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上册 三 聪明的测量员_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上册 三 聪明的测量员_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2-04 18:0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聪明的测量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过程与方法
获得测量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
难点: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导入
展示情景图中的特殊物体(字典、铜线圈、一堆花生米、一块蚊帐)。你想知道这本字典一页纸的厚度、一根铜丝的直径、一粒花生米的质量和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吗?
(1)这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直径能够直接测量出来吗?
(2)怎样才能知道呢?现在就请你来做一个聪明的测量员。(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综合和实践为问题的载体,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二)探究新知: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各种材料。
活动要求:
(1)小组先估计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直径,再讨论测量方案,最后动手操作。
(2)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
(3)每项数据都要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4)把测量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2.汇报交流 拓展延伸
师: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都还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有两种思想。那下面我们就进行交流汇报,听一听同学们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过程。
(1)汇报测量字典中一页纸的厚度的情况。
请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以下情况
所测量的物体。
具体测量方案。
具体测量结果。
小结:厚度÷张数=1张纸的厚度。
师: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还有无法解决或者带有疑问的问题?
(2)依次汇报测量一根铜丝的直径、一粒花生米的质量、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的情况。
(3)其它组有没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呢?
(4)谁能总结一下测量这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直径的方法。
3.总结提升
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测量微小的量,都是通过整体求个体……
师:这种通过整体求个体的方法,教“测多算少法”。
我们在研究问题时,先制定方案,明确了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再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测量多组数据求平均值得到比较科学准确的数据,最后进行总结反思,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制定方案-实验研究-总结反思的实践过程,构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拓展应用:
1.生活应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测量也需要用到这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生:大米、小米、曲别针……
师小结:当一个物体过于小、细、薄时,可以通过测量来计算一个,这也是转化的思想。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特殊的测量需要我们办法解决呢?
学生交流。
2.量小求大——测量学校到家的路程。
师:你知道自己家离学校多远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预设
(1)步行测量,先量出一步有多少厘米,记录有多少步,用一步的长度×步数=家到学校的距离。
(2)步行测量,先看一分钟走多少米,记录从家到学校用多少分钟?速度×时间=路程。
师小结,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多,通过测量一步是多少厘米,一分钟多少米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量小求大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拓展应用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多角度,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巩固提高
同学们,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很远,你知道它们之间的距离是怎样测量的吗?你想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呢?
(五)课堂小结
师:你喜欢这节课的学习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反思,进一步积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