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课件 苏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课件 苏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29 11:1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唐太宗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为什么魏徵会在唐太宗心里有这样的地位,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探求他们的心灵世界。作者简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徵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有“诤臣”之称。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绪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后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诊。徵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背景介绍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下级的劝谏,甚至被誉为“从谏如流”。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到了贞观中期,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以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特别是渐渐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渐渐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魏徵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课文体裁: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疏第一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动词,使……稳固动词,主持,掌握疏通根本
古: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部分
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②居域中之大
③居安思危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②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3)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重要的位置
帝王的地位
安,安乐的时候;危,危难的时候
达到远方
流得长远
使……牢固
整体感知(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明确:比喻论证。 证明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明确:“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反正排比句排比句↓↑→→↓↑第二段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 覆舟,所宜深慎。深重监督通“震”威吓苟且免于刑法应该能够大古今异义元首
古:泛指古代帝王
今: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古:大
今:景色
纵情
古:放纵情感
今:尽情
行路
古:路人,毫无关系的人
今:走路整体感知 (1)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明确: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什么问题?
明确: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3)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明确: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4)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明确: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思固本思源(比喻)论证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为什么思分析问题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本课小结总结历史(对比)说明善始实繁
克终盖寡引出警告反面★扩展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业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徵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对上面这段文字怎么理解?第二课时十思的内容以及现实意义
掌握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
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第三段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引起喜好的东西兴建虚修养居于……之下慎终斥退奸恶小人堵塞、蒙蔽端正因为刑罚奖赏不当选拔撒播恩惠职责适可而止古今异义以为
古:拿……作为
今:认为词类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则思正身以黜恶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2)使动用法
①则思正身以黜恶
②宏兹九德
③则思知止以安人
意动用法
①乐盘游
②忧懈怠(奸恶的人)
(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使……正)
(使……宏扬)
(使……安宁)
(以……为乐)
(以……为忧)
整体感知1.提出“十思”的内容:
戒奢侈 (第1、2条)
戒骄傲(第3、4条)
戒纵欲(第5、6条)
戒轻人言(第7、8条)
戒赏罚不公(第9、10条)
2.做到“十思”的好处?
人尽其能,垂拱而治.3.“十思”与第一段的 观点有何联系?
“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内容
4.“十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知人善任。
5.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整体感知思固本思源(比喻)论证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为什么思分析问题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本课小结总结历史(对比)说明善始实繁
克终盖寡引出警告反面思些什么提出十思 正面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解决问题思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思些什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整体思路写作特点 ⑴?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文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
⑵?正反对比论证,加强说服力
论证集中在一、二自然段,正反对比,使被说明的道理突凸了出来。
⑶?语言朴实雄健
文章虽多用对偶句,但笔力道劲,气势雄健,朴实无华,与六朝的骈赋不同。
⑷?雄辩的逻辑力量
三个段落,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前后勾连,层层深入,水到渠成。从提出问题——应当“思”,到分析问题——为何“思”,再到解决问题——怎样“思”,结构谨严,浑然一体,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巩固练习 必竭诚以待下
诚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诚能见可欲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信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之
信 烟涛微茫信难求
低眉信手续续弹
  今行而无信名词,诚心
名词,诚心
连词,果真
要求
探求
请求
真实、诚实
信任
实在、的确
随意、随便
信物
巩固练习 终苟免而不怀仁

能克终者盖寡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不念居安思危
安 则思知以安人
安得广厦千万间
沛公安在
则死三驱以为度
戒奢以俭
以 则死知足以自戒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副词,最终

动词,坚持到底,保持到底
安稳、安定、安全
安定的时候
使……安宁
疑问代词,怎么
疑问代词,哪里
介词,用
介词,拿
连词,来,表目的
连词,同“而”,表顺接
连词,同“而”,表转折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指唐朝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贞观王朝的强盛是中国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的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太宗在位20多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
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盛世体现一、社会秩序空前安定。
贞观王朝的社会秩序好得令人难以置信,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632年,还留下了“四百死囚来归狱”这样的传奇。
二、开放的国界。
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王朝,唐朝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国移民外,还接
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
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 ――“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国化运动,上至典章制
度,下至服饰风俗,全部仿效当时的贞观王朝。三、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
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这也许是李世民最最值得称导政 绩。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分滥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尢为可贵的是:李世民并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檠告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尽可能科学的政治体来
预防贪污。
四、高度发达的商业。
贞观王朝是唯一不歧视商业的封建王朝,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 利条件,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 海的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南昌)、杨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肃敦煌)、凉州(甘肃武威)。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思考:魏徵的劝谏对“贞观之治”有什么影响?
学习魏徵的劝谏艺术!作业1.背诵全篇课文
2.准确掌握所学重点词
3.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