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综合复习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宁可(nínɡ) 签订(dìn) 纠缠(jiū)
B.边塞(sài) 惩罚(chěn) 淮南(huái)
C.打扰(rǎo) 延安(yán) 蓄须(xù)
D.邀请(yāo) 长征(zhēn) 土炕(kànɡ)
2.下列词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茁壮的小树 探索奥秘
B.馥郁的表情 追问理想
C.美妙的交响 提出要求
D.明媚的春光 重返舞台
3.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中的“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可以体会到作者要追寻的是( )的延安精神。
A.实事求是 B.廉洁奉公
C.不怕牺牲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4.关于《出塞》,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塞”字的意思是“边塞”。
B.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巩固、国家统一的希望。
C.“龙城飞将”在诗中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D.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翰。
5.关于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崛起”的意思是兴起。
B.从“清晰而坚定”可以看出周恩来是经过认真而充分的思考才立下远大志向的。
C.其他同学读书目的是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而周恩来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
D.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是因为不相信中华不振的状况能改变。
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对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回来?
B.“醉卧沙场君莫笑”写出了战士临行前仍嗜酒如命的可笑形象。
C.第二句诗是反问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深化了主题。
7.将句子“我轻轻地走过去,不发出一点儿声音,慢慢地靠近。”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的目标锁定在一只红蝴蝶上。②快接近那只蝴蝶了,我抿着嘴,绷着脸,连气都不敢出。③我悄悄地伸出手,一下子捏住了蝴蝶的翅膀。④蝴蝶被我逮住了,我高兴得又蹦又跳。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8.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B.那雪,如同厚厚的棉花,绵软洁白,铺满了大地。
C.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D.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二、填空题
9.拼写词语,我拿手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的pí pa ( )的声音,在cuī rén ( )出发。在沙场上zuì wò ( )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zhēng zhàn ( )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10.给下列生字加上恰当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司→( )( ) 崔→( )( )
析→( )( ) 不→( )( )
11.将本单元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 )顾( )盼 志存( )
( )琳琅 斩( )截( )
(1)面对日本人的逼迫,梅兰芳( )地说:“我不会为日本侵略者演出!”
(2)2022年春节期间,商场里的商品( ),看得人眼花缭乱。
12.读一读,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中华不振,( )当时的中国人民受到外国人的欺辱。
(2)梅兰芳( )卖房度日,( )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3)(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我们永远也不能忘掉延安精神。
13.填关联词语。
(1)( )签订演出合同,( )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2)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 )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 )愁没钱花?”
(3)( )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 )拒绝了。
(4)他( )卖房度日,( )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②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③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4.在“有志者当效此生”中,“有志者”指的是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
15.魏校长之所以“为之一振”,是因为( )
A.周恩来说话的声音很大
B.他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
16.选段中的人物说的话,应该分别用什么语气来读?读画线句,写一写。
句子①:________ 句子②:________ 句子③:_______
课外阅读。
民族英雄戚继光
明朝嘉靖年间,日本海盗经常在我国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十分痛恨他们,管他们叫“倭寇”。
当时,有个叫戚继光的将领,他看到倭寇横行,百姓受苦,非常愤慨。他决定招募农民、矿工,组织军队,抗击倭寇。招兵的布告刚一贴出,就有很多人来报名。戚继光组建的军队很快就发展到几千人。这支军队经过戚继光的严格训练,纪律严明,战斗力很强,人称“戚家军”。
打仗的时候,戚继光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士兵们见主将这样勇敢,斗志倍增,奋不顾身,杀得倭寇东逃西窜,有的倭寇一边逃跑,一边抛撒抢来的财宝,想用这个办法阻挡后面的追杀。可是,戚家军对金银珠宝看都不看一眼,一心想着杀敌。 就这样,戚家军军威大振,令倭寇闻风丧胆。
戚继光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有一次,进犯福建的倭寇占据了一个小岛。小岛和海岸之间有一片浅滩。涨潮时,浅滩浸入水中,小岛四周一片汪洋;落潮时,水退滩出,又是一片泥泞,人马一踏上去,就会陷进烂泥里。倭寇以为占据了这样险要的地形,绝对安全。戚继光仔细察看了地形后,命令士兵每人准备一捆干草。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戚家军将士坐船来到小岛附近,趁着落潮,把准备好的干草扔到烂泥里,铺成了一条路,将士们奋勇冲上小岛,不到半天工夫,他们就把倭寇全部消灭了。
还有一次,正值中秋节,城中主力部队正外出作战,倭寇又趁机进犯。戚继光就让全城百姓用绳子拖着石头满街穿行。倭寇听到城中轰隆轰隆作响,以为是千军万马正在调防,吓得掉头就跑。
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
17.“打仗的时候,戚继光总是____,冲锋在前。士兵们见主将这样勇敢,斗志倍增,______,杀得倭寇___。”这两句话体现了戚继光______。
18.下面与”闻风丧胆”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A.心惊胆战
B.不慌不忙
C.毫不惊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
20.戚继光为什么选择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进攻倭寇?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认为戚继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3.习作表达。
题目:给______的一封信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书信的格式要正确,要表达出真情实感;35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辨析的能力。
A.宁可的“宁”读nìng,可组词:列宁、心绪不宁、毋宁。
签订的“订”读dìng,可组词:修订、订户、订正。
纠缠的“纠”,可组词:纠正、纠葛、纠集。
B.边塞的“塞”,可组词:堵塞、茅塞顿开、语塞。
惩罚的“惩”读chéng,可组词:小惩大诫、膺惩、惩前毖后。
淮南的“淮”,可组词:别风淮雨、淮服、淮南子。
C.打扰的“扰”,可组词:困扰、干扰、惊扰。
延安的“延”,可组词:蔓延、延伸、延展。
蓄须的“蓄”,可组词:涵蓄、蓄洪、蓄意。
D.邀请的“邀”,可组词:应邀、邀约、邀功。
长征的“征”读zhēng,可组词:南征北战、旁征博引、征衣
土炕的“炕”,可组词:火炕、尿炕、炕梢。
故本题C选项拼音全部正确。
2.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B选项搭配不当,“馥郁的表情”不正确。“馥郁”的意思是形容香气浓烈,不能用来形容表情。改为“馥郁的芳香”。
“追问理想”不正确,“追问”的意思是:追根究底地问。改为:追求理想。
3.D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祁念曾创作的一首富有革命精神的现代诗歌。句中的“开荒的镢头”指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故选D。
4.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古诗的理解。
出自王昌龄《出赛》,全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为: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如果有像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D.错误,本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不是王翰。
5.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题是考查对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的理解。
D.有误。结合“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可知,魏校长为之一振的原因是:他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故说法有误。
6.B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选自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全诗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B.错误,“醉卧沙场君莫笑”描写了战士临行前的视死如归的勇气,不是嗜酒如命的可笑形象。
7.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的能力。
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忘性的语句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由“我轻轻地走过去,不发出一点儿声音,慢慢地靠近”和“快接近那只蝴蝶了”可知,题干中的句子应该在②的前面;从“我的目标锁定在一只红蝴蝶上”可知,是目标锁定在蝴蝶上,才慢慢靠近,所以①在题干前面。
故选择B选项。
8.A
【详解】本题考査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比喻: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比喻一般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个部分。
A .将牵牛花当做人来写,会吹小喇叭。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B. 将白雪比作棉花,绵软洁白,铺满了大地。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C. 将问题比作烈火,在周恩来心中燃烧。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D. 将高楼大厦比作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本题A选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与BCD选项不同。
9. 琵琶 催人 醉卧 征战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拼音读准,知道要写什么词语,明确字的结构和易错点,正确书写。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笔画、笔顺,做到工整规范。
注意“琵琶、催、醉”等字的笔画。
10. 词 词语 催 催促 晰 清晰 怀 怀抱
【详解】本题考查加偏旁变新字再组词。
“司”加偏旁可变成“词”,词语、字词;变成“饲”,饲养、饲料;变成“伺”,伺候、伺机。
“崔”加偏旁可变成“催”,催促、催眠;变成“璀”,璀璨、璀烂;变成“摧”,摧残、摧毁。
“析”加偏旁可变成“淅”,淅沥、淅淅;变成“皙”,白皙、皙白;变成“晰”,清晰、明晰。
“不”加偏旁可变成“还”,还有、还要;变成“杯”,水杯、杯子;变成“环”,环境、圆环。
11. 左 右 高远 满目 钉 铁 斩钉截铁 满目琳琅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及选词填空。
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选词填空时要依据意思结合语境来选。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志存高远:意思是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
满目琳琅: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1)结合“我不会为日本侵略者演出!”可知填“斩钉截铁”。
(2)形容“商品”用“满目琳琅”。
12. 因为 所以 宁可 也 虽然 但是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选择关联词的时候,需要先判断前后句子的关系,再根据句子关系进行合适的关联词填空。常见关联关系有: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
(1)句子“中华不振”和“中国人民受到外国人的欺辱”形成了因果关系,用“因为……所以……”进行关联。
(2)“卖房度日”和“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这两个分句所说的事情不能同时并存,而是要从中选择一项,属于选择关系,可以用“宁可……也……”来关联。
(3)“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和“不能忘掉延安精神”这两个分句之间形成了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来关联。
13. 只要 就 只要 还 无论 都 宁可 也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选择关联词的时候,需要先判断前后句子的关系。常见关联关系有: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
(1)句子“签订演出合同”提出了一个条件,句子“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是在前句条件下产生的结果,两句之间是条件关系,用“只要……就……”来关联。
(2)句子“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提出了一个条件,句子“愁没钱花?”是在前句条件下产生的结果,两句之间是条件关系,用“只要……还……”来关联。
(3)句子“条件多么优厚”和“梅兰芳拒绝了”是条件关系。前句提出一个条件,后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用“只要……还……”来关联。
(4)“卖房度日”和“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这两个分句所说的事情不能同时并存,而是要从中选择一项,形成了选择关系,用“宁可……也……”关联。
14. 有志向的人 有志向的人应该效仿周恩来同学 15.B 16. 坚定 惊讶 赞叹
【解析】14.本题考查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结合“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可知,有志者指的是像周恩来一样有志向的人。“效”意思是效仿,“当”意思是“应当”,“有志者当效此生”这句话的意思:有志向的人应该效仿周恩来同学。
15.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可知,魏校长之所以“为之一振”是被周恩来的志向所震惊,故选:B。
1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语段可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同学看到中华不振而下的决心,故用坚定的语气来读。
结合语段内容可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是魏校长在听了周恩来同学的抱负后说的一句话,结合“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可知,此时,他是十分惊讶,故用惊讶的语气来读。
结合“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可知,魏校长在读“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这句话时应该是赞扬的语气。
17. 身先士卒 奋不顾身 东逃西窜 身先士卒、英勇无畏的品质 18.A 19.承上启下 20.大雨滂沱的夜晚,敌人容易放松警惕,这时进攻更有利于夺取小岛。我感受到戚继光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 21.戚继光是一个爱国将领,他看到倭寇横行,百姓受苦,非常愤慨,决定招募军队,抗击倭寇。他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 22.明朝嘉靖年间,为了抗击倭寇,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打仗的时候,戚继光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
【解析】17.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第三段“打仗的时候,戚继光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兵们见主将这样勇敢,斗志倍增,奋不顾身,杀得倭寇东逃西窜”可得出答案。
从“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可以看出戚继光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品质。
18.本题考查了近义词。
闻风丧胆:听到一点风声,就把胆吓破了。形容对某种力量极其恐惧。
A.心惊胆战: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
B.不慌不忙: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C.毫不惊慌:形容不慌不忙,不紧张。
近义词为心惊胆战。
19.本题考查了分析句子的作用。
文章第一到三自然段写出戚继光作战英勇,第四到五自然段主要写了戚继光很有智谋,因此“戚继光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是过渡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0.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四自然段“倭寇以为占据了这样险要的地形,绝对安全。”和“戚家军将士坐船来到小岛附近,趁着落潮,把准备好的干草扔到烂泥里,铺成了一条路,将士们奋勇冲上小岛,不到半天工夫,他们就把倭寇全部消灭了。”可知大雨滂沱的夜晚,敌人容易放松警惕,这时进攻更有利于夺取小岛。从这里可以感受到戚继光很有智谋。
21.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第二自然段“他看到倭寇横行,百姓受苦,非常愤慨。他决定招募农民、矿工,组织军队,抗击倭寇。”可以看出戚继光具有爱国精神。
结合第三自然段“打仗的时候,戚继光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可以看出戚继光英勇无畏、不怕牺牲。
结合“戚家军对金银珠宝看都不看一眼,一心想着杀敌。”可以看出戚继光作战英勇,不贪图财富。
结合“戚继光就让全城百姓用绳子拖着石头满街穿行。倭寇听到城中轰隆轰隆作响,以为是千军万马正在调防,吓得掉头就跑。”可以看出戚继光很有智谋。
22.本题考查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文章主要写了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看到倭寇横行,百姓受苦,组织军队抗击倭寇。他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最终他带领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
23.范文:
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您好!
我知道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是您。是您用爱的乳汁哺育了我,为我撑起一片阳光灿烂的天空。当我遇到困难时,您安慰我,鼓励我,帮助我,给我无穷的力量,让我勇敢的向前……
每次我踢毽子时,看着毽子在我的脚上欢快地飞舞,我总会想起您教我踢毽子的情景。您还记得吗?一年级时,学校要求我们大课间踢毽子。可是我连一个也踢不到,心里十分难过。您知道了,鼓励我,对我说:“萱萱,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踢得很好!”我抬起头,看着您:“我真的可以吗?”您重重地点了点头:“当然了,我的女儿是最棒的!”后来您首先在我毽子上栓了一根绳子。果然,我可以轻易地踢成功了,而且还能踢两三个。我开心极了。过了几天,我熟练了,您又把绳子去掉了。每天,您都陪着我,和我练习,教我踢毽子的技巧,为我制定练习计划,还和我比赛。当我练习失败,想放弃时,您摸着我的头告诉我:“孩子,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要你能坚持,就一定会成功。”后来,我果然越踢越好。您说的这句话也牢牢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每次我遇到困难时,都会想起它,想起您温暖的笑容。
亲爱的妈妈,谢谢您给我的爱!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勇敢地面对困难,做一个自信、快乐、能干的人!
祝您:
身体健康!
您的女儿:小青
2022年11月28日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以“给 的一封信”,首先要确定这封信是写给谁的,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想要写什么内容。写作时注意格式,它是一封信,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和写信的口吻。书信的格式一般书信可分为称呼、正文、结尾、署名、 日期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格式。
(1)称呼。根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平时怎么称呼,在信中就怎么写。如给爸爸写信,称呼就写“爸爸”;写信给老师、同学的信,称呼就写“*老师”、“**同学”。称呼要从第一行顶格写起。称呼后面要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里。正文的开头空两格,如果写的事情较多,可以分段写,一事情写一段。每段起行空两格,转折顶格。
(3)结尾。结尾可根据写信人跟随收信人的关系和具体情况,写上表示祝愿,勉励或敬意的祝颂语。
(4)署名。在结尾的再下一行的后半行写自己的名字,署名的前面也可以写上跟随对方相应的称呼。
(5)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后半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