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侨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科试卷
考试范围:选修一—选修二第1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长跑过程中,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 )
A.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引起内环境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B.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影响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这时应多喝淡盐水
C.肌肉细胞呼吸作用增强产热增加,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促进散热
D.长跑过程中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都处于兴奋状态
2.人体各种细胞外液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图中a、b、c分别表示人体的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中的蛋白质含量多于a或c中的 B.大部分细胞生活于c中
C.c中的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细胞3吸水 D.细胞2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3.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记忆过程可分为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三个阶段
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学习和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4.下列关于种群“S”形数量增长曲线中K值及K/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鼠害的控制应该严防其种群数量达到K/2
B.有益动物的保护可以通过改善其生活环境来提高种群的K值
C.养殖业中捕捞或出栏个体一般不会是年幼个体,以提高种群的K值
D.维持鱼类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时,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快速增长
5.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沃泰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促胰液素
B.班廷和贝斯特用结扎了胰管的狗进行实验证明胰岛素由胰岛分泌
C.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只存在化学调节而不存在神经调节
D.科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他认为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是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6.生态学家高斯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在一定时间内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了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草履虫的种群增长速率持续加快
B.第3天大草履虫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大草履虫的数量将保持在357个,不会发生变化
D.食物、天敌等因素是影响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缺氧条件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越高,对乙烯合成的抑制作用就越强
C.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利等植物激素可以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D.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先做预实验以减少实验误差
8.成人正常排尿是在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下完成的,膀胱充盈的压力产生的信号通过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直接传到脊髓,在排尿中枢的控制下,膀胱壁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使尿液进入尿道。由于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于是尿液被强大的膀胱内压驱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成人的排尿反射存在着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 B.排尿过程的调节方式涉及神经调节
C.排尿反射过程中的负反馈能使尿液顺利排出 D.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存在于膀胱壁
9.下列关于种群研究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调查某山坡上的珙桐密度——逐个计数法
B.调查农田中蚜虫的种群密度的方法——五点取样法
C.调查农田中趋光性昆虫的种群数量——黑光灯诱捕法
D.调查池塘中草履虫等单细胞动物的种群密度——抽样检测法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也能使植物表现出向光性
B.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的2,4-D能避免未授粉的水稻减产
C.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D.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都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11.“免疫吸附”治疗危重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原理是:通过吸附SLE患者血浆中可能致病的免疫因子,降低其浓度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SLE患者通常皮肤出现蝶形红斑,属于自身免疫病
B.SLE发病迅速、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C.“致病的免疫因子”可能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D.他克莫司(免疫抑制剂)可用于辅助治疗SLE
12.如图表示一个区域内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可知,乙种群的K值大于甲种群的K值
B. 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
C. 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 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13.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受交感神经直接支配。在恐惧、焦虑、失血等紧急情况下,人体短时间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特征。下图表示人体肾上腺髓质细胞内酪氨酸合成肾上腺素的简化过程。有关肾上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人体内合成肾上腺素的原料必须从富含酪氨酸的食物中摄取
B.肾上腺素合成后须经高尔基体加工成特定空间结构才有生物活性
C.机体血糖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提高血糖浓度
D.肾上腺素的分泌与甲状腺激素相同,都受到下丘脑、垂体的分级调控
14. 研究发现,拟南芥的GA(赤霉素)缺陷型突变体,种子不能发芽。经诱变处理筛选出种子能够发芽的回复突变株,其GA合成能力并没有恢复,而是ABA(脱落酸)缺陷型,分析其种子内GA与ABA的比例与野生型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拟南芥GA缺陷型突变体因GA含量极低而不能萌发
B. 诱变后能发芽的突变株并非恢复了GA合成能力,而是不能合成ABA
C. 种子的休眠与萌发取决于两种激素的绝对水平和比值
D.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15.“失温”即人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失温者会出现颤抖、心率升高、协调性下降,甚至晕厥,严重者会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轻度失温状态时,人体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B.失温现象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人体核心温度降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并产生冷觉
D.参赛运动员失温的原因是人体长时间处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的状态
16.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光照,⑦只有花盆转,⑧整个装置转)( )
A. ②⑤⑦ B. ①②③⑤⑧ C. ①③④⑥⑦ D. ②⑤⑧
17. 哺乳动物细胞能广泛产生一氧化氮(NO),主要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合成。NO参与哺乳动物体内多种生命活动的调节,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B.②过程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实现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C.图中参与生命活动调节的信号分子有乙酰胆碱、谷氨酸、干扰素和NO
D.乙酰胆碱的释放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18. 抗利尿激素(ADH)可调节人的尿量和血量,调节机制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血浆中ADH含量上升,会导致尿量减少 B.血浆中ADH含量下降,会导致血量增加
C.血量的增加会抑制ADH的产生和释放 D.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
19.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选取长势相同的绿豆芽,用不同浓度NAA溶液和清水分别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测量不定根数量和胚轴长度,计算NAA处理组减去清水组的差值,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不同浓度NAA溶液处理组构成对比实验
B.NAA对不定根发生和胚轴伸长均具有两重性
C.10-10g·mLNAA溶液处理抑制了不定根生根数量的增加
D.差值为0时NAA处理组的胚轴长度较处理前增加
20. 动植物细胞均具有高尔基体,以下依据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内容物为胰岛素,则该分泌细胞表面有神经递质、葡萄糖的受体
B.若内容物为消化酶,则该细胞的分泌物均在内环境中起作用
C.若内容物为神经递质,则由于神经递质是小分子,其分泌过程不消耗能量
D.若内容物为促胰液素,则该激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分泌该内容物的细胞是胰腺细胞
2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下图Р点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该图可表示( )
水平放置后,植物根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水平放置后,植物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去掉顶芽后,植物侧芽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22. 牵涉痛是疼痛的一种类型,表现为患者内脏病变却感到体表某处有明显痛感,而该处并无实际损伤,这是由病变的内脏神经纤维与体表某处的神经纤维会合于同一脊髓段导致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b、c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由内脏病变引起体表牵涉痛时,神经元c产生的兴奋会传递给神经元a
C.牵涉痛的产生共用神经纤维b,痛觉形成的部位是脊髓
D.牵涉痛产生过程中兴奋在相关神经纤维上单向传递
23. 目前,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是注射新冠疫苗。某新冠疫苗是病毒灭活疫苗,现在可补充接种第三针疫苗“加强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肌肉注射疫苗后,疫苗直接进入人体内环境
B.进入机体的疫苗可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
C.第2次接种会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抗体
D.灭活使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但仍能引起免疫反应
24.如图为某同学取1 mL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1 mm×1 mm×0.1 mm)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在血细胞计数板中的分布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6.25×108个/mL
B.选择图示乙规格的计数室,含25个中方格、400个小方格
C.一个血细胞计数板中央仅含有一个计数室
D.取样时滴管从静置的培养液底部吸取,会导致数据偏大
25.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性疾病,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下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①②③④表示兴奋传递过程。患者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升高,最终水肿破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过程②中转变为化学信号
B.谷氨酸是一种兴奋型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又能被突触前膜回收
C.NMDA位于突触后膜,能识别谷氨酸并将其运输到细胞内
D.过程④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26.下列有关自主神经系统叙述错误的是( )
A.闪身躲过一辆汽车后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B.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
C.人在恐惧时瞳孔放大,主要是由交感神经支配;安静后瞳孔缩小,主要是由副交感神经支配
D.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原因可能是运动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功能下降
27.下列有关温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鲍森·詹森的实验启发温特用琼脂块收集某种化学物质
B.与拜尔的实验不同,温特的实验可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C.设置空白对照组可以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温特发现单侧光下胚芽鞘伸长区两侧吲哚乙酸分布不均匀
28.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 ②“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不能发挥调控作用 ③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④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⑤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的H区和S区⑥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29.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功能区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B.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大脑皮层运动区所占的面积比较大
C.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D.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30.如图表示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B淋巴细胞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同时存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抗原呈递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B.引起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
C.B细胞活化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少部分分化为浆细胞
D.如果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则可以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
二、非选择题(4大题,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1.鳕鱼是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海洋鱼类,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科研人员基于数据构建图示模型,用以预测捕捞强度、网眼大小等人为因素对种群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即使没有捕捞,鳕鱼种群数量也不可能无限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模型显示,不同网眼160mm和130mm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不同,原因是网眼不仅直接影响捕获数,还改变鳕鱼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降导致种群衰退。鳕鱼是冷水鱼类,对洋流温度变化敏感,因此模型构建时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种群特征,从而对某一海域的鳕鱼种群数量变化进行预测。
(3)利用_________方法调查鳕鱼种群密度,若一部分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2.棉花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为纺织业提供原材料。图1是棉花植株结构图,图2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棉花植株①、②部位,生长素合成旺盛的有________(填“①”、“②”或“①②”),生长素浓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_ (填“①”或“②”)。
(2)棉花植株生长过程中,农民会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从而使它多开花、多结果。从激素调节的角度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_____,细胞分裂素对侧芽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激动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摘除棉花顶芽后,用激动素处理利于侧芽生长,为了验证激动素对棉花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棉花幼苗随机分为A、B、C、D四组,实验处理如下表,完善实验设计思路。
组别 实验处理
A 保留顶芽,2mg/L激动素溶液涂抹侧芽
B 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各组侧芽生长量。
33. 植物激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常将植物种子经过浸泡后进行播种,浸泡可以降低种子中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含量从而解除种子的休眠,此时促进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激素为_________________。
(2)人为控制每日光照和黑暗的长度,改变花期可以给人们带来视觉的享受,也可以让一些水果错峰上市,提升果农收益。下图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的实验。图中植物去掉顶端的全部叶子,A、B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C、D植株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位。
①据图中实验结果判断植物属于_________________(填“短日照”或“长日照”)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__(填“叶”或“花蕾”)。
②研究发现,光可作为___________(填“信号”或“能量”)在植物体中被光敏色素捕获,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光敏色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复合体,在___________组织细胞内的含量比较丰富。据所学知识尝试分析光周期诱导植物花期改变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下图中左图是激素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到靶细胞,并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下图中右图是毒品可卡因对人体脑部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参与运输激素的体液包括______________。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右图可知,可卡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③中的多巴胺含量____________,持续刺激②,使可卡因吸食者感觉很“high”。
(3)糖被称为“合法的毒品”,它会刺激神经细胞释放大量的多巴胺令人产生愉悦感,人体摄入糖后,血糖上升,此时,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_激素明显增多,该激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但又因为血糖浓度快速下降到偏低水准,再次引发进食的欲望,这种假饥饿感让你不断摄入糖分,形成恶性循环,令人无法自拔,俗称“糖瘾”。
南安市侨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科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5 DCBCB 6-10 DACBA 11-15 BBCCC
16-20 DDBCA 21-25 CDBCC 26-30 BDABC
二、非选择题(4大题,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1.(每空2分,共12分)
(1)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存在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2)年龄结构 出生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3)标记重捕法 偏大
(每空2分,共16分)
(1) ①② ② (2)解除顶端优势
(3) 生长素 促进细胞分裂、芽的分化、侧枝发育(答出2点即可)
(4)保留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 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
去除顶芽,2mg/L激动素溶液涂抹侧芽(顺序不做要求)
33.(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12分)
(1)脱落酸 赤霉素 (每空1分)
(2)①短日照 叶 ②信号 (每空1分) 色素-蛋白 分生 光周期诱导光敏色素结构发生改变,经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植物的花期 (3分)
34.(10分)(1)血浆和组织液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分)
(2)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回收 (2分) 增加
(3)胰岛B 胰岛素 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2分)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