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备考】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核心考点”特训二十:常见的动物【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备考】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核心考点”特训二十:常见的动物【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05 18: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常见的动物
1.如图是比较三种动物特征的示意图,其中家鸽与白鲸交叉部分4表示( )
A.用鳃呼吸 B.卵生 C.体温恒定 D.体内有脊柱
2.以下对动物结构、生理和功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鱼的体形呈梭形——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B.青蛙的皮肤裸露湿润,内含丰富血管——便于消化吸收营养物质
C.鸟类的骨骼愈合、薄、中空——减轻体重,便于飞翔
D.人体皮肤的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缓冲撞击、储藏能量
3.棘蛙属于两栖动物,分布于我国福建、湖南等地,成熟的棘蛙及其蝌蚪均生活在海拔500-1400m植被繁茂的小山溪里。下列有关棘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棘蛙的皮肤裸露,保持湿润 B.棘蛙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C.棘蛙的幼体蝌蚪用鳃呼吸 D.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
4.如果用下图表示表格中各种概念间关系,则表中各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1 2 3 4
A 纲 目 科 种
B 细胞 细胞核 细胞质 染色体
C 昆虫 节肢动物 无脊椎动物 甲虫
D 动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A.A B.B C.C D.D
5.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下列动物中属于R类的是(  )
1a 体外长有皮毛,胎生……Q类1b 体外没有皮毛,卵生……22a 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R类2b 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33a 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S类3b 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4
A.眼镜蛇 B.鸡 C.青蛙 D.长颈鹿
6.如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P可以表示卵生 B.Q可以表示体内受精
C.E可以表示体表被毛 D.F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7.观察如图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猫与虎长得最相像
B.虎和狮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
C.猫与狮的亲缘关系比犬的近
D.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8.草履虫、蚯蚓、水螅、血吸虫分别属于(  )
A.原生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B.腔肠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腔肠动物
C.腔肠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线形动物
D.原生动物、软体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
9.我们知道对事物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根据.如果有人将猫、燕子、蛇、鱼归为一类,而将蝴蝶、虾、河蚌、蚯蚓也归为一类,则他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
A.陆生或水生 B.有无脊柱 C.会不会飞 D.胎生或卵生
10.对生物进行科学的分类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的,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
A.生物分类中的最小单位是“种”
B.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C.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亲缘关系越远
D.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1.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特征分类的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五类动物的分类依据。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a卵生
B.b幼体和成体均用肺呼吸
C.c体温不恒定
D.d体内有脊柱
12.余姚的姚江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水质清澈,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污水排放,使水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还“绿水绕姚城”的美景,余姚市市政府已开始全面整治。专家介绍,投放合适的鱼类是净化水质的重要一环,比如投放主要以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鲫鱼、鲢鱼,在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鲫鱼、鲢鱼属于________(选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
(2)“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________是鱼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
(3)鱼特有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呼吸器官是________。
(4)鱼体上的粘液有________的作用。
13.下列分别是蜗牛、青蛙、蝴蝶、牛4种动物。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A类动物的身体柔软、具有贝壳,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动物。
(2)动物生活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有所区别。如B类动物的幼体用________呼吸,成体用________呼吸兼皮肤辅助呼吸。
(3)C类动物属于节肢动物中的________类动物。D类动物属于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类中的________类动物。
14.据报道,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生物多样性退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1)如图是小乐对江豚、白鳍豚、中华鲟和扬子鳄等长江流域的珍稀物种编制的二歧分类检索表。其中,A是   ;若C是白鳍豚,则3a处填写内容是   。
(2)白鳍豚和江豚都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从分类等级上看,白鳍豚和江豚都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纲。
15.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下面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CDF和BE两类,则分类依据是   。
(2)请写出动物A适于飞行的两条外部形态特征   。
(3)比较B和E两种动物,从外部形态看,它们身体的共同特点是   。
(4)动物C在个体发育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
(5)动物D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   ,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6)动物F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分别是  。
(7)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   (填字母),这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6.下列是一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小强在野外游玩发现了4种动物P、Q、R和S,并设计以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动物:
1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哺乳类
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2
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P
2b体外   …………………………………………………………3
3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Q
3b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4
4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在水中或上陆生活,用肺呼吸,有四肢……R
4b幼体、成体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用鳍运动………………………S
这些动物中有一种是青蛙,它是   。(选填:“P”“Q”“R”或“S”字母)
17.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大量的科研人员针对病毒溯源、感染机制以及治疗方案等开展了深入研究。
(1)研究发现很多致命病毒都源于蝙蝠,有科学家研究认为,蝙蝠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始宿主。在分类上蝙蝠是一种________动物。
(2)蝙蝠的生活习性与人类基本没有交集,其体内的很多病毒对人类不具传染性。有科学家研究认为,这次的新冠病毒首先由蝙蝠传给穿山甲,并在穿山甲体内发生变异,演化出具备了传染人类的能力。据此请你对人类应如何对待野生动物提出合理建议是________。
(3)面对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人们寄希望于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早日上市。但相对于细菌等其他病原体,由于病毒寄生在人体的________中,因此很难研制出具有针对性的特效药。而疫苗的使用对象是数量庞大的健康人,研发后的疫苗在上市前必须经过严格规范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早期临床试验对象通常是少量志愿者,通过检测接种后其体内是否具有相应的抗体来判断疫苗的有效性。
18.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苍蝇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如甲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它的脚很脏吗?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苍蝇搓“脚”是不是为了清除“脚”上的“脏物”。 (1)仔细观察发现:苍蝇与其他昆虫一样,它属于________门。
(2)设计实验:
①在A (瓶内无脏物)、B(瓶内________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一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如乙图) ;
②在相同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________。
(3)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①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
②若________,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
(4)实验评价与交流:
小红认为小明设计的实验中存在明显缺陷,你觉得该如何改进?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根据鱼类、鸟类、哺乳类的特征,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解题即可。
金鱼、家鸽的生殖方式为卵生,它们的受精卵孵化是在母体外进行的,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卵黄和卵白提供;
白鲸的生殖方式为胎生,它们的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
白鲸和家鸽都是恒温动物,因为它们的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金鱼属于变温动物,因为它们的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
金鱼、家鸽、白鲸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图中的4表示家鸽与白鲸相同的特征,为体温恒定
2.B
【解析】生物在不断进化,也在不断适应环境,不适应环境的动物会被淘汰,生物的身体结构的特征是为了适应环境。
A、鱼的体形呈梭形--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A不符合题意;
B、青蛙的皮肤裸露湿润,内含丰富血管--便于青蛙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C、鸟类的骨骼愈合、薄、中空--减轻体重,便于飞翔,C不符合题意;
D、人体皮肤的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缓冲撞击、储藏能量,D不符合题意。
3.B
【解析】A、棘蛙的皮肤裸露,保持湿润,A不符合题意;
B、棘蛙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体外受精,B符合题意;
C、棘蛙的幼体蝌蚪用鳃呼吸,C不符合题意;
D、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D不符合题意。
4.A
【解析】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A符合题意;
B、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但是植物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都有基本相同的结构,植物细胞最外面是一层较薄的壁,叫做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叫做细胞膜,植物细胞都有近似球形的细胞核,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称为细胞质,植物细胞质里有液泡、线粒体、叶绿体。而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B不符合题意;
C、无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包括昆虫和甲虫,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D不符合题意。
5.解:鸡属于鸟类,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即R类。眼镜蛇属于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体温不恒定,长颈鹿属于哺乳动物,体外长有皮毛,胎生,体温恒定,可见B正确。
故选:B。
6.解:A、蝗虫属于昆虫,青蛙属于两栖类,都是卵生的。故A正确;
B、蝗虫、家兔都是体内受精,青蛙是体外受精。故B错误;
C、家兔体表被毛,而青蛙的皮肤裸露。故C错误;
D、蝗虫是昆虫,体温不恒定;家兔是哺乳类,体温恒定。故D错误。
故选:A。
7.解:A、猫与虎同科,虎和狮同属,科>属;所以狮与虎长得最相像,A错误;
B、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虎和狮同属,虎与猫同科,属<科;因此虎和狮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B正确;
C、猫与狮同科,猫与犬同目,科<目;因此猫与狮的亲缘关系比犬的近,C正确;
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D正确。
故选:A。
8.解: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属于原生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水螅的体壁有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属于腔肠动物;血吸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属于扁形动物。
故选:A。
9.解:动物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已知的大约有150万种,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如可以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这也是在动物分类中常用的分类依据。蝴蝶、虾、河蚌、蚯蚓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分为一类。猫、燕子、蛇、鱼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分为一类。则他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故选:B。
10.B
【解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相似程度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相似程度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A、生物分类中的最小单位是“种”,A不符合题意;
B、分类单位越小,其包含的生物最少,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B符合题意;
C、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越少,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D不符合题意。
11.解:A、草鱼、蟾蜍、龟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A正确。
B、龟属于爬行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幼体或成体均用肺呼吸,B正确。
C、大熊猫、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C错误。
D、草鱼、蟾蜍、龟、大熊猫、金丝猴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D正确。
故选:C。
12.(1)脊椎 (2)水 (3)鳍;鳃 (4)保护和减小阻力
【解析】(1)鲫鱼、鲸鱼的体内都有脊椎,因此属于脊椎动物。
(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一旦离开水,就会死亡.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里面有大量的鳃丝,含有毛细血管,在水中鳃丝展开,使水中的溶解氧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水中,完成气体交换;鱼离开水后,鳃丝由于缺水,黏在了一起.导致鱼无法呼吸,最后窒息死亡 。
(3)鱼儿离不开水,是因为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其中保持鱼体运动时身体平衡的是胸鳍和腹鳍。
(4)鱼类生活在水中;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起保护作用,且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
13.(1)软体 (2)鳃;肺 (3)昆虫;有蹄
【解析】(1)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软体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2)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解答】(1)A类动物的身体柔软、具有贝壳,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
(2)由分析可知B类动物是青蛙,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皮肤辅助呼吸。
(3)C类动物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动物。D类动物属于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类中的有蹄类动物。
14.解:(1)江豚、白鳍豚属于哺乳动物,中华鲟属于鱼类,它们无四肢。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有四肢,所以A是扬子鳄。白鳍豚的嘴狭长,尾巴和鳍能竖立。长江江豚的上颌几乎一样长,吻较短阔。所以3a处填嘴狭长。
(2)江豚、白鳍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牙齿有分化,从分类等级上看,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哺乳纲。
故答案为:(1)扬子鳄;嘴狭长;
(2)哺乳。
15.解:(1)图中ACDF为一类,其余BE为另一类,则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2)鸟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前肢特化成翼,宽大的翼又增加了飞行的升力,所以,鸟类可以不用扇动翅膀就可以滑翔很远的距离。家鸽飞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与此相适应,家鸽体内具有发达的气囊,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家鸽具有独特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
(3)图中的B为蚯蚓属于环节动物,E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它们身体的共同特点是身体分节;动物E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也具有保护作用;
(4)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经过抱对后,分别把生殖细胞排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成蛙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幼体与成蛙在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变化明显,为变态发育;
(5)D家兔,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6)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梭型中间大两头小,呈梭形,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黏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
(7)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故答案为:(1)体内有无脊柱;(2)呈流线型,前肢变翼;(3)身体分节;(4)变态发育;(5)胎生哺乳;(6)鳃和鳍;(7)A、D。
16.解:1a体表被毛,胎生,是哺乳动物的特征;剩下的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的动物是鸟类、爬行类、两栖动物或鱼类的共同特征,因此2是鸟类、爬行类、两栖动物或鱼类。
在2中,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的是鸟类的特征,可见P属于鸟类;而剩下的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的是爬行类、两栖动物或鱼类的特征。即3是爬行类、两栖动物或鱼类。
在3中,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是爬行类的特征,因此Q属于爬行类,蟒蛇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故它是Q。
在4中。4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在水中或上陆生活,用肺呼吸,是两栖动物的特征,癞蛤蟆属于两栖动物,故它是R。
故答案为:无羽毛,体温不恒定;R。
17.(1)哺乳(2)禁止捕猎、贩卖和食用野生动物(3)活细胞
【解析】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
(1)蝙蝠胎生哺乳,属于能进行飞翔的哺乳动物。
(2)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应该积极保护野生动物,禁止捕猎、贩卖和食用野生动物
(3)病毒寄生生活,寄生在动植物、细菌或人体的活细胞中,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18.(1)节肢动物
(2)有脏物;搓脚次数
(3)A 瓶内苍蝇搓脚次数少于 B 瓶内搓脚次数
(4)每组多加几只苍蝇
【解析】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科学知识和已掌握的有关该问题的信息,通过思考建立猜想或假设。接着,制定探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获取尽可能多的事实或证据,对猜测或假设进行检验。科学探究往往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1)苍蝇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两对翅,属于节肢动物。
(2)A瓶中无脏物,B瓶中则应有脏物,形成对照。实验中,要在相同时间内观察记录A、B两瓶中苍蝇的搓脚次数。
(3)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若A瓶内苍蝇搓脚次数少于B瓶内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
(4)探究实验应多选取实验对象以避免出现偶然性。所以该实验的缺陷是:每组应多加几只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