,可以先不讲,先做课本上的题目,用文字信息引导学生说出两支铅笔都可以看做9厘米,最后老师总结性简单说明,在这里,大约就是和某一个数字很接近。
师:我们发现,这两支铅笔都不是9厘米,但是和9厘米很接近,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看成9厘米。在生活中,有些物体并不是整厘米,这时候我们量一个相近的数字就可以。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估算有个初步印象,明白生活中一些物体并不是整厘米,这时候我们需要量一个相近数字就可以。
3、断尺的用法(你能帮帮小熊吗?)
师:小熊也学习了测量,他也想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但是他只有一把折断的尺子,你们能帮帮它吗?
(将几大格就是几厘米应用到具体的实例当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活动2 估一估,量一量
师:现在请同学小组合作,估一估你手中的小棒和纸条的长度,再测量,看你估计的差距大吗?
5、活动3 测量一拃的长度。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和你的小伙伴分享一下吧。
生1:我知道了一厘米有多长;
生2:我知道了尺子上的线和数字的名称;
生3:我学会了测量;
生4:我还会用断尺测量物体:
……
五、课后活动
师:今天回家后用尺子量一量你爸爸、妈妈的一拃的长度,并将结果说给他们听。
六:课后反思
“厘米”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一个新概念,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到尺子,用它来连线,画图形,但是对于尺子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要认识厘米,必须先认识尺子。本节课以小活动开课,小故事导入,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对新课产生兴趣。活动也不是为了活动而搞活动,为故事中的一拃提前打好基础,故事是为了引出尺子,我觉得在上课过程中,导入部分比较成功。
本节课的第二部分,是重点让个学生感受一厘米,知道一厘米有多长,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一厘米,这一部分学生学的比较扎实,一厘米还能联系到手机的厚度确实不错,不足的地方是应该在0到几就是几厘米再加强讲解,有个别学生可能对于这部分内容没有理解透。
测量和估算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尤其是估算,初次接触,我认为要复杂问题简单讲,在后面的课程中慢慢渗透,为高年级的估算打好基础。
总结有点过于简单,应该让学生边说,老师把重点内容再串一串。
最后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小组讨论法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