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碳的单质
学习目标: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
重点: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是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教材分析: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
碳单质有定型碳和无定型碳两类。金刚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点介绍。从学生较熟悉的金刚石、石墨入手学习,而后介绍球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宜到难,由远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
问题导学
1、什么是单质?请举例说明。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3、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
课题1 金刚石 石墨 C60
自主学习:
1、金刚石有哪些用途?
2、石墨有哪些用途?
3、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用途?
互动探究:
讨论1: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讨论2:结合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深化拓展:
练一练: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可能是(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他们都是电的良导体
C.金刚石质硬,石墨质软
D.他们组成单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碳的单质,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通常称为无定形碳的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
【 ( file: / / / D:\\1\\课件新做\\实验6-1活性炭的吸附作用.flv )实验 ( file: / / / D:\\1\\课件新做\\实验6-1活性炭的吸附作用.flv )6-1】 ( file: / / / D:\\1\\课件新做\\实验6-1活性炭的吸附作用.flv )
在盛有半瓶水的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
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锥形瓶观察现象。
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
为什么木炭、活性炭会有吸附性呢?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还要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归纳:
几种无定形碳的比较
颜色、状态 制法 用途
木炭 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 作燃料、冶炼金属、制活性炭、有吸附作用
活性炭 灰黑色多孔颗粒状固体 木炭在高温下用水蒸气处理 净化多种气体和液体、做防毒面具
焦炭 浅灰色多孔性固体 烟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冶炼金属
炭黑 极细的黑色粉末 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 制油墨、油漆、鞋油、颜料等,橡胶制品的填料
思考:“无定形炭”为什么用这个“炭”?“碳”和“炭”有什么区别?
练一练:
1、下列各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该物质的什么性质
(1)石墨常用于电池的电极,是因为___;
(2)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里,是因为___;
(3)金刚石可以作钻探机钻头,是因为__;
(4)木炭可以除去房间里的臭味,是因为__;
(5)石墨常用于制造铅笔芯,是因为______。
三、碳形成的新形态单质:
C60也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60 的一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它形似足球,又称为”足球烯”.
C60的用途
可以进行气体储存;制造有感觉功能的传感器;增强金属材料的强度;新型高效催化剂;有特殊的光学特性;对癌细胞具有杀伤效应和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的功效。
从本课你学到了什么?(小结)
评价归纳:
1、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
练一练
1、关于C60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新型的碳的化合物
B、它是一种新型的碳的单质
C、它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2、 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碳纳米管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在锁芯中加入适量铅笔末,会使锁芯转动更好,为什么?
所用铅笔末4B的比HB的效果更好,为什么
(2).刚刚用漆粉刷的房子,油漆味很浓,为除去异味,人们往往在房间里放些木炭,以除去异味,这是利用了木炭的那些性质?有些人就地取材,利用废弃掉的洋葱片除异味,效果比较明显,请你推理洋葱 有吸附性吗?
4、下列各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该物质的什么性质
(1)石墨常用于电池的电极,是因为___;
(2)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里,是因为___;
(3)金刚石可以作钻探机钻头,是因为__;
(4)木炭可以除去房间里的臭味,是因为__;
(5)石墨常用于制造铅笔芯,是因为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