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2、下列能源中,由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的是( )
A.风能 B.核能 C.潮汐能 D.地热能
3、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 )
A.两极地区的极光 B.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C.地热能发电 D.水能的形成
4、下列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的是( )
A.太阳灶 B.太阳能热水器 C.太阳能发电 D.煤炭
5、太阳黑子出现在(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平流层
6、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风的形成 B.岩浆喷发 C.生物的出现 D.海水蒸发
7、据美国宇宙网站报道,2012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据此回答问题。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8、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下题。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 )
①大气运动
②石油、天然气
③火山爆发
④地壳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公元前28年,曾有记载:“三月巳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大气层之外
11、太阳能量来源于( )
A.氢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B.氢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C.氦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D.氦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12、关于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空气比较洁净,尘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②青藏海拔高,空气比较稀薄,水汽含量少,云量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③青藏高原纬度较高
④阴雨天多,晴天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3、太阳能量来源于( )
A.黑子于耀斑的强烈运动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14、下列各项人类活动中需要密切关注太阳活动的是( )
A.煤炭采掘 B.水产养殖 C.航天发射 D.道路施工
15、光伏发电是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最新型技术(见下图),其产量、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都远远超过太阳能光热发电。以太阳能资源角度,下列地区最适合光伏发电的是( )
A.广州 B.乌鲁木齐 C.成都 D.哈尔滨
二、填空题
16、除黑子、耀斑外,太阳活动在日冕层表现为________。
17、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__________。
18、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19、黑子的活动周期为_____年。
20、发生在光球层里的太阳活动类型叫做_______,其变化周期为____年。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注意观察教材第13页“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太阳的大气结构由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本题易错选A,因为图中日冕层和色球层很相近。通过此题的解答我们进一步明确太阳的这三个分层属于太阳大气的分层,即太阳的外部结构分层。
2、答案:A
解析:风能从根本来源上分析,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的,潮汐能属于天体引潮力形成的能源,核能和地热能均来自于地球内部。
3、答案:D
解析:
A、两极地区的极光现象受太阳活动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B、地球内部升温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制热,故不符合题意;
C、利用地热能发电,其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D、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释放其势能转化成动能,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辐射能,故正确。故选:D。
4、答案:D
解析: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为地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太阳辐射能,故太阳灶、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而煤炭、石油等能源是历史时期的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埋到地下经漫长的地质作用演化而形成的,属于间接利用太阳能。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太阳的内部圈层与题意活动类型的关系。太阳黑子主要在太阳的光球层。选择A项。
6、答案:B
解析:A、风的形成是因为地表不同区域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同,导致气温差别大,形成不同的高低压,导致空气的流动,形成风,所以风的形成于太阳辐射有关,不符合题意。
B、岩浆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属于内力作用,和太阳辐射无关,故正确。
C、生物的出现得益于太阳辐射,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海水蒸发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D
解析: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干扰地磁场,产生磁暴;两极出现极光。选D正确。
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如煤炭、石油资源便是地质时期存储的太阳能,①③正确;“磁暴”是由于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而形成,②错误;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发生核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故④错误。故选:C。
9、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的有关知识。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如煤炭、石油资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火山爆发和地壳运动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大气结构及各层的主要太阳活动类型。 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指的是发生在光球上的黑子,A对;色球层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B错;日冕层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C错;光球层是太阳大气的最里层,D错。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变为1个氦原子核,过程中亏损的质量转化为能量,即太阳能量的来源。故A正确。
12、答案:A
解析: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空气比较洁净,尘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青藏海拔高,空气比较稀薄,水汽含量少,云量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且晴天较多,据此分析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13、答案:C
解析:太阳内部具有极高的温度和压力,氢原子核在此发生聚变反应生成氢原子核,损失部分质量,释放巨大的能量,这是太阳能量的来源,C符合题意;黑子与耀斑是太阳能量活动和释放的方式,不是太阳能量来源,排除A;太阳内部由最小的原子核物质构成,很难发生核裂变反应,核裂变反应就是放射性元素衰变反应,因此太阳能量不来源于核裂变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排除B、D。故选C。
14、答案:C
解析:航天发射过程中需要进行无线电短波通信,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C正确。煤炭采掘、水产养殖、道路施工不会受太阳活动的影响,ABD错误。故选:C。
15、答案:B
解析:太阳能光伏发电必须有丰富的太阳辐射能,从四个选项看,太阳辐射最强的是乌鲁木齐,因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广州夏季高温多雨,光照条件没有乌鲁木齐好;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是太阳辐射最差的地区;哈尔滨位于高纬,冬季日照时间短,太阳辐射少,最适合的是乌鲁木齐,B正确。故选B。
16、答案:
(1)客观填空 太阳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太阳的日冕层温度超过百万度,那里的许多带电粒子运动速度超过350千米/秒时,就能脱离太阳的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带电粒子流,即太阳风。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在极地上空经常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特别在太阳活动高峰时,太阳风格外强烈。
17、答案:
1.客观填空 核聚变反应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④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18、答案:黑子;耀斑
19、答案:
1.客观填空 11
解析:太阳黑子的一个高峰期到下一个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为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概为11年。
20、答案:
(1)客观填空 黑子
(2)客观填空 11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黑子发生于光球层上,太阳活动的周期约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