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五单元
17 夏天里的成长
C
导析:C A项,“叭”应读“bā”;B项,“藓”应读“xiǎn”;D项,“谚”应读“yàn”,“署”应为“暑”。
2.下列依次填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岭南艺术展开设了雕塑展览专场,展出的大量雕塑作品非常精美,尤其是木雕,以其 的雕刻技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些作品有的简练粗放,有的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英战吕布”组雕,人物 ,令人惊叹。
A.巧夺天工 具体而微 引人入胜
B.美不胜收 精雕细刻 引人入胜
C.巧夺天工 精雕细刻 惟妙惟肖
D.美不胜收 具体而微 惟妙惟肖
C
导析:C “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高超。“美不胜收”指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欣赏、品味不尽。第一空缺处想表达木雕的雕刻技艺非常高的意思,应填入形容技艺的词语,故第一空应选“巧夺天工”。“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内容大体具备,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精雕细刻”指精心细致地雕刻。多用于比喻,形容做事细致认真。第二空缺处想表达有些木雕作品雕刻得十分认真细致的意思,应与前面的“简练粗放”形成对比,故第二空应选“精雕细刻”。“引人入胜”指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惟妙惟肖”指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第三空缺处想表达“三英战吕布”的组雕雕刻得十分精美逼真的意思,故第三空应选“惟妙惟肖”。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排比的一项是( )
A.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B.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C.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D.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D
导析:D 第一句与二、三句之间是总分关系,没有形成排比。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
B.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C.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
D.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A
导析:A B项,将顿号改为逗号;C项,句末标点应该放在引号里面;D项,“赶时候”“赶热天”之间应该用逗号。
5.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 ;那清脆如弹拨者,
;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
①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②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③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④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B
导析:B 作答本题,需找出本体与喻体的相似之处,根据“柔曼”“清脆”“厚重”“雄浑”,很明显应分别对应②④①③,故选B。
答案:(示例)昨天是基础,今天是行动,明天就变成了成功。
6.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联系全文,说说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结构上点明文题,引出下文;内容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8.任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答案:(示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植物长得快的特点。
9.如何理解“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句话的含义
导析:要理解“赶时候,赶热天”的内涵,更要揣摩作者写作的目的,充分结合最后一段加以理解。
答案:这里的“赶时候,赶热天”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在青少年时期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10.作者写万物在夏天里生长的目的是什么
导析: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文章的写作目的,作者不是单纯地就描写夏天万物的生长而描写,在文章结尾段,作者也明确地点出了人的成长。
答案:作者想借夏天万物都在生长的现象,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好好成长。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夏 感
梁 衡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dài)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
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pú fú)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11.第②段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从不同感官角度生动地描写了夏天的磅礴气势。请赏析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从 、 、 等多个感官角度写出 。
12.第③段为什么说夏天“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拟人
视觉
触觉
嗅觉
夏天给人们的希望
答案:因为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成熟的正在丰收,未成熟的正在蓬勃生长。
13.第④段加点的四个“快”字和两个叠词“听听”“看看”在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连用四个“快”字,突出了农活的繁忙和农民夏收的紧张。“听听”“看看”是动词的叠用,突出农民对天气变化的密切关注。
14.第⑤段写历代文人对春花秋月的赞美起何作用 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样写有衬托作用,用文人笔下的春花秋月衬托浸满苦涩汗水的夏季,用文人的闲情逸致衬托农民劳动的紧张。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紧张、热烈旋律的赞美之情。
15.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抓住景物的特点,对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调动了视觉、触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把夏天万物生长的画面再现在读者面前,生动形象。请你仔细观察某一景物,调动自己的多种感觉器官写一个片段,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答案:(示例)当天空飞过新年后的第一只雁,一个美好的季节开始了。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树梢渐渐变得绿茸茸。春雷响过,大地重新被赋予了生命,每一次的重生都令人为之动容。清晨,会有替代闹钟的鸟鸣;傍晚,有甚于油画的晚霞。仅是开始就如此美艳,日后的无限风光更是别致。撷一朵小花,别在少女的发际;折一枝柳条,削成有趣的柳笛;取一根狗尾巴草,编成一只可爱的戒指,讨来孩子们的满心欢喜。一年之计在于春,美丽的春天,给这一年送来一个美丽的起点。
拼 搏 奋 斗 励 志 笃 行
本节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