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时练(含答案)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丹东期末)如图图片共同反映了( )
A.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 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2022八下·南沙期末)一位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资料,该研究性学习主题应是( )
A.包产到户 B.农村的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民主与法制建设
3.(2022八下·农安期末) 1978年,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契约。这种新的土地经营形式是指( )
A.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
C.土地集体经营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2022八下·宁明期末) 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刷并且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
A.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B.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变化
5.(2022八下·丹东期末)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先后顺序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
③农业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6.(2022八下·定远期末) 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2022八下·南沙期末)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说道:“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以下属于贯彻谈话精神的是( )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始建立经济特区
8.(2022八下·龙胜期末)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容的是( )
①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市场经济
③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资源配置
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计划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2022八下·牡丹江期末)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按劳分配 B.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C.增强企业活力 D.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10.(2022八下·海口期末)下图是1983年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一千元面值的股金证。当年,该公司刊登招股启事:“欢迎省内外国营集体单位、农村社和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投资入股,实行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保本付息,盈利分红。”该股金证的发行( )
A.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
B.巩固了国企在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C.为三大改造提供资金和制度保障
D.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2八下·威宁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革”时期,在安徽凤阳县梨因公社小岗村生产队里,队员们劳动“一窝蜂”,集体进食堂“吃大锅饭”,一度出现队里“耕牛死了无人管,犁把坏了无人问”的景象,大家对集体生产失去信心。
——摘编自杨良敏《用“小岗精神”书写改革大文章》
材料二:1980年,小岗村村民实行“大包干”的第三年,生活大为改观,部分家庭盖起了新房,有的还购买了小四轮和收割机,个个喜笑颜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如今大变样,政策顺心干劲足,五谷丰登粮满仓”。
——摘编自赵伟峰《小岗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小岗村生产队队员的劳动心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让农民生活大为改观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产生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通过小岗村改革前后村民劳动心态的变化,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2.(2022八下·禅城期末)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反映了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并存着五种经济成分,分别是国有经济(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6.2%)、合作社经济(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5%)、劳动者个体经济(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8.7%)、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0.6%)。……1957年全部工业产值中属于私营工业产值部分只剩下0.1%,个体工业仅占0.7%,99.2%是国有企业。
——《中国经济70年发展报告(1949-2019)》
材料二:见下表《不同经济成分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占比》
年份 全国工业总产值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国有 集体 非公有 国有 集体 非公有
1978年 77.6% 22.4% 0% 54.6% 43.3% 2.1%
1987年 59.7% 34.6% 5.6% 38.7% 35.7% 25.6%
材料三:1991年至200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3%,非国有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4.3%,其中,非公有工业(包括个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等)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则达35%,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工业总产值比重中占比最大的经济成分是哪一种?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7年,非公有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1978年至1987年,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中所占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末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3.(2022八下·牡丹期末)谱好农业“三部曲”,奏响改革最强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某校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提交的调查报告中收录了以下相关资料:
▲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
1950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 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东沿头张志忠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北京顺义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于1952年3月,逐步成为全县合作化运动的一面旗帜。截止到1956年2月,顺义县共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12个,入社农户75400户,占全县总农户的99.46%。社员齐心协力,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
▲1978年1月,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到东明县小井村调研,村民张殿兴家的情况让他落泪。2月9日,他主持召开菏泽地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允许成立作业组专业队、允许农民有自留地等八条政策。1979年3月,地委召开干部会议,要求破除体制束缚,在全区(菏泽地区)推行“分田到户”,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农村生产力,农民温饱问题逐步解决。
(1)请你为他们的调查报告确定一个主题。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任意一则资料, 写出与该则资料中的村民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事件的历史作用。(作答示例:与村民xxx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历史作用:……)
(3)从学生们搜集的资料来看,你认为他们的调查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三、综合题
14.(2022八下·伊通期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彻底摧毁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社会变革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什么样原则、引导农民参加了什么组织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运动是什么?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从农村开始改革,在农村实行新的“经济制度”与开辟了“一条新路”各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回答的问题,谈谈你的感悟。
四、列举题
15.(2021八下·永吉期末)列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6.(2017八下·繁昌期末)请根据下列图片写出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土地或农业政策。
①农民分地埋界桩 ②农业社农民在分粮 ③人民群众高举插标语牌 ④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 A .题干材料图片“1978年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最早开始实行的分田包产到户;“1979年的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上海浦东开发区”反映了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故 A 正确;
B .根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错误;
C .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是在1956年的中共八大上,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错误;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 政企分开 ”“ 增强企业活力 ”“ 股份制改革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1192年后,对企业的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革,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包产到户,不符合题意;
B.农村的改革,不符合题意;
D. 民主与法制建设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3.【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血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凤阳小岗村创造,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新的土地经营形式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粮票反映出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废除粮票体现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反映了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C符合题意;
A,材料不能体现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材料不能体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B不符合题意;
D,材料不能体现产品分配方式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农业合作化是在1953-1956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所以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先后顺序”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知识的掌握。
6.【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故为题干所示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符合题意;
优先发展重工业 是一五计划的要内容,A不符合题意;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的,C不符合题意;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
7.【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到,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可以借鉴,于是这一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同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两者相结合,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不符合题意;
B. 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不符合题意;
D. 开始建立经济特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理解题干含义,拿它来分析备选项回答。
8.【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长处。②③正确,故B符合题意;①④表述错误,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义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9.【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获得经营自主权,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新局面,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10.【答案】A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1983年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一千元面值的股金证。当年,该公司刊登招股启事:‘欢迎省内外国营集体单位、农村社和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投资入股,实行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保本付息,盈利分红’”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了以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
A项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11.【答案】(1)心态:对集体生产没有信心(或对集体劳动产生抵触情绪)。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过于强调集体劳动和产品平均分配,严重脱离农村实际,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3)认识: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改革始终要以民为本,立足于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等。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度出现队里“耕牛死了无人管,梨把坏了无人问”的景泉,大家对集体生产失去信心”可知,小岗村生产队队员对集体生产没有信心(或“对集体劳动产生抵触情绪”)。由于人民公社化运动,过于强调集体劳动和产品平均分配,严重脱离农村实际,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具体形式有: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改革始终要以民为本,立足于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或“改革要考虑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故答案为:(1)心态:对集体生产没有信心(或对集体劳动产生抵触情绪)。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过于强调集体劳动和产品平均分配,严重脱离农村实际,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3)认识: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改革始终要以民为本,立足于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人民公社造成的严重后果大办人民公社超出当时的生产力和群众觉悟的水平,搞平均主义,实际上损害了群众利益,最终造成了生产混乱、生产力下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项适合于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重大改革。改革是在坚持集体经济(公有制)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户承包,自负盈亏,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性。
12.【答案】(1)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急速下降,直至消失。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开展。
(2)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经济体制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开放。
【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根据“分别是国有经济(占工业总 产值比重为26.2%)、合作社经济(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5%)、劳动者个体经济(占 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8.7%)、国家资 本主义经济(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0.6%)”可以看出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比重高达48.7%,是占比最主要的经济成分。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急速下降,直至消失。原因主要是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公有制,开展一五计划,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公有制经济比重在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原因主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根据“1991年至200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3%,非 国有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4.3%,”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我国非公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同时对外开放等都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故答案为:(1)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急速下降,直至消失。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开展。
(2)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经济体制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开放。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3.【答案】(1)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改革;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新中国的历次土地改革等。
(2)【作答示例一】
历史事件:与陈友汉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或土地改革
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提高,从而激发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从政权巩固、农村经济发展、国家工业化建设任意两个角度作答得4分,其他作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作答示例二】
历史事件:与张志忠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农业合作化的开展或者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作用: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了社员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得到改善;推动了手工业额社会主义改造。(从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推动手工业发展等任意两个方面作答,得4分)
【作答示例二】
历史事件:与张殿兴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3)结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改革(或党的决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利;农村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党的正确决策;改革是农民生活得以改善的路径等。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1)根据学生提交的调查报告中的相关资料可知,都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改革有关,因此主题可确定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改革;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新中国的历次土地改革等。
(2)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选择任意一则资料, 写出与该则资料中的村民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事件的历史作用即可。
(3)从学生们搜集的资料来看,他们的调查能够得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改革(或党的决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利;农村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党的正确决策;改革是农民生活得以改善的路径等结论。
故答案为:(1)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改革;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新中国的历次土地改革等。
(2)【作答示例一】
历史事件:与陈友汉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或土地改革
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提高,从而激发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从政权巩固、农村经济发展、国家工业化建设任意两个角度作答得4分,其他作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作答示例二】
历史事件:与张志忠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农业合作化的开展或者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作用: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了社员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得到改善;推动了手工业额社会主义改造。(从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推动手工业发展等任意两个方面作答,得4分)
【作答示例二】
历史事件:与张殿兴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3)结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改革(或党的决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利;农村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党的正确决策;改革是农民生活得以改善的路径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改革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自愿互利;农业生产合作社。
(3)“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乡镇企业。
(5)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党;或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或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国之路等等。
【知识点】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彻底摧毁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社会变革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自愿互利原则、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运动有“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从农村开始改革,在农村实行新的“经济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辟的“一条新路”是创办农村乡镇企业。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行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来这一制度逐渐被完善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党;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国之路等。
故答案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自愿互利;农业生产合作社。
(3)“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乡镇企业。
(5)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党;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国之路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
15.【答案】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知识点】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到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3年到1956年底,我国引导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建立起来;1958年,我国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是“一大二公”公社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严重挫败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故答案为: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注意题干中的生产关系的调整的理解,这类理论性的知识点学生理解有难度,需要老师在平时的学习讲解。
16.【答案】①土地改革;②农业生产合作化;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①根据所学可知,农民分地埋界桩是土地改革期间的行为,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②农业社农民在分辆反映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业生产合作化。③人民群众高举插标语牌上写“人民公社好”反映的是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为小岗村农民的十八颗红手印的“生死契约”,是我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伟大尝试,后来发展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解题时通过图片分析出具体的历史事件,从中总结出相应的政策。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0(20.0%)
主观题(占比) 80.0(8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62.5%)
主观题(占比) 6(37.5%)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材料分析题 3(18.8%) 45.0(45.0%)
综合题 1(6.3%) 25.0(25.0%)
单选题 10(62.5%) 20.0(20.0%)
列举题 2(12.5%) 10.0(10.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93.8%)
2 容易 (6.3%)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三大改造 20.0(20.0%) 12,16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1.0(71.0%) 1,3,5,11,13,14,15,16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0(23.0%) 4,7,8,9,12
4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25.0(25.0%) 14
5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47.0(47.0%) 5,13,14,15
6 第一个五年计划 15.0(15.0%) 12
7 国有企业改革 8.0(8.0%) 1,2,6,10
8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50.0(50.0%) 11,14,15,16
9 土地改革 52.0(52.0%) 5,13,14,15,16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