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配套课件 第五单元 第22课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配套课件 第五单元 第22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28 12:2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 第22课 短文两篇   1.作者名片《陋室铭》  2.图解课文1.古今异义
(1)惟吾德馨
古义:          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
(2)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       ? 今义:丝绸和竹子
(3)谈笑有鸿儒
古义:       ? 今义:鸿雁
答案:(1)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琴瑟、箫管等乐器。这
里指奏乐的声音 (3)大﹒﹒﹒﹒2.词类活用
(1)无案牍之劳形  (动词的使动用法,     )
(2)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答案:(1)使……劳累 (2)使……乱,扰乱﹒﹒3.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倒装句,应为“有何陋”)
译文:????????????????????????????????????????????????
答案:有什么简陋的呢?4.名句默写
(1)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       。
(2)       ,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
答案:(1)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5.走进文本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不陋的?试找出相关语句。
答案:陋室的环境、交往的人物、主人的日常生活。相关语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课文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答案: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爱莲说》  2.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想。  3.图解课文1.古今异义
(1)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栽种
(2)宜乎众矣
古义:             今义:合适
(3)陶后鲜有闻
古义:             今义:新鲜
答案:(1)立 (2)应当 (3)少﹒﹒﹒2.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    ;    )
(2)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    )
答案:(1)生枝蔓 长枝节 (2)远播﹒﹒﹒3.文言句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译文:????????????????????????????????????????????????
?????????????????????????????????????????????????????
答案: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4.名句默写
(1)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
(2)予独爱莲之       ,       。
答案:(1)世人盛爱牡丹 (2)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5.走进文本
(1)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莲的?赋予了莲什么品格?完成下表。答案:(2)作者写莲的同时,为什么还写菊与牡丹?
答案: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通过不同角度的衬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题。
(3)作者托物言志,借莲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