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5 08:5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下册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
力量逐渐壮大
社会主义阵营
东欧八国: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
亚洲六国:
拉美一国:
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
古巴
二战前后,世界各地纷纷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2.苏联模式的推广
目的:
为了适应冷战需要,应对马歇尔计划
②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苏联模式全方位改造。
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
①1949年,建立“经互会”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1947年,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控制东欧各国,要求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政权性质与苏联统一。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3.中苏建交与合作
建交:1949年10月3日苏联与中国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结盟: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作用: ①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②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1953年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4岁,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材料:(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1926到1940年,苏联重工业年均增速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为1.5%。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米的住房。
——《苏联国民经济》
根据材料指出,苏联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以及存在什么问题?
重工业发达
农业、轻工业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阻碍苏联的发展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关于苏联的改革,有人是这么评价的: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为什么他们的改革会被这么评价?阅读P84---85,以表格方式归纳三人的改革。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苏联模式的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改革
时间
内 容 政 治
经 济
1953年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发动垦荒运动
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被遗弃在布达佩斯街头的斯大林头像
推广种植玉米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政治上
材料一: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经济上
材料二: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于是强行要求在苏联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八年要增加七倍。由于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计划遭到了集体农庄庄员的消极抵制,最终彻底破产。
改革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赫鲁晓夫改革结果?
勃列日涅夫改革
时间
内容
表现
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1964年
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改革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
勃列日涅夫改革结果?
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是高耸的烟筒,军工联合体遍布全国,另一边则是商店里空空的货物;一边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们排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一边是加加林早在1965年就幸运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飞向太空,另一边则是直到苏联解体前,她的人民喜欢的羽绒服、牛仔裤、旅游鞋之类的物品,要靠中苏两国大大小小的“倒爷”们才能得到,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泡糖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能够提供。
——王长江等《世界执政党兴衰史鉴》
时间
内容 经济
政治
结果
评价
1985年
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
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揭露苏联共产党历史的阴暗面)和政治多元化。
改革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是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书中,他主张国际关系人道主义化,引导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和“一体化”,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且以推行“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作为改革和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
苏联的国民经济从1989年起开始负增长,1990年比1989年下降4%,1991年比1990年又下降5%。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时间
措施
重心
结果
评价/影响
①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②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经济改革,尤其是农业
1953年-1964年
①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②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失败
经济改革,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1964年开始
揭开了苏联社会改革的序幕,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
失败
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反而使体制进一步僵化;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
1985年开始
①经济: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②政治: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先经济改革、 后政治改革
失败
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去控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又称苏东剧变,是指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事件。
1.东欧剧变
内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出现严重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外因: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 ②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东欧剧变示意图
原因:
表现:
实质: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拓展]西方和平演变
20世纪50-60年代这一词汇出现。
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手段,诱压东欧各国,促使其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演变,因进行中并没有发生战争,故称之为“和平演变”。
思想渗透
经济制裁
政治扶植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2.苏联解体
原因:
⒈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⒉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⒊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和西方势力的影响
过程:
1991年,“八一九事件”失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1991年底,苏联解体。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八一九事变军队开进莫斯科
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历史。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苏联解体
世界多极化趋势
发展中国家
由一个国家主宰他国命运和左右世界形式的局面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所以多极化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
一种趋势
动态发展过程
没有定型成新格局
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称霸
单极
美国
中国
日本
俄罗斯
欧盟
⒈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坚持依法治国,健全民主与法治;
4.加强执政党建设,坚持中共的领导。
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自身的失败。
⒉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和认识?
道路自信
发展经济
依法治国
坚持中共领导
合作探究
启示:
认识: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
→直接导致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
苏联的发
展与改革
东欧剧变与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力
量的壮大
1949年,经互会成立
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东欧剧变
没有取得成效
小结
社会主义国家增多,由一国发展为多国。
练习
1.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成立欧洲联盟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2.他的改革猛烈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苏联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他未能从根本上打破苏联模式。他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