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9.2溶解度 同步测试(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9.2溶解度 同步测试(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05 11:1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2溶解度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宜采取的方法是(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2.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3.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其含义是(  )
A.20℃时,KCl溶液中含有34gKCl
B.20℃时,100gKCl溶液中的溶质为34g
C.20℃时,100g水中溶解34gKCl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D.20℃时,100g饱和KCl溶液中含有34gKCl
4.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
A.硝酸铵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5.小明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充分搅拌后,发现粘在杯底的塑料片脱落。那么他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食盐
C.硝酸铵固体 D.蔗糖
6.下列关于物质的溶解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t1℃时,10克硝酸钾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克
B.t1℃时,10克硝酸钾可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克
C.把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D.t2℃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则t2℃的食盐溶解度36克
7.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8.已知X物质与Y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4g X物质,30℃时,20g水中最多溶解 8g Y物质,则20℃时X与Y的溶解度相比是(  )
A.X=Y B.X<Y C.X>Y D.无法比较
9.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④发生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10.能证明硝酸钾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
A.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没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温度不变,向该溶液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11.现有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  )
①蒸发溶剂,②增加溶质,③降低温度,④加热升温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往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下列物质,立即出现浑浊的是(  )
A.食盐 B.硝酸铵固体
C.冰 D.氢氧化钠固体
1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喝汽水后会打嗝,是因为汽水中的CO2进入人体后,温度升高使溶解度减小
B.同温下,KNO3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更大
C.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
D.升温可以使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14.将200g溶有物质M的溶液从95℃降低到10℃,不同温度时析出溶质M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95 90 80 30 10
析出M的质量/g 0 0 15 100 116
A.95℃时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B.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30℃时析出M后所得溶液中含100g水
D.从M的不饱和溶液中析出M可采用先蒸发溶剂、再冷却结晶的方法
15.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 100 40 140
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1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I所示。在常温下,先分别向装有适量甲、乙物质的两支试管里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两支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进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里,如图Ⅱ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装有甲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甲、乙溶液在放入冰水前后均为饱和状态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17.下列因素中,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温度的高低 D.溶质、溶剂量的多少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8.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图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1)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   克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2)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填序号)
(3)   为不饱和溶液;(填序号)
(4)④→⑤可析出   克KNO3晶体。
19.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其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100g 水中最多溶解固体A    g,t2℃时,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写出一种将固体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
(2)t1℃时,将30g固体C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其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4)某化学小组欲从含有少量B的A样品中,提纯A固体。可采用的提纯方法是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2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把50g甲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稍微加热丙的饱和溶液即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
(4)除去甲中混有的少量乙,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5)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剂质量:甲>乙
B.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溶液质量:甲>乙
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
1.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宜采取的方法是(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答案】A
【解析】A、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选项正确。
B、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不能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故选项错误。
D、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升高温度,不能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答案】C
【解析】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可选用甲与丙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故选:C。
3.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其含义是(  )
A.20℃时,KCl溶液中含有34gKCl
B.20℃时,100gKCl溶液中的溶质为34g
C.20℃时,100g水中溶解34gKCl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D.20℃时,100g饱和KCl溶液中含有34gKCl
【答案】C
【解析】A、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是指在该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34gKCl,故A错;
B、20℃时,134gKCl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为34g,故B错;
C、20℃时,100g水中溶解34gKCl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故C正确;
D、缺少温度的限制,故D错。
故选:C。
4.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
A.硝酸铵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答案】A
【解析】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物质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的溶于水吸热的有:硝酸铵。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故选:A。
5.小明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充分搅拌后,发现粘在杯底的塑料片脱落。那么他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食盐
C.硝酸铵固体 D.蔗糖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放入水中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故正确;
B、食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故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故错误;
D.蔗糖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故错误。
故选:A。
6.下列关于物质的溶解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t1℃时,10克硝酸钾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克
B.t1℃时,10克硝酸钾可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克
C.把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D.t2℃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则t2℃的食盐溶解度36克
【答案】D
【解析】A、在描述某一物质的溶解度是必须指明饱和溶液,这里没有说饱和溶液,故A错;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标准是100g溶剂里,这里没有说100g溶剂,故B错;
C、在描述某一物质的溶解度是必须指明温度,这里没有说温度,故C错误;
D、t2℃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则t2℃的食盐溶解度36克,正确;
故选:D。
7.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A、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无关,所以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饱和溶液与浓溶液无关,所以在一定温度下的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故C正确;
D、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无关,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8.已知X物质与Y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4g X物质,30℃时,20g水中最多溶解 8g Y物质,则20℃时X与Y的溶解度相比是(  )
A.X=Y B.X<Y C.X>Y D.无法比较
【答案】C
【解析】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4g X物质,则20℃时,X物质的溶解度为40克;30℃时,20g水中最多溶解 8g Y物质,则30℃时,Y物质的溶解度为,因X物质与Y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在20℃时,Y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40克,所以20℃时X与Y的溶解度相比X>Y。
故选:C。
9.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④发生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A、第①步操作是将海水引入贮水池,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蒸发池中,水分蒸发,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继续蒸发,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能证明硝酸钾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
A.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没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温度不变,向该溶液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答案】C
【解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后溶解度增大,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没有硝酸钾晶体析出,不能证明硝酸钾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错误。
B、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不能证明硝酸钾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错误。
C、温度不变,向该溶液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说明加入的硝酸钾没有继续溶解,说明硝酸钾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正确.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接近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也可能有晶体析出,不能证明硝酸钾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错误。故选:C。
11.现有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  )
①蒸发溶剂,②增加溶质,③降低温度,④加热升温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解;①蒸发溶剂,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②增加溶质,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③降低温度,不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降低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④加热升温,不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如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故只有①②。故选:A。
12.往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下列物质,立即出现浑浊的是(  )
A.食盐 B.硝酸铵固体
C.冰 D.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D
【解析】A、食盐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往澄清石灰水中加入食盐,无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无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C、往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冰,使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无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由氢氧化钙析出,立即出现浑浊,故选项正确。故选:D。
1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喝汽水后会打嗝,是因为汽水中的CO2进入人体后,温度升高使溶解度减小
B.同温下,KNO3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更大
C.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
D.升温可以使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A、喝汽水后会打嗝,是因为汽水中的CO2进入人体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同温下同一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同温下,KNO3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更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汽油难溶于水,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可以使溶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4.将200g溶有物质M的溶液从95℃降低到10℃,不同温度时析出溶质M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95 90 80 30 10
析出M的质量/g 0 0 15 100 116
A.95℃时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B.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30℃时析出M后所得溶液中含100g水
D.从M的不饱和溶液中析出M可采用先蒸发溶剂、再冷却结晶的方法
【答案】D
【解析】A、将200g溶有物质M的溶液从95℃降低到90℃,没有晶体析出,说明95℃时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200g溶有物质M的溶液从95℃降低到10℃的过程中,逐渐析出晶体,说明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30℃时析出M后析出100gM,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故选项说法错误。
D、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从M的不饱和溶液中析出M可采用先蒸发溶剂、再冷却结晶的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5.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 100 40 140
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答案】D
【解析】A、10℃时,在100g的水中,加入40g的硝酸钾,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20.9g,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克,故A错误;
B、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不能说就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增大,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C错误;
D、②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降温至10℃,溶质质量分数变成×100%=17.3%,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1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I所示。在常温下,先分别向装有适量甲、乙物质的两支试管里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两支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进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里,如图Ⅱ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装有甲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甲、乙溶液在放入冰水前后均为饱和状态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答案】C
【解析】A、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明,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所以放入冰水后,随温度降低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大,试管底部固体物质乙继续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A错误;
B、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明,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放入冰水后,随温度降低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小,试管内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底部固体物质甲增加,故B错误;
C、甲、乙溶液在放入冰水前后均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均为饱和状态,故C正确;
D、综合以上A、B两项的分析可得,盛甲物质的试管内固体物质增加,而盛乙物质的试管内固体物质减少,故D错误。
故选:C。
17.下列因素中,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温度的高低 D.溶质、溶剂量的多少
【答案】D
【解析】固体的溶解度指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所以固体的溶解度和温度、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有关;和溶质、溶剂量的多少无关。
故选: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8.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图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1)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   克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2)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填序号)
(3)   为不饱和溶液;(填序号)
(4)④→⑤可析出   克KNO3晶体。
【答案】(1)5.5;
(2)②⑤;
(3)①③④;
(4)48.4。
【解析】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则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的硝酸钾,所以
①中加入20g硝酸钾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②中共加入50g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形成的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③是升温至50℃,溶质为50g,则为不饱和溶液;
④再加入30g硝酸钾,溶质为80g,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⑤降温至20℃溶解度减小,④→⑤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80g﹣31.6g=48.4g,为20℃时的饱和溶液;
(1)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再加入85.5g﹣80g=5.5gKNO3固体,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2)通过以上分析可知:②⑤是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的组成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3)通过分析可知,②⑤为饱和溶液,①③④为不饱和溶液;
(4)④→⑤可析出晶体的质量=80g﹣31.6g=48.4g。
19.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其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100g 水中最多溶解固体A    g,t2℃时,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写出一种将固体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
(2)t1℃时,将30g固体C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其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4)某化学小组欲从含有少量B的A样品中,提纯A固体。可采用的提纯方法是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答案】(1)25;C<B<A;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2)62.5;
(3)C<A<B;
(4)降温结晶;
【解析】(1)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固体A 25g,t2℃时,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B<A;将固体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故答案为:25;C<B<A;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2)t1℃时,C的溶解度是25g,将30g固体C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12.5g+50g=62.5g;故答案为:62.5;
(3)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其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A<B,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C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答案为:C<A<B;
(4)某化学小组欲从含有少量B的A样品中,提纯A固体。可采用的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2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把50g甲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稍微加热丙的饱和溶液即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
(4)除去甲中混有的少量乙,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5)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剂质量:甲>乙
B.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溶液质量:甲>乙
【答案】:(1)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不饱和;
(3)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降温结晶;
(5)BC。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把50g甲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3)稍微加热丙的饱和溶液即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除去甲中混有的少量乙,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5)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甲物质中的溶剂质量小于乙物质中的溶剂质量,分别降温至t1℃,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A、降低温度,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所以溶剂质量:甲<乙,故A错误;
B、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析出晶体质量:甲>乙,故B正确;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C正确;
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析出的晶体质量较多,所以溶液质量:甲<乙,故D错误。
故选;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