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名师教案(第二课时)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学期
课题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7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品读景物描写中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的语言风格,读出本文独特的交流感。 2.写简单的朗读脚本,提升对朗读的认识。 教学重点:品读景物描写中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的语言风格,写简单的朗读脚本。 教学难点:读出本文独特的交流感。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 分钟 导入 与第一课时进行对接,将学生继续带进“我读《济南的冬天》给你听”情境中。
17 分钟 任务一 任务一:揣摩风格,读出独特的交流感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哪些方面,让读者有一种交流感?” 【学生活动1】整体感受本文的语言表达及语言风格,明确本节课将围绕“妙用生动可感的修辞”“对话式的景物描写”“口语化的语言风格”三个方面来展开学习。 【教师活动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拟人修辞与文章给人的交流感之间的关联。 【学生活动2】分析课文的人格化形象,从而围绕“景物形象”“作者视角”“蕴含感情”三个方面思考,品析出情境交融的意蕴和本文拟人修辞的亲切效果。理解拟人修辞带来的亲切感是本文交流感的重要支撑。 【教师活动3】出示三组意思相同、表述不同的句子,与学生一起进行品读。展示学生的朗读脚本以及朗读音频。 【学生活动3】对比三组句子的表达,体会本文拟人修辞体现亲切感的表达效果。写简单的朗读脚本,并按脚本进行朗读。 【教师活动4】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这三个拟人句,你还对文中哪些修辞句印象深刻?选1—2句,试着分析,并依据分析说说你想怎么读这些句子。” 【学生活动4】深入赏析文章的语言,建立本文修辞的亲切感的整体认识,为读出文章的交流感做准备。 【教师活动5】借用示例启发学生仿写对话,引导学生思考本文景物美之上的深层语言风格——交流感。 【学生活动5】进一步品析景物描写,展开想象,仿写对话。体会仿写对话的方法“运用想象,置身其中”“揣摩景物特征,说符合景物形象的话”“有说话的对象意识”恰恰是读出作者进行景物描写有交流感的朗读技巧。 【教师活动6】借助对口语化风格的分析,提醒学生注意地区差异,不要僵化理解和使用朗读技巧。 【学生活动6】练习朗读使用了儿话音和虚词的句子。
3 分钟 任务二 任务二:整体提醒“我读《济南的冬天》给你听”的注意要点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回顾本篇课文的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1】领会“感知课文内容、品读景物特点、揣摩语言表达及其风格,不仅是为朗读《济南的冬天》搭建的桥梁,也是开启我们读懂美丽的写景抒情散文之门的钥匙,是我们将作者将自己对美好山河、对多情四季的热爱领悟出来的重要途径。” 【教师活动2】整体提醒朗读全文的注意要点。 【学生活动2】进行思考,提升对朗读的认识,明确“我读《济南的冬天》给你听”这个活动的注意事项:(1)温和、温情的感情基调要贯穿全文;(2)有意识地运用本课学到的朗读技巧;(3)熟练的使用技巧需要长时间的练习过程。《济南的冬天》名师教案(第一课时)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学期
课题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7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的景物特征,把握作者的感情,明确朗读的感情基调。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景物的画面美,读出画面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的景物特征,把握作者的感情,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景物的画面美。 教学难点:运用朗读技巧,以温情的感情基调,读出画面感。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 分钟 导入 设置情境:“我以我声颂四季”之我读《济南的冬天》给你听
9 分钟 任务一 任务一:整体感知,确定感情基调 【教师活动1】引发学生思考:“我感受到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老舍对济南的冬天持有什么样的感情,所以我想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全文。” 【学生活动1】通读全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2】引导学生分析全文第一段。 【学生活动2】明确第一段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总体特点,把握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喜爱、赞美的总体感情。 【教师活动3】出示8个对本文感情基调的判断。 【学生活动3】思考哪些感情基调合适,在把握本文景物总体特点和辨析感情基调所代表的感彩的基础上,明确“温情”“温和”“恬淡”“闲适”是朗读本文适合使用的感情基调。 【教师活动4】引领学生从重音处理作为切入点,将课文理解和学习朗读技巧进行对接。 【学生活动4】听三名同学的朗读音频,判断重音处理合适与否,明确:在主要使用了对比手法的第一段中,被比较的对象和比较出的特点,需要重读;提示感受主体的词语,应该重读。 【教师活动5】给出第一段的重音处理参考,并示范朗读。 【学生活动5】体会本文感情基调的朗读表现方式:重读的词只是稍微多用一点力;停顿和连接都要自然而然,不生硬;语气轻柔,语速和音量都要适中。
14 分钟 任务二 任务二:品读景物,读出画面感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描绘了济南冬天里的哪几幅美丽图景?朗读时你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能给这些图景命名吗?” 【学生活动1】理清作者进行景物描写的思路,在根据景物内容概括图景的基础上,学习根据景物特点概括图景。 第一幅图景:暖和、安适、明媚,小山摇篮图。 第二幅图景:秀气、迷人、淡雅,小雪初晴图。 第三幅图景:生动、清澈、透明,空灵水晶图。 【教师活动2】以“小山摇篮图”第一部分为例,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语句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方案的设计。 【学生活动2】理解课文,标注重音、停连,设计朗读方案。 【教师活动3】示范朗读“小山摇篮图”第二部分。 【学生活动3】根据教师的朗读示范,思考设计理由,加深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