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四季》名师教案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学期
课题 《雨的四季》
教科书 书名: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年 7 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概括四季之雨的特点,读出感情基调。 2.通过分析景物描写,感知四季之雨的形象,从而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之情,综合运用学习的技巧,读出绵绵情思。 3.品析语言特点,学读出浓浓诗意。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概括四季之雨的特点,读出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景物描写,感知四季之雨的形象,从而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之情,综合运用学习的技巧,读出绵绵情思。
教学过程
时间 33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导入 教师导入 1.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雨的四季》是一篇自读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是教读课文。所谓自读课文,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学以致用,即把教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在自读课文中加以应用。初中语文教材里的自读课文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读课文相辅相成,构成我们完整的单元学习。 2.总结朗读技巧: 朗读方法与策略 能够表现景物特点的词语要重读,所陈述的对象后要停顿,节奏和语气要能够表现作者的情感。 概括景物特点,把握感情基调。区分不同语段间细微的情感变化。 揣摩修辞,想象画面,理解其中蕴含的作者感情。品味语言风格,读出独特味道。
7分钟 任务一 任务一: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读出感情基调。 1.请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并用关键词的方式分别概括四季之雨的特点。 要求:(1)行文思路用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呈现。 (2)每个季节雨的特点概括不少于2个词。 2.依据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说一说这篇文章整体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朗读时,注意区分不同部分感情的细微变化,然后用你动听的声音,饱满的感情读一读吧。 教师明确 第1段,总写,表达作者对雨的欢喜之情,点明雨是美丽的。 第2—5段,分别描绘了四季的雨: 春雨,清新、润泽、甜美; 夏雨,热烈、粗犷、奔放; 秋雨,沉静、端庄、深情; 冬雨,自然、平静、纯洁。 最后,6、7两段,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四季雨的赞美和渴望。 情感基调:明朗、高昂 首尾段:直率而奔放的热情,2—5段:亲切、深厚
10分钟 任务二 任务二:感知四季之雨的形象,读出绵绵情思。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是对景物的描摹,“情语”是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为了更好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需要我们仔细分析景物描写的部分。认真研读文章第2—5自然段,你会发现文章中四季的雨更像是四个特点鲜明的人。 1.请你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句,描述四季的雨在你眼前呈现的形象,从而体悟作者的绵绵情思。 2.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综合运用在前两课中学习的技巧,读出作者的绵绵情思,并说一说你这样朗读的理由。 具体语句雨的形象朗读脚本作者情思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温馨提示:大家可以借助下面的表格来完成此项任务。 教师示例: 春雨。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这幅春雨图,大家一定还印象深刻。而本文作者没有像朱自清先生那样,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了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里,作者抓住的是“树”“树枝”“叶子”“花苞”这些被春雨洗淋的对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写出了春雨的清新、润泽,而我们眼前似乎呈现了一位“清纯娇羞的小姑娘”。 在朗读时,还要注意“特别”“顿时”“简直”,强调了万物在春雨滋润下的情态,要重读。“少女的眼泪”“丝帘”“彩棱镜”这些具体可感的喻体也要重读,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鉴赏:这两句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把“小草”比作“复苏的蚯蚓”,空气“诱惑着鼻子和嘴唇”。同时,“沙沙声”“芳甜的果子”,作者又调动听觉和嗅觉,生动地写出春雨的润泽和甜美,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夏雨。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这句话明确地点出了夏雨的特点。 花朵∨怒放着, 树叶∨鼓着浆汁, 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而荷叶∨铺满了河面 …… “怒放”“鼓着浆汁”“争先恐后”“铺着”这些关键词都是动态的描写,分别刻画出花朵、树木、草叶在夏季生长的茂盛,我们的眼前似乎呈现了一个青春飞扬的少女,热烈而张扬。 整体而言,为了突出夏雨热烈、粗犷的特点,语气要热情,语速要稍快。 秋雨。 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 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你的夜梦。 这段的关键句中,已经非常清晰地描述了这个形象“端庄沉静的少妇”。“端庄”“沉静”是秋雨的点睛之笔,要重读。两个“更”字重读,强调秋雨之深情。读本段时,语气由热烈转而深情。语速要稍稍慢一点。 冬雨,在描绘冬雨的过程中,作者更多的也是运用了关键词句的方式。 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 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 透过这些词句,我们看到是一位“平和从容的老人”。与夏雨的热烈不同,冬雨“平静”“柔和”,给人以“温暖”和“蜜情”。朗读本段时,语气柔和,语速要较之前舒缓,感情既深沉又饱满。 清纯娇羞的小姑娘,青春飞扬的少女,端庄沉静的少妇,平和从容的老人 走过了雨的四季,走过了生命的四季。走过少年的稚嫩,走过青年的张狂,走过中年的沉稳,走过老年的平和。人生的四季怎可能一帆风顺,但在作者的笔下这四季的雨一直是那么美丽。由此我们透过对雨的热爱,看到的更是作者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年轻的心。因而在朗读本文时,我们一定要读出这份热爱,读出这份绵绵的情思。 学生朗读春雨片段——插入音频
3分钟 任务三 任务三:品析语言特点,读出浓浓诗意。 作者刘湛秋是一位诗人,有“抒情诗之王”之誉。本文虽是散文,语言中却处处流露着诗的美感。 请仿照所给示例,从文中任选一段你喜欢的文字,改写成一首小诗。运用之前学习的朗读技巧来朗读这首诗,感受诗和散文在朗读时的不同。 示例: 示例: 教师示范朗读。
2分钟 布置作业: 1.把你依据《雨的四季》改写的小诗,配上音乐,在你的同学或家人面前朗诵一下吧,让他们感受一下你的风采。有条件或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把你的朗读录成音频,或者制成电视散文,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一下。 2.请从课外选择一篇你喜欢的描绘四季的美文,写一份朗读脚本,并录成音频。 教师小结: 春雨飘洒着稚嫩,夏雨挥洒着张扬,秋雨流淌着沉思,冬雨低吟着从容。通过这四季雨之美,我们更感悟到了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最后,请大家再次打开课文,大声朗读,读出雨之美,读出雨中情,让这节课在大家的朗朗书声结束吧。