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科学与艺术》(课件+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2《科学与艺术》(课件+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30 21:51:58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科学与艺术的对话李政道 “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 爱因斯坦在拉小提琴爱因斯坦 钱学森和他的夫人科学与艺术向人类展现美好的世界科学和艺术:“深奥的创造”
科学和艺术:对真理的追求
科学和艺术;洞察现实维纳斯掷铁饼者巴尔扎克和他的小说《高老头》真实刻画社会生活的《人间喜剧》 “它在里面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马克思:《资本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陆游《初冬》
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
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
《鸟啼》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
三闻闻黄鹂,幼妇悯蚕饥。
四月鸣布谷,家家蚕土簇。
五月鸣雅舅,苗稚忧草茂。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科学创造与艺术创作的情意制动因激情
想象
灵感
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揭开王冠之谜爱因斯坦牛顿李贺《梦天》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鲁班发明了锯 佐志的压缩空气制动器 邓禄普制成轮胎 雷奈克使上了听诊器 法拉第与发电机 凯库勒:睡梦中做出的科学发现苯的碳原子环状结构由灵感催生的妙句《安娜.卡列宁娜》
“奥布浪斯基家里的一切都乱了。”科学文艺作品 科普读物
科幻小说
科幻电影法布里 <昆虫记> “ 另外一种是水蛛。 它能替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潜水袋,里面贮藏着空气。它在这 里面等待猎物经过,同时也可以说是在避暑。在太阳像大火炉一样的日子里,这地方的 确是一个舒适凉爽的避暑胜地。人类中也有人尝试用最硬的石块或大理石在水下造房子。”凡尔纳 著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地心旅行记》《神秘岛》等;出色地预见到许多项未来的科学器械和发展,包括潜艇、水下呼吸器、电视以及太空旅行等。现在这一切都已经成为现实
克隆技术黑客科学与艺术
一、基础题(18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必需在全国兴起一个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潮。
B.这部影片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获得了“最佳故事片”题名。
C.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D.骄傲自满是阻碍我们进步的拌脚石。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陕西剪纸粗犷朴实,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
B.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大名鼎鼎,各种流派不胜枚举。
C.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新鲜活泼、姹紫嫣红的素材,我们应该能够写出好文章。
D.节日的东大街,张灯结彩,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大染坊》这部电影塑造了民族企业家陈寿亭的英雄事迹。
B.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哈利·波特》这部小说对我来说有较大的兴趣。
5.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B.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D.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使语意连贯、逻辑顺序合理的一句是( )(3分)
正在开发浪潮中的中国西部的上空,将出现一批卫星,它们像“眼睛”一样俯瞰大地,通过遥感技术,为西部地区 等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A.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国土资源调查、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灾害分布清查。
B.生态环境治理、国土资源调查、灾害分布清查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C.国土资源调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灾害分布清查。
D.灾害分布清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国土资源清查。
二、整体感悟(10分)
1.“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这句话是何含义?(5分)

2.为什么说“科学”和“艺术”在“普遍性”方面不完全相同?(5分)

三、课文阅读题(12分)
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2.“普遍性一定根植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现。”两个“自然”有何区别?(3分)

3.文末最后一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4.你是喜欢科学还是艺术?为什么?(3分)

四、中考题(20分)
母亲的“谎言” 刘燕敏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xiàn mù( )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带他上医院去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了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阳光,jǔ( )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上,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在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 )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4分)
xiàn mù( )( ) jǔ( )丧 按捺( )
2.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3分)
(1)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2)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
(3)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
3.文中正面记叙了几次家长会上发生的故事?每次家长会有什么共同的地方?(2分)

4.你对家长会后她、她的儿子的表现有何感受?(2分)

5.读完这篇文章,你对文中的妈妈、儿子、老师(幼儿园、小学)有怎样的印象?(3分)

6.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分)

7.文章结尾处写“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此刻,她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复杂的感情?请将她可能有的心理活动写在下面,不少于100字。(4分)

Ⅴ.一、1.B 点拨:A中“称”应读“chèn”;C中“惬”应读“qiè”;D中“砥”应读“dǐ”。
2.C 点拨:A中“需”应为“须”,B中“题”应为“提”,D中“拌”应为“绊”。
3.D 点拨:注意成语的意思。
4.C 点拨:A中“塑造”应和“形象”搭配;B中“通过”和“使”不能同时使用;D中应改为“我对《哈利·波特》这部小说有较大的兴趣”。
5.A 点拨:A应为比喻。
6.B 点拨:注意词组的内在逻辑顺序。
二、1.这就是说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 点拨:深刻理解文意是正确答题的关键。
2.因为科学的普遍性(真理性)根植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根植于整个人类。在普遍性的范围方面,科学要大于艺术。 点拨: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三、1.这个“相联”表现在艺术和科学都需智慧,而要发挥、发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这是科学和艺术相同之一,还有一点就是“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 点拨:从文中找答案。
2.第一个“自然”应该理解为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第二个不包括。
点拨:结合前后句去理解。
3.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科学和艺术的相通性。“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可以理解为它们都是富于“创造力”的活动。因而“最高尚”“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中“深刻性”可以理解为“真理性”,“永恒和富有意义”可理解为“深刻性、普遍性”的结果。 点拨:找文句中内在的逻辑关系。
4.艺术。因为艺术给人带来欢乐。 点拨:只要语句通顺,写出理由即可。
四、1.羡慕 沮 nà 点拨:不要把“捺”读成nài。
2.(1)形容轻视。(2)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3)问题。
点拨:一定要把词语放到句中去理解,不可单独硬性地去解释。
3.文中正面记叙了三次家长会上发生的故事。每次家长会的共同之处是;她的儿子总是被老师批评,她总是用“谎言”安慰和激励儿子。 点拨:看文章,把握中心,结合标题去理解。
4.孩子在学习出现问题或遇到较大失误的时候,非常希望家长能够理解和鼓励,而且鼓励的话语往往产生积极的效果。 点拨: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5.母亲:热爱孩子,注重教育方法。老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不重视,缺乏教育艺术。儿子:淘气、懂事,努力学习。 点拨:注意从故事中分析人物性格。
6.由4个片断情节并列连缀成章。
7.今天,儿子终于成功了!十几年来,我独自承受的来自老师的压力总算结束了,看来,我的教育方法没错!多么希望所有的老师能多给孩子一些激励,指引他们成功呀!
点拨:言之有理即可,要扣住母亲当时复杂的感情去写。
科学与艺术
Ⅰ.课外古诗背诵
【原文】
章台①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②,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释】①章台:宫名,战国时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②楚角:楚地音调的角声,形容角声悲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韦庄寄给在越中的家属写的。忧怨的琴声,在长夜中回荡,弦音悲切,似有凄风苦雨线绕。孤灯下,又听见楚角声哀,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芳草渐渐枯萎,已到生命尽头。亲人故旧,从未来此地。鸿雁已往南飞,家书不能寄回。诗中通过秋夜中忧怨的琴声、悲哀的楚角以及眼中的凄草、清冷的残月,渲染出刻骨的思乡念故乡之情,最后两句将此情推向极致。
Ⅱ.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阐(chǎn):讲明白。
婵(chán):1.姿态美好,如:蝉娟。2.指月亮,本文取此义。
奠(diàn):1.奠定;建立。2.用祭品向死者致祭。
辐(fú):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辋的直棍儿。
二、词语识记
意识: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
潜意识:又称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映。
抽象: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叫抽象,它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
自然定律:自然科学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三、预习效果反馈
1.本文论述的是什么问题?
2.科学与艺术有哪些相同点?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4.文章列举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为了说明什么?
Ⅲ.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人有悲欢离合,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2.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就越 ,艺术就越 。
3.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 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人为的,并不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4.文学(文体)常识:李政道,美籍华人,著名 , 奖获得者,《科学与艺术》选自 。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
(二)段落层次
1.第1段:提出论点: 。
2.第2~6段:谈 。
3.第7~10段:讲 。
4.第11、12段:讲 。
(三)写作特点
表达方式:议论中夹有一定的说明,是本文最突出的表达方式。
词语运用:严谨的逻辑推理,准确而科学的说明,使得本文在词语的运用上具有平实、准确、严谨的特点。
中心表达:科学与艺术是意识形态相对的两大门类,作者独具慧眼,学力超人,谈到了艺术与科学的两大相同点,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了具体的论证。
写作借鉴:本文在论证论点的同时,举了许多例子,这些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带有一定的说明性。如:“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等。”再如:“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等,才得以存在。”议论文中严谨准确的语言,是我们写作时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一)重难点句子
1.“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此句意思是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因此,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所谓“真理的普遍性”,对艺术来说,超过时空限制,接受和欣赏的人越多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对科学来说,解释的对象越多,应用得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2.“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意思是说,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
(二)对课文第6段的诠释
这一段强调了艺术“真理的普遍性”。这里的“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的“情感”是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是指艺术接受者、欣赏者的共鸣。
Ⅳ.当堂练习
1.你能写出古诗文中两句咏月的句子吗?
2.情感与艺术的关系是什么?
小幽默
想象力
心理学家问一个小孩儿:“一个人如果右耳没有了,他将怎样?”
小孩儿说:“听不见右边的声音。”
心理学家问:“如果左耳也没有了呢?”
小孩儿说:“那他什么都听不见,也什么都看不见了。”
心理学家惊愕地问:“那是怎么一回事呢?”
小孩儿说:“两只耳朵都没有了,他的帽子便滑下来,不是把眼睛都遮住了吗?”
单元语法知识归纳
本单元涉及的语文知识有修辞、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的一些常识。下面一一归纳。
比喻、拟人等修辞较多出现。如比喻: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比喻句要弄清是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上面的例句是把生活比作了激流。再者还要注意比喻句运用要恰当、准确。再如拟人:多情芳草和披着薄雾的阳光就吻得更忙。拟人是把其他非人类的东西当作人来描写。
表达方式在本单元体现得最为全面,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说明都用到了,需要注意的是,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记叙文中除记叙外还可以有议论、抒情、描写等,其他文体也一样。
读记叙文应注意体会作者在记叙、抒情之时所表达的中心,读议论文要用心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持的观点,运用了什么方法(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论据。这些问题,我们在阅读时都应注意。
口语交际
Ⅰ.学习重点——怎样看待商业广告
Ⅱ.口语交际指导
我们生活在商业社会里,商业广告随时可见,随时可听,广告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谈谈你对广告认识,与同学们共同提高思想水平。
一、目的:提高思想水平,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二、实施建议:
1.每个人先搜集商业广告中可信或不可信的例子,最好是发生在自己或朋友身上的例子,在小组内发言,通过分析评价,讲明你看待广告的观点。
2.每个小组在评议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在班内发言。
3.其他学生在听完同学的发言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4.将同学们介绍的知识编集成册。
三、要求:
1.要采用以理服人的辩论方法,用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在辩论过程中,注意要尊重对方。
Ⅲ.口语交际范例
商业广告的真实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广告确实充斥于我们的生活空间。广告是不是都内容真实呢?不是这样,那是不是所有的广告都是假的呢?也不正确。那么怎样去辨别广告的真与假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好多大街上、电线杆子上、小区的墙壁上张贴的广告都值得怀疑,而且有些广告是非法的,比如前两天,我在小区的楼墙上看到了手写的办证广告,这样的广告扰乱了社会的安定,影响了社会的管理,我们应该自觉抵制。还有一些广告,采用小报的形式,比如某超市大降价、“五一”大酬宾。这时你去买东西,一定要小心,看超市的产品是否是过期的、安全的、合格的产品。我们有选择权,可以挑选一些有利于我们的商品。当然真正的新产品、高科技产品也确实需要广告去宣传,没有广告的宣传作用,这些高科技的优质产品便不能被众人使用。不过这些好的产品,一定有防伪商标、举报电话。我们在购买时,要注意寻找这些标识,免得上当。
我说的还不够全面,大家可以听听其他同学的看法。
Ⅳ.口语交际练习
看到下面这句广告语,你想到了什么?
请勿摘花,它同样有生命。
写作
Ⅰ.学习重点——写一篇小评论
Ⅱ.创新作文指导
展现个性的平台——创新
多样的人,就会有多样的思维,就会有多样的答案,正是由于这无限的多样性,才构成了一个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正像人们看一个圆,有人看是一轮红日,有人看则是一轮满月,有人看是一个封闭的不与外界沟通的思想,有人看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宫,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我们需要的正是你独到的富有创新意识的看法。
古人在诗词的广阔世界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全新的艺术境界。同是送别,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是咏梅,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而毛泽东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能说谁写得更好,谁写得更妙?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维,都会表现出他们闪亮的思维。这便是创新。
在这个创造的世界里,在这个崇尚创新的时代里,个性的展现,是最不可忽视的。崇尚创造,接纳并鼓励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吧。因为,没有创造,便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创新,便没有真正的飞跃。
Ⅲ.写作练习
-、片段作文
对你熟悉的作品中的人物作一个简单的评析。200字以内。
二、创新作文
即将初中毕业的你,一定阅读过许多作品吧?想必有一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响了你的生活。写一写你与作品之间的故事吧。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综合性学习
Ⅰ.学习重点——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
Ⅱ.学习过程
一、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合理安排、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素材:学生搜集自己初中三年来的课堂作文和课外练笔(随笔、日记、周记等),确定入选篇目。
三、过程:1.对人选文章加以修改和润色。
2.确定编排体例。可以按写作时间、文章体裁、文章主题等分类编排。
3.进行页面设置和美术设计。
4.请同学或老师为作文集写序或跋。
5.给书起个富有个性的名字,设计封面,装订成册。
6.在班上展示成果,认真听取同学意见和建议。
?
?
参考答案
?
Ⅱ.三、1.论述的是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的问题。 点拨:注意看文章的标题。
2.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点拨:认真阅读文章,答案即在文中。
3.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点拨:注意看文章的标题和开头。
4.是为了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这就是艺术珍品的“真理的普遍性”。
点拨: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注意找文中的观点。
Ⅲ.一、1.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点拨:注意“圆”不是“园”。
2.广泛 优秀 点拨:注意多朗读课文。
3.但 点拨:注意关联词的正确搭配。
4.物理学家 诺贝尔 《散文》 点拨:注意文学常识的简介。
二、(二)1.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点拨:论点一般在开头提出。
2.谈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点拨:注意概括层意。
3.讲科学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4.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 点拨:注意文中的中心句。
Ⅳ.1.床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用。——李白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
点拨:注意平时古诗词的积累。
2.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就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点拨:从文中找答案,好多问题的答案都在书中。
口语交际
Ⅳ.钱亚腾:看到这则广告语,让我想到,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爱心推广到各种有生命的东西,包括花朵、小动物等等。
粱丽:看到这则广告,我就不会因为自己的自私而去折花了,因为生命是最宝贵的。
王浩:是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我们轻易地毫无爱心地去损伤生命,那就是一种犯罪。
王力:我同意钱亚腾说的那句话:我们应把自己的爱心推广到各种有生命的东西。不光是花朵,还有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爱护这些东西,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写 作
Ⅲ.一、作文思路:题目限定了“对你熟悉的作品中的人物”,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选择你最熟悉、最了解、影响你最大的作品中的人物,这样才不至于没有内容可写。再者可以就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等方面加以介绍。
例文: 我心目中的英雄——孙悟空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他勇敢、正直、具有反抗意识和反抗精神。他不惧妖魔,认准了便打,不怕别人的误解,甚至还冒着被赶的危险。他的正直、勇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惧权贵,即使是玉皇大帝,他也照样“大闹天宫”,这些宝贵的性格特征,使得孙悟空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点评:标题对人物进行了评价。)
总评:采用总分结构进行分析。先总说孙悟空的性格,接着一一分析,层次清楚。
二、作文思路:要扣住“你与作品之间的故事”去写,不要和片段作文写成同一类。本文要求写你阅读作品时的感受,或与此有关的故事。有点像我们学过的课文《读(堂吉诃德)》。
例文: 我读《水浒传》 杜娴静
第一次读《水浒传》,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时,哥哥上初中,一个夏日的中午,哥哥放学回家,拿回了一本挺厚的书(当时在我看来)。妈妈叫哥哥吃饭,哥也顾不上,只简单地吃了几口,就又去看书了。我问哥是什么书,他告诉我是本挺好看的书。有幸翻看了几页,是因为哥哥跟人家说好了,四天看完,哥看得快,只看了三天,最后一天,归我。我刚看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哥哥便硬是把书给了人家,任凭我好说歹说哥就是不肯多给我留一天,还说什么“一个人要讲信用的,不能不讲,书里的英雄都是这样”。就这样,在哥哥的信义之下,《水浒传》我只读了个开头。(点评:第1段讲自己初次读《水浒传》的情景。)
鲁提辖打死了镇关西是不是坐牢了,我问哥哥,哥哥的讲解总让我不大放心,于是我盼望着有一天自己能买上一本《水浒传》认真地读一读。可惜,那时家里不富裕,又忙着升学,这个愿望一直没实现。直到上了师范,学校的图书室里有《水浒传》,于是我便拿了借书证到图书室去借。手里捧着心爱的书,真比吃了蜜还甜。中午,同伴们都午休了,我趴在床上还在看书;晚自习,写完作业之后,便翻开《水浒传》一直看到熄灯铃响过。书中好汉的命运牵着我的心,这次阅读比小学时的理解可深得多了。比如梁山好汉将“聚义厅”的牌匾换成“忠义堂”,这就是梁山好汉命运的分水岭,“忠义堂”的挂起就暗示着108位好汉的悲惨结局的开始。在同情梁山好汉的同时,又恨宋江怎么那样“死心眼”,葬送了梁山的前程!(点评:第2段讲自己在师范阅读《水浒传》的情景。)
第三次阅读《水浒传》是在参加工作以后,那时我参加本科学习,讲课的老师非常有学问,让我们仔细地把《水浒传》读一读。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了解到了所谓的梁山好汉其实也不都是好汉,比如“智取生辰纲”里的白胜,他分得财宝后去赌博,官府抓住他以后他供出了晁益等人,这不是好汉所为。王英还干强抢妇女的勾当等等。这次阅读,让我更容观地去看作品。(点评:能正确看待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
不过《水浒传》对我的影响很大,看了鲁提辖打死镇关西的情节后,我就想我也应该拥有一颗正义之心,应该帮助弱者,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始终这样来叮嘱自己,以至于现在我周围的人总还说我是个正直的人,说我这个人“透明度”很高。(点评:《水浒传》对作者人品的影响。)
《水浒传》一直陪伴我走过了30多年,它对我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总评:文章以三次阅读《水浒传》为内容,以时间为线索,写了自己阅读《水浒传》的情景与感受。文章的标题也可换为“我读《水浒传》的故事”。在叙述中有适当的评论,是本文的一个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