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05 12:1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四章 水的运动
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咸海位于中亚,水域面积曾达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四大湖泊。20 世纪60年代以来,湖泊面积不断缩小。1987年,湖泊分成南北两部分;1998年,咸海水域面积缩小至2.98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大湖中仅排第八位;目前咸海水域面积仅数千平方千米。
1、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为什么会急剧萎缩?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6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目标:
了解陆地水的概念、类型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意义。
通过绘制示意图,说明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合示意图,掌握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陆 地 水 体
用笔思考
要求:
3分钟,结合预设问题和板书预习教材的P64-P65页。
预习时勾画关键词,并划出不理解的知识,或写出自己的疑问。
结合以下问题,预习教材:
陆地水体包括哪些类型?
陆地水体的特点是怎么的?(从储量、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角度分析)
人类目前利用的主要淡水有哪些?
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基础知识
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水体由大气水、海洋水、陆地水组成。
一、陆地水体
(1)类型: 、 、 、 、沼泽等,占全球水 储量的3.47%。
(2)特点:储量小,其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河流
湖泊
冰川
地下水
气候湿润的地区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
气候寒冷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冰川发育
地势较低的地区容易积水形成湖泊或沼泽,断陷凹地可形成较大湖泊
补充:水体的类型
(1)按照状态划分: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2)按照空间划分: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3)按照盐分的多少划分:淡水、咸水
一、陆地水体
地球上的水体
物理形态
辽东湾海冰
黄果树瀑布
张家界雾景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液态水:数量最多、分布次之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一、陆地水体
地球上的水体
空间分布
海洋水:水体的主要组成,占全球水量96.53%
陆地水: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其水量虽然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淡水
大气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基础知识
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水体由大气水、海洋水、陆地水组成。
一、陆地水体
(3)人类目前利用的主要淡水 、 、 。
(4)作用:①对周边气候具有 作用;
②是 的主要动力;
③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 ;
④还具有 、 、水产养殖、 等价值。
浅层地下水
调节
塑造地表形态
淡水资源
发电
生态服务
航运
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水体由大气水、海洋水、陆地水组成。
一、陆地水体
(3)人类目前利用的主要淡水 、 、 。
(4)作用:①对周边气候具有 作用;
②是 的主要动力;
③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 ;
④还具有 、 、水产养殖、 等价值。
河流水
湖泊淡水
案例
1.成因: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变化趋势:湖泊不断加深;
2.贝加尔湖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水域面积广,深度大,蓄水空间大;
贝加尔湖纬度较高,冬季冰封时间长,湖水蒸发量小;
安加拉河和色楞格河汇入湖泊,水源补给充足。
&贝加尔湖——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
阅读教材65页,回答下列问题
1.贝加尔湖成因,湖泊变化趋势?
2.在图中标注色楞格河的流向,并结合文字资料,说明贝加尔湖成为世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的原因。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丰水期
枯水期
河流水
湖泊水
丰水期 枯水期
湖泊具有削峰补枯、调蓄洪水的作用
1、河流和湖泊
人工湖泊——水库:可以实现人为调节河流的径流量,汛期蓄水,减小水库下游流量,减小洪涝可能;枯水期,放水缓解下游旱情。
思考:松花江和天池存在怎样的相互补给关系?
长白山天池属于典型的山地湖泊,也是典型的火山湖泊。由于火山喷发后,形成火山口,火山口地势较低,周边地区的流水汇集于火山口形成湖泊。若火山湖泊存在缺口,导致湖泊水外泄,形成河流的源头。山地湖泊便成为河流的补给源。
合作探究:湄公河的补给类型
材料:每年5到10月雨季时,湄公河涨水,河水进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增加到1.6万平方千米,水量达到80立方千米,从而大大削减了湄公河的洪峰流量,减轻了湄公河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旱季时,湄公河水位降低,湖水进入湄公河,湖泊面积退缩到2400平方千米,水量骤减,因此湄公河水位不会降得太低,有利于维持航行并保证下游地区的灌溉。
1、指出该地气候类型及特征;
2、指出湄公河与洞里萨湖的补给关系。
1、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案例分析--洞里萨湖与湄公河
… …
… …
湄公河水位
高于洞里萨湖
雨季(5-10月)
旱季11-3月
湄公河水位
低于洞里萨湖
河流补给湖泊
湖泊补给河流
削减、延缓
河流洪峰
维持航运
和灌溉
湖泊调节
河流径流
互补
合作探究:湄公河的补给类型
材料:每年5到10月雨季时,湄公河涨水,河水进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增加到1.6万平方千米,水量达到80立方千米,从而大大削减了湄公河的洪峰流量,减轻了湄公河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旱季时,湄公河水位降低,湖水进入湄公河,湖泊面积退缩到2400平方千米,水量骤减,因此湄公河水位不会降得太低,有利于维持航行并保证下游地区的灌溉。
2、指出湄公河与洞里萨湖的补给关系。
洪水期
枯水期
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与河流互相补给——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
因此,湖泊对河流径流量具有调节作用——削峰补枯
案例
&分析咸海面积急剧萎缩的原因
亚洲气候类型图
咸海位置图
1.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为什么会急剧萎缩?
咸海地处中亚的一个内陆湖泊,由锡尔河与阿姆河注入,使水位经常保持不变。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大量用于农业和工业,再加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气候持续干旱,导致湖面水位下降、湖面积急剧减小和湖水盐度增高,湖盆附近地区大量干盐堆积。
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为什么会急剧萎缩?
人为原因:由于中亚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发展灌溉农业,围垦和灌溉,导致流入咸海的水体减少,咸海面积迅速缩小;
大面积农垦,导致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自然原因:气候变暖,咸海的水蒸发量增大,咸海水量减少,面积缩小。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河流与地下水
河流和地下水也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使得部分河流在涨水时水位不至于过高,在没有雨水补给时也能长流不断。
当河流涨水时,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这时河流补给地下水,把部分河水暂存地下;
当河流水位下降,并低于地下水位时,则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特点:稳定,但量少;
无论什么季节,都是黄河补给地下水。
黄 河
黄河大堤
>7米
开封铁塔
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河流与冰川、积雪
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出现春汛。
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
如:我国西北地区
如我国高纬地区(典型东北)
3
冰川和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补给水量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
河流的水源补给形式
汛期:河流水丰沛的时期。
枯水期:指流域内地表水流枯竭的时期。
补给类型
1、大气降水补给:最主要的补给来源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3、冰川、永久性积雪融水补给
4、地下水补给
5、湖泊水补给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雨水补给
补给特点:水量季节变化较大
影响因素: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径流变化规律: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汛期;地中海气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季风气候—夏秋季汛期,冬春季枯水期
我国主要分布:普遍,东部季风区最典型
河流的补给方式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补给特点:有时间性,多集中在春季
影响因素: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径流变化规律:春季积雪融化常形成春汛
我国主要分布:东北地区
2、河流的补给方式
春汛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
补给特点: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主要在夏季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径流变化规律:夏季汛期,冬季封冻,部分河流存在断流现象
我国主要分布:西北和青藏地区
2、河流的补给方式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湖泊水补给
补给特点:水量较稳定,对河流有调节作用
影响因素: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湖泊水量大小
径流变化规律:在河流源头—调节河流水量;在河流中下游—洪水期削减河流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
我国主要分布:普遍
2、河流的补给方式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地下水补给
补给特点:水量较稳定,对河流有调节作用
影响因素: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对位置
径流变化规律:补给稳定,且与河流互补
我国主要分布:普遍
2、河流的补给方式
小结
河流补给 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在我国的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图
雨水补给
高山冰雪 融水补给
季节性积 雪融水给
湖泊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雨季
春季
主要在夏季
全年
全年
降水量的多少,季
节变化,年际变化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
地形变化
气温高低,冰雪储量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
位的高低关系
湖泊水位与地下水
位的高低关系
我国东部季风区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

我国东北地区
普遍
普遍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活动:了解影响科罗拉多河径流的因素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源头海拔超过3000米,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太平洋,全长2300多千米。上游山区年均降水量400-500毫米,贡献了86%的河流径流量。下游地处温带半干旱和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科罗拉多河年内径流量变化显著,夏季径流量占全年的70%。干流上陆续修建了胡佛大坝等2000多座水坝。
说出科罗拉多河上游和下游河流的主要补给。
推测科罗拉多河夏季径流量较大的原因。
比较胡佛大坝建成前后大坝以下河段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1、 说出科罗拉多河上游和下游河流的主要补给。
上游: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下游:冰雪融水补给
2、推测科罗拉多河夏季径流量大的原因。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源头海拔高,冬春季节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上游及源头地区冰雪量大,夏季,气温显著升高,冰雪融水量大,径流量大。
3、比较胡佛坝建成前后大坝以下河段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与大坝建成之前相比,随着大坝的建成,大坝下游地区年径流量总体变小,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幅度明显减小。
活动:了解影响科罗拉多河径流的因素
三、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1、河流的水文特征
流量
水位、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流速/水能
河流流量大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量与流域面积的大小
一般来讲,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流量越大
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式
三、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1、河流的水文特征
包括丰、枯水位时间,汛期长短等,主要与补给方式和河道特征有关
河流在主要的补给季节处于汛期,水位高
河流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河道的宽窄、深浅影响水位的高低
流量
水位、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流速/水能
三、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1、河流的水文特征
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
一般来讲,地形坡度越大、地面物质越疏松、植被覆盖率越低、降水强度越大,河流含沙量就越大
流量
水位、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流速/水能
三、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1、河流的水文特征
无结冰期,最冷月平均气温>0℃
有结冰期,最冷月平均气温<0℃,低温时间越长,则结冰期越长
有结冰期,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可能发生凌汛
流量
水位、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流速/水能
三、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1、河流的水文特征
落差大、流速快
流速快且河流年径流量大,则水能丰富
流量
水位、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流速/水能
三、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2、河流的水系特征
特征 描述
流程(长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
支流 支流数量多少
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强化训练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图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b)。读图,完成1~2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D
C
a
b
强化训练
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中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3~5题。
B
D
3.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 (   )
①乙之前  ②乙到丙  ③丙到丁  ④丁之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  )
A.甲之前 B.甲→乙 C.乙→丙 D.丙→丁
5.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  )
A.高峰值提前 B.高峰值增大 C.总量变大 D.高峰值减小
D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利利湖(位置见下图)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海岸地势多陡峭。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
分析加利利湖的主要补给类型。(6分)
①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②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③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
降水
积雪融水
降水
冰雪融水
湖泊、地下水
说出主要补给形式,并能举例说明在我国的地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