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5 11:0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2022七下·锦州期末)岳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将领,他的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如示意图能够反映他所生活时代的是(  )
A. B.
C. D.
2.(2022七下·榆树期末)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岳飞取得的郾城大捷 B.宋、金达成和议
C.岳飞收复建康 D.南宋定都临安
3.(2022七下·武鸣期末)中国文人山水画强调意境,表达作者的情感,北宋的山水画大气磅礴,南宋的只有"残山剩水”,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主观意识 B.宋代重文轻武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宋偏安一隅
4.(2022七下·平南期末)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5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
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
邺城大捷 南宋与金
签订合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D.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5.(2022七下·田东期末)“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中的词句,与词中“靖康耻”相关的史实是(  )
A.西夏灭亡 B.北宋灭亡 C.南宋灭亡 D.辽朝灭亡
6.女真族原本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但在建立金并统治中原地区后,多位皇帝开始尊崇儒家思想,甚至设立译经所,把儒家经典译成女真文字;为满足金国科考需要,朝廷还组织人力整理典籍,编纂史书。这说明女真族(  )
A.深受汉族文化影响 B.完全放弃传统习俗
C.正为反元积蓄力量 D.重视边界贸易互市
7.(2022七下·定远期末) 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C.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8.(2022七下·凯里期末)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描述的是(  )
A.西湖的美景 B.北宋的偏安 C.南宋的偏安 D.杭州的繁荣
9.(2022七下·凯里期末)“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南宋的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
A.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B.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C.岳飞不畏强敌,精忠报国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10.(2022七下·榆树期末)岳飞抗金得到人民尊敬的根本原因是(  )
A.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B.岳家军纪律严明
C.岳飞的忠君爱国精神 D.岳飞与秦桧势不两立
二、判断题
11.(2022七下·双城期末)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辽。
12.两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这期间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等。(  )
13.(2018七下·常熟期中)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但南宋大臣陆秀夫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14.(2018七下·张家港期中)1115年,阿保机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三、材料分析题
15.(2022七下·盘锦期中)材料一:1005年,宋辽达成议和。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兄弟之国。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宋史》
材料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1)材料一中“议和”指哪一历史事件?并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在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辽与西夏学习了汉族文化的哪些内容?
(2)写出材料二中这位抗金将领的名字?后此将领以什么名义被处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位抗金将领受到南方百姓爱戴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胡虏”指哪个民族?这一时期民族交往频繁,有战有和,但和是主流。从战与和两个角度,各举一例典型史实。
16.(2021七下·淳安期末)两宋时期民族关系复杂,各民族政权之间和战交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两宋存续期间,一方面与辽、夏、金及蒙元之间的民族战争几乎伴随始终……另一方面各民族与各政权之间通过榷场贸易、使团聘问与其他民间途径,推进着相互间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融合。
——摘编自虞云国《大宋史视野下的民族关系》
(1)写出图中A、B两处政权名称及其所属民族。据图指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民族关系呈现的基本状态。写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抗金将领,并指出其优秀品质。
17.(2021七下·新昌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政权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材料一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它是哪两个政权签订的?
(2)黄仁宇先生对此和议有什么评价?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3)“靖康”是宋钦宗(1126-1127年)的年号,“靖康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词中的“匈奴”指的是谁?
(4)你认为酿成“靖康耻”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18.(2020七下·九龙坡期末)观察下图《金、南宋、西夏对峙图》
(1)请将南宋都城所在地的名称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2)请在图上画出南宋与金的分界线。
(3)据图指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1140年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班师后,南宋与金最终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岳飞抗金和宋金对峙的相关知识。
2.【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高宗和秦桧杀害了岳飞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岳飞取得的郾城大捷 ,不符合题意;
C.岳飞收复建康,不符合题意;
D.南宋定都临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注意准确记忆。
3.【答案】D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艺术是现实的体现,南宋时期,山河破碎,北方大片土地被金人占据,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山水画中的“残山剩水”即是这一现实的写照,故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中国古代的书画成就,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4.【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北宋和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先后有辽、西夏、金等,他们之间有和有战,有些政权先后消失,这体现了 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不符合题意;
C.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不符合史实;
D.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表格内容,细心分析观察,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5.【答案】B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与词中“靖康耻”相关的史实是北宋灭亡。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靖康耻”指金灭北宋。
6.【答案】A
【知识点】女真族的崛起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在建立金并统治中原地区后,多位皇帝开始尊崇儒家思想,甚至设立译经所,把儒家经典译成女真文字;为满足金国科考需要,朝廷还组织人力整理典籍,编纂史书。”可知,金统治中原后,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A符合题意;
完全放弃传统习俗,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
正为反元积蓄力量,表述错误,排除C;
重视边界贸易互市,题干未涉及,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女真族的崛起。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很长时间都保持着和平的局面。1141年宋金和议后,宋金对峙的局面形成,边境出现了和平的局面,B符合题意;
澶渊之盟和宋金之间的和议并没有促进黄河流域的开发,排除A;
澶渊之盟实际上加重了中原人民的负担,排除C;
澶渊之盟和宋金和议并没有推动中外贸易的发展,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澶渊之盟和宋金和议。难度适中,掌握澶渊之盟和宋金和议区别,掌握二者的基本内容,分析选项即可作答。
8.【答案】C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 直把杭州作汴州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生活在南宋都城临安的人们,把杭州当做北宋汴京继续享乐,描述的是南宋统治者的偏安,故选项C符合题意;
A.西湖的美景,不符合题意;
B.北宋的偏安,不符合题意;
D.杭州的繁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材料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读懂题干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D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南宋的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不符合题意;
B. 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不符合题意;
C. 岳飞不畏强敌,精忠报国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回答。
10.【答案】A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岳飞抗金得到人民尊敬的根本原因是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岳家军纪律严明 ,不符合题意;
C. 岳飞的忠君爱国精神 ,不符合题意;
D. 岳飞与秦桧势不两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理解来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1.【答案】(1)错误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金,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2.【答案】(1)错误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契丹族与党项族;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
【解析】【分析】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时期。少数民族政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但是北宋和南宋是由汉民族建立的王朝,不属于少数民族政权;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细心辨别,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少数民族政权”字样,细心辨别判断回答。
13.【答案】(1)正确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宋抗元的史实。
14.【答案】(1)错误
【知识点】女真族的崛起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在会宁称帝,建立金。故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定国号为大金的是阿骨打。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本题难度适中。
15.【答案】(1)澶渊之盟;相互吸收学习的特点;创制文字,发展生产,制订律法等。
(2)岳飞;“莫须有”;岳飞的抗金斗争,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符合人民的利益,因此岳飞受到南方百姓的爱戴。
(3)女真族;战的史实:岳飞抗金、郾城大捷;和的史实:南宋与金订立和议。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005年,宋辽达成议和。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兄弟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议和”指澶渊之盟。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学习的特点。辽与西夏学习了汉族文化的内容有创制文字,发展生产,制订律法等。
(2)根据材料二“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这位抗金将领是岳飞。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岳飞抗金,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符合人民的利益,因此岳飞受到南方百姓的爱戴。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胡虏”指的是女真族。这一时期民族交往频繁,有战有和,但和是主流。从战与和两个角度可知,战的史实有岳飞抗金、郾城大捷。和的史实有南宋与金订立和议。
故答案为:(1)澶渊之盟;相互吸收学习的特点;创制文字,发展生产,制订律法等。
(2)岳飞;“莫须有”;岳飞的抗金斗争,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符合人民的利益,因此岳飞受到南方百姓的爱戴。
(3)女真族;战的史实:岳飞抗金、郾城大捷;和的史实:南宋与金订立和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澶渊之盟、宋代民族交往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宋代各民族政权并立,民族交往频繁,有战有和,但和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战争如:岳飞抗金;和平交往:宋夏和议、澶渊之盟等。
16.【答案】(1)A、辽--契丹族,B、金--女真族。特征:民族政权并立。
(2)关系:民族战争、和平交融。人物:岳飞。品质:精忠报国、廉洁正直、英勇善战。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1)观察材料一图1可知,与北宋和西夏并立的政权是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观察图2可知,与南宋和西夏并立的政权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从图片可知,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
(2)根据材料二“两宋存续期间,一方面与辽、夏、金及蒙元之间的民族战争几乎伴随始终”可知,当时民族关系呈现的基本状态是民族战争。根据“另一方面各民族与各政权之间通过榷场贸易、使团聘问与其他民间途径,推进着相互间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融合”可知,当时民族关系呈现的基本状态是和平交融。根据所学知识,南宋时期最杰出的抗金将领是岳飞,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的优秀品质有精忠报国、廉洁正直、英勇善战。
故答案为:(1)A、辽——契丹族,B、金——女真族。特征:民族政权并立。
(2)关系:民族战争、和平交融。人物:岳飞。品质:精忠报国、廉洁正直、英勇善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宋时期民族政治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但和平和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此岳飞应该是一位具有优秀品质的杰出的抗金英雄。由于南宋和金的战争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矛盾,不是外来入侵,所以岳飞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17.【答案】(1)“澶渊之盟”。辽与北宋。
(2)他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澶渊之盟”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但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双方和平相处并开展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百姓的生产、生活,也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3)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进攻宋朝的金军。
(4)宋朝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宋朝时,周边的游牧民族崛起,他们具有惊人的战斗力等。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可知材料一中的“和议”指的是“澶渊之盟”。北宋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依据材料一的“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政权进贡。”可知黄仁宇先生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但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双方和平相处并开展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百姓的生产、生活,也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史称靖康耻。岳飞是南宋著名 抗金英雄,词中的“匈奴”指的是进攻宋朝的金军。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宋朝时,周边的游牧民族崛起,他们具有惊人的战斗力等都是酿成“靖康耻”背后的原因。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1)临安。
(2)大散关至淮水一线。
(3)特点:民族政权并立。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都城临安,位于浙江省,临近钱塘江;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南宋与金的分界线是 大散关至淮水一线,淮水即今天的淮河;
(3)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淮河以南属于南宋,以北有金政权,辽,西南有大理、吐蕃等,民族政权并立;
故答案为:(1)临安;
(2) 大散关至淮水一线
(3) 特点:民族政权并立。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对地图上方位的识记来回答,注意识记地图上的方位;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地图,看看这一时期,存在了哪些政权,进行理解回答。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88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8.0(31.8%)
主观题(占比) 60.0(68.2%)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4(77.8%)
主观题(占比) 4(22.2%)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材料分析题 4(22.2%) 60.0(68.2%)
单选题 10(55.6%) 20.0(22.7%)
判断题 4(22.2%) 8.0(9.1%)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29.0(33.0%) 4,12,15,16
2 女真族的崛起 6.0(6.8%) 6,12,14
3 辽与北宋的和战 49.0(55.7%) 4,7,15,16,17
4 南宋的偏安 60.0(68.2%) 1,2,3,4,7,8,9,10,11,13,15,16,18
5 金灭辽及北宋 24.0(27.3%) 4,5,17
6 契丹族与党项族 12.0(13.6%) 12,16
7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4.0(4.5%) 4,1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