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 (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 (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5 10:5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
1933年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
建立 1933年
日本法西斯政权的
建立 1936年
1919-1922年
1924-1929年
1929-1933年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231.识记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进程、结果,反法西斯国家建立的雅尔塔会议等基本史实;概括二战爆发的原因,说出二战的主要战场,梳理二战的进程(重点);05-05学习目标说出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及作用,概括雅尔塔会议的相关情况及二战的影响(重难点);材料1 一战后的近20年,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平衡。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材料2 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国际动荡局势,遥相呼应,疯狂扩军备战,大肆对外扩张。
材料3 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疯狂侵略扩张……但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弱小国家的行动采取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材料4 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耳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取生存空间”,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条约》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历史原因: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条约》。
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打击
催化剂: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
1.原因:
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2.全面爆发:
轰炸机
摩托化师
波兰骑兵
波兰士兵
1.七七事变
亚洲 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1936年成为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1937年八一三事变,占领上海,并进攻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欧洲 德国1933年,成为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1936年,进驻莱茵河东岸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二战是“全面爆发” 而非“开始”
(2)主要战场:
2.全面爆发:
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
德国
苏 联
比利时
丹麦
荷兰
挪威
波 兰
1939.9 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建立东方阵线
英 国
法 国
1940年4、5月
1940年7月,不列颠之战
(3)战况:
①德军突袭波兰
德军西进,法国投降
德国的闪击战攻势凌厉,4小时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新课探究
1940年6月22日,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建立了维希政权
戴高乐将军为首的一批爱国者流亡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坚持抗德斗争。
被德机炸毁的英国天主教堂
  伦敦曾连续57个夜晚遭德军飞机轰炸。英国空军英勇还击,取得“不列颠之战”的胜利。这一战役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首次受挫,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1940年11月7日被轰炸的英国伦敦
新课探究
希特勒打败法国后,便拟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德军企图首先夺取制空权,以摧毁英国的防御工事,消灭英国空军,并钳制住皇家空军。
PK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新课探究
讨论
希特勒在西线受阻后,将向何处去?
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共出动飞机4.6万架次,向英国投弹6万吨,造成英国军民伤亡近9万人,100多万栋房屋被破坏。英国以其损失915架飞机的代价,击落敌机1733架,英德双方飞行员的损失比例是1:6。
“ V”字手势一直到今天,它都是人们成功的信念、胜利的象征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几个月内侵占苏联大片领土。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苏德战争爆发—标志着战火的扩大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
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
滴血,来保卫城镇和乡村
——斯大林
▲日美为争夺亚太地区,矛盾升级
▲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客观制约使日本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
▲德国初步胜利的刺激
……
1941年
12月7日
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太平洋战争爆发
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地区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种说法不对。因为早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后,日军已对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进行了侵略。日军偷袭珍珠港只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并非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
思考: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发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动脑筋
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总是屡屡得手?
1、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2、战争初期,由于法西斯国家比较成功地采取了袭击的战术,而受侵略的国家战争准备不充分,战术思想落后,许多国家是仓促应战,所以被动挨打。
3、战争初期,还由于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没有很好地团结起来,协同合作,共同对付法西斯敌人。
你认为在这样的态势下,反法西斯国家怎样做才能尽快打败法西斯国家?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
思考
类似的总战略指什么?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标志和作用。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标志: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原因:共同的敌人,共同的利益
3、作用:①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②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新课探究
寓意:丘吉尔、罗斯福与斯大林或英美苏三国结成反法西斯联盟(或英美苏三国联合反法西斯)。V的寓意: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启示: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合作;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起来就能保卫和平,制止战争。
探究
你能分析下图漫画的寓意吗?给我们什么启示?
(1)文件中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
(2)出自哪个文件?标志着哪一组织的形成?
(3)从文件中看出,调动了哪些有利因素?这个文件签订后增强了哪一方的力量,对最终胜利有何作用?
《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联合了一切人力、物力、财力。
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力量,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 —-1942年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从此
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把斯大林格勒从地图上抹掉
—希特勒
誓死保卫祖国,绝不后退
—斯大林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时间:
1942年7月—1943年2月
“俄国人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
“想想斯大林格勒大战——80个昼夜的肉搏拼杀情景吧!街道不是用公里来计算,而是用尸体作单位来丈量的。斯大林格勒不再像座城市,它淹没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浓烟烈火之中,简直像一座炉火映红的巨大熔炉。”
——德国士兵的日记
斯大林格勒战役
新课探究
葬礼:博克、古德里安、伦德施泰特等战败的德国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退。
思考
结合图片与材料,说一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
①苏德战场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②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斗争,巩固和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1942年,美国的情报人员破译了日军的电报密码,预先做好伏击,轰炸日本的飞机。战斗持续了一天,四艘航空舰被击沉,300多架飞机被炸,日本也不能发动大规模进攻,太平洋战场也发生转折。
3、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墨索里尼暴尸米兰的广场
法西斯分子:罪有应得!
4、反攻: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1944年)
阿拉曼
斯大林格勒
1942.7~1943.2
诺曼底
1944.6~7
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使德国处于东西两面夹击的局面。
新课探究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时间:
参加国:
背景:
1945年2月
美英苏
协调盟军行动,取得胜利。
①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内容:
雅尔塔会议
①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②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的利益;③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波茨坦会晤:
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在波茨坦会晤。会议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
1945年5月8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小男孩(Little Boy)是二战时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首枚原子弹加速二战结束的因素:1、中国等亚洲人民展开了进攻。2、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3、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
1.性质: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取胜的最重要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英勇奋战等。
说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法西斯主义不得人心;
消极
积极
二战的影响
二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二战的历史启示国家间互相尊重,和平共处;警惕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阅读教材,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939年9月
突袭波兰
1941年6月-10月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12月
日军偷袭珍珠港
爆发
扩大
1942年7月
转折点
进一步扩大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5年5月8日
欧洲战争结束
德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
二战结束
日本投降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943年9月
意大利投降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课堂小结
全面爆发:
七七事变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二战的转折: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苏德战争的爆发(莫斯科保卫战)
日军偷袭珍珠港
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二战结束
二战的影响
拓展 : 比较两次世界大战
战争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7——1918.11)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9——1945.9)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开始标志 1914.7,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39.9,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结束标志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945.9.2,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性质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掠夺战争 世界人民反法西战争
交战双方 同盟国 协约国 轴心国集团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主要战场 欧洲战场 欧洲西线、东线战场、东方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
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一战转折点 ①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神话;②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日本向东南地区发动进攻—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战争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7——1918.11)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9——1945.9)
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一战转折点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④二战中与苏联有关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⑤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⑥二战中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三次突袭:德国闪击波兰、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
结果 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 轴心国失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胜利
影响 ①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②促进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③出现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④改变世界格局;⑤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启示 ①应该发扬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精神,加强国际间的支持与协作,团结就是力量;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③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如何避免战争 ①提高综合国力;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③加强国家间友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