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3-1《离骚精品课件 节选》精品课件 苏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2-3-1《离骚精品课件 节选》精品课件 苏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29 11:0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泽畔行吟 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节选)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政治家,“楚辞”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诗人。上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 屈原一生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许多不朽的作品。其中,晚年创作的《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屈原的文学成就《离骚》内容简介《离骚》的前一部分追忆往事,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探求未来,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全篇。诗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教学目标
⒈了解“楚辞”及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⒉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⒊疏通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⒋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教学重难点
⒈比喻、对偶。
⒉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⒊背诵。 整体感知⒈教师范读课文⒉学生自读课文⒊生讨论师点拨⒋课堂训练⒌总理课文 理解、分析、朗读一、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含义。
三、结合课文提示,整体理解诗义。
四、“兮”字读稍长一些,押韵的字要重读。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嫉恶如仇,特立独行: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体会名句《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为后来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离骚》的艺术成就 日月同辉,光照千古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于日月争光可也。
——《史记》楚辞: 楚辞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楚地早有歌谣,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 6世纪就有《越人歌》和《楚人歌》。《论语》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可是这些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骚体诗)来指称楚辞的。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离骚》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 2464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 是屈原面临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⒌课文总理:
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部分共13节、52句。前七节自叙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后六节表现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诵读课文君不圣相空贤苦求美政感天地
信见疑忠被谤高扬蛾眉观四荒课堂小结
移 情: 纵情诵读全文
“楚辞”与《楚辞》“楚辞”:“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诗体。其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多用 “兮”字。对后来汉赋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楚辞》: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作品。“离骚”释义 ?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裔 陬 揆 肇 重 扈
芷 纫 汩 搴  阰 秽
骐 骥yìzōukuízhàochónɡhùzhǐrènyùqiānqí jìpíhuì读准字音 骚体诗与《诗经》相比有所不同。《诗经》以四字句为典型句式,句中节奏为“二二”;骚体诗的典型句式则有六字与五字两种(语气词“兮”除外),一般是每句诗三至四个节拍,“兮”为语助词,它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时应拉长语气。朗读注意音读 ? 意读 ? 情读1帝 高 阳 之 苗 裔 兮,
朕 皇 考 曰 伯 庸;
摄 提 贞 于 孟 陬 兮,
惟 庚 寅 吾 以 降; (我是)古代高阳帝的后裔啊,我的父亲名叫伯庸;正当摄提那年的正月啊,就在庚寅那天我降生。贞:正值,正当。
惟:用于年月日之前,无实义。
庚寅:干支纪历法中的六十“甲子”之一。
降:出生,降生。皇 览 揆 余 初 度 兮,肇 锡 余 以 嘉 名;
名 余 曰 正 则 兮,
字 余 曰 灵 均;2 父亲观察我出生时的容貌和气度啊,开始赐给我美好的名字:给我起名叫正则啊,给我的字叫灵均。肇:开始。
锡:通“赐”。
嘉:美好的。
名、字:起名、起字。名词活用作动词。 诗人有着怎样的出身?出生有何特别之处?名字有何含义?为什么要写这些??出身:帝高阳之后裔
出生:摄提、孟陬、庚寅
名字:正则——公正而有法则
灵均——善良而又平均(寄托希望)(出身高贵)(生日奇特)为了说明他与楚国的血肉联系,密不可分。1-2章:高贵的出身
奇特的生日
美好的名字楚国兴亡义不容辞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3纷:盛多的样子。
重:加上。
修:美好的。
扈:披着。
纫:连缀,联结。
以为:以(之)为. 我既有这盛多的内在美德啊,又加上优良的才能;披着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又编结秋兰作为身上的佩饰。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4汩:形容时间像水一样快。
若:好像。
及:赶得上。
与:给,此处意为等待。
不吾与=不与吾。宾语前置。
揽:拔。 流年似水我好像赶不上啊,只担心年岁不等我;清晨去攀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拔历经冬天也不凋零的香草。 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 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修能”(优良的才能),可见他品性高洁、才华出众。
诗人展开想象,想象自己披上江离与幽香的白芷,又连缀起秋兰作为配饰。借香草(“江离”“辟芷”“秋兰”)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 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诗人深感努力向前,还怕追赶不上,于是就勤奋不懈:清晨趣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拔经冬不凋的草。即抓紧时间,修养自己。?3-4章:美好的品德
杰出的才能
忠贞的理想振兴楚国时不我待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5忽:速度很快。
其:代词,指日月。
淹:停留。
代序:依次更替。
惟:只。
美人:此指楚怀王。
迟暮:衰老。 太阳月亮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和秋天它们依次更替;只看到草木也在凋零啊,(就)担心美人也会衰老。6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也。抚:趁着。
秽:污秽的政治。形容词用作名词。
度:治国的法度。
以:“而”,表修饰。
道:通“导”,引导。
先:前面的。 为何不趁着壮年抛弃那污秽的政治啊,为何不改变这样的法度?乘着骏马纵情奔驰啊,来吧,我愿做向导在前面开路。 第五章从天时运转,春生秋杀,草木凋零,年岁将尽入手,写到担心君王如不能及时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将年华老大,无所成就。
第六章起过渡作用,诗歌“至此方入题”。它引出了楚王不举贤能则将灭亡的道理,并开启下文,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第5章的内容有何深刻含义? 第6章在行文上有何作用??爱国的情怀
前途的焦虑
急切的劝导5-6章:抚壮弃秽愿为先导一(1-2) 自叙身世
二(3-6) 自表内心
三(7-12) 自叹现实出身、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的由来。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诉自己的忠心和事君不合的遭遇。一生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课文结构 ⒈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⒉如何才能实现此理想?诗中是怎样阐发的?
⒊屈原在楚国振兴中担
当了一个怎样重要的角色?
⒋诗人面对着的是一个
怎样的现实?这说明了什
么?思考与讨论?思想情感 节选部分既表达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追求,也表达了对楚王昏庸信谗的愤懑和幽怨。屈原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课文中找出能表现作者下列特征的语句:1.他血统高贵,气度不凡: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2.他身披香草鲜花,具有美丽的华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3.他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指出下列语句的比喻意义:⒈扈江离与辟芷,纫秋兰:
⒉木兰、宿莽:

⒊美人:
⒋乘骐骥以驰骋:喻修身养性。喻内在的美好品德。喻楚怀王。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5.来吾道夫先路:
6.申椒、菌桂、蕙、茝:
7.荃:
8.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喻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喻群贤。喻楚怀王。喻君王失信,变法革新所遇到的挫折。指出下列语句的比喻意义:? ★不同点:
(1)形式不同。《诗经》为四言诗,《离骚》句子不拘长短,可六言、七言。
(2)表现手法不同。《诗经》为现实主义手法,《离骚》为浪漫主义手法。
★相同点:
都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 从形式、表现手法、具体艺术手法等方面,说说本诗与《<诗经>三首》有何异同??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祖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志杰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君不圣相空贤苦求美政感天地
信见疑忠被谤高扬蛾眉观四荒欣赏关于屈原的对联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