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
黄亚果
①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②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乐”。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③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
④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节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人就已经通过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被许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
B.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但与之相较,精神层面的快乐则是必需的,是更应该追求的内容。
C.墨子认为,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先秦各国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
D.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天下百姓的幸福念念不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物质享受和精神快乐两个方面来审视幸福,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精神快乐这一方面。
B.文章在论证中大量运用了例证法,先后列举了先秦诸子中的孔子、老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庄子、荀子等名言,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文章在论证中大量篇幅引用了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并由此指向了当今社会的幸福观。
D.对于幸福真谛的探寻,文章先从先秦诸子的典籍中列举了幸福具有的内涵,再到结合自身与他人、社会的幸福关系,最后到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高度赞赏安贫乐道的弟子,孟子主张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在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面有重要意义。
B.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他主张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
C.在先秦诸子看来,只有不因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因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
D.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所以,先秦诸子才有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候鸟通常在一个地方产卵、育雏,然后到另一个地方越冬。有时从山的南坡飞到北坡,而后返回;有时远涉重洋,但也毫不畏惧。
鸿雁是中国常见的候鸟,《吕氏春秋》这样记载鸿雁按时迁徙的现象:“孟秋之月鸿雁北,孟春之月鸿雁来。”令人费解的是,候鸟迁徙时有着准确地辨别方向的能力,如燕子每年春归时总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它去年搭的窝。唐代诗人韦庄曾有诗云:“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潜心研究这个问题。
有人猜想,候鸟能通过身体中类似钟表的感觉器官,在天空飞行中计算太阳的位置,不断地调整自身与太阳的角度,确定自己飞行的方向和路线。也有人认为,候鸟是天生的“气象学家”,它们能够在飞行中“自觉”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顺利到达目的地。还有人认为,候鸟对地球磁场的变化十分敏感,能够依据地磁场辨别方向。
1953年,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地图罗盘理论。他们认为,候鸟体内拥有一套完善的磁导航系统,可以实时敏锐地感知当前位置的磁场性质及其非常细微的变化,可以把某一地点的地磁场强度和磁倾角看作是“路标”,候鸟经过或在那里停留时,这个磁信息路标会被大脑记录下来,而飞行中实时感觉到的磁力方向可以指引它们前往这一路标地点,这无异于揣了个精准的“指南针”。飞行经验丰富的成年鸟将一个个路标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等信息组合在一起,相当于绘制了一张完整精细的“地图”。
大量行为学实验从各个方面印证了地图罗盘理论的正确性。有科学家在赤道附近制造了一个假磁极,成功诱骗了迁徙中的花园莺飞向错误的方向。还有一批研究人员在撒哈拉沙漠中设置了若干地磁路标,在此放飞的夜莺连续5天都没能飞出沙漠。也有科学家在鸽子头部放置了一个可控的电磁线圈,他们发现,可以通过改变线圈的电磁场来控制鸽子飞行的方向……
由此可以推断,鸟类能将来自视觉、听觉和磁感觉的方向信息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整理,最终对前行的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要全面解开候鸟迁徙中获得方位信息的疑问,尚待时日。
(取材于李德、朱晓璐、王江云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中国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德国奥登堡大学的教授们组成的团队,通过蛋白纯化和控制环境的行为学实验研究发现,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4a蛋白比非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4a蛋白的磁场敏感性更强,揭示了由该蛋白介导的磁感应机理。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6月23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
候鸟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中存在一种对蓝光非常敏感的蛋白——隐花色素4a蛋白,它被认为是很多候鸟感知磁场的关键物质。隐花色素4a蛋白由527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的4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光线照射到候鸟眼睛时,与隐花色素4a蛋白紧密结合的一个FAD分子吸收蓝光能量,进入激发态,促使FAD从所处环境中获得一个氢离子变成FADH,产生一个空的电子轨道。此时,电子传递开启,FADH+会从4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中夺取一个电子来填充空出的轨道,最终形成FADH和一个失去电子的色氨酸。
到这里仍然处于生物化学领域,接下来最玄妙的部分涉及量子力学。
在量子力学中,电子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具有自旋的内在性质,自旋的指向可以通过操作来改变。当几个粒子彼此相互作用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则可视作一个整体,即使将这些粒子分开,它们也可以无视距离相互感应,这一现象被称作“量子纠缠”。
得到电子的FADH与失去电子的色氨酸变成了两个自由基,曾经在一起的电子依旧保持量子纠缠,原先自旋时处于单态的电子对转变成三重态,自旋单态和三重态之间微妙的平衡性对地球磁场的强度和角度非常敏感。电子的自旋会产生磁矩,当与磁场作用的时候,自旋不同的电子就会和磁场呈现出相同和相反的排列,导致两个电子的能态出现轻微的差异。
鸟类转动头部的时候,与地球磁场的相对角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它们眼睛中处于量子纠缠中的许多对电子的自旋状态。如果处于单态,生化反应回到起点,FADH变回FAD,色氨酸收回电子,对应的感光细胞显示为正常亮度。如果处于三重态,FADH不变回FAD,色氨酸仍然处于自由基状态,二者保持纠缠态,对应的感光细胞显示为高亮。那么鸟类转动头部的时候,相当于对周边的地球磁场进行扫描,它们所“看到”的景象会随之改变,不同的方向对应的“光亮强度”差别很大,因而能够准确进行辨别,最终找到迁徙的方向。
在我国科学家看来,磁感应和生物导航原理的阐明,可能引发物理学新模型的提出和生物学新机理的发现,甚至将推动新一代的仿生导航仪和定位仪以及生物磁控技术的全面发展。
(取材于赵天昊、韩扬眉的相关文章)4.根据材料二,下面对“FADH+”的主要形成过程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
(
C.
) (
B.
)
(
D.
)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一直在研究候鸟迁徙能够准确辨别方向的原因,但是可惜的是,种种原因的猜测都毫无依据。
B.当前研究活动中,基于地图罗盘理论的正确性,科学家可通过技术控制鸟类的一些行为活动。
C.候鸟感知磁场的关键物质隐花色素4a蛋白因为由大量氨基酸组成,所以对蓝光非常敏感。
D.从量子力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候鸟只要转动头部,就会影响到地球磁场角度的细微变化。
6.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请简要说明人类对候鸟辨别方向之谜的探索是如何不断推进的。(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断魂枪
老舍
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
沙子龙的镳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
这是走镳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镳局改了客栈,他自己在后小院占着三间北房,大枪立在墙角,院子里有几只楼鸽。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这条枪与这套枪法,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些而已。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王三胜气急败坏地回到客栈,刚才与那位瘦不伶仃的孙老者的较量让他颜面尽失。他决定让师傅沙子龙好好教训这位老家伙,替自己挽回面子。
“三胜,”沙子龙正在床上看着本《封神榜》,“有事吗?”三胜的脸又紫了,嘴唇动着,说不出话来。沙子龙坐起来,“怎么了,三胜?”
“栽了跟头!”
只打了个不甚长的哈欠,沙老师没别的表示。
王三胜心中不平,但是不敢发作;他得激动老师:“姓孙的一个老头儿,门外等着老师呢;把我的枪,枪,打掉了两次!”他知道“枪”字在老师心中有多大分量。没等吩咐,他慌忙跑出去。
客人进来,沙子龙在外间屋等着呢。彼此拱手坐下,他叫三胜去泡茶。三胜希望两个老人立刻交了手,可是不能不沏茶去。孙老者没话讲,用深藏着的眼睛打量沙子龙。沙很客气:
“要是三胜得罪了你,不用理他,年纪还轻。”
孙老者有些失望,可也看出沙子龙的精明。他不知怎样好了,不能拿一个人的精明断定他的武艺。“我来领教领教枪法!”他不由地说出来。
沙子龙没接碴儿。王三胜提着茶壶走进来——急于看二人动手,他没管水开了没有,就沏在壶中。
“三胜,”沙子龙拿起个茶碗来,“去找小顺们去,天汇见,陪孙老者吃饭。”
“什么!”王三胜的眼珠几乎掉出来。看了看沙老师的脸,他敢怒而不敢言地说了声“是啦!”走出去,撅着大嘴。
“教徒弟不易!”孙老者说。
“我没收过徒弟。走吧,这个水不开!茶馆去喝,喝饿了就吃。”沙子龙从桌子上拿起缎子褡裢挂在腰带上。“不,我还不饿!”孙老者很坚决,两个“不”字把小辫从肩上抡到后边去。
“说会子话儿。”
“我来为领教领教枪法。”
“功夫早搁下了,”沙子龙指着身上,“已经放了肉!”
“这么办也行,”孙老者深深的看了沙老师一眼:“不比武,教给我那趟五虎断魂枪。”
“五虎断魂枪?”沙子龙笑了:“早忘干净了!早忘干净了!告诉你,在我这儿住几天,咱们各处逛逛,临走,多少送点盘缠。”
“我不逛,也用不着钱,我来学艺!”孙老者立起来,“我练趟给你看看,看够得上学艺不够!”一屈腰已到了院中,把楼鸽都吓飞起去。拉开架子,他打了趟查拳:腿快,手飘洒,一个飞脚起去,小辫儿飘在空中,像从天上落下来一个风筝;快之中,每个架子都摆得稳、准,利落;来回六趟,把院子满都打到,走得圆,接得紧,身子在一处,而精神贯串到四面八方。抱拳收势,身儿缩紧,好似满院乱飞的燕子忽然归了巢。
“好!好!”沙子龙在台阶上点着头喊。
“教给我那趟枪!”孙老者抱了抱拳。
沙子龙下了台阶,也抱着拳:“孙老者,说真的吧;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
“不传?”
“不传!”
孙老者的胡子嘴动了半天,没说出什么来。到屋里抄起蓝布大衫,拉拉着腿:“打搅了,再会!”
“吃过饭走!”沙子龙说。
孙老者没言语。
沙子龙把客人送到小门,然后回到屋中,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
他独自上了天汇,怕是王三胜们在那里等着。他们都没有去。
王三胜和小顺们都不敢再到土地庙去卖艺,大家谁也不再为沙子龙吹腾;反之,他们说沙子龙栽了跟头,不敢和个老头儿动手;那个老头子一脚能踢死个牛。不要说王三胜输给他,沙子龙也不是他的对手。不过呢,王三胜到底和老头子见了个高低,而沙子龙连句硬话也没敢说。“神枪沙子龙”慢慢似乎被人们忘了。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简明交代沙子龙“镖局改客栈”的事实,横空而来,十分突兀,巧设悬念,充分激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B.沙子龙凭这条枪和这套枪法纵横西北二十年,博得无敌手的“神枪沙子龙”称号,这与当前尴尬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
C.孙老者要领教枪法,沙子龙要陪孙老者吃饭,用简洁的对话塑造出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的情感评判。
D.王三胜和小顺们因不敢去卖艺而迁怒于沙子龙,沙子龙真的就此被人们忘记,这些情节揭示了国民灵魂的麻木与冷酷。
8.小说以“断魂枪”命名,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9.小说两次写到沙子龙在夜晚“关上小门”,独自练枪的情景。这样安排行文有什么效果?(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治国有二机,刑德是也;王者尚其德而布其刑,霸者刑德并凑,强国先其刑而后德。夫刑德者,化之所由兴也。德者,养善而进阙者也;刑者,惩恶而禁后者也;故德化之崇者至于赏,刑罚之甚者至于诛;夫诛赏者,所以别贤不肖,而列有功与无功也。故诛赏不可以缪,诛赏缪则善恶乱矣。夫有功而不赏,则善不劝,有过而不诛,则恶不惧,善不劝而能以行化乎天下者,未尝闻也。书曰:‘毕协赏罚’,此之谓也。
公叔文子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公叔子见曰:“严矣,”文子曰:“朝廷之严也,宁云坊国家之治哉?”公叔子曰:“严则下唵,下唵则上聋,聋唵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顺针缕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廪,并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愚也,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节选自《说苑·政理》,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B. 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C. 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D. 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养善而进阙者也”与“甚善、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两句中“善”字含义不相同。
B. 升斗,容量单位,十升为斗。也可以用来比喻微薄的薪俸或借指少量的米粮、口粮。
C. “公诚愚矣”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两句中“诚”字含义相同。
D. “安有取人之驹者乎”与“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两句中“安”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德”可以培养善良品性并补益不足之处,“刑”可以惩罚罪恶并禁止后来者仿效,“德”与“刑”是治理国家的两个关键。
B. 公叔文子担任楚国令尹有三年了,百姓没有谁敢入宫求见他,公叔子认为这是因为公叔文子太威严了,希望他能有所改变。
C. 齐桓公出猎时,一位老人故意假托解释“愚公之谷”得名的由来讽刺齐桓公,劝他不要沉溺于出猎逐鹿,荒废国事。
D. 齐桓公对老人讲的故事并没有领悟,但第二天上朝时,齐桓公将这个老人讲的故事告诉了管仲后,管仲理解了这个老人的意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诛赏不可以缪,诛赏缪则善恶乱矣。
(2)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欲有问”,《论语》记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被这两位隐者讥讽的事。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可望而不可及。看似句意平淡却含蓄地表达了浓烈的情感。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一个“隔”字就流露了思乡之情,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一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15.本诗首联与杜甫《登高》的首联都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两者的相似之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铭记历史,就要勿忘国耻。没有哪一个站起来的国家会丢掉自己的历史。从成立抗战胜利纪念日,到确认英烈名录,再到整理抗战档案,捍卫民族记忆,牢记伤痛历史。这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世人看清侵略者的罪行,为了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为了凝聚知耻而后勇的力量。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任何对历史的美化、篡改,也要时刻提防淡忘历史、轻视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就有可能让悲剧重演。
着眼当下,我们要珍惜现在___①___的和平。我们必须看到,今日的和平与繁荣,是英烈用无数鲜血换来的。和平来之不易,这既是发展的必要环境,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企盼。纵观世界,战争的土壤没有被彻底消除,地缘与安全冲突加剧。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正是为了凝聚全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强大力量,防止战争____②____。
开创未来,就要创造新的更大奇迹。最深的悼念是铭记,最高的致敬是奋进。民族复兴的伟业未竟,中华崛起的使命在肩,正值青年的我们,____③____。让历史照亮未来,就要让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新征程上熠熠生辉,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更好弘扬,实现前人未曾实现的梦想,创造前人未曾创造的奇迹。这是对历史的最好告慰。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请将改正的句子完整地写在答题卡上。(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古诗词走红短视频平台,是因为它短小的形态、丰富的内涵,既回应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又与短视频简短凝练的特点不谋而合。不妨说, ① ,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两相融,绝句不“绝”,让经典文化走出一条与时俱进的创新之路。
形式更活,赋予古诗词丰富表现空间。一段时间以来,围绕古诗词进行“二次创作”的短视频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有学者将诗词文化娓娓道来,答疑解惑;《悯农》《春晓》等经典诗歌被有些网友编成舞蹈,深受人们欢迎;更有旅人以诗词为主线,串起古老村镇、自然山水等风景,演绎诗意。视频、声音、文字的融合,歌舞、动漫、行吟的转化,使古诗词在互动交流中频频“出圈”,不仅让诗意触手可及, ② ,曲高和“众”,改变互联网文化生态。在短视频内容百花齐放但也泥沙俱下的今天,古诗词类短视频仿佛一股清泉,让短视频不仅有娱乐气,也有书卷香。前不久,抖音发布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古诗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178亿,同比增长168%,带动电商平台古诗词类书籍销量同比增长588%。
③ 说明古诗词在现代重新变得雅俗共赏、曲高和“众”。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一组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大意要与原句保持一致。(4分)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化用和比喻的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中,有这么一段问话:“问:《维摩经·不可思议品》云芥子纳须弥,须弥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岂可芥子之内入得须弥山乎?”
问僧的人,是唐朝江州刺史李渤。有一次,李渤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吧,小小的芥子,怎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听了李渤的话后,轻轻一笑,转而反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此事?”
“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回答。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都存在哪里呢?”智常禅师顺着话题问李渤。
李渤抬起手,指着自己的头脑说:“当然都保存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说:“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莫非你也在骗人吗?”
李渤闻言,立即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以上故事中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虽是禅语,却也可以表明一种“个体与世界”的存在关系。世界至大,包含无数个体,正如高广的须弥山;个体虽小,却也可以如芥子纳须弥一样,怀抱世界。作为高三的学子,你们即将走出高中校园,走向更加广大的世界,那么小小的“你”和大大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关系?请你以“我与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对先秦各国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错误,依据原文“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可知,应将“先秦各国”改为“当下社会”。故选C。)
2.B(“先后列举了先秦诸子中的孔子、老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庄子、荀子等名言”错误,文章列举先秦诸子名言中没有韩非子的名言。故选B。)
3.D(“……所以,先秦诸子才有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错误。因果颠倒,依据原文“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知,“所以”后面的内容应与前文互换。故选D。)
4.A(由原文材料二“候鸟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中存在一种对蓝光非常敏感的蛋白——隐花色素4a蛋白”可知,“隐花色素4a蛋白”是候鸟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中存在的一种物质,不是“4个色氨酸”被阳光照射或“发挥作用”形成的,排除B、D;C.“候鸟眼睛”“吸收蓝光能量”错误,原文“隐花色素4a蛋白紧密结合的一个FAD分子吸收蓝光能量”,是FAD分子吸收蓝光能量。故选A。)
5.B(A.“种种原因的猜测都毫无依据”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这些猜测都是基于人们的研究,并不是毫无根据。C.“因为由大量氨基酸组成,所以对蓝光非常敏感”强加因果,根据“隐花色素4a蛋白由527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的4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发挥着关键作用”可知,对蓝光敏感的原因并不是由“大量氨基酸”组成。D.“候鸟只要转动头部,就会影响到地球磁场角度的细微变化”错误,原文材料二是“鸟类转动头部的时候,与地球磁场的相对角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它们眼睛中处于量子纠缠中的许多对电子的自旋状态”,曲解文意更不合逻辑。故选B。)
6.①早期猜测阶段,科学家提出关于候鸟辨别方向原因的各种假说,如感觉器官说、气象说、磁场说。②后进入理论实证阶段。1953年德国科学家提出“地图罗盘理论”后,用大量行为学实验印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并由此推断出鸟类能将视觉、听觉和磁感觉的方向信息综合分析,对前行方向做出正确判断。③近期进入多学科综合研究阶段。科学家通过蛋白纯化和控制环境的行为学实验(生物化学、量子力学多学科综合)研究,全面解开候鸟辨别方向之谜,即隐花色素4a蛋白介导的磁感应机理是候鸟迁徙获得方位信息的原因。
7. D.(“揭示了国民灵魂的麻木与冷酷”有过度解读之嫌,这里主要是为了烘托沙子龙的形象特点,王三胜和小顺们则是作为次要人物,以便于突显主人公沙子龙的性格特征。
故选D。)
8. ①“断魂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以沙子龙练枪、孙老者要学枪法、沙子龙不传枪法的顺序组织材料;②“断魂”具有更深的悲剧意味,主人公沙子龙曾经叱咤风云,但如今只在狭小的天地里自我叹息而又自我欣赏;③“断魂枪”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以“断魂枪”因“不传”而终将“失传”,这是民族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消失的担忧。
9. ①在人物形象方面,沙子龙常关起门来一个人独自练习枪法这一行为,表明他对昔日在江湖中红极一时的枪法和名声的深深怀念,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和形象。②在情节结构方面,使前后照应,行文更加紧凑。③在思想主题方面,与他一而再、再而三拒绝向孙老者传授枪法的行为形成对比与反差,令人深思,深化小说的主题。
10.A(句意:我从前养过一头母牛,生下牛犊长大后,我卖掉它买了一匹马驹。有个年轻人说:“牛是不能生马的。”于是便牵走了我的马驹。邻居听说这件事,认为我太愚蠢了,所以把这个山谷命名为愚公谷。“少年”是“曰”的主语,主语前断开,且“卖之而买驹”的主语都是前面的“臣”,所以“少年”和“买驹”之间断开,排除CD;“故”表结果,一般置于句首,前面断开,排除B。)
11.D(D.“含义相同”错误。“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句意“怎么会有随便取人马驹的事呢”,“安”意思是“怎么”。“而今安在哉”句意“如今在哪里呢”,“安”意思是“哪里”。二者含义不同。)
12.C(C.“劝他不要沉溺于出猎逐鹿,荒废国事”说法错误,结合管仲所言“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可知,这位老人假托解释“愚公之谷”得名的由来是想让齐桓公知道齐国刑法的混乱。)
13.(1)所以诛杀与奖赏不能错乱,诛杀与奖赏错乱了,善与恶也就错乱了。(“故”,所以;“缪”,错乱;“则”,那么、就。“故”“缪”“则”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老翁知道案件诉讼不公正,所以把马驹给了他。请让我下去整顿政治。(“狱讼”,案件诉讼;“与”,给;“修政”,整顿政治。“狱讼”“与”“修政” 各1分,句子大意2分。)
)
参考译文:
治理国政有两个关键,就是刑法与德教;行王道的人重德教而罕用刑法,行霸道的人刑法与德教并用,强暴之国是先用刑法而后用德教。刑法与德教,都是教化产生的必由之路。所谓德教,就是培养善良品性并补益不足之处;所谓刑法,就是惩罚罪恶并禁止后来者仿效;因此受仁德教化成就高的应得到奖赏,犯刑受惩严重的应被诛杀;诛杀和奖赏是用来区别贤与不贤并分辨有功与无功的。所以诛杀与奖赏不能错乱,诛杀与奖赏错乱了,善与恶也就错乱了。如果有功而不奖赏,那就不能鼓励人向善;有罪过而不诛杀,那罪恶的人就不会惧怕。善良的人得不到鼓励,罪恶的人不畏惧,却能用德行来感化天下的,未曾听说过。《尚书》说:“尽力于赏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公叔文子担任楚国令尹有三年了,百姓没有谁敢入宫求见他。公叔子谒见他说:“你太威严了。”公叔文子说:“朝廷的威严,难道说会妨害国家的治理吗?”公叔子说:“执政太威严就会使下面的臣民绒口不言,下面的人缄口不言那上面的执政者就如同聋人,聋哑不能互通消息,又怎能把国家治理好呢?针线顺着一个方向就可以织成帷幕,汇积升斗粮食可以充实仓库,合并小水流可以汇成江海。英明的君主,只有接受意见而不实行的,未曾有不接受意见的。”
齐桓公外出打猎,为追逐一头鹿而奔跑,进入一个山谷之中,看见一位老翁,就问他说:“这是什么谷?”老翁回答说:“是愚公谷。”齐桓公问:“为什么取了这个名字?”老翁回答说:“因为我而给它命名。”齐桓公说:“现在我看你这样的仪表,不像是愚蠢的人,为什么要因为你而取名愚公谷呢?”老翁回答说:“请让我陈述原因,我从前养过一头母牛,生下牛犊长大后,我卖掉它买了一匹马驹。有个年轻人说:‘牛是不能生马的。’于是便牵走了我的马驹。邻居听说这件事,认为我太愚蠢了,所以把这个山谷命名为愚公谷。”齐桓公说:“你确实太愚蠢了!你为什么要把马驹给他?”齐桓公于是回到宫中,第二天上朝时,将此事告诉了管仲。管仲整理好衣服,拜了两拜说:“这是我的过错,假若尧舜在上,咎繇做刑狱官,怎么会有随便取人马驹的事呢?如果有人像这个老翁一样被人侵暴,也绝不会给他(马驹)的。老翁知道狱案诉讼不公正,所以把马驹给了他。请让我下去很好地整顿政治。”孔子说:“弟子们记住这件事,齐桓公是建立霸业的国君,管仲是贤明的辅佐,还有把智者当成愚者的时候,何况赶不上桓公与管仲的人呢?”
14.C(C.“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错,此处应是诗人想象家人们也在思念自己,因而家人遥望着天际的孤帆,期盼着自己的归去。故选C。)
15.①都选取了典型意象,点明季节,描绘了一幅凄凉寒冷的深秋景象。孟诗选取了“落叶”“鸿雁”“长江”等意象。杜诗选取了急风、猿啸、清渚,白沙等意象。
②都能用字精炼,点明作者的心境。孟诗中一个“寒”字,既点明了题目中的“早寒”,渲染了秋天的寒意,又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失意悲凉。杜诗中一个“哀”字,衬托了诗人内心的悲愁之深。
③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为全诗奠定悲凉迷茫的感情基调,为后文情感的抒发作铺垫。孟诗为后文的思乡与或出世或归隐而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作铺垫。杜诗为后文的羁旅孤寂之愁和忧国忧民情怀作铺垫。
16.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7.①来之不易;②卷土重来;③任重道远 (学生如填其他符合语境成语亦可。)
18.从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到整理抗战档案,再到确认英烈名录,我们捍卫民族记忆,牢记伤痛历史。
19. ①短视频就是这个时代的“绝句”
②也让古诗词获得更多受众
③如此高的播放量和销售量
20.有学者将诗词文化娓娓道来,答疑解惑;有网友将《悯农》《春晓》等经典诗歌编成舞蹈,深受欢迎;有旅人以诗词为主线串起古老村镇、自然山水等风景,演绎诗意。
21.①画线句子化用“曲高和寡”--词,将其化为曲高和“众”,阐述了在短视频这一载体下,古诗词也能获得更多受众的现象,言简意赅,而又耐人寻味。
②画线句子把“古诗词类短视频”比作“一股清泉”,写在短视频内容泥沙俱下的今天,“古诗词类短视频”具有书香气的特点,通过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古诗词类短视频所具有的独特的品质。
22. 审题:
从题旨上讲,意在引导考生思考个体与世界、时代的关系,隐含的意思在于考生对个体之外的世界有所关注、思考,继之以行动上的担当。作文材料有两部分关键信息点。一是故事材料部分,意在阐明关键句“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的内涵,引出小与大、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二是引导语部分,意在限制话题范围,强调禅语“小”与“大”的关系,要运用在“我”与“世界”的关系上。同时,结合故事材料语和引导语部分,“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中显然更强调“芥子纳须弥”部分,而“怀抱世界”与情境指令“高三学子即将走向世界”,更是表明学子要对外在社会、世界有参与意识。写作时可由概述故事引入话题,进而亮出观点。论证时可先论述“须弥藏芥子”,论述每个人体都包含在世界之中,世界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我们要有个人与整体的关联意识;接着论述“芥子纳须弥”,可由鲁迅先生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引入,论证“我”会影响社会、甚至可以改变世界,说明个人应当有能动性,有担当意识;最后回到写作身份,作为即将迈入大学门槛、接触更广阔世界的青年,当充分认识“我”对于世界的意义,要胸怀世界,积极有为。
参考立意:
1.放眼看世界,我辈需担责。
2.世界与我有关,我要改变世界。
3.胸怀世界,青年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