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 4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 4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2-29 09:3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 陈旭麓曾说:“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安庆修理宝塔,动工的日子,要算算和首长的八字冲犯不冲犯。……湖南督军张敬尧带兵到四川打仗,到处都建造九天玄女庙;出战时招呼兵士左手心写一“得”字,右手心写一“胜”字,向西对九天玄女磕几个头,保管得胜。” ——陈独秀用人血馒头治病最后的小脚女人百年沧桑,
百年沉沦,
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
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
民主与科学的泊来文化,
洗礼着苦难中的中华民族;
十月革命的炮响,
唤醒了中国民众的斗志;
五四火炬的光芒,
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
文明暗流的涌动,变革求进的呼唤,
推动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启迪着我们求智的行动。
虽然,
那门是窄的,那路是长的……为什么在欧美、日本行
之有效的东西一到中国
就面目全非了呢? 二 新文化运动嬗变篇吕准能这是一个思想自由,人才辈出的时代,这是中国近代史
上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分子的目光转向思想启
蒙,唤起国民的觉醒。广大人民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
的洗礼,一种新的主义、新的信仰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 一.《新青年》的新觉醒
1.背景 政治: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反动势力还妄图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1914年12月,袁世凯率领百官,在孔庙演出一场“祭孔”丑剧 尊孔复古逆流 材料1:1914年9月28日,孔子生日那天,袁世凯头戴天平冠,身穿古装服,率文武百官到 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12月23日冬至日,袁世凯又穿起特制的古怪祭服,率文武百官拥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 材料2:袁世凯上台后,通令全国“尊崇孔圣”,强迫全国各学校“尊孔读经”,“务以孔子之言为旨归”,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一时间社会上出现了“孔道会”、孔教会“尊孔会”等组织。袁世凯上台后,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的目的是什么?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你认为新文化运动批判尊孔复古思潮的实质是什么? 孔子是传统农业社会精神的象征,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学说因帝王的推崇而定于一尊,皇权则借助孔子学说而合法化。所以,在新文化运动主将们的眼里,孔子就是专制帝王的护身符,批判尊孔复古就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1916年改称《新青年》2.新文化运动的概况(1)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新青年·敬告青年》《新青年》是宣传民主、科学思想进步杂志。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材料一: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材料三:(蔡)多次拜访(陈独秀),他去陈的住处拜访陈时,因陈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材料二:他先后聘请了只有前清秀才学历的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只有中专学历的梁漱溟为北大教师,只有相当于大专学历的鲁迅为教师。 北京大学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办学方针、善于用人、《新青年》北大三兔3.新文化运动的活动中心--北京大学北大校徽1915《青年杂志》
的创办 民主
科学北京大学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 迅(2)概况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高扬民主科学大旗■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为民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脱离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即“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材料中的“德、赛两先生”的含义是什么?
2、西洋人“闹了哪些事”才到了光明世界。
3、材料中作者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是什么?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

赛先生——Science——科学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民主理念 进步性:主张民主、科学,敢于斗争
局限性:对西方的文化绝对的肯定,
对中国的文化绝对的否定——自然科学、科学精神2.旧道德与新道德旧道 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为什么要把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陈独秀:“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李大钊: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鲁迅:“吃人的礼教。” 上述三人的言论,他们各从什么角度反对孔教?其共性是什么? 论证了孔教不适合现代化;指出了专制与孔教的关系;揭露了孔教的本质。
  共性:否定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3.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始传播。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民对政治事务的关心。3、全面文化转型运动,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5、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6、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说:《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恽代英等写信给《新青年》说:“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我们既然得了这个觉悟,就发了个大愿,要做那‘自觉觉人’的事业,于是就办了《新声》” 。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精华: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的精神
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已任、克已奉公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的思想
提倡“民本”与“德治”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
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糟粕: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
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本




结背景概况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活动基地内
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影响: 性质、积极作用、局限性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
②打击了政治思想上的专制主义;
③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④促进了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
⑤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⑥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哲人已逝精神永存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蔡元培请结合材料谈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发扬新文化运动主将的精神?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
——陈独秀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胡适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应考 者三百余人,皆中小学生也。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颜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人崇拜。古代知名的谋士也有诸葛亮、苏秦、张仪、张良、萧何等上榜。 材料二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结果如下: 设问: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后青年人的思想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派别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林、魏奕、曾、左、李康、梁孙、黄陈、李、鲁、胡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时,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面临的仍然是破败的山河、颓败的经济、失败的革命、衰败的文化……
中国究竟该何去何从?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深入到民族文化心理层面进行反思,掀起了继戊戌变法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北大三兔 蔡元培生于清同治六年丁卯(1867),陈独秀生于清光绪五年已卯(1879),胡适生于清光绪十六年辛卯(1891)延伸拓展课外阅读《敬告青年》,思考陈独秀向青年陈述的六点希望是什么?给我们当代青年以什么启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退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孔子是历代专制的护身符”。——李大钊“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孔教鼓吹 “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吴虞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把斗争矛头指向了谁?提出了什么口号?孔子和儒家学说;“打倒孔家店”“学术自由”? “兼容并包” ??? 蔡元培请陈独秀来北大任文科学长。他又请刚从美国留学归来、提倡白话文的胡适、任北大教授。蔡元培还聘请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兼教授,聘任提倡新文学的刘半农任教。他又请第一个向中国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夏元栗任理科学长。这批新文化运动颁奖和学术界精华的到来,使北大成为当时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新文化的战士。同时,蔡元培也任用些学有专长而思想守旧的人,如刘师培、辜鸿铭等。
  蔡元培提倡“学术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思考:1915年-1916年的中国,政治及思想界为什么会出现沉闷、彷徨?“1915-1916年的中国,政治及思想界之沉闷、彷徨,已到了足以压跨人的地步 …… 《新青年》慢慢发展出一条新路,认为解决当时中国的政治不能只靠政治,要靠文艺、伦理、思想方面的变革… … 如果不彻底改造思想文化,则旧政治会不断循环再生,会不断有袁世凯之类的人物出现。” —王汎森院士为纪念《新青年》创刊90周年答记者问   新文化运动时提出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猛烈抨击旧文化,而现在我们却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你认为两者矛盾吗?为什么?思考:如何正确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宣传民主和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改造国民劣根性,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宗旨。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源;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是不妥的,忽略了儒家思想存在的合理成分,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的。2、白话文的推广 相隔一层纸
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刘半农孔丘
知其不可而为之,
亦不知老之将至,
认得这个真孔丘,
一部论语都可废。
——胡适【例题训练】 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提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中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
1)上述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哪项内容?2)为什么说“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儒家学说是专制主义统治的支柱。儒家学说与君主专制相互依存,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反对旧道德讲 授材料二: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
问难,易养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
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易白沙《孔子平议》材料三: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
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依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1、 “打倒孔家店”的含义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什么要提出这一口号?
2、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材料一: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盖主张
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理之自然,无足怪者。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文学改良刍议》首倡文学改革《蝴 蝶》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
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
天上太孤单。
——胡适近代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林纾《妖梦》内容简介:一个人梦见去游阴曹,阴曹里一伙不法之徒把个阴曹地府闹得天翻地覆。 他在阴曹里看到一“白话学堂”,门外大书一联云:
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   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林纾为什么反对文学革命呢?2、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各持什么态度,谈谈你的看法?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
西天还有些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应考 者三百余人,皆中小学生也。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颜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人崇拜。古代知名的谋士也有诸葛亮、苏秦、张仪、张良、萧何等上榜。 材料二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结果如下: 设问: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后青年人的思想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活学活用 根据所举资料,以接受新事物的层次为角度,试想
如果林则徐、梁启超、陈独秀三人去欧洲参观,他们眼中的西方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他意识到中国军事技术的落后于是设立译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使广州一时“海外图说云集”,成为中国人当时开眼看世界的窗口。当时编译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其中对于外国的情况特别是先进机器有详细的介绍。 梁启超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 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
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看旧书往往比看新书更有趣。我在20年代初的《新青年》杂志中读到一篇题目为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的文章。文章描写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她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 杀,惨状触目惊心。 父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 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 口劝你走这条路,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我 为什么这样办呢?因为上吊服毒跳井那些办法,都非自己动手不可,你是个14岁的孩子, 如何能够办到的?我因为这件事情,很费了踌躇,后来还是你大舅来,替我想出这个法 子,叫你坐在屋子里从从容容地绝粒而死。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 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 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真是不懂事 极了!” 饿到第六天,她的母亲不忍心了,劝她父亲干脆送点毒药进去,早早“成全”算了。 她父亲却说:“你要晓得我们县里的乡风。凡是绝粒殉节的,都是要先报官。因为绝粒 是一件项难能而又顶可贵的事,到了临死的时候,县官还要亲自去上香敬酒,行三揖的 礼节,表示他敬重烈女的意思,好教一般妇女都拿来做榜样。有这个成例在先,我们也 不能不从俗。阿毛绝粒的第二天,我已托大勇爷禀报县官了。现在又叫她服毒,那服过 毒的人,临死的时候,脸上要变青黑色,有的还要七窍流血。县官将来一定是要来上香 的,他是常常验尸的人,如何能瞒过他的眼?这岂不是有心欺骗父母官吗?我如何担得 起?”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一“贞烈可风”。 ——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