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06 08:58:41

文档简介

南阳名校 2022 年秋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
生物答案
一、单选题
1-5ABCDA 6-10 AABDC 11-15 BCBCC 16-20 DCCDD
21-25 CBDCB 26-30 DADCC
1.A【解析】A、饭后半小时肝细胞作为胰岛素的靶细胞,起到降低血糖作用,且激素作用后即
灭活,所以 A 正确;B、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②细胞质基质 B 错误;
C、若②是脑细胞,脑细胞有氧呼吸消耗氧气,所以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C 错误;
D、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④处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D 错误。
2.B
3.C【解析】 A、a 点电位表示静息电位,取决于外流钾离子的量,升高膜外离子 1 的浓度,会使外
流钾的量会减少, 故会降低 a 点电位的绝对值, A 正确;
B、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的峰值取决钠离子内流的量,当膜外钠离子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动作
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 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B 正确;
C。a 点表示静息电位,维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钾离子浓度膜内外浓度梯度的形成与钠钾泵有
关,错误;D、图中 b 点是钾离子外流,c 点是钠离子内流,所以离子的转运方向相反,但都是通过相
关通道蛋白进出细胞,均为协助扩散, D 正确.
4.D
5.A
6.A【解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分化,A 正确
人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会患矮小症,呆小症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B 错误性激素不是蛋白质
类激素,是固醇类激素,C 错误
胰高血糖素不是已知的唯一能升高血糖的激素,还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都可以升
高血糖,D 错误
7.A
8.B【解析】A.病毒进入胃部后引起胃体肌肉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该生理过程是人生来
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 错误;B 正确
C. 机体消灭柯萨奇"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C 错误
D.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该病毒, D 错误。
9.D
10.C 【解析】A、当生长素的浓度超过最适浓度后,随着随着生长素的浓度的增加,其对生长
的促进作用减弱,甚至是抑制生长,A错误;
B、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而玉米收获的是种子,所以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也不起作
用,B错误;
C、不同器官对于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往往不同,C
正确;
D、水平横放植物表现出茎的背地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D错误。
11. B
12.C
13.B 【解析】A、A、B 点所在的曲线为根对生长素浓度反应的曲线,C、D 点所在曲线为茎对
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因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其中A点为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浓度,
B 点为抑制根生长的生长素浓度,A 正确;
B、D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可能有较强烈的抑制作用,对茎可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B 错误;
C、B 点的生长素浓度对茎有促进作用,C 正确;
D、根、茎两种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有明显差异,D 正确。
14.C
15.C
16.D
17.C
18.C【解析】随着 NaCl 浓度上升,甲组萌发率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A 正确;盐浓度较高时,
种子萌发率也较高 ,这表明盐穗木可能生活在干旱盐碱的环境中 ,B 正确;在 NaCl 浓度为
100mmol/L 时,NAA 与 GA3 使种子萌发率略有下降,C 错误;该实验没有设置赤霉素(GA3)和萘乙
酸(NAA)共同作用的实验组,因此无法说明 NAA 和 GA3 共同作用的效果更明显,D 正确。
19.D【解析】A 项和 B 项,据图可知,控制开花的因素是持续不断夜间的长度,如果在短日照
植物临近开花季节时给植物夜间照明,则黑暗环境中断,变为短夜环境而不开花,故 A 项和 B
项均分析正确。
C 项,菊花正常开花季节为秋季,根据题干可知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因此若要使菊花在夏季开
花,可以将其每天遮光数小时,使花期提前,故 D 项分析正确。
D 项,若将实验植物换成长日照植物,则在暗期内不断闪光,长日照植物会提前开花,故项 D
分析错误。
20.D 【解析】淀粉-平衡石假说是用来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机制的
21.C 【解析】A 黑光灯诱捕法是估算法;D 分布较少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22.B
23.D 理想条件无 K 值
24.C
25.B
26.D
27.A
28.D
29.C【解析】A.曲线不重叠时, M 与 N 也可能存在竞争,如栖息地, A 错误
B. b 越大说明生物摄取的食物种类越多,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 错误;
C.d 越小,两条曲线靠的越近,说明 M、N 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重叠越多,表明 M 与 N 的竞
争越激烈,C 正确;D. d 越大,说明 M 和 N 竞争越小,因此环境阻力相对减小, D 错误。
30.C
二、综合题【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31.(9 分)
(1) 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的转化 胰岛 A 神经调节
(2) 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量增多
(3) 肝脏 骨骼肌 分级调节
【解析】图中下丘脑属于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其调节激素 a 分泌的方式为神经调节
(2)运动员大量出汗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分泌的激素 b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
(3)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 A 的分泌活动,腺体 A 表示的器官主要是甲
状腺,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促进机体产
热,因此肝脏、骨骼肌等主要器官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平衡,该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激素
分泌的分级调节。
32. (8 分)
(1)①促进 ﹣ ②抑制 ③ 10 8 ④摘除/去除顶芽(打心,摘心也对)
(2)1000mg/L(不写单位不给分)
(3)①200~600 (2分) ②不能
33.(9 分)
(1)生长素 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促进侧枝发育(促进叶绿素合成本题中不给
分)
(2)抑制 促进
(3)①乙烯浓度 根的生长情况/根尖生长受抑制的程度
②放在含有等量的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除了无生长素,其余和实验组相同)(意思
对即可)
③乙烯(增多) 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不写“近地侧”不给分)
34.(11 分)
(1)2n 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2)de/d~e a b
(3)不变 等于 环境阻力/因环境阻力而淘汰的个体数(因生存斗争而淘汰的个体数)
营养物质缺乏/pH 变化/代谢产物积累(答出任一点即可)
(4) 标记重捕 偏大
35.(8 分)
(1) 第 1 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 7 天 取样时振荡试管 先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一侧)再
滴加样液 (不分顺序)
(2) 2 个 防止酵母菌数量太多,难以计数
(3) 2×106个(2 分)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或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计算步骤:(44-4)/80×400×104=2×106(未说稀释倍数,认为直接取的样品计数)南阳名校 2022 年秋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共 45 分)
1. 如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②是肝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
B. ④是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 若②是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
D. 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④处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 +
2.下列关于 Na 、K 参与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叙述错误的是( )
+ +
A.借助主动运输维持的神经细胞内外 Na 、K 的不均等分布,是产生电位变化的基础
+ +
B.静息时,K 外流导致神经元膜外 K 浓度高于膜内

C.Na 内流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以在神经元上双向传导
D.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间产生的局部电流在膜内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3.如图是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示意图,①和②表示离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膜外离子①的浓度,将会降低 a 点电位的绝对值
B.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峰值不变
C.a 点状态只与钾离子外流有关,与 + +Na —K 泵无关
D.此时图中 b、c 两点相关离子的转运方向相反,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同
4. 下图为脊蛙屈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b、c 表示反射弧的三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高二生物 1
A. 屈腿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
B. a 点兴奋时 Na 内流需消耗能量
C. 刺激 b 点会引起骨骼肌收缩反射
D. c 处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 下列与动物激素相关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血液中胰岛素的增加可促进胰岛 B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 通过对转录或翻译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C. 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D.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动物激素的分泌
6. 激素在动物个体生长、发育、繁殖和维持内环境理化因子相对稳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分化
B. 人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会患呆小症
C. 性激素是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蛋白质类激素
D. 胰高血糖素是已知的唯一能升高血糖的激素
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许多内分泌腺受神经直接支配,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组成部分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
8.“柯萨奇”病毒可引起“胃肠感冒”,患者常出现呕吐和发热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进入胃部后引起胃体肌肉收缩属于条件反射
B.机体抵抗该病毒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
C.机体消灭“柯萨奇”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D.辅助性 T 细胞、B 细胞、浆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该病毒
9.如图表示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基本过程,①②③④表示细胞,abcd 表示物质。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的
B.图中包含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C.图中细胞①②③④均可识别抗原
D.物质 b 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
10.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高二生物 2
A. 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
B. 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了玉米的授粉,为防止减产,可以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C.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往往不同
D. 水平横放植物表现出茎的背地性与根的向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11. 如图所示,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在装置左侧,光可从
窗口射入。把整个装置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 20min 转一圈,一周后幼苗生长情况
为图中的( )
A. B. C. D.
1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由相应的腺体分泌并运送到作用部位发挥作用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C.生长素浓度大于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效果随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

D.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迅速生

13. 取一正常生长植株水平放置,由于重力影响了生长素的重新分配,根将向地生长,茎将背
地生长。如图是根、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B 两点可分别表示根远地侧和近地侧的生长
B. D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茎可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C. B 点的生长素浓度对茎有促进作用
D. 根、茎两种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有明显差异
14.实验证明 2,4--D 对杨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情况如图所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验证
不同浓度 2,4--D 溶液对该植物生根的影响,以确定其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按照下表设置了
浓度梯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高二生物 3
组别 A B C
- - - -
, 浓度( 1) 14 10 62 4--D mol·L 10 10 10
A.图示 2,4--D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表明其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其实验结果能够确定 2,4--D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C.该实验中用 2,4-D-溶液对插枝处理的方法有浸泡法或沾蘸法
D.用 2,4--D 处理扦插枝条时,应该处理扦插枝条的上端
15.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属于气体类激素,只能由发育中的果实产生,可促进果实成熟
B.摘除一定量的成熟叶片更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原因是成熟叶片无法合成生长素
C.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受植物激素及环境因素影响,但根本上受植物基因组的控制
D.光刺激是色氨酸转变为生长素的必需条件
16. 将豌豆幼苗去除顶芽,然后涂抹生长素(IAA),一段时间后检测植株赤霉素(GA1),含量,
结果如图所示。据此不能推测出( )
A. 豌豆顶芽可能合成一定量 IAA
B. IAA 能恢复去顶对 GA1的影响
C. IAA 可能促进了赤霉素的合成
D. IAA 与 GA1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17.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目前主要有 3 种学说:观点 1 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
临近的侧芽,抑制侧芽生长。观点 2 是顶芽的生长素浓度高,比侧芽优先得到细胞分裂素,侧
芽因得不到足够的细胞分裂素而生长受到抑制。观点 3 是顶芽是一个营养库,能优先享用由根
部和叶片运来的营养物质而生长,侧芽则由于得不到充足的养分而生长受到抑制。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
A.事实“在切除顶芽后的断面上施加生长素,侧芽生长受到抑制”支持观点 1
B.事实“外源细胞分裂素施于受顶芽抑制的侧芽,侧芽正常生长”支持观点 2
C.事实“植株去顶到侧芽正常生长期间,植株茎节部养分含量未增加”支持观点 3
D.三种观点均认为顶芽是信号源,均能解释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18.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探究赤霉素(GA3)和萘乙酸(NAA)对盐(NaCl)胁迫下盐穗木种子
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高二生物 4
A.随着 NaCl 浓度上升,甲组萌发率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
B.实验结果表明,盐穗木可能生活在干旱盐碱的环境中
C.实验结果表明,NAA 与 GA3使各组种子萌发率明显提高。
D.实验结果无法说明 NAA 和 GA3共同作用的效果更明显
19.植物的开花、种子的萌发及休眠都是在一年之中的某一时刻发生的,环境给植物的信号就
是所谓的光周期(昼夜的长短),最显著的就是开花过程。根据开花与光周期的关联,可以植物
分为短日照植物和长日照植物,下图是研究某短日照植物的开花与光周期的关系,根据实验分
析,错误的是( )
A.控制开花的因素是持续不断夜间的长度,而不是日照的长度
B.在短日照植物临近开花季节,夜间照明会使开花时间推迟
C.将菊花(短日照植物)每天遮光数小时,可以使其在夏天开花
D.若将实验植物换成长日照植物,暗期内给予多次闪光,长日照植物会推迟开花
20.谚语说的好,“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如冬小麦)
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之后才能开花。下列关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春化作用体现了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B.春化作用对于植物适应生存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C.若春季播种冬小麦,可能只长茎叶不开花或延缓开花
D.可以用“淀粉—平衡石假说”解释春化作用的机理
2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趋光性的农林害虫的监测,可通过黑光灯诱捕法准确反映它们的种群密度
B.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需注意标记物对跳蝻生活的影响
C.池塘中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
D.某草本植物在野外分布较少,调查时可以适当减小样方的面积
22. 某岛屿上生活的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
要 6 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
高二生物 5
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B.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死亡率而不会影响出生率
C.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 该种群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23.下列对种群的数量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变化就是“J”型增长或“S”型增长
B.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24.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模型中 K 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K 值是指某种群数量达到的最大值 B.“J”型增长的 K 值大于“S”型增长的 K 值
C.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 K 值会增大 D.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 K 值会增大
25.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图 1、2、3 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图 1、2、3 中的 b、c、f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图 1 中 a 点和图 3 中 e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c 点对应
D.图 1 中 b 点和图 3 中 f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d 点对应
26. 假设某小型水库内所养鲤鱼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为尽可能满足人
们美食所需并持续收获经济效益,开始捕获鲤鱼的对应点应该在(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高二生物 6
27.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
为图③表述类型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
组成可能为图①表述类型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
③表述类型
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②所示类型
28.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 10mL 培养液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酵母
菌的总数达到 a 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计数时可用抽样检测法,取样时试管中培养液需先静置
B.培养液中酵母菌呈 S 形增长,达到 a 时种群增长最快
C.若将原培养液体积增至 20mL,则酵母菌将呈 J 形增长
D.若将原培养液中酵母菌接种量减半,则种群 K 值不变
29.下图为某一区域 M、N 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 M、N 两个物种所摄
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若曲线 M、N 不重叠时,代表 M 与 N 不存在竞争
B.b 越大,表明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d<b 时,M 与 N 种间竞争激烈
D.d 越大,M、N 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
30.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
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
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天敌对猎物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遭遇寒流时,某昆虫种群数量越多,死亡数就越多,寒流是非密度制约因素
C.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D.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
高二生物 7
二、综合题(共 45 分)
31.如下图是运动员在比赛前后体内由下丘脑参与的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血糖来源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体内激素 a 分泌会增多,该激素是由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图
中下丘脑调节激素 a 分泌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 (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
节”)。
(2)由于比赛过程中大量出汗使运动员尿量减少,这是下丘脑通过激素 b 调节的结果,则激
素 b 是______,尿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比赛结束后进入吹着冷气的休息室,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 A 分泌激素 d 作用于
_________和_________等主要器官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平衡,该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激素
分泌的_________调节。
32. 如图 1 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图 2 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
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图 3 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2,4
﹣D 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的预实验结果。
mg/L
(1)由图 1 可知,A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根的生长效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水平放置的植株,根向地弯曲生长是近地侧的生长素应该是大于
_________________mol/L,解除顶端优势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图 3 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2,4﹣D 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中,对插条生根
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该在_______________mg/L (2 分)浓
度范围内进一步进行实验。进一步实验时,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
插条的形态学上端。
3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
验.如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
线图,据图分析:
高二生物 8
(1)激素甲是_______.激素乙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一点)
(2)据图分析可推知:高浓度的生长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____(“促进”或“抑制”),高浓
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____(“促进”或“抑制”)。
(3)为研究根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
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
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较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有______和______。
②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可能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
诱导产生________,从而_____________。
34.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理想条件下,一个大肠杆菌每 20 min 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繁殖 n 代后大肠杆菌数
量的计算公式是 Nn=________。“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为
t
Nt=N0λ ,其中 λ的含义为
________________
(2)上图所示的 S 型曲线中有 abcde 共 5 个关键点。种内竞争最激烈是在_________段;
害虫治理最佳点是在_________点之前;渔业捕捞后,最有利于该种群数量恢复的是在_______
点。
(3)下图中甲曲线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际曲线。
“J”形曲线
高二生物 9
图中种群数量以“J”形曲线增长时,种群增长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种群
数量达到 K 值时,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死亡率;图中阴影部分表
示_________;a 点以后甲曲线下降,可能是_________导致的。
(4)研究小组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内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
行了研究。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标记的田鼠有部
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偏大、偏小)。
35.某学习小组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探究实验。
(1)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
中培养,第 7 天开始取样计数;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③加入血
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细胞计数板都有____个计数室。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细胞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璃制品,样品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
由 25 个中格、每个中格由 16 个小格,总共 400 个小格组成,每个计数室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
3
0.1 mm 。 现观察到图 1 中所示 a、b、c、d、e,5 个中格 80 个小格内有酵母菌 44 个,其中被
台盼蓝染成蓝色的有 4 个,则上述 1 mL 酵母菌样品中应该统计的菌体数有________个(2 分)。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 1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