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一个粗瓷大
27
*
学习目标
认识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1
我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说“粗瓷大碗”的故事。
2
我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人物的心情、品质。
3
重点
难点
烈士身份证
姓名:赵一曼
中国共产党党员
抗日民族英雄
1905-1936
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
赵一曼
zhēn
陈列
赵一曼
chén
màn
联军
lián
gāng
搪瓷缸
huán
归还
liáng
高粱
dùn
一顿饭
侦察
陈列 一阵风
陈
从阜(阝)从东
表示日出东方后山坡土丘陈列眼前。
会意字
阵
会意字
比较识字
从阜(阝)从车
表示在土山或险要处排列战车。
梁
粱
高粱
房梁
liáng
liáng
比较识字
_______送还
_______还有
huán
hái
还
小红把捡到的钢笔送还给失主。
我还有很多作业没有写完。
huán
hái
多音字
词语解释
【 侦察 】
军事上指为查明敌情、地形和有关作战的其他情况而进行的活动。文中指通讯员查明碗的下落。
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粗瓷大碗?它有一段怎样的经历?
送碗
用碗
让碗
品读课文
一“送”一“还”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 给她另找一个碗,
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 给她送来。
赵一曼关心爱护战士
通讯员关心、敬爱赵一曼
战争环境艰苦
生活物资紧缺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通讯员为难地说:“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儿还呀!”
语言描写
1.想象赵一曼当时的神态,同桌互读。
2.想一想,赵一曼为什么要这样说?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以身作则
爱护老百姓
一“盛”一“倒”
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通讯员深切关怀赵一曼
赵一曼连碗都让出去了,可想而知,她在其他方面也总是心想着别人,她对战士们总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这句话流露出什么信息?
吃这一顿饱饭很不容易
我们政委一直都没吃饱饭
一“盛”一“倒”
生活条件差
同甘共苦
关心伤病员
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部队虽然还有一点点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
一“盛”一“倒”
赵一曼趁人不防的时候,快步走进炊事棚,把饭倒在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这些,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他没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
赵一曼趁人不防的时候,快步走进炊事棚,把饭倒在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这些,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他没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
趁人不防
不忍辜负通讯员的好意
不想惊动战士们
满满一碗高粱米饭
半碗野菜粥
对比
关心战士 同甘共苦
一“盛”一“倒”
神态描写
理解赵一曼的用心
感动、心疼、敬爱
炊
事
员
小
战
士
赵
一
曼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烘托
一“急”一“笑”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急得直叫
着急、埋怨
表面上是埋怨赵一曼不该把碗送人,实则是关心赵一曼的身体和生活。
急
笑
轻松、幽默
她领会了小战士的关心,对自己每晚用的是什么毫不在意。
只要人人都有了碗,我的碗才不会丢啊!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
总是心系他人。
经常把自己的东西送人。
彼此呼应
互相映衬
结构梳理
不搞特殊
同甘共苦
关爱战士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