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再岸的交往 课时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再岸的交往 课时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4 23:0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海峡再岸的交往 课时练(含答案)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双城期末)著名作家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党和政府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武力解决
C.国共合作 D.九二共识
2.(2022八下·南沙期末)以下是《1987年台湾地区电影电视热门题材情况统计表》,这反映了当时广大台湾同胞(  )
电影公司或电视台 飞腾公司 中华电视台 台湾电视台
影片或栏目 《跨过海峡》 《返乡探亲》 《落叶归根,海外返乡行》
A.强烈的思乡之情 B.渴望投资祖国大陆
C.受汪辜会谈影响 D.享受到两岸“三通”的便利
3.(2022八下·宁明期末)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  )
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4.(2022八下·丹东期末)习近平同志为两岸关系发展指明方向: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2022八下·田东期末)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6.(2022八下·神木期末)1988年1月,第1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激动地高呼“到家了!”(见下图)。该事件表明(  )
A. 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C.海峡两岸接受“一国两制”构想
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7.(2022八下·韩城期末)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下列相关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海峡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②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
③习近平主席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会面
④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A.②①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8.(2022八下·牡丹江期末)1987年,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隔绝状态被打破的事件是(  )
A.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B.“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
C.两岸实现“大三通”
D.胡锦涛会见连战
9.(2022八下·威宁期末)“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两岸暂时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造成今天“两岸暂时别离”的直接原因是(  )
A.日本割占台湾岛 B.荷兰殖民者抢占台湾
C.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 D.“台独”分子分裂台湾
10.(2022八下·龙华期末)1954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1958年10月,《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再告台湾同胞书》,劝告台湾同胞“我们都是中国人”,“建议举行谈判,和平解决”。这些表达了(  )
A. 使用武力解放台湾的决心
B.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C.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决心
D.以两岸交往促进国家统一的主张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2八下·浑南期末)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摘编自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1984年2月22日)
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摘编自邓小平《在中夹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从此以后香港,珠海,澳门这三个地方的空间距离将会大大缩小。……三地的交流非常方便。来往都不需要经过多重海关检查……节省了很多时间。……交通的便捷将会促进三地之间的经济交流,……使得其共同发展,资源互补!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的战略意义》
材料四: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摘编自于右任《望大陆》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伟大构想?
(2)依据材料二,分析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材料四表达了身处台湾的作者怎样的情感?
12.(2022八下·海口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贡献,是根据中国国情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范例。“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是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一把金钥匙……谈判桌上折冲樽俎,归根到底是一种综合国力的较量;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也说:“香港谈判不是也不可能是英国胜利,因为我们同对手相比力量悬殊,对手又不肯妥协让步”……香港虽然被英国占领了近百年,但香港与大陆的联系却从未间断。大陆想念着香港,香港思恋着故乡,血浓于水,根连着根。
——摘编自李晓平《香港问题和平解决的现实条件》
材料二: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摘编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两岸中国人应该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抚平历史创伤。
——习近平《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九二共识”中海峡两岸均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13.(2022八下·海口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贡献,是根据中国国情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范例。“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是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一把金钥匙……谈判桌上折冲樽俎,归根到底是一种综合国力的较量;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也说:“香港谈判不是也不可能是英国胜利,因为我们同对手相比力量悬殊,对手又不肯妥协让步”……香港虽然被英国占领了近百年,但香港与大陆的联系却从未间断。大陆想念着香港,香港思恋着故乡,血浓于水,根连着根。
——摘编自李晓平《香港问题和平解决的现实条件》
材料二:1988年4月,居住在北京的华国强收到了台湾八叔写来的一封家书:“现在开放探亲,等你国华弟学业告一段落,我会搭机直飞北京,探望所有的亲人。去年我已从学校退休,身体很好,平时出去运动外就是看书习字,或是指导你弟弟妹妹功课,有时看看故乡亲人寄来的信和照片,以慰思乡。”
——摘编自张丁《家书中的改革开放记忆》
材料三:2022年5月27日上午,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的两岸首场巡展在福建省美术馆开展,以“艺‘述’家”为主题,从两万多幅两岸暨港澳等地区的少儿画作中精选280幅优秀作品展出。孩子们眼中的“家”是穿行台湾花东纵谷的普悠玛号,是广西桂林象鼻山的美景,是台湾平溪的天灯祈福,是湖南长沙的一碗剁椒鱼头……
——据新华社5月27日电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封家书写作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举办本次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的意义。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祖国统一大业有何认识?
14.(2022八下·拜泉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 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
材料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1)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哪里?哪一项政策的出台, 促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2)材料二中香港回归得益于邓小平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写出香港回归的时间(具体到年月日)?在这一构想的指引下于1999年回归的“妈港”是哪儿?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它们的回归?香港、澳门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
(3)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原本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4)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了海协会和海基会。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的共识叫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
15.(2022八下·芦山月考)一直以来,两岸关系是世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日致电吴敦义,祝贺其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希望两党以两岸同胞福祉为念,坚持“九二共识”,坚定反对“台独”,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之。同日,新当选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复电,对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感谢,期盼两党持续深化“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和平制度化,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永续发展,合作走向康庄大道。
——中新社北京2017年5月20日电
材料三:20年来(1992~2012)中国大陆、台湾服务贸易总额变化(单位:百万美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习近平的贺电与吴敦义的回复有何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建立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九二共识”坚持了一个什么原则?
(3)据图表概括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面对两岸关系的发展,谈谈你的感想。
三、综合题
16.(2022八下·伊通期末)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祖国统一 基本方针 (1)我国确立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港澳回归 (2)我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采取的是什么方式或依据的什么协议?
两岸交往 (3)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开始于哪个事件? (4)1992年,海协会、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共识是什么? (5)2005年,率“和平之旅”访问中国大陆的中国国民党主席是谁? (6)2015年11月,习近平在新加坡同台湾方面哪位领导人会面?
学以致用 (7)综合以上探究,请你为海峡两岸友好交往与实现统一提一点建议。
(1)我国确立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我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采取的是什么方式或依据的什么协议?
(3)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开始于哪个事件?
(4)1992年,海协会、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共识是什么?
(5)2005年,率“和平之旅”访问中国大陆的中国国民党主席是谁?
(6)2015年11月,习近平在新加坡同台湾方面哪位领导人会面?
(7)综合以上探究,请你为海峡两岸友好交往与实现统一提一点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余光中表达的乡愁指的是台湾与大陆的分离,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武力解决,不符合题意;
C.国共合作,不符合题意;
D.九二共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海峡两岸的关系,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广大台湾同胞强烈的思乡之情,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渴望投资祖国大陆 ,不符合题意;
C. 受汪辜会谈影响 ,不符合题意;
D. 享受到两岸 “三通”的便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问题进行商谈,两会表达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的共识,它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符合题意;
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不是“九二共识”的内容,A不符合题意;
C,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是“九二共识”的内容,C不符合题意;
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不是“九二共识”的内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它是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故 C 正确;
2008年海峡两岸已经实现直接“三通”,故排除 A ;
BD 均是和平发展的表现,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5.【答案】C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进一步加强了海峡两岸关系。所以本题选择C项;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6.【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 “1988年1月,第1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激动地高呼‘到家了!’”说明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自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A项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①海峡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是在2008年;②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是在2005年;③ 习近平主席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会面,是在2015年;④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是在1995年,因此它们的先后顺序是④②①③,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知道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再进行排序回答。
8.【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材料,要求选出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隔绝状态的事件,根据所学知识,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了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选项中 A 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重点掌握海峡两岸交流的相关史实,深化对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的认识。
9.【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人民长达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居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至今分离。
ABD三项都不是造成今天“两岸暂时别离”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是造成今天“两岸暂时别离”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台湾问题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954年7月《人民日报》社论的内容和1958年10月,《人民日报》先后发表的文章,体现了我国重视台湾问题,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祖国统一大业,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11.【答案】(1)“一国两制”。
(2)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等。
(3)港珠澳大桥促进了香港、珠海、澳门三地之间的交流。
(4)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一国两制”。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具体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2)根据材料二“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概括可知,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有: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等。
(3)根据材料三“从此以后香港,珠海,澳门这三个地方的空间距离将会大大缩小。……三地的交流非常方便。来往都不需要经过多重海关检查……节省了很多时间。……交通的便捷将会促进三地之间的经济交流,……使得其共同发展,资源互补”可知,材料三说明了港珠澳大桥促进了香港、珠海、澳门三地之间的交流。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材料四表达了身处台湾的作者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港澳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12.【答案】(1)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有:①“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②综合国力不断增强;③统一是民心所向;④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⑤香港是中国固有领土。
(2)一个中国原则。
(3)推动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②海峡两岸都是中华儿女,有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根同源;③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政治制度保障;④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等。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贡献,是根据中国国情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范例。‘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是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可知,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是“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根据材料一中的“谈判桌上折冲樽俎,归根到底是一种综合国力的较量”可知,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根据材料一中的“大陆想念着香港,香港思恋着故乡,血浓于水,根连着根”可知,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是统一是民心所向;根据材料一中的“香港谈判不是也不可能是英国胜利,因为我们同对手相比力量悬殊,对手又不肯妥协让步”可知,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是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根据材料一中的“……香港虽然被英国占领了近百年,但香港与大陆的联系却从未间断”可知,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是香港是中国固有领土。
(2)1992年11月,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达成了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被称作“九二共识”。因此,九二共识”中海峡两岸均坚持的原则是一个中国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中华儿女血脉相连,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方针得到普遍认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提供了成功范例;中国日益提升的综合国力;《反分裂国家法》提供了法律保障;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
故答案为:(1)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有:①“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②综合国力不断增强;③统一是民心所向;④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⑤香港是中国固有领土。
(2)一个中国原则。
(3)推动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②海峡两岸都是中华儿女,有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根同源;③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政治制度保障;④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关于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相关史实。
13.【答案】(1)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有:①“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②综合国力不断增强;③统一是民心所向;④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⑤香港是中国固有领土。
(2)这封家书写作的时代背景是:①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③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等。④亲人因海峡阻隔长期分离。
(3)举办本次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的意义:①促进两岸文化和青少年交流;②两岸文化交流,深化两岸同胞的了解和理解,密切两岸同胞的感情;③呈现中华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④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文化等。
(4)我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有: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③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④统一并非一帆风顺。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贡献,是根据中国国情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范例。‘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是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可知,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是“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根据材料一中的“谈判桌上折冲樽俎,归根到底是一种综合国力的较量”可知,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根据材料一中的“大陆想念着香港,香港思恋着故乡,血浓于水,根连着根”可知,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是统一是民心所向;根据材料一中的“香港谈判不是也不可能是英国胜利,因为我们同对手相比力量悬殊,对手又不肯妥协让步”可知,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是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根据材料一中的“……香港虽然被英国占领了近百年,但香港与大陆的联系却从未间断”可知,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是香港是中国固有领土。
(2)根据材料二“1988年4月,居住在北京的华国强收到了台湾八叔写来的一封家书:‘现在开放探亲,等你国华弟学业告一段落,我会搭机直飞北京,探望所有的亲人。去年我已从学校退休,身体很好,平时出去运动外就是看书习字,或是指导你弟弟妹妹功课,有时看看故乡亲人寄来的信和照片,以慰思乡’”,联系所学,这封家书写作的时代背景有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亲人因海峡阻隔长期分离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办本次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促进两岸文化和青少年交流;两岸文化交流,深化两岸同胞的了解和理解,密切两岸同胞的感情;呈现中华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文化等。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③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④统一并非一帆风顺。
故答案为:(1)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有:①“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②综合国力不断增强;③统一是民心所向;④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⑤香港是中国固有领土。
(2)这封家书写作的时代背景是:①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③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等。④亲人因海峡阻隔长期分离。
(3)举办本次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的意义:①促进两岸文化和青少年交流;②两岸文化交流,深化两岸同胞的了解和理解,密切两岸同胞的感情;③呈现中华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④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文化等。
(4)我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有: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③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④统一并非一帆风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祖国统一的相关史实。
14.【答案】(1)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大开发战略。
(2)“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澳门。全体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等。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5)可通过加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途径来促进海海峡两岸和平统一。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分析材料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设立,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共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促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2)本题考查港澳回归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构想,依材料二“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 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可知,香港回归得益于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第二小问,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第三小问“妈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一国两制”构想下于1999年回归的“妈港”是澳门;第四小问因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因素还有,全体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等。
(3)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原本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本题考查“九二共识”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5)本题考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途径,要求具备综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综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可知,可通过加强海峡两岸经济往来;积极推进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进程。
故答案为:(1)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大开发战略。
(2)“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澳门。全体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等。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5)可通过加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途径来促进海海峡两岸和平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九二共识”、两岸关系等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九二共识”、两岸关系等知识。
15.【答案】(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
(2)双方加深互信;原则:坚持“一个中国”。
(3)特征:不断增长;感想:和平、发展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期盼:统一是历史潮流;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可知,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
(2)据材料二可知,材料二中习近平的贺电与吴敦义的回复的共同点是双方加深互信;这个共同点建立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九二共识”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3)据材料三“20年来 (1992~2012)中国大陆、台湾服务贸易总额变化”可知,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不断增长;本问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和平、发展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期盼:统一是历史潮流;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故答案为:(1) 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
(2) 双方加深互信;原则:坚持“一个中国”。
(3) 特征:不断增长;感想:和平、发展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期盼:统一是历史潮流;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数据的变化回答;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6.【答案】(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和平方式:或签署联合声明。
(3)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4)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连战。
(6)马英九。
(7)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或我们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或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台独”没有前途等等。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
【解析】【分析】(1)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我国确立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历史依据是《中英联合声明》的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简称《中英联合声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就香港问题共同发表的一份声明,1984年12月19日于北京签订。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从1999年12月20日起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4)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5)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受到胡锦涛接见。这次国共两党领导人的会见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6)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
(7)开放性题目,可以结合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反对“台独”等内容分析。
故答案为: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香港:签署联合声明;澳门:《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3)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4)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连战。
(6)马英九。
(7)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或我们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或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台独”没有前途等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等的相关史实 ,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5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0(13.3%)
主观题(占比) 130.0(86.7%)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62.5%)
主观题(占比) 6(37.5%)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材料分析题 5(31.3%) 95.0(63.3%)
综合题 1(6.3%) 35.0(23.3%)
单选题 10(62.5%) 20.0(13.3%)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香港回归 80.0(53.3%) 11,12,13,14
2 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 35.0(23.3%) 16
3 海峡两岸交往 146.0(97.3%) 2,3,4,6,7,8,9,10,11,12,13,14,15,16
4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64.0(42.7%) 1,5,14,16
5 “一国两制” 80.0(53.3%) 11,14,16
6 澳门回归 45.0(30.0%) 11,14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