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第二课时
发展指标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 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
综合发展阶段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产业构成
劳动力分布
工业化状态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
交通线路
区域对外 开放程度
发展状态
发展指标 以传统农业 为主体的 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
综合发展阶段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产业构成
劳动力 分布
很少
农业为主
工业少
农业为主
有所提高
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达到较高的水平
第三产业为主,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
第三产业为主
发展指标 以传统农业 为主体的 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
综合发展阶段
工业化 状态
区域内 部的经 济差异
交通线路
起步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为主体
比较小,缺
乏中心城市
数量少,
分布稀疏
工业化、
城市化加速
中心城市、工业基地兴起
交通建设
显著加快
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
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发展指标 以传统农业 为主体的 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
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对外 开放程度
发展状态
讨论完成P9“活动”
封闭
低水平
均衡状态
开放程度较大
不均衡状态
区域的开放程
度和对外联系
大幅度增长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讨论完成P9“活动”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
的毛皮贸易场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
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
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
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
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
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
地理位置特点。
苏必利尔湖
匹兹堡
1.描述匹兹堡的地理位置特点
①美国东北部和五大湖的东南部, ②煤炭资源丰富,
③交通便利(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
2、匹兹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为什么直到19世纪才成为大型钢铁工业基地?
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煤炭开发规模小,铁矿运输不便,而19世纪中叶,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交通的不断完善使其发展成钢铁基地。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工业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大多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
转移,由乡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
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
生活方式——由乡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
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
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
此形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
②在区域发展初期,区域开放程度低,对外联系少,
③某一方面的优势,往往成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并由此形成主导产业。
思考、讨论P11页“活动”
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
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
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
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
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
在当地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炭,而且还从外地
输入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
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本地环境,五大湖的生态
也遭受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
克利夫兰、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
点。
芝加哥等城市的地理区位特点:位于五
大湖沿岸,地形平坦,灌溉便利,农业发达,劳动力充足,市场广大 ;水陆交通便利;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
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方面和空间结构方面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
美国东北部工业工的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出现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中心,交通建设加快,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原因: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的问
题: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破坏严重、地价上涨等。
影响:人口增多→就业困难 资源短缺、从外地输入→加重交通运输压力 人地关系紧张。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
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4、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
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
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不同意。理由:由于区域之间具有联系
性,在环境较差地区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利
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结
合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因地制宜地开发利
用当地自然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一样可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联系上述材料,说一说,在我国西部
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必须首先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大力发展基础设施。
思考、讨论P12页“活动”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东北部受到资
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影
响,匹兹堡及其附近地区的钢铁产量明显
减少,工业化地位显著下降。目前,匹兹
堡的钢铁产量只相当于以往高峰时期的
70%~80%。而美国西部的硅谷、南部的
休斯敦等新兴工业中心迅速繁荣起来,对
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构成严峻挑战。
美国工业区分布图
1、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
的原因。
1、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
的原因。
美国东北部地区经济衰退的原因:①资
源枯竭、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生产成本增加;②钢铁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钢铁的替代产品大量出现,出现世界性钢铁过剩;③石油和核能利用导致煤炭工业衰退;④环境污染,新建企业不愿在此建厂,原有企业大量
外迁,导致失业人数增加;
2、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
势还存在吗?其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
2、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
势还存在吗?其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
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有的发展优势
将丧失,人地关系恶化。
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锈带”的美国中西
部老工业区在经历了经济的长期衰败后迅速崛起。
“锈带复兴”多年来一直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
国家经济界深入研究的重要经济现象,因为它对
不少国家老工业区的改造有着明显的借鉴作用。
分析:所谓“锈带”,实际上并没有具体的
地理位置,通常是指美国中西部的几个州。底特
律、匹兹堡、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大工业城市均
在这一地区。这一地区有着制造业兴旺发达的辉
煌历史,但到了七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发展格局
的变化,该地区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迅速增加,
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因此人们形象地称该
地区为“锈带”。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锈
带”地区经历了艰苦的产业转型过程,并于90年
代中期基本完成。分析可以看出,美国“锈带复
兴”主要依赖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制造业的自身改
造:一是汽车工业集中和重组。二是不断调整制
造业结构和运用高新技术。三是大力开拓出口市
场。四是大力发展服务性行业。同时,美国政府
在经济结构转型中也发挥积极作用。政府的财政
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复兴的作用不可小视。
目前我国东北地区面临的困境与当年美国“锈
带”的情形十分类似,我们是不是可以从“锈带
复兴”中得到一点启示呢?
同类案例引申:
德国鲁尔区的发展;
我国东北老工业区的发展;
英国奔宁山区的区域发展;
中国山西能源基地的发展…..
3、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国
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
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
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
着空前的挑战。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
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期,
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
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
就上述议题开展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
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
市发展的活力?
上海市的发展要克服的限制性因素:能
源等矿产资源不足、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严重。
上海市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的措施:西气
东输、西电东送工程解决能源不足问题;科
学、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因水资源浪费和
污染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改善市内交通运输
情况,缓解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合理规划,
建设卫星城,解决城市问题。
1. 有关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多
B.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大
C. 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D. 区域内已经出现了众多的城镇
C
2.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
A. 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B. 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
C. 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D. 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C
3. 某区域利用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形成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这表明区域处于发展的( )
A. 工业化起步阶段
B. 工业化阶段
C. 综合发展阶段
D. 成长阶段
A
4. 区域发展过程中,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这一阶段是( )
A.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B. 工业化阶段
C.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D. 起步阶段
B
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表1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图1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结合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
(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 , 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
(3)图中,字母A表示 钢铁 工业,B表示 森林 工业。(共48张PPT)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第三课时
一、东、中、西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2、工业化、城市化差异
3、对外开放差异
-----影响区域经济增长
小结: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自然因素 地形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有利于开发利用
气候 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自然资源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社会因素 城市化水平 低 高
科技、教育和文化 低 高
对外开放程度 低 高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经济因素 发展 基础
产业 结构
交通运输状况
发展基础薄弱
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
交通线路较少,
运输条件较差
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
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
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
生产力水平较高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
较大,乡镇企业不
发达,生产力水平
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
础较好,近代工业首先
出现在沿海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其他因素 地理区位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海运的便利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民族心理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差
国际化程度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少,社会经济比较封闭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
较封闭的状态,缺少
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
危机感和紧迫感
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
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
和技术联系
我国的区域差异,除了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外,还集中表现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东 部 地 区 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
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冬季0℃等温线大致通过该线
800mm等年降水量线大致通过该线
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大致分界线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大致分界线
区
北
方
地
区
南
方
地
区
西
北
地
区
青
藏
地
秦岭—淮河线
73°E
53°N
135°E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主要的地形单元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煤炭分布
河北 开滦、峰峰
山西 大同、阳泉、西山
辽宁 阜新
黑龙江 鸡西、鹤岗
江苏 徐州
安徽 淮北
河南 平顶山
石油分布
河北 华北
辽宁 辽河
黑龙江 大庆
山东 胜利
山东和河南之间 中原
铁矿分布:
河北、辽宁、四川储量最多
南方多有色金属
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北方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
阅读课本P20—21
完成P21“活动”
项目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位置
面积人口
地形
气 候 1月均温
无霜期
积温
温度带
年降水量
干湿地区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25﹪、55 ﹪
20﹪、 40﹪
丘陵低山为主
平原、高原为主
0℃以上
0℃以下
8——12个月
3—8个月
热带、亚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4500 ℃—8000 ℃之间
1600 ℃—4500 ℃之间
800毫米以上
800毫米以下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项目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河 流 水量
水位变化
含沙量
结冰期
土壤
植被
大 小
小 大
小 大
无 有
红壤、砖红壤 黄土、黑土等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1、北方
优势:
森林、煤、石油、铁 资源丰富
限制性因素:
水资源不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调整产业结构
加大改革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
迫切任务
2、南方
优势:
限制:
热量、水分充足 有色金属、生物、水力资源丰富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后果
对策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注重生态保护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黄土、黑土等
我国主要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
重工业发达,辽中南和京津唐
工业实力较强,门类齐全,形成三大工业带,两大工业基地(沪宁杭、珠三角)
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南部沿海地区,海南、云南省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调整产业结构任务紧迫
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主要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
水路、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尤其是水运很发达
开放程度较低,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对外开放相对较早,开放程度较高,外向型经济成就突出
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
对外开放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问题与思考】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
物呈现出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现
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北方民居正
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
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
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
宽。
【问题与思考】
(2)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如果不考
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
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
的多栋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你知道上述现象的原因吗?不同地理区
域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
不同,你能谈谈你对区域的认识是怎样的吗?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建筑物特点
的不同,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
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和热量,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
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南方
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
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逐
渐增大,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
凉要求的提高,房檐逐渐加宽。北方的城市住
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
以建筑成本高;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
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到,
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高考回眸:分析全国与上海市产业结构有关图文
资料,回答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一
系列产业调整战略,目前正在为建成国际经济、金
融、贸易、航运中心而努力。
高考回眸:分析全国与上海市产业结构有关图文
资料,回答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一
系列产业调整战略,目前正在为建成国际经济、金
融、贸易、航运中心而努力。
上海市不同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47、按三大产业划分,“九五”
期间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以第____产业为主,“十五”期
间新增加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第
_____产业。2005年上海市第三
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同年的统计数
据高出约____%,其原因是上海
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等优势。(至少答两点)
47、按三大产业划分,“九五”
期间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以第____产业为主,“十五”期
间新增加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第
_____产业。2005年上海市第三
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同年的统计数
据高出约____%,其原因是上海
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等优势。(至少答两点)
二
47、按三大产业划分,“九五”
期间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以第____产业为主,“十五”期
间新增加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第
_____产业。2005年上海市第三
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同年的统计数
据高出约____%,其原因是上海
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等优势。(至少答两点)
二
三
47、按三大产业划分,“九五”
期间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以第____产业为主,“十五”期
间新增加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第
_____产业。2005年上海市第三
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同年的统计数
据高出约____%,其原因是上海
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等优势。(至少答两点)
二
三
10
47、按三大产业划分,“九五”
期间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以第____产业为主,“十五”期
间新增加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第
_____产业。2005年上海市第三
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同年的统计数
据高出约____%,其原因是上海
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等优势。(至少答两点)
商贸繁荣;市场需求大;交通便捷;人才众多;
科学与教育发达等(任答两点得1分)
二
三
10
48、上海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主要属于_______。(单项选择)
A、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
B、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等
C、传统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
D、轻纺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
48、上海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主要属于_______。(单项选择)
A、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
B、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等
C、传统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
D、轻纺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
B
49、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优化产业部门
的空间布局。在图3中的_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
精品钢材基地,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国际汽车
城,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船舶工业基地。在C
处布局化学工业区的合理性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点)。
49、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优化产业部门
的空间布局。在图3中的_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
精品钢材基地,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国际汽车
城,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船舶工业基地。在C
处布局化学工业区的合理性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点)。
B
49、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优化产业部门
的空间布局。在图3中的_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
精品钢材基地,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国际汽车
城,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船舶工业基地。在C
处布局化学工业区的合理性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点)。
B
A
49、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优化产业部门
的空间布局。在图3中的_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
精品钢材基地,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国际汽车
城,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船舶工业基地。在C
处布局化学工业区的合理性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点)。
B
A
D
49、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优化产业部门
的空间布局。在图3中的_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
精品钢材基地,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国际汽车
城,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船舶工业基地。在C
处布局化学工业区的合理性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点)。
接近消费地;不易污染
市区;交通便利
B
A
D
50、举例说明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市
“十一五”期间三大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50、举例说明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市
“十一五”期间三大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一产业:世博会场地的布置将带动花卉、
园艺业;第二产业:世博会场馆及配套的市政工
程建设,将促进钢铁及有关
建材工业;第三产业:大量
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将促进
会展旅游、商贸、物流业的
发展。
【思考】
1、为什么要实
施西部大开发?
2、西部大开发
的范围?
3、西部地区的
优势和劣势分
别是什么?
4、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共16张PPT)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发展阶段,了解了区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发展状态等方面的特征,明确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域在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发展状态等方面存在差异。那么,从相同时期,不同空间的区域,它们是否也存在差异呢?
第一课时
73°E
53°N
135°E
东中西的差异
南方与北方
阅读书本,
思考讨论:
问题1: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
问题2: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
西
部
经
济
地
带
中
部
经
济
地
带
东
部
经
济
地
带
10个
9个
12个
黑
内蒙古
吉
晋
豫
鄂
湘
赣
皖
新
藏
甘
青
陕
川
云
贵
渝
宁
辽
冀
鲁
苏
浙
闽
桂
粤
琼
京津
沪
10个
9个
12个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包括省区 人口 比重 面积
比重
东部经济 地带
中部经济 地带
西部经济 地带
项目
名称
大
小
小
大
辽冀京津鲁和闽
两海两江和两广(12)
黑吉内蒙和晋豫
两湖皖赣9省区
青新甘宁陕
藏渝云贵川(10)
例1.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
例2.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例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产业结构差异
工业与城市化差异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总体差异及形成原因
看教材14页的图1-13,思考:
1、三个地带经济发展的共同趋
势是什么?
2、哪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最快?
为什么?
1、总体差异及形成原因
2.产业结构差异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西部经 济地带 中部经 济地带 东部经
济地带
产业 结构
工业 结构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以重型产
业为主
以轻型或轻重
混合型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