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六 大海边——100以内的加减法(二)《信息窗一(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六 大海边——100以内的加减法(二)《信息窗一(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2-04 17:5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属于“数与代数”教学领域中“数的运算”部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是:探索并掌握两位数的加法,体会计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这一内容是要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发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个信息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一幅小朋友赶海的情境图,借助问题“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引发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学生通过探究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从口算过渡到笔算,有利于密切口算和笔算之间的联系,利用学具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加减计算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让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独立尝试计算“52+31=”,有95%的学生已经能正确计算出结果。大部分学生通过前面已经掌握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类推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类推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出结果。但让学生尝试把刚才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有超过60%的学生表达不出道理,这说明学生只是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类推出了计算方法,并没有真正掌握其中的算理。有一小部分学生在父母的辅导下对于竖式有简单的了解,但对“相同数位要对齐”可能理解的不透彻。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从实物原型(学具)到符号抽象(口算方法)再到抽象出竖式的过程体验,理解相同数位要对齐的道理,从而自然的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课堂前测:
教学目标及评价任务设计
1.借助计数器、小棒等学具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形式,能用语言描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道理,达到算理内化,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评价任务1:设计用小棒摆一摆、用计数器拨一拨等活动,探究如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并能够用语言熟练表述算理。
2.通过对比联系,能说出把小棒或计数器相加的过程和竖式有哪些相同之处,是怎样转化成竖式的。发现口算方法和竖式之间的联系,知道相同数位要对齐的道理,准确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评价任务2:设计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环节,能明白由计数器、摆小棒理解相同数位要对齐的道理,用头脑中建立的表象,知道怎样把小棒或计数器相加的过程转化成竖式、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并通过计算准确与否检验方法的掌握。
3.能按照规范的格式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感受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评价任务3:通过“算一算、写一写、讲一讲”等练习,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落实学习目标3的达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笔算计算方法。
难点:在认识竖式、学会用竖式的基础上明确竖式中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核心问题:怎样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问题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回顾算理
直接说得数:
20+71= 36+20=
2+71= 36+2=
提问:36+20和36+2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以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式题为载体,引导学生重温相关的计算方法,通过交流启发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明确相关计算算理的意义,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支持。】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我们是住在海边的孩子,海边有软软的沙滩、贝壳和小螃蟹,(出示主题图)瞧这儿有几个小朋友,他们正在海边捉小虾和小螃蟹呢。来,找信息。
小丽捉了12只螃蟹;小红捉了11只虾;
小明捉了26只螃蟹;小刚捉了23只虾;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大家提出来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小明和小丽一共捉了多少螃蟹?
小红和小刚一共捉了多少只虾?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由大海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相关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探究新知,理解算理
(一)自主探究
1.求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怎样列算式?26+12
大家看,这两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整十数去加一样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板书课题)
2. 26+12等于多少呢?生:38。
师:对不对呢,还需要验证,试着把你思考的方法表示出来,写在学习单上,比比一会谁能表达得最清楚。
(二)全班交流。
1.小棒
师:你用小棒验证的,等于38吗?说说你的道理。
预设:先摆2捆小棒和6根小棒,再摆1捆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是3捆8根就是38。
师:你是怎么把它们合起来的呢?
预设:2捆和1捆合起来就是把2个十和1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6根和2根合起来是6个一和2个一合起来是8个一,3个十8个一就是38。师:你讲的真明白,2个十和1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6个一和2个一合起来是8个一,3个十和8个一就是38。
师:谁还能像他这样清清楚楚的边摆边说?一生边摆边说。
师: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通过具体实物原型形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明白捆和捆相加,根和根相加的道理,最后把整捆和单根的合起来就是一共的数量,既直观化让学生理解算理,又向学生渗透了“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
2.计数器
师:谁是用计数器验证的?验证结果得数也是38吗?怎么想的?
预设: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最后就是38。
师:你是怎么把它们合起来的呢?
预设:2个十又拨了1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6个一和2个一合起来是8个一。再把十位和个位合起来就是38。
小结:也就是说在计算加法时,要把几个十和几个十合在一起,几个一和几个一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通过拨计数器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看到相同数位上的珠子合在一起,更加直观地体现“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在头脑中构建算理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沟通算法和算理之间的关系搭建桥梁。】
3.口算
预设:先算6+2=8,再算2+1=3。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就是38。
师:这里的2和1表示的是什么?也就是20+10=30,30+8=38
新知识变成咱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来计算,真了不起。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三种不同的方法,验证了26+12的结果是38,明白了在计算的过程中都需要注意:十位和十位加在一起,个位和个位加在一起。
【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两个实际动手操作过程,既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也为学生能够顺利总结口算方法提供支撑和依据,从而让学生明确口算过程,体会口算方法的合理性。】
4.竖式。
师:(出示竖式)有的学生用的是这种方法,大家能看懂吗?仔细观察竖式,想一想,在竖式里你看懂了什么?
预设:20+10=30,所以横线下面的十位写3,6+2=8,所以横线下面的个位写8,就是38。
师:回想一下,竖式和我们刚才摆小棒、拨计数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同桌俩先互相讨论交流一下。
预设:都是个位和个位加在一起,十位和十位加在一起的。
师:大家对竖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竖式,结合刚才摆的过程,你们说我来写,我们共同的把这个竖式完整的写出来。(板书)理清在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
(1)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2)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前面。
(3)竖式算出的得数,要写在横式等号的后面。
(4)目前先算个位和个位相加,或者先算十位和十位相加都有道理,等后面学习进位加,大家就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叫笔算,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补充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教具的帮助和演示,把竖式中的每一部分都请下来,和计数器图或小棒图对应上,从形象直观上让学生能更加清晰的感受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从计数器图或小棒图中抽象出竖式,让学生真正明白竖式中的算理,找到竖式中的“根”在哪里。同时,也让竖式的引入和出现更加的自然和顺便,让学生觉得竖式的出现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程自然产生的结果。】
5.加深理解。
第二个问题咱们就用竖式来算一算吧。
师巡视并收几份有代表性的题,展示学生答题的情况,其他生评价。
预设:可能出现横式忘写得数、抄错数、算错数等问题。
【设计意图:有了例1的学习,这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计算,既可以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又可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能锻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交流发现出错的原因,加深理解。】
三、巩固练习、应用算法。
师:下面到了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1.看图列式计算。
2. 提问题并解决。
(用竖式计算)
3.用23+16编一个生活中的数学故事。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既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注重了层次性和趣味性。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1.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在哪?比较一下竖式计算和横式计算,竖式计算有什么好处?
2.是呀,竖式把计算过程表示的很清楚,还能提高正确率。而且我们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明白了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道理。竖式计算的内容很重要,以后学更大的数相加减,竖式就能很好的帮助我们。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本节课内容,加深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理解,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和活动经验的同时,提升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更是提炼了学习方法,提升了课堂质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问题1:36+20和36+2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问题2:怎样计算26+12呢?(核心问题)
问题3:(摆小棒、计算器)你是怎么把它们合起来的呢?
问题4:(口算)这里的2和1表示什么?6和2呢?
问题5:在竖式里看懂了什么?竖式与摆小棒、拨计数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深度思考】
问题6:写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