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时练(含答案)
一、单选题
1.(2022七下·锦州期末)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下列表述中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政权分立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2022七下·虎林期末)“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材料中的“上”指的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汉武帝
3.(2022七下·浑南期末)下侧为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他学习的主题为(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开元盛世
4.(2022七下·田东期末)“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古代集权治世最好的榜样”。这位“榜样”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5.据杜佑的《通典》记载,“至(贞观)八年、九年,米斗四五钱”,但“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这种变化说明( )
A.贞观初期经济凋敝 B.米商操纵大米市场
C.唐朝到达全盛时期 D.农业经济发展迅速
6.(2022七下·凯里期末)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
A.花木兰 B.李清照 C.武则天 D.慈禧太后
7.(2022七下·邛崃期末)唐太宗认为“人智有长短,能有巨细”“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从他的治国理念中可以得出唐兴盛的原因是( )
A.知人善任 B.勤于政事 C.虚心纳谏 D.以民为本
8.(2022七下·双城期末)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 )
A.“文景之治” B.“康乾盛世”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9.(2022七下·榆树期末)“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10.(2022七下·海南期末)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曾经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两个著名的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同点是( )
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②政治比较清明 ③经济繁荣发展 ④国力强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列举题
11.(2022七下·开江期末)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的帝王是——
12.(2016七下·通川期中)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名称及各自的职权。
1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
14.问答题
写出唐太宗开明务实的统治政策。
三、材料分析题
15.(2022七下·锦州期末)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1)材料一中是隋朝开凿的什么水利工程?起到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为使农民“衣食有余”而采取的措施?历史上把他的统治称作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归纳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4)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16.(2022七下·宁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
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做官之途。
——杨齐福
材科二:武则天继承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她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武则天在位期问,唐朝国力进一步上升。
材科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指出该制度有哪些特点?你认为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武则天的为政举措。
(4)材料三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盛世的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17.(2022七下·伊通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
(1)材料一中的唐太宗为“先存百姓”,在经济方面进行了怎样的革新措施?
(2)唐太宗时期的“治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3)材料二中的唐玄宗在“官吏”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4)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5)结合材料及所回答问题,概况出唐朝兴盛的原因。(一点即可)
18.(2022七下·潮南期中)隋朝末年社会大乱,到唐初已是一片衰败景象,而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唐朝出现了经济发达、升平富足的繁荣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人为镜】
材料一:(唐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依法吏治】
材料二:唐玄宗对王公贵族的不法行为不宽容,皇后的妹夫殴打了一位御史大夫,玄宗知道后,立即命令处罚皇后的妹夫。
【以绩评官】
材料三:唐太宗将都督、刺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唐玄宗精简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并重视选任地方官。716年,玄宗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考核,淘汰了45名不合格者。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主政思想?
(2)材料二反映了唐玄宗的什么统治措施?唐玄宗统治前期,政绩卓著,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3)材料三中唐太宗、唐玄宗对地方官的选拔持何态度?其共同点是什么?
(4)【感悟认识】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治国之策对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迪?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唐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隋唐历史的基本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繁荣的表现是出现了历史上盛世局面,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放的表现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所以B项符合题意;
A,政权分立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A不符合题意;
C,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征,C不符合题意;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的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2.【答案】C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开元”可知当时的皇帝是唐玄宗。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3.【答案】B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次年改国号为“贞观”。唐太宗吸取隋速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进土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局面为“贞观之治”。故B符合题意;
开皇之治出现于隋文帝统治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
文景之治出现于西汉初期,故C不符合题意;
开元盛世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贞观之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政治清明、军事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4.【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古代集权治世最好的榜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榜样”是唐太宗。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他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选项C正确;
ABD与贞观之治的出现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至(贞观)八年、九年,米斗四五钱”,但“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可知,贞观十五年的米价远远低于贞观八年、九年,这说明唐朝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的粮食增多,D符合题意;
贞观初期经济凋敝,与题干表述不符,排除A;
米商操纵大米市场,题干未体现,排除B;
唐朝到达全盛时期是在唐玄宗时期,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农业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贞观”,分析选项即可作答。
6.【答案】C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故选项C符合题意;
A.花木兰,不符合题意;
B.李清照,不符合题意;
D.慈禧太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7.【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从题干可知唐太宗认为“人智有长短,能有巨细”,“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他用人的办法是“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这体现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根据才能大小,量才录用,人尽其才。
A项知人善任是从题干治国理念中可以得出的唐兴盛的原因,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贞观之治、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 “贞观之治”,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文景之治”,不符合题意;
B.“康乾盛世”,不符合题意;
D.“开元盛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9.【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这句话是说人民的力量巨大,要爱惜人民,为此,唐太宗在位时,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完善三省六部制 ,不符合题意;
B.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不符合题意;
C. 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题干含义,读懂其含义后再分析备选项回答。
10.【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唐朝著名的治世时期,表现为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发展、国力强盛,②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
“开元盛世“标志唐朝进入了唐朝的全盛时期,是与“贞观之治“的不同点,①错误,BCD项不符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同点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答案】唐太宗李世民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 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农民起义推翻隋王朝的事实,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他吸取隋亡的教训,因此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故唐太宗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故答案为: 唐太宗李世民。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2.【答案】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故答案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三省六部制。
13.【答案】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③简法轻刑,修定法律;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治国政策。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太宗善于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人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作宰相,重用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在中央继续实行三省六部制,同时下令合并州县,节约开支,减轻人民负担,同时还要求大臣廉洁奉公。他还大兴学校,发展科举。他还采用恩威并施的原则,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升平,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太宗的治国政策。
14.【答案】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③简法轻刑,修定法律;④实行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⑤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的时候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他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度;实行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采取的措施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15.【答案】(1)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注意节俭,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选用廉洁的官吏。贞观之治。
(3)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的变化趋势: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的长江流域;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充足的劳动力,并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等;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统治者对农业和水利的重视等。
(4)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重视水利的兴修;商品经济的带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贞观之治”;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图片是隋朝开凿的水利工程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2)据材料二“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可知,唐太宗为使农民“衣食有余”而采取的措施是注意节俭,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选用廉洁的官吏。历史上把他的统治称作贞观之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的变化趋势是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的长江流域。根据材料归纳可知,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充足的劳动力,并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等;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统治者对农业和水利的重视等。
(4)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重视水利的兴修;商品经济的带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故答案为:
(1)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注意节俭,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选用廉洁的官吏。贞观之治。
(3)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的变化趋势: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的长江流域;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充足的劳动力,并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等;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统治者对农业和水利的重视等。
(4)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重视水利的兴修;商品经济的带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朝大运河以及意义,汉、唐、宋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的变化趋势以及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等知识。
16.【答案】(1)制度:科举制。标志: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
(2)特点:不论出身贵贱,皆可报考;以文章优劣做评判标准,客观公正。影响: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举措:重视发展生产;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破格任用人才。
(4)统治者:唐玄宗(李隆基)。措施: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知识点】“开元盛世”;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根据材料一:“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做官之途”可知,科举制不论出身贵贱,皆可报考;以文章优劣做评判标准,客观公正。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开武举,亲自面试学生;破格任用人才。
(4)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故答案为:(1)制度:科举制。标志: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
(2)特点:不论出身贵贱,皆可报考;以文章优劣做评判标准,客观公正。影响: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举措:重视发展生产;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破格任用人才。
(4)统治者:唐玄宗(李隆基)。措施: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科举制,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并运用所学综合作答。
17.【答案】(1)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贞观之治。
(3)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4)开元盛世。
(5)统治者注意总结隋朝败亡的历史教训;或统治者确立了“以民为本”治国思想;或统治者采取了许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巩固政权的措施等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太宗为“先存百姓”,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唐太宗时期的“治世局面”被称为“贞观之治”;
(3)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玄宗在“官吏”方面进行的改革是: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局面”被称为 “开元盛世”;
(5)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兴盛的原因有:统治者注意总结隋朝败亡的历史教训;或统治者确立了“以民为本”治国思想;或统治者采取了许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巩固政权的措施等等;
故答案为:(1)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贞观之治;
(3)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4)开元盛世
(5)统治者注意总结隋朝败亡的历史教训;或统治者确立了“以民为本”治国思想;或统治者采取了许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巩固政权的措施等等。
【点评】(1)(3)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看懂材料含义;
(2)(4)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5)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理解之后再概括回答。
18.【答案】(1)虚心纳谏,重用人才。
(2)整顿吏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国力强盛。
(3)唐太宗非常重视州县长人选,知人善任;唐玄宗亲自考核地方官人选,重视地方官的素质。严把人才选拔关。
(4)要以人为本,广开言路;要依法治国;要严格执行干部选拔公示制度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1)材料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反映了唐太宗虚心纳谏,重用人才的主政思想。唐太宗知人善任、重用贤才,重视纳谏。如重用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敢于直言的谏官魏征等。
(2)材料二“唐玄宗对王公贵族的不法行为不宽容,皇后的妹夫殴打了一位御史大夫,玄宗知道后,立即命令处罚皇后的妹夫”反映了唐玄宗整顿吏治的措施;唐玄宗在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官僚机构和多余人员。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国力强盛,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材料三“唐太宗将都督、刺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反映了唐太宗唐太宗非常重视州县长官人选,知人善任;“唐玄宗精简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并重视选任地方官。716年,玄宗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考核,淘汰了45名不合格者。”反映了唐玄宗亲自考核地方官人选,重社地方官的素质。二人的共同点是严把人才选拔关。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以人为本,广开言路;要依法治国;要严格执行干部选拔公示制度等。
故答案为:(1)虚心纳谏,重用人才。
(2)整顿吏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国力强盛,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态度:唐太宗非常重视州县长官人选,知人善任;唐玄宗亲自考核地方官人选,重社地方官的素质。共同点:严把人才选拔关。
(4)要以人为本,广开言路;要依法治国;要严格执行干部选拔公示制度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施,使得国家政治清明、军事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清明,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21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0(16.5%)
主观题(占比) 101.0(83.5%)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55.6%)
主观题(占比) 8(44.4%)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材料分析题 4(22.2%) 85.0(70.2%)
单选题 10(55.6%) 20.0(16.5%)
列举题 4(22.2%) 16.0(13.2%)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61.1%)
2 容易 (33.3%)
3 困难 (5.6%)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0(1.7%) 1
2 大运河的开通 20.0(16.5%) 15
3 “贞观之治” 95.0(78.5%) 3,4,5,7,8,9,10,11,12,13,14,15,17,18
4 江南地区的开发 20.0(16.5%) 15
5 女皇武则天 2.0(1.7%) 6
6 唐朝的建立 2.0(1.7%) 1
7 “开元盛世” 69.0(57.0%) 2,10,16,17,18
8 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20.0(16.5%) 16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