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半命题任务驱动型作文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半命题任务驱动型作文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4 17:4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启示类半命题任务驱动型作文训练
2023高考一轮复习:
原题重现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胡杨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乔木树种,被誉为“沙漠守护神”。人们赞扬它“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也叫公孙树,祖父栽种,收果却要等到孙子辈。它以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受到世人的钟爱。
木棉树,被誉为英雄树。枝干如英雄的铮铮铁骨,傲立于千娇百媚的群芳中;花朵似英雄绽开的笑脸,鼓舞着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 ……
树不仅提供着日用之便,而且给人以情感慰藉、精神滋养。一棵树教给我们的东西,也许比一摞书还要多。不妨以树为友,以树为师。
在某高校自主招生面试环节,请你以“把自己活成一棵 树”为题(补充一种树木名称,使题目完整)写一篇发言稿,向主考官表达你对未来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关于题意的理解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写作材料、写作主题与三个任务、写作要求。作文材料属于“寓意+事例”型。
(一)对材料的理解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有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三种不同的树木。
材料一介绍胡杨,可以分三层来解读。 “胡杨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乔木树种”,胡杨能在沙漠存活,与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的特性,顽强的生命力有关,由此可以联想到那些在恶劣环境或生存条件中、顽强生存的人。
胡杨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有重要作用,它创造适宜的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土壤,是荒漠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天然屏障,被誉为“沙漠守护神”。由此可以联想到坚守奉献精神,那些常年驻守在西北边疆或青藏高原的戍边战士,以及坚持在抗疫一线,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建立一道道保护屏障的医生护士等。
胡杨三千年,生而不死指长寿、死而不倒指顽强,倒而不朽指精神影响长远,由此可以联想到那些死后仍影响深远的彪炳千秋的人物,如刚刚去世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材料二介绍银杏,也可以分三层解读。
银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它是一亿七千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孓遗植物,被誉为植物王国的“活化石”,由此可以思考银杏树存活至今的原因。银杏长寿的秘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树干形成层干细胞不进入衰老阶段;二是树体抵抗力强,抗病害力强、耐污染力高。长寿的树种都有这个特点,由此可以联想到松树、柏树和榕树等,由树及人,可以联想到个体,也可以联想到整个中华民族或中华文明。
银杏生长缓慢,“公种而孙得食”,孙子吃到的银杏果,是当年爷爷种下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即一个人要历经长久的积累沉淀,才能有所收获。这是指银杏的精神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滋养人。
银杏属高大落叶乔木,躯干挺拔,树形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这是指银杏树的外形。一个人不但要外形美,更要追求精神价值,在精神方面影响人,有人格的感召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银杏树是优良木材,不易开裂,不反挠,用于建筑、家具、雕刻等。叶可作药用和制杀虫剂,亦可作肥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这是指银杏的实用价值,如同一个人,在社会上应有所用。
材料三介绍木棉。
枝干联想到英雄的“铮铮铁骨”,坚贞不阿,宁死不屈,赵一曼、杨靖宇、江姐是也。花朵联想到英雄的笑脸,似火的热情、乐观的精神鼓舞人、感染人。英雄对生活、对未来总是充满信心,乐观面对,这种情绪可以感染人、鼓舞人,如长征途中毛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染同志与战士,历经艰辛走到陕北。选择木棉考生,除了材料给出的两个写作角度的提示,还可以从材料第二部分“提供日用之便”获得启示。
省略号则提示考生可以联想到其他树木,如白杨、松树、柏树、榕树、柳树等。但在选择其他树木,一定要注意“结合材料”的要求,最好的方法是提及材料所给的三种树木,作文主体部分按材料第二部分的提示,可以从日用之便、情感慰藉、精神滋养三个角度行文。
材料第二部分有写作导向的作用,尤其是选择其他树木时,这部分内容是写作的重要提示。
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供日用之便”,这是树木的实用,如烧火做饭、做家具、建筑建材等; 给人以情感慰藉、精神滋养”,这是指树木给人类的情感、精神方面的作用。比如木棉、榕树是南方的特有树种,见到木棉、榕树就会想起故乡,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寄托思乡之情,此乃情感慰藉;由榕树想到顽强、包容、独木成林,这是精神滋养。
“我们要以树为友,以树为师”,这是表明态度,我们要学习各种树木的精神品质。考生在行文时须联想到某一树木的某些(一)精神品质,以及这些品质对我或他人的影响,表达学习之意。
(二)对引导语的理解
“在某高校自主招生面试环节”是写作情境,“以‘把自己活成一棵 树’为题写一篇发言稿”交代本次写作的题目及文体,属于半命题形式,考生必须补充一种树木名称,使题目完整;所补充的树木,可以是材料提及的胡杨、银杏或木棉,也可以是其他树木(希望考生能够发挥思考,放开思路,不局限于材料所给的三种树木);
文体为发言稿,注意交互性与现场感。
“向主考官表达你对未来人生的感悟与思考”是读者对象(暗含作者身份,即参加自主自主招生的高三毕业生),和写作内容开头最起码也得向主考官介绍自己的身份,如我是一考生,来自xxx中学的XXX,由树及人生,这种树给你的精神启发是什么,对自己的人生有何影响。
(三)对要求的解读
结合材料:材料的两部分都要结合;(如果写材料所列举的其中一种树,那么需要结合材料的两层(第一层和第二层);如果选其他树木,则只需要结合第二层内容即可,这类写作常见问题是作文中不见材料的痕迹,“结合材料”则无从谈起。
选好角度:站在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角度,表达对这种树木精神品质的认识,以及想学习这些精神品质的愿望,将来对自己人生可能产生的影响。……三、任务分解1.写作题目:把自己活成一颗 树 写作内容:这种树有哪些精神品质,有哪些文化内涵,给自己什么启发及对未来人生的影响。考生可以提及其他树种,但不准喧宾夺主,必须围绕所选的树种来写,主题突出。2.结合材料,材料的第一部分(至少结合一则)和第二部分都要结合(必须结合)3.写作情境:某高校自主招生面试环节4.读者对象:主考官5.作者身份:参加自主招生的高三毕业生根据题目要求,作文必须围绕某一类树行文,由此及彼,由树到人;可以联想到其他具有同样或类似品质的树木,但不能喧宾夺主。
四、参考立意
(1)把自己活成一颗胡杨树。
学习它抗大气干旱、抗盐碱、抗风沙的顽强精神,在恶劣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犹如一代又一代的塞罕坝植树人。
学习它深深扎根大地的精神,胡杨根系发达,深入大地,汲取养分,根深故能叶茂。一个人立身处世,想干出一番成就,必须打牢根基;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充分依托广大农村,深入群众,发动群众,队伍打不散,打不垮,有力地抗击侵略者。
学习它守护沙漠的精神;胡杨林防风固沙,创造适宜的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土壤,是“死亡之海”的生命之魂。千百年来,胡杨毅然守护在边关大漠,被人们誉为“沙漠守护神”。就像一代又一代的戍边战士,常年驻守边关,为祖国站岗放哨,守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宁;就像抗疫前沿的白衣天使,挡住病毒侵袭,守护百姓安康。
(2)把自己活成一棵银杏树
银杏被誉为植物王国的“活化石”。银杏树体抵抗力强,抗病害力强、耐污染力高。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也抵抗各种诱惑,才能健康成长;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在抵抗外敌入侵中不断成长。
银杏称为“公孙树”,“公种而孙得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银杏生长缓慢即一个人要经历长久的积累沉淀,才能有所收获。这是指银杏的精神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滋养人。
银杏属高大落叶乔木,躯干挺拔,树形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这是指银杏树的外形。一个人不但要外形美,更要追求精神价值,在精神方面影响人,有人格的感召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银杏树是优良木材,不易开裂,不反挠,用于建筑、家具、室内装饰、雕刻、绘图版等方面。叶可作药用和制杀虫剂,亦可作肥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这是指银杏的实用价值,如同一个人,在社会上应有所用。
(3)把自己活成一棵木棉树
木棉被称为英雄树。枝干挺拔高大,如英雄的铁骨铮铮,坚贞不屈。犹如那些革命先烈,遭受敌人严刑拷打而宁死不屈,坚守组织的秘密。如赵一曼、江姐。
木棉花早春开花时如火如荼,红艳美丽,犹如英雄的笑脸,以似火的热情、乐观的精神鼓舞人、感染人。英雄对生活、对未来总是乐观面对,充满信心,这种情绪可以感染人、鼓舞人,如长征途中毛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染同志与战士,历经艰辛走到陕北。
木棉还能提供人们的日用之便。木棉树浑身是宝。树枝可以当柴火,烧火煮饭;花朵清热解毒,可以煲汤煲粥;果内绵毛可作枕、褥、救生圈等填充材料;种子油可作润滑油、制肥皂;木材轻软,可用作蒸笼、火柴梗、造纸等用。
【注意】木棉被称为英雄树,故引发由树及人,应联想到英雄人物。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狭义上的“英雄”指“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广义上指“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 ”,这里应该用广义上的概念。在举例时英雄的概念不应该泛化。
(4)把自己活成一棵松树。
松树能提供日用之便。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黑夜,被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松香,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松树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为了人类,它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松树给人以精神滋养。学习松树的顽强生命力。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犹如一代又一代的扶贫攻坚人,随意而安,落地生根,扎根老少边穷山地区。
学习松树坚贞不屈的精神。“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雪压不弯,风吹不折,“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犹如许多革命先烈,遭受敌人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始终坚守党的秘密。
【素材】 1. 胡杨树没有鲜花的娇美,没有小草的嫩绿,它是一种雄浑大气的美。粗壮的树干,茂密的树枝,澄黄的树叶,每个细节都让我陶醉。胡杨树,它深深地把树根植于土壤里。伸展,一直伸展,贪婪的汲取所需要的营养,忍耐着荒漠中的干旱,忍耐着恶劣的气候,忍耐着碱水的伤害……它总是有极强的适应力。无论周围环境如何变化,它自岿然不动,忍耐着适应着承受着。坚强的存在着,诠释它的价值。
2. 春天,各种花儿争奇斗艳,白杨树不慌不忙的开出了它的花儿。你不禁会问道:“杨树也会开花?”是的,那漫天飞舞的白茫茫的就是它开出的花,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它却不卑不亢的开着属于它自己的花,书写着它独特的人生篇章,向人类宣示,它曾经来过。置身于此情此景中,你不禁想象它是一位身着白礼服的女子,伫立于天地间,缥缈,静美……
3. 夏日如火。粗壮的胡杨树附着不可思议的遒劲的根须,那不屈不挠的枝条,奋力地向天空伸展。为了在烈日下生存,胡杨长出不同的叶子:大叶子能够吸收充足的阳光,小叶子能够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上还有一层抛光的蜡质能够锁住每一滴水分。试问:还有比胡杨更坚韧的树吗?在缺水的大漠中顽强的生长,在如火的骄阳下不屈的拼搏,在孤寂的环境中独自屹立。难道还有比胡杨更坚韧的树吗?啊,胡杨树!论天地英雄“唯你独尊”。
尊敬的主考官
您好!
我是1号考生。“沙漠守护神”胡杨“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为沙漠奉献自己;生长周期极长的银杏以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受到世人喜爱。而我最爱“英雄树”木棉的铮铮铁骨和鲜花灿烂。树不仅提供着日用之便,而且给人以情感慰藉、精神滋养。我愿在未来人生中活成一棵木棉树,将英雄之精神永铸心中!
我要把自己活成一棵木棉树,枝干如英雄的铮铮铁骨,傲立于千娇百媚的群芳中。木棉树生于烈日炎炎的南国,在如烈火般的骄阳下挺拔生长,它的枝干直直伸展开来,正如英雄挺直的身躯和傲骨,正如中华民族挺拔的脊梁。木棉树承载着的,是像黄继光、邱少云一般宁死也要撼卫祖国的英雄精神。现如今国泰民安,我们虽不需站上拼死卫国的战场,但英雄不朽的精种仍然需要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让我们活成傲然挺立的木棉,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把自己活成一棵木棉树
广州二中考生
我要把自己活成一棵木棉树,花朵似英雄终开的笑脸,鼓舞着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木棉花开红似火,满树的木棉花盛放似点燃了火炬,激励着人们热爱生活,激荡着每个人的灵魂。木棉花用自己不灭的热情告诉我们:应当做个热爱生活的人。热爱生活的人也是热爱国家的人,更是甘愿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奉献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科研工作之外,最爱拉小提琴。他是热爱生活者,他对生活、对国家、对人民的喜爱促使他成为英雄,也让我们深受他英雄精神的感染。让我们活成灿烂的木棉,用自己生命的热情与火焰感染着国家、社会和身边的人。
我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如木棉一般骄傲挺拔、灿烂热烈。我们青年也应像木棉,有铁骨铮铮,又将自己的热情带给他人,给予他人力量。鲁迅先生有言:你们年青人多的是生力,遇见森林可以伐为平原的,遇见旷野可以载种树木的,遇见荒漠可以开凿出井泉的。让我们运用好我们青年人的生力,继承英雄精神,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把精神力量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把自己活成一棵既有日用之便,又能给人以精神力量的木棉。
让我们以木棉为友、以木棉为师,活成一棵铁骨铮铮、灿烂热烈的木棉!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完成以下任务:
1.为上文打分。按照高考评分要求,从内容、表达、发展等级三个角度去打分。每一项最高是20分,三项合起来共计60分。并且说明给分的理由。
2.用思维导图形式展示上文的行文脉络及写作主要内容。
3.为上文写一段评语,同样是从高考评分的三个打分项进行点评。优点有哪些,值得借鉴学习的有哪些,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对文章进行升格。
评语:本文是一篇优秀的考场议论文。文章标题即中心论点,直接明了。
1.第一段里面先引用材料,然后正面直接的回答了题目里面的所有任务指令.开篇表明态度“我最爱‘英雄树’木棉”,接着亮中心论点“我愿在未来人生中活成一棵木棉树,将英雄之精神永铸心中! ”接着紧扣材料第二段“木棉树,被誉为英雄树。枝干如英雄的铮铮铁骨,傲立于千娇百媚的群芳中;花朵似英雄绽开的笑脸,鼓舞着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进行写作,根据材料从“枝干如英雄的铮铮铁骨,傲立于千娇百媚的群芳中”和“花朵似英雄绽开的笑脸,鼓舞着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这两个不同维度去写木棉树具体的精神及给予我们的启示意义,形成两个分论点段落。第四段又回到“吾辈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我”在情境在。
2.文体格式符合题目的任务指令,写一篇发言稿,并且发言稿的格式正确,语言地道,体现发言稿的文体特点。
你的给分和改卷老师给分是否一致?分差是否超过了六分?如果超过,说明你对启示类作文的写作还不过关。
3.全文紧扣材料进行写作,内容丰富,举例恰当,并且善于句式的变化。如在第二段用了“正如……”,由此及彼,体现了材料的启示意义。举例黄继光、邱少云等革命先烈,结尾再次回扣材料和中心论点。(这里的用例如果能由革命先烈到当代军人如陈祥荣等,会更加丰满)在第四段举例袁隆平先生,第五段回到当代青年,体现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非常完美的完成了启示意义的写作。
4.整个文章论据丰富,论证集中有力,逻辑思维清晰,整个文章紧扣着材料来写,材料贯穿全文。
【评分】19+19+19=57 发展等级深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