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贞观之治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贞观之治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2-28 20:2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主讲人:何计萍
《贞观之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2课的内容。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本课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学好本课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Text 教学重点
⑴重点:“贞观之治”
⑵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重点掌握有利于后面的学习和对整个唐朝历史的认识. 教学难点
⑴难点:对唐太宗的正确评价。
⑵依据: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实事求是的评价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困难,往往会带有个人的感彩,单纯的从好和坏一方面出发,不能客观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学会辨证的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
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储备不够,缺乏理性思维,再加上影视作品对历史的偏差,使学生出现混乱。另外初一学生没有形成比较规范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而且积累有限,对理解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展示法,创设情景、设问质疑、小组探究、成果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验交流。教法学法第一环节 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唐朝的建立创设情景你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上述图片吗?设计
意图自主学习
成果展示通过创设情景、设问质疑、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等方法,了解唐朝建立的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图1 →图3→图4→图2
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 走进历史设问质疑图1 隋末农民
起义图2 唐太宗图3贵族李渊起兵反隋图4玄武门之变创设
情景
学生探究、小组展示设计
意图通过创设情景、设问质疑、合作探究、论从史出等方法,来了解“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女皇武则天,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同时展示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分组讨论:“贞观之治”的形成、女皇武则天探究展示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 走进历史设问质疑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问题1:这句话是谁说的?含义是什么?
问题2:他为什么说这句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
问题3: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一政治局面是怎样的?
问题4: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问题1:你知道她是谁吗?
问题2:郭沫若评价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
学生探究、小组展示合作探究:评价历史人物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 走进历史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问题:你如何评价唐太宗?问题:你如何给无字碑写碑文?突出在历史上的贡献、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学生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看图片、读史料,采用创设情景,学生史料分析中突破重点创


景设问质疑评价方法探究展示设计意图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贞观之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图,学会整体把握教材知识。课堂小结第三环节 总结巩固 构建结构时间:618年
都城:长安
建立者:李渊原因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2、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
3、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
4、广大劳动人民的努力
内容1、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
2、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影响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政绩原因“政启开元,治宏贞观”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2、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当今政府应如何体现重视人民力量的治国理念?第四环节 联系现实 感悟历史设计意图:联系现实感悟历史,体现古为今用,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当今社会应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关注农民工子女上学
大学生就业问题
农村医疗养老保险
义务教育阶段免书本费
流浪人员救助站古为今用,以史为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向学生揭示两者的区别。第五环节:巩固练习 拓展提升观看了历史影片《武则天》,说说历史剧与历史史实区别在哪里?
1、本节课我依据七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把教材内容整合为三大模块、贯彻“八字四环节”的教学方法、通过五大环节,创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鼓励学生大胆动口、动脑,达到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我预想按照以上设计本节课应该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反思:
①历史学习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应该寻找适合的切入点。
②教学设计形式多元化,丰富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③引导学生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