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5 07:1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独山子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夏衍的报告文学,数量不可谓多,但它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光明》创刊号的社评曾指出:“《包身工》可称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这“新的记录”自然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新变。《包身工》是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它比较充分、完美地体现出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夏衍的报告文学缩短了和小说的距离,他运用了小说、散文乃至戏剧、电影的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使其具有了文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文学是人学”,特别是叙事性文学,是离不开人物的描写和刻画的,塑造典型人物是这类作品的中心课题。报告文学既然是文学家族的一员,它也应毫不例外地把人物刻画摆在主体地位。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纪实,因而在其兴起的初期,多以报告事件为中心。夏衍的报告文学扩展了人物描写和刻画的范围,而且着意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来揭示某些事物的本质,使报告文学开始由以事件作为中心向以人物为中心的转变。例如《包身工》,虽然它还带有浓重的新闻纪实色彩,但由于作者着重刻画了芦柴棒、小福子和不如姓名的小姑娘这三个典型人物,就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特别是通过对芦柴棒烧火做饭、被逼带病出工及下工搜身的三次细腻的描写,相当具体、形象地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夏衍的报告文学是比较讲究艺术结构的,他改变了过去通讯、报导、速写的单纯的结构方式,而使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多姿多彩。如《包身工》巧妙地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方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劳动为纵线,收放自如地勾连横向事件,使全篇宛如一条斑斓的彩带缀上一串闪光的珍珠,显得玲珑剔透、严谨精美。在人物刻画和场景的描写上,他善于选择富有特色的典型的生活片段和细节,作特写镜头式的具体描绘,增强了作品的可视性和可感性。比如包身工早晨喝粥的情景就描绘得相当细腻、逼真。对粥的描写,使你立即感到了猪食;女工们用舌头舔着淋漓在碗边外面的粥汁,蹲在路上和门口就食的情景,使你仿佛听到了她们的饥肠辘辘;至于老板娘用锅焦、残粥搅拌清水来给女工充饥的镜头,把包身工猪狗不如的生活揭示得入木三分,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满腔悲愤!
报告文学,无论是记事的,还是写人的,都是作者在生活中首先有了理性认识或感情冲动,带着自己的观点、感情来写的。任何一个作者都不会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故事和人物作纯客观的叙述,而总是把自己的见解和感情遣上笔端,用以说服、感染读者。夏衍的报告文学,在主客观相结合方面,达到了浑然一体的高境界。他的作品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现方法熔于一炉,交错运用,并焊接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及工厂主的种种罪恶;但在关节处又常常直抒胸臆,将作者自身的深切感受、全部爱憎和着包身工的血泪一起喷出。有时他又以铁一般的事实和精确的数据,对这种野蛮的包身工制度作出直接的评价和深刻的分析。笔法飞灵,情真意切,使作品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说服力。
(摘编自张宝华《夏衍报告文学漫议》)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包身工》是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开创了中国的报告文学的新记录。
B.带有浓重纪实色彩的《包身工》完成了以事件作为中心向以人物为中心的转变,目的在于刻画典型人物。
C.《包身工》的结构巧妙,纵线是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劳动,横线是与包身工及其制度相勾连的事件。
D.《包身工》既叙述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也直抒了作者感受,还以事实和数据控诉野蛮的包身工制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总分结构,以《包身工》为例来论述夏衍报告文学的特点。
B.第二段以《包身工》中芦柴棒等形象表明夏衍报告文学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C.文中比较了夏衍报告文学与小说、新闻纪实的不同,突出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
D.文章二、三、四段论述了夏衍报告文学具有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衍的报告文学和小说同样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故也可称之为小说。
B.夏衍的报告文学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着重描写、刻画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人物,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
C.夏衍精于艺术营构,善于选择典型的生活场景,作细腻、具体的描绘,增强了作品的可视性和可感性。
D.夏衍的报告文学运用多种表现方法来创造主客观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共阅兵仪式。
当时参与开国阅兵大典编队飞行的共只有17架飞机——9 架P-51“野马”战斗机,2架“蚊”式轰炸机,3架C-46运输机,2架PT-19初级教练机和1架L-5联络机。那时的17架飞机并不足以飞出气势。周总理当即安排空军的P-51飞过后转向180度,重新飞一次。
70周年国庆阅兵盛况,让全国人民热血澎湃。如今锦绣河山,国泰民安。我们的飞机足以保卫疆土,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告慰先烈。这盛世,如您所愿。
(摘编白(航空知识》)
材料二:
本次70周年国庆阅兵中,我国空中力量编为十二个空中梯队共168架飞机接受检阅,集中展示了我国空军力量建设的相关成果:
空中梯队编成
方队编成 装备配属 首次亮相
1 空中护旗梯队 直8A、直10、直19
2 领队机梯队 空警2000、歼10A
3 预警指挥机梯队 空警500、空警200、运8智慧通信机
4 海上巡逻机梯队 空警500、运8反潜巡逻机、空警200、运8技术侦察机 运8反潜巡逻机
5 运输机梯队 运20、运9
6 支援保障机梯队 运9通信对抗、心理战飞机、医疗救护机、运8远距离支援干扰、电子对抗侦察机、电子侦察机 运8远距离支援干扰、电子对抗侦察机、电子侦察机
7 轰炸机梯队 轰6N、轰6K
8 加受油机梯队 轰油6、歼10
9 舰载机梯队 歼15
10 歼航突击梯队 歼20、歼16、歼10C
11 陆航突击梯队 直9、直10、直19、直20、直8B 直20
12 教练机梯队 教练10、歼教9、教练8 教练10、歼教9
材料三:终于等到你,C919!
作为在中国21世纪推出的第一款以商用为目标的干线飞机,C919飞机从2008年11月项目启动开始,就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2015年11月2日,C919首架机总装完毕,原型机注册号B- 001A,于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厂房内正式下线。2017年5月5日下午两点,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顺利首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首飞成功后发出贺电。
C919全称COMAC C9- 19,C取自中国(China)和中国商飞(COMAC)的首字母,并寓意将与空中客车( Arbu)及波音(Beeing)形成“ABC”并行的局面;9与“久”谐音,象征“天长地久”";19指最大载客量为190个座位。
C919客机的自主创新反映在5个方面:一,总体方案来自中国;二,自行主持气动外形设计并进行相关试验:三,机体从设计到制造完全由中国完成;四,来自不同供应商的系统由中国集成;五,由中国进行全面管理。
另据报导,C919大型客机104架机于2019年8月1日5时32分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起飞,经过1小时25分钟的飞行,在完成了多个试验点、对飞机各系统进行了初始操纵检查后,于6时57分返航并平稳降落,顺利完成其首次试验飞行任务。
104架机是C919大型客机第四架试飞飞机,主要承担航电系统、起飞着陆性能、自动飞行系统和自然结冰等相关科目的试飞任务。截至目前,中国商飞公司共有4架飞机投入试飞工作,101-103架机已在西安阁良、山东东营、江西南昌等地开展试验试飞,静力试验和其他地面验证试验也在稳步推进。根据计划,105、106架机也将在今年下半年投入试飞,届时C919大型客机研制将进入密集试飞阶段。
(摘编自《新华网》)
4.下列不属于我国自主创新技术的一项是
A.对C919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以及动力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的制造。
B.自行主持C919客机气动外形的相关试验。
C.大兴机场首次实行交叉跑道运行,采用“三纵一横”构型。
D.大兴机场过安检效率提高60%,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登机口步行时间不到8分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70周年国庆阅兵中,我国接受检阅飞机数量是开国大典阅兵仪式的近10信,近三成飞机首次亮相,有些梯队首次亮相飞机多达5成。空军军事力量实现迅猛增长。
B.C919架机承担着航电系统起飞着陆性能、自动飞行系统,自然结冰、静力试验和其他地面验证试验等相关科目的试飞任务。
C.未来机场将使用激光气象雷达和相控阵气象雷达,每年减少碳排放约5.88万吨。
D.C919的命名,大兴国际机场的造型及形成格局,都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6.以上三则材料是从哪些角度介绍了我国航空事业取得的发展进步 这些发展进步的意义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禹的寂寞
何向阳
时隔几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轩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下传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夏禹,一半被压成纸形,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般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的万岁峰下,面对巨大的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寂寞的。
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有个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
哪里有水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迎面扑来,相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平治”。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那就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较之,我倒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寂寞吗?
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最终没有止住水而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而民生之事重大。《史记》中那一句“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让人看了心悸,可见当时的责任制非常严明。“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用人情释解的苦痛,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当时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面对因洪水而生活困苦的百姓,他是非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
在失去了父亲之后,谁又是第二个要他付出的亲人呢?启母石就是另一场不幸的实证。“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这则故事一波三折,写得太生动,也太苦涩,还有启之生,也十分扑朔迷离。然而立于启母石前的下午,阳光是这么好,峭壁的石头破裂开来,一分为二。围着它走,有种本真的崇慕,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雕饰或者后天的人文附丽,就是一块巨石,风雨阳光都经历过了,还是一块巨石。对于那不知历史传说的过路人,它会因没有文字与解说而沉默为一块真正的顽石。大禹寂寞着,他的寂寞不是后天的懵懂,而是在当时,最亲密如妻子的人仍然会“惭而去”,离开他,不解是深的,比水更深一些。大禹,枉有回天之力,能够劈山让泄流改道,却不能够让一个心爱的女人回心转意,一任那自心流漫的大潮淹没自己。
何况诸侯们叫叫嚷嚷,争相出着主意,到了要走向水泽大野时,便多缩进家门不愿出去。对于这帮人,大禹怎么不冲他们把那双总是在走、长满老茧的大脚伸开呢?这个英雄,领着一批人实干,却还要永担背后的冷嘲热讽、唾沫星子,那也是一种水,堵或者导以已不是对付的方法,它汇聚着另一场洪水要淹没这个治水的人。还有民众,他们的纪念随时随处,然而民众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也会因随时随处而改变心境,也会遗忘。他们忘记一个人的最好办法是将人打入历史,在史录的隧道里或可赢取一个空间、几行文字。然而,内心呢?当洪水不再,阳光灿烂,歌舞升平,与幸福伴行之际,谁会想起、忆念、沉吟,或者祭奠?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的“一半被压成纸形……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与结尾的质问遥相呼应,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发人深省。
B.以民众对大禹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乃至遗忘结尾,含蓄而深沉,既照应了标题,又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之情,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C.文章以丰富的史料、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禹公而忘私精神的赞扬,且对大禹的寂寞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
D.文章大量引用《史记》中的句子,既写出了治水的难度,表现了大禹的辛劳与忙碌,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8.文章中史料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大禹”式人物。请结合作品和社会现实,谈谈你对“大禹”式人物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齐明帝建武元年。魏主【注】以上废海陵王自立,谋大举入寇,会边将言,雍州刺史下邳曹虎遣使请降于魏,尚书声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
魏主欲自将入寇。癸卯,中外戒严。戊申,诏代氏迁洛者复租赋三年。相州刺史高闾上表称:“洛阳草创,曹虎既不遣质任,必非诚心,无宜轻举。魏主不从。久之,虎使竟不再来。魏主引公卿议行留之计,公卿或以为宜止,或以为宜行。帝曰:“众人纷纭,莫知所从,必欲尽行留之。势宜有客主,共相起发。任城、镇南为留议,朕为行论,诸公坐听得失,长者从之。”众皆曰:“诺。”镇南将军李冲曰:“臣等正以迁都草创,人思少安,为内应者未得审谛,不宜轻劾。”帝曰:“彼降款虚实,诚未可知。若其虚也,朕巡抚淮甸,访民疾苦,则彼知君德之所在,有北向之心。若其实也,今不以时应接,则失乘时之机,辜归义之诚,败朕大略矣。”任城王澄曰:“虎无质任,又使不再来,其诈可知也。今代都新迁之民,皆有恋本之心,扶老携幼,始就洛邑,居无一椽之室,食无甔石之储。冬月垂尽,乃百室兴建之时,而驱之使擐甲执兵,泣当白刃,殆非歌舞之师也。且诸军已进,非无应接。若降款有实,待既平樊、沔,然后銮舆顺动,亦何晚之有?今率然轻举,上下疲劳,若空行空返,恐挫损天威,更成贼气,非策之得者也。”司空穆亮以为宜行,公卿皆同之。澄谓亮曰:“公辈在外之时见张旗授甲皆有忧色乎居论议不愿南征何得对上即为此语面背不同事涉欺佞岂大臣之义国士之体乎万一倾危,皆公辈所为也。”冲曰:“任城王可谓忠于社稷。”帝曰:“任城以从朕者为佞,不从朕者岂必皆忠。夫小忠者大忠之贼,无乃似诸。”澄曰:“臣愚暗,虽涉小忠,要是竭诚谋国,不知大忠者竟何所据。”帝不从。后曹虎果不降。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一》)
【注】魏主: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9年—499年),为了加强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孝文帝将都城从山西平城迁至河南洛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辈在外之时/见张旗授甲/皆有忧色/平居论议/不愿南征/何得对上即为此语/面背不同/事涉欺佞/岂大臣之义/国士之体乎/
B.公辈在外之时/见张旗授甲皆有忧色/平居论议/不愿南征/何得对上/即为此语面背/不同事涉欺佞/岂大臣之义/国士之体乎/
C.公辈在外之时/见张旗授甲/皆有忧色/平居论议/不愿南征/何得对上/即为此语面背/不同事涉欺佞/岂大臣之义/国士之体乎/
D.公辈在外之时/见张旗授甲皆有忧色/平居论议/不愿南征/何得对上即为此/语面背/不同事涉欺佞/岂大臣之义/国士之体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朝代名(479—502年),共历二十四年,是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传七代,史称南齐或萧齐,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B.癸卯,属于中国古代的干支纪法,即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戌、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壬、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C.质任,意即人质。古代交战双方为相互约束,互派亲属去给对方做人质,或求和的一方为表示臣服的诚意,派近亲做人质。
D.公卿,原指三公九卿,如《论语·子罕》中:“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又可泛指朝廷中的大臣、高级官员,本文中的公卿即是大臣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孝文帝因齐明帝废海陵王自立为帝,计划趁机率兵大举入侵齐国。正值齐之曹虎派使臣至魏,请求投降,尚书卢渊认为曹虎有可能是诈降。
B.进攻齐国之初,因刺史高闾认为北魏定都洛阳不久,且曹虎终究没有派来人质,孝文帝
召公卿商议前进还是留守的计策,大臣们众说纷纭。
C.魏孝文帝认为如果齐人假降,南征可以安抚民心,展示君王仁德,使淮河流域的百姓心生归降之意;如果齐人真降则不会辜负归义者的诚心,也不会影响宏图大略。
D.任城王反对孝文帝轻率出兵,担心万一无功而返,会挫伤朝廷的威严,助长敌方的气势;即使曹虎是真心降魏,等平定了樊、沔等地,再出兵也不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驱之使擐甲执兵,泣当白刃,殆非歌舞之师也。
(2)任城以从朕者为佞,不从朕者岂必皆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偶题三首
朱熹
【其一】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②。
【其二】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注】①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底处:何处。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中“堆”字,形象描绘出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用词生动传神,蕴含喜爱之意。
B.第一首中诗人终日闲游山前,自在之余却也暗含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C.第二首中运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传神表达了万斛飞泉奔涌而出的不可阻挡的气势和魄力。
D.这两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着笔虽然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的思考。
15.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往往蕴藏着做人治学的道理,诗人看云而有思,临水而感怀。请分析这两首诗各自阐述的道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2)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3)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慢直播火了,它出现在重大新闻现场,带着观众直击重要时刻;也出现在人们心向往之的地方,带大家云端感受 和如画美景。
慢直播, ,是对事件及其场景全程不间断的直播,无剪辑、无脚本、无旁白解说、无背景音乐,重在 记录。不同于电影、纪录片等由创作者讲故事,在慢直播中,观看者自行发现亮点,诠释内容。
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慢直播是讲好中国故事、熔铸情感共同体的有效方式。慢直播贵在真实,通过持续不断地直播,让观众时时“在场”,随时跟进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各种信息纷杂难辨,使得朴素原始的直播反而更有力量。直播熊猫的生活起居、直播对珍稀动物朱鹮的保护、直播驯鹿迁徙、直播新疆雪景、直播海洋牧场示范区、直播“漫游”古城、直播通宵织毛衣……这些多议题、多情感维度的慢直播展现着真实世界的 。可以说,慢直播贵在凝神聚气,展现巨大的共情力量。相较于传统的单向度传播,慢直播在呈现新闻事件的同时更容易凝聚情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赏心悦目 望文生义 原生态 琳琅满目
B.赏心乐事 望文生义 原汁原味 丰富多彩
C.赏心乐事 顾名思义 原生态 丰富多彩
D.赏心悦目 顾名思义 原汁原味 琳琅满目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因为各种信息纷杂难辨,导致朴素原始的直播反而更有力量。
B.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信息纷杂难辨,朴素原始时代的直播反而是更有力量。
C.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纷杂难辨,反而更有力量的是直播的朴素原始。
D.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纷杂难辨,朴素原始的直播反而更有力量。
19.根据上文,下面给“慢直播”所下的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慢直播是一种直播形式,它没有剪辑,没有旁白,没有音乐渲染,没有间断。
B.慢直播是讲好中国故事、熔铸情感共同体的播出形式,但和纪录片的讲故事不同。
C.慢直播不对事件及其场景进行任何形式的加工,但要保留全程不间断地播出。
D.慢直播是对事件及其场景全程不间断的、不带任何加工形式的直播媒介形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距离我们约1.5亿公里的太阳,表面非常活跃。近期,如果你使用覆盖巴德膜的相机拍摄太阳,你会发现,明亮的太阳表面有5颗“痘痘”,它们就是被称为“12898”“12900”“12901”“12902”“12903”的太阳黑子。①,但每一个的直径都超过地球。
之所以叫“黑子”,就是因为它是太阳上磁场聚集的地方,磁场较强,温度较周围的光球温度(大约6000摄氏度)低,所以观测时就是黑色的。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通过肉眼也可以看到黑子。②,如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日中有跛乌”的记述,这里的“跛乌”是指外形像鸟一样的太阳黑子(群)。现今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太阳黑子观测记录,是记载在《汉书·五行志》中,“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将黑子出现的时间与位置都叙述得详细清楚。
但是我们平时看不到黑子,是因为太阳光太强,不敢直视,但可以在太阳初升或落日时观测,古代观测太阳就是这个时间段。③,因为日地平均距离1亿5千万公里,只有大黑子(群)才能肉眼直接看到。现在如果想看清太阳黑子,一般用加减光装置的天文望远镜,但是切勿用眼睛去直接通过普通天文望远镜看太阳,必须加上巴德膜等减光装置。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根据这段文字,请给“太阳黑子”下一定义,要求表达简洁通顺,不超过5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2年,时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的卢新宁应母校北京大学之邀,以学姐的身份于北大中文系的毕业典礼发表演讲《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她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20多年的社会生活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怀疑的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学者徐贲撰文《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评论卢新宁的观点:“怀疑本身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所有的‘信仰’,都必须建立在一些具有恒久而普遍意义的价值之上。人们只有确信这些基本价值,即使在现实生活中眼见无数糟蹋、破坏这些价值的行为,但仍然对这些价值坚信不疑的时候。他们才可以说是真正具备了信仰。”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C 6.(1)军事航空(军用飞机)、民航、基础设施建设。(2)增强国防力量,保障主权;改善交通,惠及民生,推动经济发展;推动自主创新事业的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7.B 8.①在叙写现实中灵活地使用史料,使内容更加真实、丰富,增强说服力和作品的厚重感,使作品更具历史的纵深感;
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从历史与现实的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使大禹这一历史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③现实的荒凉和史料的记载相互印证,突出了大禹恒久的寂寞,引发读者思考;
④历史与现实交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禹的崇敬和叹惋之情。 9.①他们一心为公,勇于奉献自我,公而忘私,他们的精神是可贵的;
②他们能够耐得住寂寞,不在乎世人的看法,坚守初心,勤劳刻苦,他们的品质是崇高的;
③他们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背负着世人的偏见与冷嘲热讽,他们于彼时是寂寞的;
④他们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文字,却走不到人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没有被后世铭记,他们于后世是寂寞的。
10.A 11.B 12.B 13.(1)(朝廷)却要迫使他们身穿铠甲,手执兵器,哭泣着去抵御白刃,这恐怕是不能得胜的军队吧。
(2)任城王把听从我的人当作谄媚之臣,不听从我的人难道一定都是忠臣?
14.B 15.其一:无论修身处世还是治学力行,凡事都要追求根源,寻求根底。犹如人们看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就应该去了解云何以形成。
其二:事业的成就,在于奋斗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犹如水在出山之前,尽管遇到艰难险阻,它勇猛向前,终于擘开苍崖巨峡,取得斗争胜利。在注入平原以后,仍然奋斗不息,一路前行。
16.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氓隶之人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17.C 18.D 19.D
20.①虽然看起来很小
②中国古代有这方面的记录
③看到的黑子还要足够大(我们看不到小的黑子) 21.参考一:太阳黑子就是太阳上因磁场聚集变得磁场较强而形成的温度较周围光球温度低、观测时是黑色的区域。
参考二:太阳磁场聚集的地方磁场较强,因而温度较周围光球温度低,这个区域在观测时是黑色的,所以叫太阳黑子。
22.例文:
在怀疑的时代,我这样信仰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颓废、享乐之风盛行,“丧文化”大行其道,“怀疑一切”理论甚嚣尘上。然而正如卢新宁所言:“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青年人应摒弃消沉之心,直面人生,知其难,信其力,行其艰。
“朝霜暮雪,不改英雄意气。”对于真正的强者,知其难,反而会坚定他们的信念,将事情做成功。
知科技创新之难,华为公司聚员工信念之力,终于研发出领先于全球的5G技术;知黄土高原水土治理之难,朱显谟立下让黄河水变清的理想,奋斗几十年,最终使黄河入沙量减少了60%!反之,一个人如若沉溺于灯红酒绿的生活之中,难免会被眼前闲适安逸的表象所迷惑,失去了对现实的准确认知,也丧失了奋进的勇气。跳出自我设置的舒适圈,直面社会现状,是每个国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当务之急。
青年一代,怀着一腔孤勇踏上人生的旅途,不论遭遇何等挑战与挫折,都不要失去信仰。培根说:“不相信明天的青年,是对自己的背叛。”信仰之可贵,一在于它让我们永不失对将来的希望,二在于它还能为我们的前行之旅提供方向和力量。有信仰的马斯克倾尽家财研制纯电高速的汽车,而没信仰的国内某商人却以造车为名,将从股市收刮的金钱带到国外挥霍享受:两人的境界高低其实是信仰的有无决定的。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知其难,信其力,说到底便是为了行其艰。
天津大学校训“莫从纸上逞空谈”教育一代代学子于实处用力,从实践出发,克服艰难困苦,如果只有主观认识,只有一腔孤勇,理想再好,信仰再美,成功也只是黄粱美梦。“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新时代领路人之语令人醍醐灌顶,告诫着每一位中华儿女脚踏实地,用行动去开创美好未来。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我们应牢记“筑室道谋,则三年不成”的警示,带着对现状的清醒认识,怀着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以昂扬之姿,以无畏之志,去行动,去奋斗。
也许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遵守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反倒是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到最后名利双收,于是乎,就有很多年轻人被一些看似有经验的的前辈拍着肩膀说:“年轻人你不懂。”但我想说,未来的社会全被我们这些年轻人占领时又会怎么样呢?所以,我们必须牢记: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之下,那些能幸免于难的人不仅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所以,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世故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的生活,选择坚守理想和信仰,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这样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拥有光明,这个时代便不再黑暗;只要我们依然拥有信仰,这个时代也将不再“怀疑”。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青年一代并非垮掉的一代,而是充满希望的一代。知而后信,信而后行,不自我束缚,不妄自菲薄,不纸上谈兵,实干笃行,则中华之强盛,可指日而待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