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江川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 柳宗元评论秦始皇时指出,他“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秦始皇开创出这种局面主要得益于其( )
A. 统一了六国 B. 建立皇帝制度 C. 推行郡县制 D. 设置三公九卿
2. 钱穆说:“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据此可知钱穆认为科举制( )
A. 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B. 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C. 重视官员的综合素质 D. 抑制了世族门阀势力
3. 《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深层次反映了( )
A. 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 B. 南宋租赁经济盛行
C. 经济再发展资金不足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 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 楚辞、汉赋、唐诗 B. 楚辞、唐诗、宋词
C. 宋词、唐诗、楚辞 D. 唐诗、宋词、元曲
5. 清朝军机处有官而无吏,故其中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
A. 重视保密性 B. 掌握决策权 C. 成员素质低 D. 事务较清闲
6. 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说明了军机处( )
A. 官员的保密意识比较强 B. 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
C. 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 D. 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7. 某条约中有这样的条款:“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这一条款应该出自(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8.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又重新实行“以华治华”的策略,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B. 义和团运动对列强的打击
C. 帝国主义力量的相对削弱 D. 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激化
9.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主要是因为( )
A. 维新派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 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C. 维新派把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 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10. 在欧洲启蒙思想家看来,“自由”“平等”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在中国最早大力倡导这一观念的是( )
A. 李贽的“异端”思想 B.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C.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D.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11. 北洋军阀统治前六七年,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问题是( )
A. 改良主义与暴力革命问题之争 B. 责任内阁与总统权力之争
C.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争 D. 专制独裁与民主共和之争
12. 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革命,打出的旗号是( )
A. 自强、求富 B.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 “德先生”与“赛先生” D.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3. 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反映了中国戏剧( )
A. 时空自由的特点 B. 表演受限于舞台
C. 内容丰富、文武兼备 D. 象征虚拟的表意性
14.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 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15. 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深得民心者,显得落后。一个适应进步潮流者,又无法深入民心。前者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海国图志》 C. 《定国是诏》 D. 《资政新篇》
16. 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可看做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下列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 北伐西征 B. 《资政新篇》 C. 定都天京 D. 《天朝田亩制度》
17. 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 )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 B. 首次明确提出了反对清朝统治的目标
C. 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D. 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
18. 五色旗是辛亥革命中江浙地区首先使用的旗帜,设计者的理念是:“(五色旗)既可表明革命行为系为整治改造而起,非专为种族革命;又能缓和满蒙回藏各族的心理,与汉人共同努力赞助共和。”国旗的设计理念体现了革命者的( )
①大汉民族观念 ②民主共和观念 ③国家统一观念 ④平等团结观念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④
19.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外反动势力破坏 B. 立宪派和旧官僚的破坏
C. 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D.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20.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该纲领表明中共( )
A. 第一次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B. 找到了十月革命的正确道路
C. 对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有了正确的认识 D. 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杨炎任职宰相后便向德宗倡议推行税制改革,于公元780年推行两税法,两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具体内容如下:“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
——摘选自《旧唐书》
(1)根据材料概括两税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两税法进行评价。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二 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2)有学者指出,明末儒学呈现“承古而萌新”的特点。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加以说明。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革命之目的,非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其突出表现是什么?
(2)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试结合材料二说明理由。
1. C 2. D 3. C 4. D 5. A 6. D 7. A 8. B 9. C 10. D 11. D 12. C 13. D 14. B 15. A 16. D 17. A 18. C 19. C 20. C
21. 【答案】
(1)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确定总的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目向当地人户征收;将租庸调及当时各色名目的苛捐杂税归并统一简化为地税和户税两个税种;地税按纳税人拥有的田亩数征收,户税按资产多少划分户等征收;两税分别于夏秋两季缴纳。
(2)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它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增加了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首创“量入为出”预算制度;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两税制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两税法的部分内容超越了客观现实。
22. 【答案】
(1)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
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2)承古:继承了先秦时期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萌新: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工商皆本,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要求。
说明:黄宗羲注重实学,推动经世致用思潮。
23. 【答案】
(1)表现: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2)观点:不赞成。理由:尽管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但其仍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答案第2页 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