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1章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二课时)
种群的
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种群特征是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这些特征。
个体特征
年龄、性别
出生或死亡
迁入或迁出
思考:经标记重捕法估计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在环境因素稳定不变的情况下,你能预估一段时间后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吗?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东北豹、大熊猫等动物在人为保护的措施下,种群数量仍不能迅速增长。
鼠、蝗虫等动物,尽管人们采取各种防除措施,却仍然数量繁多,屡屡为害
繁殖能力的差别是重要原因,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增长快。
老鼠45天左右可繁殖一次。母鼠生长2个月就可生殖,其怀孕到生产的时间一般在3-4周左右,其一年可生6-8胎,每胎能产仔5-10个。
东北豹每年最多生一胎,通常每胎产仔2~3只,偶尔有产仔1只或4只的情况,幼豹2~3岁后性成熟。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的个体数占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即出生率(死亡率)
新产生
死亡
该种群个体总数
比值
1. 概念:
【例1】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数约为13.7亿,2015年出生1655万人,我国大陆人口在这一年的出生率约为_____‰。
【例2】2015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数约为13.7亿,我国大陆死亡人口为975万,死亡率约为_____‰。
12‰
7‰
12
7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2. 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
增大
相对稳定
减小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意义: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1.概念:
2.意义:
在_________内______(_____)的个体数占________________的_____即迁入率(迁出率);
单位时间
迁入
迁出
该种群个体总数
比值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决定种群密度和数量的直接因素。
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密度
迁入率>迁出率
迁入率=迁出率
迁入率<迁出率
增大
相对稳定
减小
随着环境的大大改善,东北豹逐渐回归、迁入我国东北地区。其实许多生物的种群,都存在个体迁入和迁出的现象。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1. 概念:
在_________内______(_____)的个体数占________________的_____即迁入率(迁出率);
2. 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
单位时间
迁入
迁出
该种群个体总数
比值
增大
相对稳定
减小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3.意义:
近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迁入率和迁出率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三.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结构
(1)概念:
指一个种群中__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
各年龄期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3)三种类型的年龄结构比较
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年龄特征 幼年个体___, 老年个体___ 各年龄期个体数_______ 幼年个体___,
老年个体___
发展趋势 出生率___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 出生率___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 出生率___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
图示
多
少
比例相当
少
多
>
增大
≈
相对稳定
<
减小
三.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结构
A
B
C
幼年
成年
老年
D
E
F
A ,
B ,
C ,
D ,
E ,
F 。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现学现用】说出以下图示对应的年龄结构类型
年龄结构通过影响_______和_______来影响种群密度
出生率
死亡率
(4)意义:
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
年龄 1990 2013 2018
0~14 岁 27.69% 16.41% 16.9%
15~64 岁 66.74% 73.92% 71.2%
65 岁及以上 5.57% 9.67% 11.9%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这说明我国少年儿童的人口占比在减少,老龄人口占比在增加,我们应该关注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
三.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结构
思考·讨论 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
1.图1-3中A、B、C三种年龄结构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属于稳定型?为什么?
A属于增长型,C属于衰退型,B属于稳定型。
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
因为一般来说,幼年和成年个体数越多,老年个体数越少,出生率就越高,死亡率就越低,种群数量增长就越快;反之,种群数量增长就越慢,或者种群数量下降。
2.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呢
不一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少,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乏天敌、迁入率提高等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这说明我国少年儿童的人口占比在减少,老龄人口占比在增加。我们应该关注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
3.据统计,1990—2013年的24年间,我国0~14岁少年儿童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7.69%下降到16.41%;15~64岁人口的比例由66.74%上升到73.92%;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例由5.57%上升到9.67%。这说明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思考·讨论 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
三.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2.性别比例
(1)概念:
指种群中__________数目的比例。
(2)类型:
雌雄个体
雌雄相当型
雌多雄少型
雌少雄多型
多见于高等动物
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
多见于营社会生活的昆虫
注意: 这里的雌雄个体指的是具有生殖能力的个体,如工蜂就不计算在内;
注意: 不是所有种群都有性别比例,如某些雌雄同株的植物;
三.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2.性别比例
(3)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_______,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出生率
(4)与实践的联系
利用人工合成的_________(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_____个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_____________,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性引诱剂
雄性
改变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不能完成交配
雌蛾
雄蛾
性外激素
性别比例失调
影响
影响
出生率
种群密度
1982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为108.5
(以100名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为结果)
2010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为121.2
严重偏离世界人口性别比例的正常值
( 102~107 )
预防
措施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的人工流产
启动关爱女孩行动
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为111.3
种群的遗传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
进化、遗传、繁殖的单位; 种群有一定的基因库,以区别其他物种
本节总结
一、概念检测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判断下列与种群密度有关的表述是否正确。
(1)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 ( )
(2)调査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 )
(3)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成正比。( )
练习与应用
×
√
×
练习与应用
2.科技人员为了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麦田杂草猪殃殃的防治效果,随机选3块麦田,在每块田中做对照实验,施药60天后调查猪殃殃的密度。取样方法为每个处理随机取 5个样方,每个样方为1m2。调査结果为对照组411.75株/m2, 实验组35.00株/m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样方数量过少,面积适当
B.样方面积过小,数量适当
C.杂草株数应为整数,对照组数据有误
D.实验组数据可信,该除草剂施用效果显著
练习与应用
D
练习与应用
二、拓展应用
1.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为25条。由此估算该池塘中共有鲫 条。
练习与应用
约386
2.下图A、B分别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比。据此图可判断,未来人口增长率高 的国家是 。
B
练习与应用
3.2003年,我国颁布法律,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请简要说明这一规定的意义。
练习与应用
【答案】在自然情况下,新生儿的男女性别比例大致为1:1。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有利于维系性别比例均衡,进而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练习与应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
A.一公顷水稻的年产量
B.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D. 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2.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 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 ( )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迁入率下降 D.迁出率上升
复习与提高
C
A
一、选择题
3.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推测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复习与提高
B
例1. 某同学采用样方法调查某一种植物种群密度,下面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
(1)对样方中该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A.5个 B.6个 C.12个 D.8个
D
对“边缘效应”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即计相邻两边及夹角的个体均正确。
一般而言,样方顶边、左边及左上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
解析
3株/m2
(2)
例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 计数。若每个样方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 N2、N3、N4、N5,则将N3作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1)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2)在确定样方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
随机取样
(100cm×100cm)
(随机取样)
(求平均值)
例3:为防治鼠害,进行了一次鼠类种群密度调查。 在1平方千米范围内,第一次捕获104只,全部作好标志,放回去。隔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捉,共捕获90只,其中有标志的鼠20只。推测这片草原上鼠的密度。
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数 X 第二次捕获数/重捕标记数
468只
1.(2021·山东省泰安市高二期中)如图表示用样方法进行相关调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
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B.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则计数值应为8
C.若图乙表示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则调查该森林物种数时
设定样方面积最好为S1
D.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
密度
√
典例应用
1.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虫个体交尾,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 )
A.明显下降 B.明显上升
C.保持稳定 D.越来越大
C
A
课堂巩固
3.如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三个种群密度预期增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
(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图甲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 。
甲、乙、丙
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使害虫种群年龄结构变为三图中________类型。
(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结构会变成________曲线图所示。
丙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