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复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
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2.可燃冰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一种高效清洁能源。我国的可燃冰开采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可燃冰主要含有( )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水合物 D.酒精
3.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一次能源
C.风能、水能、地热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风能、水能、地热能属于二次能源
5.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锅炉用的煤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C.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即可燃烧
6.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
B.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C.由于新能源开发,可以无节制地使用石油资源
D.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都是石油产品
7.为了节能,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目的是( )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
C.降低汽油着火点
D.升高汽油着火点
8.页岩气是指蕴藏于页岩层中的天然气,是一种新开发的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页岩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页岩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C.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H4+3O2=== (点燃)2CO+4H2O
D.页岩气燃烧放出热量
9.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科学家寻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一氧化碳和水在低温条件下反应产生氢气,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是不可再生能源
B.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条件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10.如图为一种自热火锅的构件图。该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内有铁粉、铝粉、炭粉、生石灰等物质,将发热包放到水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有关该自热火锅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B.设计出气孔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使用时盒内气压过高
C.遇水能放出热量的物质都能作为发热包的内容物
D.使用过的发热包即使干燥后也不能重复使用
11.我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表示的物质属于氧化物
B.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H2OH2O2+H2↑
C.反应Ⅱ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D.该成果对氢能源的推广应用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2. “化学链燃烧”是新的燃烧概念,即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燃烧,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
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
13.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量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也日趋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请你回答:
(1)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________(请回答三种)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两个由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
①________;②________.
(3)生产生成中存在着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请你分别举例
①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_______;②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________.
(4)氢气热值高且具有________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14.填写下表:
常见的 灭火实例 熄灭酒精灯火焰 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防止火势蔓延,将部分树木砍掉
灭火原理
15.近年来,全球变暖日趋严重,我们急需给地球降温
(1)________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燃煤发电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现有新技术先将煤与水反应生成合成气(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将合成气通过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与高温水蒸气进行如下反应:CO+H2O=CO2+H2,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具有________性(选填“氧化”或“还原”)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物理性质不同,二氧化碳会从________口(选填图中的“A”或“B”)出来,被封存,分离出的氢气用于燃烧发电
(2)小丽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在实验中能观察到色拉油a侧液面____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侧液面,则说明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16.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其发生装置与制取________气体相同.收集方法有________,因为________.或者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氢气的化学性质是(1)可燃性,反应方程式________;(2)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
17.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小红在实验室制取了一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收集在三个集气瓶中,让小刚通过实验确定该气体。小刚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将你的推断结果及结论填入下表空格中,并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推断结果及结论
(1)取一瓶气体,闻其气味 无气味 可能是H2、O2、N2、CO、CO2、CH4
(2)移开另一瓶的玻璃片,将一燃着的木条缓慢深入瓶中。 瓶口处未见火焰 一定不是
木条的火焰熄灭 一定不是
(3)向第三个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一定是
在进行实验(3)时,除了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用 来确定该气体。
18.如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
19.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 因是① ;② 。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20.北京奥运会火炬、火种被送上海拔8848.43米的珠峰峰顶.象征着光明、和平、友谊、进步、和谐的奥林匹克圣火首次在地球之巅燃起,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灵之巅.而“奥运火 航天芯”再次奏响了“科技奥运”的主题.
(1)“祥云”火炬设计有回热管,即用铝箔将铜棒贴在燃料筒外侧,使火炬上下的热量能够交流,这主要是利用了金属铜的 性.
(2)根据火炬、火种所处的环境不同,各种奥运火炬、火种灯采用的燃料都不相同.
①悉尼奥运会曾使用丁烷(C4H10)作为火炬的燃料,请写出丁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高原火种灯”使用的是航空煤油,它主要通过石油分馏获得,分馏属于 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③珠峰火种灯选用了固体碳作燃料,并且完全采用了传统蜂窝煤煤炉的设计,即将固体碳做成碳柱,一节一节填充在容器内进行燃烧,这种设计的优点是: ;
(3)“祥云”火炬的核心设计是“双火焰”燃烧系统,即使当外部火焰意外熄灭时,内部火焰仍能使其迅速再次燃烧,此过程中,内部火焰的作用是 .
21.锌和稀硫酸(H2SO4)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实验室里用3.25g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和硫酸锌的质量各是多少?
答案
1-12 C C B B D C B C C C B C
13.(1)太阳能、风能、水能;(2)①C+O2= (点燃)CO2;②2H2+O2= (点燃)2H2O;(3)干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4)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14.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
15.(1)二氧化碳;还原性;A;(2)低于
16. Zn+H2SO4=ZnSO4+H2↑;二氧化碳;向下排空气法,其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排水法,其难溶于水;2H2+O2= (点燃)2H2O H2+CuO= (△)Cu+H2O
17.(2)H2、CO、CH4;O2.(3)CO2;紫色石蕊试液。
18.(1)使燃烧物与空气(氧气)隔绝;(2)温度没有达到灭火毡的着火点;(3)用水灭火。
19.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反思与评价](1)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2)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拓展与迁移]甲;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好,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或乙装置漏气等)
20.(1)导热. (2)2C4H10+13O2= (点燃)8CO2+10H2O. ②物理. ③方便添加燃料,便于灰渣的排出,有利于空气的流通. (3)使熄灭的外部火焰的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1.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硫酸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3.25g y x
解得:x=0.1g y=8.05g
答:制得氢气的质量为0.1g,硫酸锌的质量为8.05g.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