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合花》《哦,香雪》两文中主要人物深度整合探究 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百合花》《哦,香雪》两文中主要人物深度整合探究 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4 17:5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百合花》《哦,香雪》两文中主要人物深度整合探究
学情分析
《百合花》和《哦,香雪》都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里的课文,其中前者为讲读课文,后者为自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旨在通过群文阅读引导学生感悟青春的美好情怀,思考青春应有的姿态,追求青春的价值;单元学习任务群的第三项对这两篇小说的阅读作了具体的要求:“要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作品的内涵,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
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年代,故事情节完全不一样,但都塑造了可爱的青春形象。《百合花》呈现的是战火纷飞乱离年代的青春与情感,塑造了通讯员和新媳妇的青春形象,表现了军民鱼水情,讴歌了战争背景下的崇高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哦,香雪》展现的是改革开放之初,时代的变化对偏僻山村带来的冲击,刻画了纯真、质朴、善良、向往山外世界的山村少女香雪的形象,作者借台儿沟一角,表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摆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文中的主要人物性别不同,所处时代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经历不同,所作所为也不同,通讯员、新媳妇和香雪,分别属于中国两个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却有着同样的青春特质!为了深入解读人物,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落实课标中对任务群的学习要求,特将本单元的两篇“青春小说”加以整合探究,力求通过精读作品,感受艺术形象,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从文本中受到更多的教益!
教学工具
1、高一的学生刚刚开启新的学习之旅,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热情和憧憬,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刚刚学过的《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等青春诗篇已经点燃了学生心中的青春激情,也开启了他们关于青春的思考,此时再引导学生对《百合花》《哦,香雪》中主要人物的青春特质进行探讨,在时机上很恰当。再加上同学们还是很喜欢阅读有故事、有人物的小说,参与课堂的欲望还是比较强烈的。以上是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条件。
2、本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主动性都属一般,阅读小说的能力不够强,通过预习作业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看懂故事情节,只有少部分学生对情节尚存在一些疑问。但是学生对人物、主题等的认知还很模糊或是肤浅,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探究活动使鉴赏分析走向深入。
3、为了探讨的深入,老师之前安排了一节课梳理两篇文章的故事情节,并解答了学生关于情节内容方面的一些疑问,比如:新媳妇为什么没有将被子借给通讯员?新媳妇为什么总是“抿着嘴笑”?新媳妇和通讯员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通讯员“拖毛竹”?香雪为什么替凤娇委曲?为什么公社的同学问香雪台儿沟人一天吃几顿饭?等等。通过情节的梳理和探讨,学生对故事有了准确、全面的了解。然后再安排一节课对三位主要人物分别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再从人物角度对两篇文章进行深度整合分析,学生不会感到难以完成,但是又有新的挑战,学习心理应该会处于一种较好的状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细读文本,品读文中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鉴赏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结合时代背景和文章情节,对人物的青春成长与蜕变及其原因进行探究与整合;
3、引导学生观照现实,走好自己的青春之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整合人物共同的性格特点;把握人物成长变化的轨迹;思考自己的成长动力与青春价值
2、难点:探究人物成长变化的原因。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活动:布置学生细读课文,圈划文中对通讯员、新媳妇、香雪三个人物进行描定的语句,分析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然后再归纳出三个人物性格中的共同点,提交到智学网上。
人物共性 文中的具体描写
课堂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这样说:“春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节,而人生的新生季节,就是一生只有一度的青春。”我国也有古语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青春是如此宝贵,我们该如何把握呢?上两节课,我们阅读了小说《百合花》《哦,香雪》,小说主人公的青春经历是否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
二、活动一:欣赏人物的性格之美
1、教师公布同学们完成前置学习任务的情况。
2、分享优秀答案。请1-2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整合分析通讯员、新媳妇、香雪共同的性格特点。
3、教师小结:老师的看法与同学们是一致的。 
人物共同性格特点
羞涩腼腆 善良贴心 质朴纯真
小结:正如席德布郎所说,“青年是生命之晨,是日之黎明,充满了纯净、幻想与和谐。”这三位人物的身上都具有青年特有的羞涩之美、纯真之美、善良之美。在座的同学们,你们又何尝不具备这些美好的青春品性呢?那么这样美好的青春人物,又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变化呢?
三、活动二:探寻青春的蜕变升华
1、任务一:请重点关注人物的行为变化,从人物出场开始随着情节发展一直到结尾,他们的行为发生了什么阶段性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在下面的括号中。小组讨论完成,老师将随机抽取同学来展示。
学生解说。
教师相机补充:
通讯员:(一) “在家时你干什么?“”帮人拖毛竹“”你怎么参加革命的?……”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二)”这都是为了我们……“”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 了……“
通讯员的成长蜕变:( 在家劳动 ) ———( 主动革命 ) ——( 英勇牺牲 )
新媳妇:
(一)“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二)“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新媳妇的成长蜕变:( 不肯借被) ——( 借出被子 ) ——( 含泪献被 )
香雪:
(一)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
(二)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
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
(三)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
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
......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
香雪的成长蜕变:( 躲看火车)——(买卖打听) ——(跳上火车)
他们都在努力实现着成长的飞跃。成长,蜕变,是青春的特质。
2、任务二:讨论:促使他们做出这种改变的诱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的环境背景和与人物行为变化相关的情节进行分析,讨论后发表看法。
教师和学生一起品读文中相关语句,并小结:
这里面既有主观的因素又有客观的因素。
(1)主观因素:他们都有主动追寻更高价值的想法,通讯员是“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他不想继续过帮人拖毛竹的生活,主动选择了加入革命队伍,其实是希望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他主动扑在手榴弹上,舍己救人,是在瞬间主动选择了更大的生命价值——让更多的人活下去。
  新媳妇,是因为听到“我”说“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她懂得了要去帮助部队的道理,才肯借出被子,到最后她得知了通讯员因舍己救人而牺牲,深深地感动,满怀崇敬之情献出了自己心爱的被子,其实也是突破了自己。
  香雪,是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而去看火车,也是出于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去打听外面的事,是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跳上火车,换来铅笔盒。
(2)客观因素:当时的社会环境。通讯员和新媳妇:”1946年中秋“”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解放战争的时代背景。
  时代的变化,香雪:”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不久,这条线正式运营“手表、铅笔盒——改革开放之初
  周围的人的行为(其实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氛围)。《百合花》中,部队、村子里的干部和其他妇女;《哦,香雪》中一起去看火车的台儿沟的姑娘们,镇上的同学。
(3)但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选择是符合时代的需求,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小结:让我们记住这句话: ”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高尔基
四、活动三:感悟自我青春价值的实现
1、交流分享:刚才我们探讨了书中的青春人物,请同学们想一想,当今时代,有哪些人的青春特别闪光呢?请交流一下你们的见闻,说一说现实中青春人物的风采。
2、当今的时代对我们青年有着怎样的期许呢?让我们观看视频《这!才叫青春!》,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寄语。
3、自我感悟,写书签寄语: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又该如何去实现自己青春的价值呢?请同学们给自己写一小段话(100以内),寄语自己的青春。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好一张书签,课后我们将这段话再誊抄到书签上去。
学生进行小练笔,然后教师请其中2-3位同学起来分享。
教师小结:革命先驱李大钊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习主席说:”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
生境界。“
让我们“把伟大的青春献给伟大的时代。”
五、活动四:课外延伸,自制青春书签
要求:将课堂上的感悟修改润色后,誊写到书签上,日日相见,作为青春的动力和永久的留念。课后,同学们可以阅读老师推荐的青春励志小说,受到文学的熏陶,也收获更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